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70|回复: 6

2017历史学考研中国现代史笔记:全民族的抗日战争

[复制链接]

33万

主题

33万

帖子

10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007237
发表于 2017-8-6 14:40: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考研冲刺专业课复习知识点很多,大家要注意系统化、专题化,把相关知识点整合联系起来,把握重点。新东方在线分享历史学考研笔记——中国现代史部分。下面来看知识点:全民族的抗日战争。
    全民族的抗日战争
    全面抗战爆发后,在寇深祸急的形势面前,国共两党成功地实现了第二次合作,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构成了反侵略战争最后胜利的可靠保证。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相互配合,相映成辉,各自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尽管这场反侵略战争异常艰苦,尽管在统一战线内部还存在着不少分歧与摩擦,但觉醒的中国人民最终经受住了骇人听闻的打击,历经八年浴血奋战,赢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第一节 全民族奋起抗战
        一、抗日战争的爆发
    卢沟桥事变
华北事变后,日本在军事上、经济上、思想上等各方面加快了对华侵略战争的准备,并在国际上与德国、意大利结成法西斯同盟。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军制造的卢沟桥事变,标志着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同时,中国军民的奋起抵抗,揭开了中国由局部抗战转向全国抗战的序幕。
    共产党发表抗日宣言卢沟桥事变发生的第二天,中共中央即向全国发出了《中国共产党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要求国民党政府立即开放全国民众爱国运动,立即动员全国海陆军,准备应战。在中国共产党的号召下,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的热潮。平津地区的工人、农民、青年学生及各界爱国人士,以各种实际行动积极援助二十九军抗战。
    蒋介石发表庐山谈话
7月17日,蒋介石发表庐山谈话,表示准备抗战,并提出解决卢沟桥事变的四个条件。蒋介石的这个谈话,虽然仍有妥协退让之意,但它"确定了准备抗战的方针,为国民党多年以来在对外问题上的第一次正确的宣言",因此受到了"全国同胞的欢迎"。
    平津陷落
日军制造卢沟桥事变,目的是要占领平、津,控制华北,进而灭亡中国。7月下旬,侵华日军10万人,分三路包围平、津。中国守军阵地几乎全被日军炮火摧毁,官兵伤亡惨重。二十九军副军长佟麟阁、一三二师师长赵登禹在战斗中阵亡。7月29日,北平陷落。30日,天津失守。整个华北陷入危机。
    八一三事变
日军大举进攻华北的同时,加紧部署对上海的进攻。企图迅速占领上海,进逼中国的首都南京,压迫国民政府屈服,以实现其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8月13日,日军以上海租界为据点,突向闸北进攻,并以海军舰艇猛烈攻击上海市区,制造了"八一三"事变。中国军队奋起还击,淞沪抗战由此爆发。14日,国民政府发表《自卫抗战声明书》,表示对日本的侵略,"实行自卫"。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及特点卢沟桥事变的爆发,加速了国共合作的进程。8月25日,根据国共两党协议,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信社公开发表7月15日由周恩来向国民党发出的《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的文件。次日,蒋介石发表谈话,表示承认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至此,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10月,中国共产党根据国共两党达成的协议,将南方八省十三个地区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
    以第二次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与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相比较,有以下显著特点:第一,它是最广泛的民族统一战线,同时又具有复杂的阶级矛盾;第二,它是以国共两党两个政权两个军队的合作为基础的统一战线;第三,没有固定的组织形式和统一的纲领。互相承认,遇事协商,是合作的主要方式。
      二、国共两党的抗战路线
    洛川会议
为了贯彻全面抗战路线,制定战胜日寇的纲领、方针和具体政策,1937年8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陕北洛川召开扩大会议。会议制定了《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并提出了为贯彻这个纲领的一系列具体方针和政策。洛川会议所确定的原则和纲领,为争取抗战胜利指明了方向。
