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35|回复: 0

2017教育学考研笔记:学生

[复制链接]

33万

主题

33万

帖子

10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007237
发表于 2017-8-6 14:37: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考研冲刺复习阶段,专业课复习一定要到位,本来复习开始就相对晚些,新东方在线提醒考生要注意整合专业知识体系,把握复习重点要点。下面精华整理了教育学考研笔记,请看学生这部分内容要点。
    2017教育学考研笔记:学生
      一、学生的本质特点★★★
    (一) 以系统学习间接经验为主
    学生认识对象:概括化的经验体系,以书本知识的形式体现出来
    原因:教学活动的任务;学习时间有限;可缩短不成熟期,今后顺利发展
    (二) 学生是具有主体性的人
    学生在教学中的主观能动性:独立性、选择性、调控性、创造性、自我意识性。
    (三) 具有明显的发展特征
    学生的发展是人生发展最明显的时期,不仅表现在身体的发展,更表现在心理的发展上;不仅表现在发展的速度上,而且表现在发展的广度、深度上。
      二、学生的地位★★
    (一) 学生的社会地位——学生作为社会成员应有的主体地位
    (二) 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
    在教育过程中,学生既是认识的客体,又是认识的主体。
    需要教师的指导 知识学习必须经过学生的主动吸收、转化;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三、学生的发展★★★
    (一) 学生发展的含义
    指学生在遗传、环境和学校教育以及自我内部矛盾运动的相互作用下,身体和心理两个方面所发生的质、量、结构方面变化的过程及结果。
    是内外部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外部:可控与不可控的
    内部:学生身心发展的社会需要与个体现有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是根本动力
    (二) 学生发展的一般规律
    1、 顺序性和阶段性
    学生个体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顺序,即由高到低、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而且,具有年龄特征,即在发展的不同年龄阶段身心发展的一般的典型的特征。
    要求教育工作循序渐进,考虑各阶段教育的衔接。
    2、 稳定性和可变性
    处于一定社会环境的教育中的某个年龄阶段的青少年儿童,其身心发展的顺序、过程、速度大体相同。
    在不同环境和教育条件中,同一年龄的儿童身心发展水平又有差异。
    要求教育内容、方法保持相对稳定,同时据时代特征、文化特点,不断革新教学内容、方法。
    3、 不均衡性
    不同的年龄阶段身心发展甚至同一方面的发展是不均衡的。
    教师要把握发展的关键期,不失时机,使学生获得最佳发展。
    4、 个别差异性
    同一年龄阶段儿童在不同时期的发展速度和水平有个体差异;在相同方面的发展速度和水平也有差异。
    要求教师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5、 整体性
    学生是一个整体的人,是知、情、意、行的统一体。
    教学要着眼于学生整体性,做到认知与非认知因素,科学与艺术等各方面的统一。
    (三) 中小学生发展的时代特点
    1、 生理期提前
    表现在身高和体重有明显的增加;性发育成熟以及由此引起的第二性征的出现有明显提前。
    教育者要及时开展青春期教育。
    2、 思维活跃,但学习兴趣不高
    青少年的认识发展具有丰富的刺激因素和时空条件,学生成为多种文化资源的占有者。但中小学生对学校中的课程普遍不欢迎。
    对教育提出了挑战。
    3、 价值观念的多元化,具有较高的职业理想和务实的人生观
    要求学校、家庭、社会加强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义利观的教育,加强德育。
    4、 自我意识增强,具有一定社会交往能力
    教师应保护自我意识,充分发挥自我意识在学习自觉性、主动性、创造性以及生活中的作用。
    5、 心理问题增多
    必须了解和研究学生的心理特点,全面关心学生的成长,及时化解心理矛盾,引导他们学会自我调节;教师还必须提高自我的心理素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2-4 14:45 , Processed in 0.075835 second(s), 7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