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参
| 甘、微苦,微温,心肺脾
| 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生津止渴,安神益智
| 1、用于气虚欲脱,脉微欲绝的危重症候2、用于肺气虚弱得短气喘促,懒言声微,脉虚自汗等证3、用于脾气不足的倦怠乏力,食少便溏等证4、用于热病气津两伤之身热口渴及消渴等证5、用于气血亏虚的心悸,失眠,健忘等证
|
西洋参
| 苦、微甘,寒,心肺胃
| 补气养阴,清火生津
| 1、用于阴虚火旺、肺失清肃的喘咳痰血证2、用于热病气阴两伤之烦倦,口渴
|
党参
| 甘,平,脾肺
| 补中益气,生津,
养血
| 1、用于中气不足的食少便溏、四肢倦怠等证2、用于肺气亏虚的气短咳喘、言语无力、声音低弱等证3、用于热伤气津,气短口渴之证4、用于气血两亏的面色萎黄,头晕心悸等证
|
太子参
| 甘、微苦,平,脾肺
| 补气生津
| 1、用于脾气虚弱、胃阴不足的食少倦怠2、用于气虚津伤的肺虚燥咳及心悸不眠、虚热汗多
|
黄芪
| 甘,微温,脾肺
| 补气升阳,益卫固表,利水消肿,托疮生肌
| 1、用于脾胃气虚及中气下陷诸证2、用于肺气虚及表虚自汗,气虚外感诸证3、用于气虚水湿失运的浮肿,小便不利4、用于气血不足,疮疡内陷的脓成不溃或溃久不敛5、用于气虚血亏的面色萎黄、神倦脉虚等6、用于气虚不能摄血的便血、崩漏等7、用于气虚血滞不行的关节痹痛、肢体麻木或半身不遂等8、用于气虚津亏的消渴证
|
白术
| 苦、甘,温,脾胃
| 补气健脾,燥湿利水,固表止汗,安胎
| 1、用于脾胃气虚、运化无力的食少便溏、脘腹胀满、肢软神疲等证2、用于脾虚失运,水湿内停之痰饮,水肿,小便不利等3、用于脾虚气弱,肌表不固而自汗4、用于脾虚气弱,胎动不安之证
|
山药
| 甘,平,脾肺肾
| 益气养阴,补脾肺肾,固精止遗
| 1、用于脾胃虚弱证2、用于肺肾虚弱证3、用于阴虚内热,口渴多饮,小便频数的消渴证
|
刺五加
| 辛、微苦,温,脾肺肾
| 健脾益气,补肾强腰,养心安神,化痰平喘
| 1、用于脾肺气虚证2、用于肾虚腰膝酸软证3、用于心脾两虚证
|
*绞股蓝
| 苦肝寒,脾肺
| 健脾益气,化痰止咳,清热解毒
| 1.脾虚之多种兼夹证候,2.痰浊阻肺证,3.热毒证。
|
*红景天
| 甘涩寒,脾肺
| 健脾益气,清肺止咳,活血化瘀
| 1.脾气虚证,2.肺热证,3.血瘀证
|
白扁豆
| 甘,微温,脾胃
| 健脾化湿,和中消暑,解毒
| 1、用于脾虚湿盛、运化失常之食少便溏或泄泻及脾虚而湿浊下注之白带过多等证2、用于暑湿吐泻3、用于食物中毒
|
甘草
| 甘,平,心肺脾胃
| 益气补中,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药性
| 1、用于心气不足的心动悸,脉结代,与脾气虚弱的倦怠乏力,食少便溏等2、用于痰多咳嗽3、用于脘腹及四肢挛急作痛4、用于药性峻猛的方剂中5、用于热毒疮疡,咽喉肿痛及药物、食物中毒等
|
大枣
| 甘,温,脾胃
| 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缓和药性
| 1、用于脾虚食少便溏,倦怠乏力等证2、用于血虚萎黄及妇女脏燥,神志不安等证3、用于药性较峻烈的方剂中,可以减少烈性药的副作用,并保护正气
|
饴糖
| 甘,温,脾胃肺
| 益气补中,缓急止痛,润肺止咳
| 1、用于中虚里急,脘腹疼痛2、用于肺虚干咳少痰
|
蜂蜜
| 甘,平,脾大肠
| 补中缓急,润燥,解毒
| 1、用于中虚脘腹疼痛2、用于肺虚燥咳及肠燥便秘3、用于乌头类毒药之解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