    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
1938年3月,国民党在武昌召开了临时全国代表大会,着重讨论党务和施政方针。制定了一个《抗战建国纲领》,规定了国民党的军事、政治、经济、外交等各方面的政策。该纲领在坚持抗战与争取最后胜利的总方向上和中国共产党的纲领基本一致。但在改革政治、改善民生、实行全民抗战等问题上同中国共产党的纲领存在着严重的分歧。大会还决定成立有共产党和其他民主党派参加的国民参政会。
    中间党派的抗战主张除了国共两大政党的抗战主张外,一些中间党派在全面抗战爆发后也提出了自己的主张。它们一致参加抗日,力主国内各政党团结合作,共同抗日,以争取最后胜利。但中间党派的一些领导人对蒋介石合作的诚意,估计偏高,希望过大。直到国民党顽固地坚持"一党专政",排斥其他党派,甚至迫害其他党派成员时,中间党派及其成员的绝大多数才逐渐认清了国民党的本质,打消了不切实际的幻想,在坚持团结抗战的同时,注意保持和加强自己组织的独立性。
    国民参政会的召开
1938年7月,国民参政会第一届第一次会议在武汉开幕。国民参政会是一个咨询性质的机构,并非真正的民意机关,它所通过的议案对国民政府没有约束力。尽管如此,它是各党派在政治上合作的一种形式,在促进全国团结和政治民主化方面有着进步作用。
    战区工厂、学校内迁中国的工业,多集中在上海等沿海沿江城市。抗战爆发后,不少民族资本家出于爱国热情和使企业免遭日本的掠夺,纷纷将工厂迁往内地。为保证战时物资供给,国民党政府资源委员会的厂矿也陆续内迁。到1940年,共内迁川滇桂陕厂矿共448家及大批技工和机器材料。其中国防工业占60%以上。这对大后方经济的发展,对支持持久抗战起了重大作用。与此同时,中国东部战区高校大都迁往西南、西北,或就近迁入山区。在一定程度上保存了高等教育的基本力量和科技精华,促进并推动了大后方教育事业的发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708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6188
发表于 2017-8-6 16:02:29 | 显示全部楼层
    三、抗战初期正面战场的积极作战
    国民政府的抗战部署抗战全面爆发后不久,即1937年8月7日,国民党在南京召开了最高国防会议,会议决定以军事委员会为抗战最高统帅部,以蒋介石为陆海空军大元帅,采取持久战略,以空间换时间,逐次消耗敌人贸易转变双方优劣形势。按此战略方针,策定防御作战指导原则:以一部兵力集中于华北各要点,重叠配备,多线设防,逐次抵抗;主力集中华东,力保淞沪要地,掩护首都南京;另以少量兵力扼守华南各主要港口。随后,为加强具体的军事指挥,将全国划分为五个战区。
    华北各地的激烈抗战日军占领平津后,采取速战速决的战略方针,兵分三路向华北展开进攻。一路沿平绥线,进攻晋察绥;一路沿平汉线,进窥河南;一路沿津浦线,侵犯山东。其中战事最激烈的是平绥路方面。1937年8、9月间,日军主力进犯平绥线,中国军队进行了激烈抵抗,南口、张家口、大同等地相继失陷。为确保晋北要地,第二战区组织了太原会战。会战由平型关战斗、忻口防御战和正太线防御战役、战斗组成。
11月8日,太原陷落。太原会战至此结束。与此同时,在平汉路与津浦路方面,日军也连连得手,中国军队随着日军的进攻而逐步后移。太原失守后,在华北以国民政府军队为主体的正规战争基本结束。
    华东、华中的抗战上海八一三事变后,国民政府先后出动73个师进行淞沪大会战,坚守了3个月,给日军以重大打击。11月12日,日军在付出沉重代价后占领了上海。随后,日军向南京方向进迫。在敌猛烈攻势下,苏南、皖东南各地相继失守。12月5日,日军迫近南京市郊。尽管中国军队共约10万人进行了南京保卫战,但因日军攻击猛烈,未能持久。
12月13日,南京在一片混乱中被日军占领。接着,日军在南京进行了一个多月灭绝人性的烧杀抢掠,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有30万以上的中国军民惨遭杀害。在日军向南京推进时,1937年11月,国民政府宣布"为适应战况,统筹全局,长期抗战起见,"决定迁都重庆。日军占领南京后,为沟通南北战场,打通津浦线,部队分南北两路沿津浦线夹击徐州。为粉碎日军的战略企图,国民政府在1938年春组织了徐州会战。期间,台儿庄之战歼灭日军2万余人,是正面战场抗战以来取得的首次胜利。会战后期,为保存有生力量,摆脱不利态势,中国军队从敌包围空隙中撤出转至新阵地。5月19日,徐州失陷。接着,日军向武汉发起进攻,以威逼中国政府迅速屈服。为保卫武汉,国民政府进行了战略防御阶段最大的一次作战,即武汉会战。这次会战历时4个月,迟滞了日军的进攻,争取了时间。10月25日,武汉失守。
    四、中日谈判的破裂与近卫第一次声明
    为压迫南京国民政府屈服,日军在军事进攻的同时,也施展政治诱降的手段,以迅速解决中国事变。1937年10月,日本要求德国为中日直接谈判牵线搭桥,诱使国民政府投降。11月5日,德国驻华大使陶德曼受命会晤蒋介石和孔祥熙,转达了日本提出的七项和谈条件。随着上海、南京的沦陷,12月22日,日方又提出了更高的条件。由于蒋介石畏于人民的压力,不敢贸然接受这些十分苛刻的条件。1938年1月,日本首相近卫发表"今后不以国民政府为对手"的声明。至此,陶德曼调停以失败告终。
    五、陕甘宁边区政府的成立和敌后战场的开辟
