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07|回复: 0

2009年考研西医综合辅导讲义同步练习022答案

[复制链接]

33万

主题

33万

帖子

10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007237
发表于 2017-8-6 14:49: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新东方在线汇集整理了2009年考研西医综合辅导讲义同步练习供考生参考,希望对参加2014考研的同学有所帮助,了解更多复习资料请持续关注新东方考研频道!
    参考答案:
     344.B 345.C 346.C 347.D 348.D 349.D 350.D351.A 352.A 353.A 354.B 355.D 356.D 357.A358.C 359.D 360.A 361.C 362.C 363.D 364.C365.D 366.C 367.B 368.C 369.C 370.B 371.B372.B 373.C 374.B 375.A 376.D 377.D 378.C379.A 380.D 381.C 382.A 383.D 384.ABCD 385.ABD386.ACD387.BC 388.ABCD
     344.B l958年,Messelson和Stahl用实验证实DNA的生物合成是半保留复制。实验方法及结果见6版生化P217。
     345.C DNA双螺旋的两股单链走向相反,复制解链形成的复制叉上的两股母链走向也相反,子链沿母链模板复制,只能从5'-3'延伸。在同一复制叉上只有一个解链方向。故领头链顺着解链方向连续复制,随从链的复制方向与解链方向相反,且为不连续复制,称为DNA复制的半不连续性。
     346.C
     347.D 冈崎片段指随从链上不连续复制的片段。领头链是连续复制。
     348.D
     349.D 由于DNA韵复制是半不连续复制,复制叉前进的方向与领头链的合成方向相同。领头链的子链沿5ˊ-3ˊ方向连续延长,其延长方向与解链方向相同。随从链的子链延长方向与解链方向相反,需要等待复制叉解开相当长度,生成新的引物,然后再在引物3 ˊ-OH末端上延长。也就是说复制延长中,在随从链上要不断生成引物。
     350.D 请注意“5ˊ-3ˊ聚合活性”与“5ˊ-3ˊ外切酶活性”的区别!由于新链的合成方向都是5ˊ-3ˊ,因此催化DNA复制的3种DNA-pol都具有5ˊ-3ˊ延长脱氧核苷酸链的聚合活性。而核酸外切酶活性是指能水解位于核酸分子链末端核苷酸的能力,三种DNA.pol都具有3ˊ-5ˊ外切酶活性。
     351.A DNA聚合酶Ⅲ是由l0种亚基组成的不对称异源二聚体。α、ε、θ组成核心酶,兼有5ˊ-3ˊ聚合活性和3ˊ-5ˊ外切酶活性。ε使复制具有保真性。由于DNA和引物的合成方向都是5ˊ-3ˊ,因此DNA聚合酶Ⅲ的作用是催化dNTP连接到3ˊ一OH端,并不是5ˊ末端。
     352.A 核酸外切酶活性是指能水解位于核酸分子链末端核苷酸的能力。DNA的合成方向都是5ˊ—3ˊ,由于DNA聚合酶Ⅰ具有3 ˊ-5ˊ核酸外切酶活性,能对复制中的错误进行校读、修复和填补,故复制的错误率较低。
     353.A 用特异的蛋白酶将DNA聚合酶Ⅰ水解为两个片段,在F、G螺旋之间断裂。小片段含323个氨基酸残基;大片段含604个氨基酸残基,称Klenow片段。
     354.B ①解螺旋酶是指DnaB,在复制过程中的作用是解开DNA双链,作为复制的模板。②辨认起始点的是DnaA,稳定已解开单链的是SSB,理顺DNA链的是拓扑异构酶。
     355.D
     356.D 拓扑异构酶对DNA分子既能水解,又能连接磷酸二酯键。拓扑酶l可切断DNA双链中的 一股,使DNA在解链旋转时不致打结,适当时候又能把切口封闭,使DNA变成松弛状态。拓扑酶l催化的反应不需要ATP。拓扑酶Ⅱ在无ATP时,切断处于正超螺旋状态的DNA分子双链某一部位,使超螺旋松弛;在利用ATP的情况下,松弛状态的DNA又进入负超螺旋,断端在同一酶的催化下连接恢复。DNA分子一边复制,一边解链,因此拓扑酶在复制全过程中起作用。
     357.A DNA复制是半不连续性复制,即随从链是不连续复制的。DNA连接酶可连接I)NA链3ˊ-0H末端和另-DNA链的5ˊ-P末端,使两者生成磷酸二酯键,从而把两段相邻的DNA链连成完整的链。因此,在DNA复制过程时,DNA连接酶可连接随从链上不连续的DNA片段。此外,DNA连接酶还可在DNA修复、重组、剪接中起缝合缺口的作用。
     358.C DNA聚合酶、DNA连接酶和拓扑酶,三者都能催化3ˊ-5ˊ一磷酸二酯键的生成,其作用机制见6版生化P228表10-4。
     359.D 在DNA复制过程中,DNA连接酶可连接随从链上不连续的DNA片段;解螺旋酶主要作用是解开DNA双链;拓扑异构酶可稳定已解开的DAN单链。复制过程中无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参与,它的主要作用是识别特异序列,切割DNA。
     360.A
