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69|回复: 0

2015心理学考研:西方心理学重点(19)

[复制链接]

33万

主题

33万

帖子

10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007237
发表于 2017-8-6 14:41: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西方心理学的历史和体系》是统考心理学考研的重要参考书目,通过它考生可以了解西方心理学重要的流派如结构心理学、机能心理学、行为主义、人本主义认知等,尤其在准备心理学复试时一定要认真看一看。新东方在线考研频道和广大考生分享考研复习的各种资料和信息,下文是有关西方心理学历史和体系的重要知识点,希望大家认真复习,做好准备。
      2015心理学考研:西方心理学重点(19)
   
        阿德勒
    (1870—1937)奥地利
        主要思想:
        ▲ 心理动力学理论:
    以社会文化为取向,把社会的价值观念,人的社会性视为行为的动力,并用“自卑感及其补偿”、“侵犯驱力和男性反抗”、“追求优越”等概念来表述人类行为的动力特征。认为人一生下来就存在不同程度的自卑感,为了克服自卑感,儿童用先天的“侵犯驱力”来寻求补偿,使自己的人格在文化与顺应中得到发展。(后来阿德勒将“侵犯驱力”改为“男性反抗”)自卑感是推动每个人去获得成就的主要推动力,阿德勒相信心理治疗和儿童教育的目的是给人提出目标定向,这种目标就是追求优越,人生的主导动机就是追求优越,后来阿德勒把追求个人优越改为追求一种优越而完美的社会。不过,追求优越的结果有两重性,既可以激励人去追求更大的成就,也可以由于追求个人优越而忽视社会和他人的需要,从而产生“自尊情结”,使人变得缺乏社会兴趣,妄自尊大。
      ▲ 生活风格理论
    1、阿德勒把个人追求优越目标的方式称为“生活风格”。这是一种标识个体存在的独特方式,是作为一个统一整体的自我在社会生活中寻求表现的独特方式。
    2、从形成看:儿童在四五岁时已形成了他的生活风格,它是以“原型”的方式无意识地表现出来的。生活风格的类型取决于儿童的生活条件和家庭以及社会环境。
    3、理解个体的生活风格,就是理解独特的自我,阿德勒认为个体心理学的任务就是分析人的生活风格,理解独特的个体。理解生活风格有三种途径:
    出生顺序:即使是出生在同一家庭中的儿童,由于出生先后不同,他在家庭中的地位也不同,从而形成不同的生活风格。
    早期记忆:阿德勒认为,通过对童年生活的回忆,可以发现过去的记忆与现在行为之间的关系。可以发现个体所感兴趣的东西。
    潜意识梦境:潜意识梦境也是个体生活风格的表现,通过梦的分析,能发现人的生活风格,揭示个体心灵深处为之奋斗的优越目标。
    总之,在阿德勒看来,认识和理解了某个人的生活风格,就意味着把握了个体的本质,实现了理解人性的目的。
      ▲ 个体发展理论
    1、阿德勒的个体发展理论是一种意识与潜意识相互的作用理论。认为人格的形成和发展主要取决于社会,但这种社会性又带有一定的先天潜意识因素。阿德勒承认遗传因素的作用,只不过这种遗传因素只有在后天的社会环境的压力下才会发挥作用。
    2、遗传和环境为个体的心理发展提供了可能性和客观条件,阿德勒提出了创造性自我的概念,认为每个人都会创造性地选择适合自己心理发展的活动方式,创造性自我使人按照自己选定的方式建立起独特的生活风格,
    3、每个人都具有与别人和谐相处的先天需要,而个体心理发展的品质和这种需要是密切相关的,这种需要就是社会兴趣。每个人在一生中必须树立牢固的社会兴趣,才能解决人生所面临的三个重大问题,即职业活动、社会任务和爱情婚姻。
    4、每个人活动的范围和形式即活动程度影响着个体心理发展的形式和水平。个体的活动程度是在儿童生活早期经过任意创造而形成的,它一旦形成又会影响个体一生的发展。
    ▲ 社会兴趣理论
    生活的意义不是为个人优越而奋斗,而是在于如何满足人类和谐友好的生活,渴望建立美好社会的需要,在于“对人类全体发生兴趣”。
    每个人在生活中必然遇到职业选择、参与社会活动和爱情婚姻这三个重大问题。个体能否正确完满地解决这些问题,反映了他的社会兴趣是否得到了充分的发展,也表现了他对生活意义是否有最深切的感受,因此,要想使失败者恢复有意义的生活,就要发展他们的社会兴趣。
    缺乏社会兴趣的人会产生良种错误的生活风格。一种是优越情结,即完全追求个人优越而不顾及他人和社会的需要。另一种是自卑情结,一个人由于过分自卑而感到万念俱灰,甚至陷入神经症之中。
    阿德勒根据人们所具有的社会兴趣的程度,划分出四种类型的人:统治—支配型;索取—依赖型:回避型:社会利益型。
    产生错误社会兴趣的原因:
    阿德勒认为是由童年期的三种状态引起的:器官缺陷;溺爱或娇纵;被人忽视或被人遗弃。
        [简评]
    1、 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是当代许多心理学思想的来源,他是社会文化学派、人本主义心理学、自我心理学三种思想的先驱者。
    2、
确立了心理学的社会科学方向,他的个体心理学既注重探索人的主观世界,同时又注重人与自然、与他人与社会的关系,使他的理论具有明显的社会倾向,这在心理学中是具有开创性的。
    3、
恢复了意识在心理学中的主要地位。精神分析把潜意识提上了心理学研究的议事日程,但却把意识变成潜意识的附庸和陪衬,阿德勒虽然承认潜意识在心理活动中的作用,但他更相信人是一个有意识的存在物,在个体身上体现着意识与潜意识的统一,其中意识行为是人的主导行为。阿德勒恢复了意识在心理学研究中的重要地位,相应地使他的理论带上了注重未来、强调个人选择的目的论倾向。
    4、
提出了整体研究的方法论原则。阿德勒把人视为有机的整体,认为人的意识和潜意识、主观性与客观性、个体性与社会性都是不可分割的,即使对单一个体的研究,也应该突出完整的人。这种观点虽不无偏颇,但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想比,在方法论上是有进步意义的。
        [局限]
    1、 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在一定程度上肯定了社会因素的作用,但他没有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探讨人性的发展,因此他的学说没有找到致病的真正社会原因。
    2、 在研究方法上,他把主观理解与客观分析相对立,忽视了部分的作用与遗传的影响。片面夸大了自卑感的补偿作用,使他的理论带上了个人的偏见,
    3、
阿德勒的“社会兴趣”、“自卑与补偿”等概念在理论基础上仍然是以潜意识为主导的,尽管他批评了弗洛伊德的生物学化倾向,但他自己仍未摆脱生物学化的桎梏。
        希望上文中的内容,大家能够用心去记忆,把握好西方心理学的每一个章节重点要点,争取为心理学专业考研打好基础,赢得理想的分数,加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4-6-5 04:15 , Processed in 0.070021 second(s), 7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