    陕甘宁边区政府的成立第二次国共合作后,根据国共两党达成的协议,
1937年9月6日,陕甘宁区政府正式成立,由林伯渠、张国焘分别担任主席和副主席,直属国民政府行政院。
10月,国民政府行政院会议通过决议,承认陕甘宁边区。边区政府成立后,实行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的各项政策,把边区建设成为模范的抗日民主根据地和八路军、新四军及其他各抗日根据地的总后方。
    敌后战场的开辟抗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东渡黄河,进入山西,对日作战。太原失守后,在华北以国民党军队为主体的正规战争基本结束,八路军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深入敌后,发动群众,扩大抗日武装,开展"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开辟了华北敌后战场。与此同时,新四军向长江南北敌后挺进,开辟了华中敌后战场。从1937年10月到1938年底,八路军、新四军逐步创建了晋察冀、晋冀鲁豫、晋绥、山东及华中抗日根据地。以这些根据地为战略依托,广泛发动群众,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形成了共产党领导的,以八路军、新四军为主体的敌后战场。敌后战场的抗日游击战争在战略上配合了正面战场的作战,日渐成为坚持长期抗战的基本力量,成为取得抗日战争最后胜利的保证。
    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为了驳斥"亡国论"和"速胜论",澄清党内外的混乱思想,阐明抗战的战略方针,毛泽东于1938年5月发表《论持久战》一文,分析了中日双方存在着的互相矛盾的四个基本特点;预见了抗战要经过战略的防御、相持和进攻3个阶段;指出要把抗战胜利的可能性变成现实性,必须坚持打人民战争。它的发表,极大地提高了全国军民抗战必胜的信心,对国共两党运用正确的战略方针指导共同抗日,起了重大的推动作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652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6082
发表于 2017-8-6 16:17:47 | 显示全部楼层
  六、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和国际援华活动
    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全面抗战爆发后,全国各地抗日救亡运动波澜壮阔,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潮。南京失守后,武汉成为全国的政治中心。在国共合作的有力推动下,武汉成立了中国工人抗敌总会、中国青年救亡协会、中国学生救国联合会,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等组织。与此同时,各少数民族以及海外华侨也以种种方式参加抗战,为抗日救国贡献力量。
    国际援华活动
全面抗战爆发后,共产国际、国际工会联合会、国际运输总工会等国际无产阶级组织不断号召各国人民采取有力措施援华反日,取得了显著效果。苏联从道义上和物质上给予了中国抗战以很大援助。1937年8月,中苏两国政府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从七七事变到1939年,苏联共向中国提供了5亿美元贷款,并派出大批军事专家来华,其中苏联空军飞行员在对日空战中屡立战功。美、英、法等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也都纷纷起来支持和援助中国抗战。越南、缅甸、新加坡和马来亚、菲律宾、泰国、印度等国人民也以种种形式赞助中国抗战。许多国际友人千里迢迢甚至远渡重洋来到中国,或作为新闻记者到前线采访,或参加医疗队救治伤病员,或参加抗战中的各项建设,或直接参加抗日武装斗争。这些都为中国的抗战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第二节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一、日本对华政策的调整与国民党的倒退
    日本对华政策的调整
1938年10月,日军占领武汉、广州后,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在新的形势下,日本侵华方针出现新的变化,即由过去对国民政府实行的以军事进攻为主、政治诱降为辅的方针,改变为以政治诱降为主、军事进攻为辅的方针;把战略中心转移到敌后战场,对敌后解放区加"扫荡",大力培植伪军和伪政权,以确保其占领区,达到"以华制华"的目的。
    汪精卫集团叛国投敌在日寇的政治诱降下,汪精卫等于1938年12月叛国投敌。1939年12月,日汪签订《日支新关系调整纲要》。1940年3月,在日本政府的直接授意下,汪精卫在南京正式拼凑了一个全国性的伪"国民政府"。同年11月,日本与汪伪政府签定《中日基本关系条约》。日、汪、伪满同时还签署了《中日满共同宣言》。日本政府据此宣布正式承认汪伪政府。汪精卫集团的叛国投敌,表明国民党内部的公开分裂。