     361.C DNA复制过程需要引物,引物是由引物酶催化合成的短链RNA分子。当DNA分了二解链后,已形成rDnaB、DnaC蛋白与起始点相结合的复合体,此时引物酶进入形成含DnaB、DhaC、DnaG(即引物酶)和DNA的起始复制区域的复合结构,称为引发体.在复制延长过程中引物的生成只需要引物酶,因为复制叉既已展开,就不需DnaA、B、C蛋白生成引发体。
     362.C 真核生物DNA分布在许多染色体七,各自进行复制。每个染色体有上千个复制因此复制的起始点很多。复制有时序性,即复制子以分组方式激活而不是同步起动。真核生物复制起始点比原核生物的短,复制起始需要DNA聚合酶α和δ参与,前者有引物酶活性而后者有解螺旋酶活性。
     363.D 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真核生物复制起始和延长中起关键作用,其具体机制未明
     364.C
     365.D 端粒是真核生物染色体线性DNA分子末端的结构,在维持染色体的稳定一阡和I)NA复制的完整性方而起重要作用、端粒酶是一种由RNA和蛋白质组成的酶复制终止时,染色体线性DNA末端可缩短,但通过端粒的不依赖模板的复制,可以补偿这种末端缩短。在端粒合成过程中,端粒酶以其自身携带的RNA为模板合成互补链,故端粒酶可看作一种特殊的逆转录牌,该酶具有提供RNA (不是DNA)模板和催化逆转录的功能。
     366.C 逆转录过程需要逆转录酶.逆转录酶的全称是依赖RNA的DNA聚合酶
     367.B 逆转录是指在宿主细胞中,逆转录病毒从单链RNA合成双链DNA(cDNA)的过程,它包括3步:①以病毒单链,RNA为模板,催化dNTP聚合生成DNA互补链,产物是RNA.DNA杂化双链,这是RNA指导的DNA合成反应,此为逆转录作用。②杂化双链中的RNA被逆转录酶水解。③剩下的单链DNA再作模板,由逆转录酶催化合成第二条DNA互补链,这是DNA指导的DNA合成反应。在催化DNA合成开始时需要有引物,此引物为存在于病毒颗粒中的tRNA。
     368.C DNA损伤修复的类型主要有光修复、切除修复、重组修复和SOS修复等,其中切除修复是细胞内最重要和有效的修复方式,其过程包括去除损伤的DNA、填补空隙和连接。
     369.C 着色性干皮病是人类的一种隐性遗传病,发病机制与DNA修复缺陷有关。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与APC的功能丧失有关。自毁容貌征(Lesch—Nyhan综合征)与嘌呤核苷酸补救合成障碍有关。蚕豆病与G6P脱氢酶缺乏有关。
     370.B
     371.B
     372.B
     373.C
     374.B DNA和RNA合成的方向、逆转录方向、密码的阅读方向都是5ˊ→3ˊ。蛋白质的合成方向是N→c端。
     375.A
     376.D
     377.D
     378.C 真核生物的DNA聚合酶有5种:即DNA-polαβγδ和ε。①DNA.pol α:起始引发,它能催化RNA链的合成,因此具有引物酶活性。②DNA.pol β:低保真度的复制。③DNA-polγ:线粒体DNA复制的酶。@DNA-pol 8:在复制延长中起主要催化作用,此外它还具有解螺旋酶活性。⑤DNA-polε:在复制中起校读、填补引物空隙、切除修复、重组的作用。
     379.A
     380.D
     381.C
     382.A
     383.D 镰刀形贫血病人血红蛋白β链上编码第6号氨基酸的密码子从CTC突变为CAC,导致翻译出来的氨基酸从Glu→Val,此为点突变。地中海贫血是由于血红蛋白链和δ链的基因重排引起。
     384.ABCD 参阅第357题解答。
     385.ABD 冈崎片段的处理:①被RNA酶水解:由于复制不连续而生成的许多冈崎片段,其5,端起点是RNA而不是DNA,所以首先要去掉这些RNA引物并换成DNA,最后把DNA片段连接成完整的新链。RNA的水解是由细胞内的RNA酶完成的;②RNA水解后,留下片段与片段之间的空隙由DNA-pol Ⅰ,而不是DNA。polⅢ来填补;③DNA连接酶连接缺口。可见冈崎片段的处理所需酶为RNA酶、DNA-polⅠ、DNA连接酶。
     386.ACD参阅第367题解答。
     387.BC 框移突变是指三联体密码的阅读方式改变,造成蛋白质氨基酸排列顺序发生改变,导致翻译出来的蛋白质完全不同。碱基缺失或插入都可导致框移突变。错配又称点突变,发生在基因编码区,可导致突变碱基相应的氨基酸改变,但不引起框移。重排是指DNA分子内较大片段的交换,可导致复制的模板错误。
     388.ABCD 紫外线所致DNA损伤的修复:0)UvrA、UvrB是辨认及结合DNA损伤部位的蛋白质,UvrC有切除作用;②可能还要解螺旋酶的协助,才能把损伤部位去除;③DNA聚合酶I催化填补被切除部分的空隙;④再由DNA连接酶封口,使DNA恢复正常结构。可见紫外线所致DNA损伤的修复过程所需的酶为蛋白质UvrA、B、C、解螺旋酶、DNA聚合酶Ⅰ、DNA连接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10-31 17:22 , Processed in 0.042369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