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550|回复: 11

2015历史学考研之世界史:资本主义的确立及发展

[复制链接]

33万

主题

33万

帖子

10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007237
发表于 2017-8-6 14:36: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世界史是历史学考研的重要科目,对于历史学专业课的复习需要考生把握历史脉络,统筹历史发展,将平行和交叉的历史时间和知识点捋清,把握好因果关系,这样才能够在脑中形成稳固的知识图谱,加深理解和记忆。下面新东方在线小编和大家一起分享世界史各阶段重点要识,帮助考生筑建知识框架,为后续复习打好前奏。
    下面请看2015历史学考研之世界史:资本主义的确立及发展   
      英美法革命: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圈地运动:早在十三十四世纪,英国就出现了封建主强占公用土地,到17世纪初价格革命使封建主的实际收入减少,于是他们改变土地经营方式,进行大规模圈地,开办牧场﹑农场。圈地运动是资产阶级化的新贵族和新兴资产阶级力量用暴力手段剥夺农民土地,使他们成为自由劳动力的举动。这种使生产者和生产资料分离的历史是英国资本原始积累主要内容之一。
    革命前提:①.经济前提—资本主义的发展 ②.政治前提—阶级关系的变化 ③.思想前提—清教运动 ④.直接原因—斯图亚特王朝的反动统治
⑤.导火线—苏格兰人民起义
      革命进程:
    第一阶段:1640年苏格兰人民起义到1658年克伦威尔病逝
    第一次内战时期(1642-1648):1642年查理一世离开伦敦到达北方纠集了一批王党分子宣布讨伐议会,从此开始了内战,西北部是王党的势力范围,封建经济占优势,伦敦在内的东南部为议会所控制,资本主义经济较发达,1644年马斯顿荒原战役议会军击败王军,1646年议会军占领牛津,第一次内战以议会军的胜利而结束。
    第二次内战期间(1648-1649):1648年王党在南威尔士等地发动了第二次内战,议会军奋勇战斗,8月王党在东南方的科尔切斯特投降,内战结束,1649年1月,查理一世被推上断头台,5月,议会通过文件建立英吉利共和国,掌权的是独立派和新贵族。
    克伦威尔掌权期间(1653-1658):1650年,克伦威尔远征爱尔兰和苏格兰,借此粉碎王党阴谋,瓦解平等派运动,广大军官和士兵获得大量土地,丧失了革命精神,成为保守集团的势力基础,为共和国建立独裁统治铺平了道路,1653年克伦威尔出任护国公,开始其军事专制统治。
    短期国会:1640年查理一世为筹措战争经费而召开的英国国会。1640年4月查理一世下令召开已停止11年的国会,但这届国会召开后,国会非但拒绝通过国王所需的经费,反而提出了议会应该享有的权利等问题,查理一世一怒之下解散了这届国会,这届国会一共存在了三个星期,史称“短期国会”。人民群众对这届国会的解散十分愤怒,伦敦爆发了示威和暴动。
    长期国会: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国会。短期国会解散以后,1640年8月,苏格兰军队发起进攻,封建贵族迫于新的形势,也要求召开新的国会。查理一世在内外交困下于11月再次召开国会,即“长期国会”,它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开始。1653年克伦威尔建立军事专制政权以后解散了长期议会。
    《大抗议书》:1641年长期议会通过的反专制的重要文件。《大抗议书》例举了查理一世近十年的一系列罪行,指出了天主教复辟的危险,提出了进一步改革的要求,要求保障工商业活动的自由,废除各种封建特权,建立大臣对议会的负责制,限制主教的权力,建立长老会教派组织等。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初期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反对封建专制主义的政治纲领。
    《新模范军法案》:1645年1月议会颁布的军事改革法案。该法案规定军队实行统一指挥,统一纪律法令,军服划一,实行强迫募兵原则,以保证军队的补充来源。它的实行是英国军事史的一个重大变革,从此,英国建立了以东部联盟军为基础的正规军,它在加强议会军力量方面起了很大的作用,这是英国历史上第一支常备军。