    国民党召开五届五中全会随着抗战格局的新变化,国民党对其政策也进行了调整。1939年1月召开的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是其政策变化的重要标志。这次全会的中心议题是决定"溶共、防共、限共、反共"的方针。会后,国民党陆续颁布了一系列秘密的防共限共的文件。五届五中全会还决定设立党政军一体化的国防最高委员会,由蒋介石任委员长,以强化法西斯独裁统治。
      二、正面战场的继续抗战
    南岳军事会议
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于1938年11月在湖南召开了南岳军事会议。重新部署了军事力量。会议重申继续实施持久战的战略方针,采取转守为攻,牵制和消耗敌人的战术,粉碎日"以华制华"的阴谋。会后,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制定了《第二期作战指导方针》。
    正面战场的继续抗战为配合对国民党的政治诱降,日军在正面战场上对华南和华中地区实行有限的局部进攻,以施加军事压力。为此,1939年至1940年,国民党军队先后在华中、华南对日军的进攻进行了顽强的抵抗,组织了南昌战役、随(县)枣(阳)战役、第一次长沙战役、桂南战役、枣(阳)宜(昌)战役等。基本上阻止了日军的进攻,保持了战线相对稳定和战略相持态势,牵制了日军兵力,配合了敌后战场的作战。但与此同时,国民党在战略上实行了全盘收缩,消极抗战,积极反共的政策。
    三、敌后战场的巩固与扩大
    华北抗日根据地军民的反"扫荡"斗争相持阶段到来后,日军进攻重点转向了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加强了对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军事"扫荡",而华北抗日根据地则是日军进攻的重点。华北军民根据中共中央制定的"巩固华北"的方针,坚持长时间、连续反"扫荡"斗争,并取得重大胜利。1940年8月至12月,八路军为打破敌人的"囚笼"政策,制止投降、妥协逆流,发动了著名的"百团大战",沉重地打击了日军,对增强全国军民的抗战信念,克服当时的投降危险,争取时局好转起了积极作用。
    华中、华南抗日根据地军民的斗争在华中战场,新四军各部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发展华中”和“东进北上”的指示,先后实行了向敌后的战略展开。随着华中敌后战场的扩大和抗日游击战争的深入发展,到1940年底,新四军已发展到10万人,先后创建了苏南、苏北、苏中、皖南、皖中、皖东北,豫皖苏、豫鄂等抗日根据地,使华北、华中敌后战场连成一片。在华南也有快速的发展,到1939年春,曾生率领的东江纵队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建立了以淡水为中心的东江抗日根据地;
1940年底,冯白驹领导的琼崖抗日独立游击纵队,在海南岛地区创建了琼崖抗日根据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854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6480
发表于 2017-8-6 17: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四、摩擦与反摩擦斗争
    国民党的反共摩擦事件五届五中全会后,国民党一方面对日军实施有限连续攻势的抵抗,另方面则积极地在各地从事反共摩擦活动。从1939年冬开始,国民党顽固势力先后向八路军、新四军敌后根据地进攻,制造了山东博山、河北深县、湖南平江和河南确山等地的流血事件。1939年11月,国民党召开五届六中全会,进一步确定由"政治限共"到"军事限共"的方针。随后阎锡山即在山西制造了"十二月事变"(晋西事变)。与此同时,国民党胡宗南部在陕甘宁、朱怀冰部在太行山区也对解放区大举进攻。在坚持团结抗战的前提下,中国共产党针锋相对,领导解放区军民打退了国民党顽固派的军事进攻。
    皖南事变
1941年1月,国民党顽固派又制造了另一次反共事变。这就是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国共两党团结抗战的局面出现了严重危机,几乎陷于破裂。事变发生后,由于中共中央对国民党顽固派采取了政治上全面进攻、军事上取守势的正确方针,结果既打退了国民党顽固派掀起的反共高潮,又维持了国共两党团结抗战的局面。
    共产党关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总方针为了同
国民党顽固派作斗争,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坚持团结抗战,中国共产党制定了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策略总方针。对顽固派的斗争,必须坚持有理、有利、有节的原则。中国共产党关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总方针,最大限度地争取和团结了一切可能团结的抗日力量,有效地维护了全民族团结抗日。
    共产党新民主义革命理论的发展国民党顽固派在军事上发动制造摩擦的同时,也在思想理论上加紧反共。他们打着"三民主义"的旗号,鼓吹"一个主义、一个政党、一个领袖"的论调,声称"共产主义不适合中国国情",共产党应该取消。为了粉碎国民党在政治思想战线上的进攻,向全国人民阐明共产党对于中国革命的基本见解,1939年和1940年,毛泽东先后发表了《(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等重要著作。阐明了中国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新式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论证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客观进程和避免资本主义前途,实现社会主义前途的最后结果;提出了新民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纲领;驳斥了利用"三民主义"
反对共产主义的谬论。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列主义关于殖民地半殖民地革命的学说,是毛泽东思想发展和成熟的重要标志。
    五、宪政运动的开展与中国民主政团同盟的成立
    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由于国民党不断加强一党专政、压制民主,引起各民主党派不满与失望,各民主党派与中国共产党联合起来,以1939年9月召开的一届四次国民参政会为契机,发动了一场要求国民党结束党治,实行民主宪政的运动。重庆、成都、桂林等地先后组织起宪政座谈会和宪政促进会。中共中央也向全党发出了关于宪政运动的指示,提出了对宪政运动的立场和实行办法,延安与其它解放区还先后成立了各界宪政促进会。但由于国民党顽固坚持一党专政,缺乏宪政诚意,宪政运动未能取得实质性进展。在积极开展宪政运动的同时,各民主党派为求得意见的一致和行动的团结,于1939年10月在重庆发起组织了"统一建国同志会"。皖南事变后,为反对国民党的高压政策,加强各民主党派之间的合作,增强抗战力量,调解国共关系,1941年3月,"统一建国同志会"改组为"中国民主政团同盟",并发表了《成立宣言》和《对时局主张纲领》。从性质上看,中国民主政团同盟"为国内在政治上一向抱有民主思想各党派一初步结合"。它的成立,标志着抗日民主力量的增长,成为介于国共两党之间的、影响和力量最大的中间党派的政治团体。
    第三节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的中国战场
        一、珍珠港事件与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
    珍珠港事件
1941年至1942年,是德、日、意法西斯最为猖狂的时期。1941年6月,德国向苏联发动进攻,并完成了战略突破任务,暂时得势。由此助长了日本扩大侵略的野心。7月,日本决定"继续向南扩展",以建立"大东亚共荣圈"。12月8日,日本偷袭美国在太平洋上的主要海军基地珍珠港。次日,日军又袭击了英国在太平洋的战略基地新加坡。同时向英、美、荷等国在西南太平洋的属地进攻。太平洋战争爆发。
    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太平洋战争的爆发,扩大了世界反法西斯阵营。12月8日,美、英两国对日宣战。9日,中国政府正式对日、德、意宣战。此外,欧亚美等许多国家也纷纷对日宣战。1942年1月1日,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在华盛顿签署了《联合国家共同宣言》。至此,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正式形成。中国的抗日战争与各同盟国的反法西斯战争汇成一体,成为其重要组成部分。
      二、中国战区的设立和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
    中国战区的设立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为了协同对日作战,1942年1月3日,根据美国总统罗斯福的建议,建立了以蒋介石为最高统帅的中国战区。美国派史迪威中将来华担任参谋长。随后,美国从经济、政治及军事等方面加大对了中国抗战的支持。1942年2月,美国参众两院通过援华贷款5亿美元。5月,中美签订《抵抗侵略互助协定》。1943年1月,中美、中英分别签订了平等新约,宣布废除领事裁判权和其他特权。
    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
1942年2月,日军侵入缅甸。国民政府为了支援盟军,同时也为确保对外交通线的畅通,于2月下旬由3个军组成中国远征军,由滇西入缅作战。10万远征军先后在同古、仁安羌等作战中,重创日军,并救出被围困的英军7000余人,创造了中国军队异国扬威的记录。但作战后期,由于盟军指挥协同失当等原因,远征军实施突围作战,大部分撤退回国,另部分先后转入印度兰姆伽整训。
    国内正面战场对日军进攻的抵抗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侵华日军为了配合其在太平洋作战,并对国民党施加压力,从1941年底到1943年,又对国民党正面战场发动了新的攻势。国民党军队对日军的进攻进行了一定的抵抗,牵制了日军。期间,主要的战役有第三次长沙会战、浙赣战役、鄂西战役、常德战役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854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6480
发表于 2017-8-6 18:28:39 | 显示全部楼层
  三、日本的"治安强化"、"清乡"和细菌战
    治安强化运动
1941年后,日本为了进行太平洋战争,确保华北占领地,将华北划分为"治安区"(即敌占区)、"准治安区"(即游击区)、"非治安区"(即敌后抗日根据地),并对三种不同的地区,采取不同的办法。
1941年到1942年,日军先后在华北进行了五次"治安强化运动",妄图彻底摧毁抗日根据地军民的生存条件,消灭一切抗日力量。但在根据地军民的坚韧斗争下,日军的野蛮侵略被粉碎,"治安强化"政策宣告破产。
    "清乡运动"
日军在华北推行"治安强化运动"的同时,在华中则和汪伪政权发动"清乡运动",其目的是企图肃清日占区的抗战势力,由点线占领扩张为全地区面的占领。日军在华中的"清乡运动"的显著特点,是强调"以华制华",由汪伪政权出面主持。但在敌后军民顽强的斗争下,"清乡运动"同样遭到失败。
    灭绝人性的细菌战为了扑灭中国人民的斗志,侵华日军不顾国际公法,在中国进行灭绝人性的毒气战和细菌战。九一八事变后不久,日本就在中国东北建立了由关东军领导的细菌实验所,进行惨绝人寰的细菌研究和杀人细菌战。1933年,日关东在黑龙江五常县附近的背荫河设立细菌研究所,由关东军军医中将石井四郎任部队长。1939年迁至哈尔滨平房镇,建起一个极其秘密和庞大的细菌研究基地,即731部队,对外称关东军防疫给水总部。与731部队同时出现的还有设在长春西南部的第100部队,对外称兽疫预防部。1939年10月起,日本在关内沦陷区,先后设立了华北防疫给水部(第1855部队)、华中防疫给水部(第1644部队)和华南防疫给水部(第8604部队)。1940年7月开始,日军先后在宁波、常德、承德和浙赣等地区使用细菌武器,屠杀了成千上万的中国抗日军民,犯下了滔天罪行。
      四、解放区军民克服困难坚持抗战
    抗日根据地出现严重困难局面
1941年以后,中共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进入了最艰苦、最困难的阶段。由于日军对敌后抗日根据地实行残酷的"扫荡"和野蛮的"三光"政策;国民党顽固派对根据地实行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加之自然灾害的影响,致使根据地陷于严重困难的境地。华北解放区面积缩小,人口下降,八路军和新四军均有所减少。而财政经济困难尤为严重。
    根据地军民为克服困难而斗争为了克服困难,坚持抗战到最后胜利,中共中央根据当时时局的特点,先后制定和实行了十大政策,即:对敌斗争、精兵简政、统一领导、拥政爱民、发展生产、整风运动、审查干部、时事教育、三三制、减租减息。其中整风和大生产运动是两个中心环节。陕甘宁边区和各根据地在贯彻执行了上述政策之后,加强了领导,坚定了自力更生、战胜困难的信心,调动了军民的抗日积极性。
    根据地军民的反"扫荡"反"清乡"反"蚕食"斗争中共在克服根据地面临严重困难的过程中,领导根据地军民坚持对敌斗争,广泛深入地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坚持并扩大了敌后战场。根据地军民依据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规定的在新形势下对敌斗争的战略战术,即以分散的游击战争对付敌人的大规模"扫荡";针对敌人的"蚕食",采取"把敌人挤出去"的办法;针对敌人的"清乡",采取"敌进我进"的办法,组织多支武装工作队,向敌后之敌后展开全面攻势,取得了反"扫荡"、反"蚕食"、反"清乡"斗争的胜利。根据地的恢复和发展,敌后战场的巩固与扩大,为八路军、新四军转入局部反攻准备了条件。
      五、制止顽固派的反共叫嚣和武力威胁
    蒋介石《中国之命运》的发表蒋介石为了维持和扩大法西斯独裁统治,并在战后独占胜利果实,于1943年3月发表了由陶希圣起草的以蒋名义发表的《中国之命运》一书。分别对中华民族、中国历史,尤其是中国近代历史,"今后建国工作之重心","革命建设的根本问题","中国革命建国的动脉及其命运决定的关头"等问题,作了论述。全书的核心是主张"一个党一个主义一个领袖",集中反映了蒋介石集团的封建法西斯的思想及其政策。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之命运》进行了有力的批判。
    国民党顽固派的反共叫嚣和武力威胁
1943年5月,共产国国际执委会主席团根据新形势作出解散共产国际的决定。蒋介石认为这是反对共产党的一个借口和机会。国民党报刊声称中共应放弃"共产主义",取消陕北"特区",重新改编各地"红",并且调集军队准备进攻陕甘宁边区。国民党顽固派的反共活动,不仅激起解放区军民和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而且受到国统区中间力量的指责和国际舆论的谴责,迫使蒋不得不停止军事进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708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6188
发表于 2017-8-6 19:12:49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四节 战略反攻和最后胜利
        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发展
    开罗会议
1943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发展的一年,也是战局发生根本性转折的一年。为了进一步加强反法西斯同盟国的合作和协同作战,1943年11月,中、美、英三国首脑在埃及首都开罗举行会议,签订了《中美英三国开罗宣言》,明确规定把日本侵占之东北、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接着,苏、美、英三国首脑又在伊朗首都德黑兰召开会议,着重研究和制定对德国作战的方针,即开辟第二战场问题。
    联合国成立
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即将取得胜利之时,1943年10月由中苏美英四国签署的《普遍安全宣言》,正式提出建立战后国际组织问题。1944年8月,英美苏和中英美代表在华盛顿分别举行会议,签署了《关于建立普遍性的国际组织的建议案》,正式建议把国际组织定名为"联合国"。1945年4月,各同盟国代表在美国旧金山举行联合国创立会议。中国政府派出以宋子文为团长的代表团出席了会议。会议于6月25日一致通过了《联合国宪章》,宣告联合国正式成立。中国为联合国的发起国、最早会员国和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为建立战后国际组织和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贡献。
    二、中国驻印军和远征军在缅北的反攻
    1943年10月,为打通中国西南国际交通线,配合盟军反攻,中国驻印军和中国远征军再次入缅联合进行缅北作战。缅北反攻战的第一步是打通中印公路。第二期作战是八莫、南坎之战。1945年1月,中国远征军与中国驻印军在缅北芒友胜利会师,完全打通了中印公路,为收复缅甸,配合盟军反攻作出了贡献。
    三、解放区战场的局部反攻
    1944年开始,解放区军民转入局部反攻,在华北解放区战场、华中解放区战场、华南解放区战场均取得了重大胜利。到1945年春,八路军、新四军和华南抗日武装已经发展到91万人,民兵发展到222万人,建立了陕甘宁、晋绥、晋察冀、冀热辽、晋冀豫、冀鲁豫、山东、苏北、苏中、苏南、淮北、淮南、皖中,浙江、广东、琼崖、湘鄂赣、鄂豫皖、河南等19个解放区,总面积达到95.6万平方公里,总人口已有9550万人。
    四、豫湘桂战役及结果
    为了解救陷入困境的南洋日军和太平洋战争的颓势,1944年春,日军发动了"打通大陆交通线"的豫湘桂战役。日中双方分别投入兵力约50万和100万。由于国民党政府日趋腐败和避战观战政策的影响,在豫中、长衡、桂柳三次主要作战中,除个别城市保卫战打得比较顽强外,大多数部队是一触即溃,节节败退,结果损兵折将数十万,丧失国土20余万平方公里,丢失城市146座、失去空军基地7个、飞机场36个。这是国民党正面战场自抗战以来的一次大溃败。
    五、史迪威事件和美国对华政策的逆转
    史迪威事件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政府从经济上、政治上、军事上积极支持蒋介石国民党政府,使其继续抗战和加强对国民党政府的控制。但是,由于中国人民革命力量在抗战中迅速发展,国民党统治区的军事、政治、经济危机日益严重,使美国政府感到十分忧虑。在如何看待共产党及其军队问题和争夺军事指挥上,蒋和史迪威存在着严重分歧和冲突。这种冲突主要表现在政治战略上、军事战略上以及与此相关的是否装备中共军队、租界物资控制权等方面,并由此导致蒋、史矛盾不断激化。1944年10月,美国总统罗斯福返贤骼牖毓&br>
美国扶蒋反共政策的确立
史迪威去职后,美国政府即派魏德迈继任中国战区参谋长兼驻华美军司令。不久,赫尔利又继任美国驻华大使。这标志着美国政府扶蒋反共政策的确立。此后,美国政府打着"援华"招牌,加紧从政治、军事、经济各方面支持国民政府。
    六、国民党统治的危机和人民民主运动的增长
    国民党统治的危机抗战后期,国民党政权逐渐走向腐败。政治上,变本加厉实行独裁统治;经济上,四大家族官僚资本利用其把持的政权,采取超经济掠夺的手段,控制了中国的金融、商业、工业和农业等部门;思想文化上,国民党大肆摧残进步文化,制造反共舆论。国民党独裁统治的腐败,使其陷入深刻的危机之中。
    国统区抗日民主运动的高涨
1944年,以国民党军队豫湘桂战役失败为契机,国统区掀起了一个广泛的抗日民主运动。同年9月,在三届三次国民参政会上,林伯渠代表中共中央适时提出立即结束国民党一党专政,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主张。10月10日,周恩来在《如何解决》的讲话中,进一步阐明了召集各方代表召开紧急国是会议,成立联合政府的具体步骤和方法。中共的主张,得到了全国人民的响应。整个国统区内,形成了爱国民主运动的高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854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6480
发表于 2017-8-6 19:45:42 | 显示全部楼层
    七、代表不同中国命运的两个大会
    国民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为坚持独裁统治,抵制联合政府,抢夺抗战胜利果实,1945年5月,国民党在重庆召开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议题:一是召开"国民大会",实行"宪政";二是准备反共内战,抢夺抗战胜利果实。这次大会确定的路线是坚持独裁、反对民主、准备内战的路线。
    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为团结全国人民打败日本侵略者,争取中国光明的命运和前途,建立联合政府,1945年4月至6月,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召开了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确定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路线;通过的新党章确定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朱德所作的军事报告论述了抗战中的两条根本不同的军事路线,提出了共产党和人民军队在三种不同地区的军事任务。大会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从思想上和组织上奠定了基础。
    八、中国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雅尔塔会议 1945年2月,苏、美、英三国首脑在苏联雅尔塔举行会议,签定了《雅尔塔协定》。
这次会议对于同盟国联合力量打败日本法西斯有积极意义,但协定却在没有中国代表参加的情况下,作出涉及中国主权和利益的决定,严重损害了中国的领土和主权。8月,中苏两国政府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及相应协定。
    波茨坦会议
德国法西斯的垮台,加速了日本法西斯末日的到来。1945年7月,美、英、苏三国首脑和外长在柏林郊外的波茨坦召开会议。会议还讨论了结束对日作战的条件和战后处置日本的方针。会后,中、美、英三国发表了《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
    美国使用原子弹
8月6日和9日,美国飞机在日本广岛、长崎各投掷一枚原子弹。美国原子弹的轰炸,给日本法西斯以沉重的打击,对加速日本的投降起了一定的作用。
    苏联宣布对日作战
8月8日,苏联宣布对日作战。9日,苏联百万红军从几个方面进入中国东北,对日本关东军发起全线攻击。在中国军民的配合下,击溃了日本关东军,结束了日本对中国东北长达14年的殖民统治。
    抗日根据地军民的大反攻苏联对日作战,加快了中国抗日战争转入全面反攻。8月9日,毛泽东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的声明,号召全国一切抗日力量举行全国规模的反攻。10日、11日,朱德代表延安总部连发7道命令。接着,各解放区军民迅速展开全面大反攻。在两个月内,解放区军民共毙俘日伪军23万多人,收复国土31万平方公里,解放人口1800万人。
    日本无条件投降在中国人民和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共同打击下,8月14日,日本裕仁天皇发布"停战诏书",饬令政府通告接受《波茨坦公告》。15
日,日本政府正式向盟国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向盟国投降签字仪式在东京湾停泊的美舰"密苏里"号上举行。至此,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抗日民族解放战争取得了最后胜利。9月3日,成为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9日,在中国南京陆军总部礼堂举行了中国战区日军投降签字仪式。10月25日,日本驻台湾总督签字归还中国台湾。
    抗日战争胜利历史意义
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第一,抗日战争的胜利是近百年来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第一次完全胜利。它是全民族抗战的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的觉悟和民族团结的巨大力量。第二,抗日战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阶段。经过战争的严峻考验,中国共产党已经成为一个在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完全成熟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这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第三,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亚洲各国人民反抗日本侵略者的主要战场。它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第四,中国的抗日战争的胜利,是半殖民地的弱国打败帝国主义强国的范例,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提供了宝贵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 京ICP备09058993号 )

GMT+8, 2024-4-20 18:34 , Processed in 0.088484 second(s), 7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