    《自抑法》:1645年1月颁布,主要内容:不得同时具有议会议员和军官双重身份,形成独立派控制军队,长老派控制议会的局面。
    《普特尼辩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一次著名的辩论。1647年在伦敦城外的普特尼教堂召开全军会议,以克伦威尔为首的独立派军官和平等派,围绕关于未来国家制度等一系列重大问题进行了激烈的辩论,双方的分歧主要围绕两个主题:选举权和国家政权形式。普特尼辩论是英国革命中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
    《普莱德清洗》:1648年普莱德上校对长期议会的清洗事件。第二次内战期间,议会里的长老派企图使国王在接受他们的条件后复位,独立派通过了一项军队抗议书,要求解散国会,审判国王,废除君主制。但议会仍然一意孤行。,1648年2月普莱德上校占领议会,驱逐186名议员,议会只剩下200名议员,被称为“残阙议会”,至此全部军政大权落入独立派手中。
        该阶段的主要派别:
    独立派: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清教徒的一个派别,最初出现在清教运动中,主张教区独立,轻视圣礼。主要代表中等贵族和中等资产阶级的利益,以克伦威尔为主,主要由高级军官组成。在内战初期,独立派积极参加战斗,为战争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长老派掌权后,独立派和平等派联合行动反对长老派的倒行逆施,取得了斗争的胜利,并在平等派的推动下,将查理一世送上了断头台,取得了内战的胜利。1649年在克伦威尔的领导下建立了共和国,斯图亚特王朝复辟后日渐衰落。
    长老派:英国清教徒的一个派别,16世纪中叶在英国国教内部掀起了一场要求国教加尔文化的改革,其中的温和派主张取消教阶制,设立长老制,,使更多的信徒能管理教会。后来这一派发展为长老派,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该派主张与国王妥协,在长期国会中曾与独立派对立。
    平等派:平等派是在第一次内战结束后出现的。1646年7月,李尔本等三人起草了一份名为《千万人民的抗议书》,要求国家主权应该属于人民,标志着平等派成为一个独立的政治派别。平等派在士兵当中颇具影响,在两次内战期间,平等派和独立派就选举权和国家政权形式展开了激烈的斗争,第二次内战爆发后两派合作建立了共和国,1649年平等派领导了反对克伦威尔专制的起义,被镇压,从此退出了政治舞台。平等派对1646到1649年间的英国革命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掘土派: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代表无地或少地农民的空想社会主义派别,又称真正平等派,领导人是温斯坦来和埃弗拉德。掘土派运动始于1649年4月,在温斯坦来和埃弗拉德的领导下,掘土派占领萨里郡圣·乔治山上的公用地和荒地。由于地主和军队的镇压,到1651年,掘土派运动失败。1652年,温斯坦来发表《自由法》。详细阐述了掘土派的主张,描绘了公有共和国的蓝图,被认为是早期空想社会主义者的重要文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604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5982
发表于 2017-8-6 14:44:54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阶段:斯图亚特王朝复辟到光荣革命
    斯图亚特王朝复辟(1660-1688):1660年查理二世发表《布列达宣言》返回英国,开始了复辟时期,1679-1681年围绕其弟弟詹姆斯公爵是否有王位继承权问题形成了辉格党和托利党,詹姆斯二世即位后狂热恢复天主教引起了各党的不满。
    光荣革命:1688年威廉率兵推翻了詹姆斯二世的统治,此后颁布《权利法案》,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布列达宣言》:1660年议会与查理二世达成协议,发表《布列达宣言》。1660年4月,英国议会决定政权应该属于国王,贵族和平民,并派人去荷兰同查理一世的儿子查理二世谈判复辟君主制的问题,查理二世于4月4日发表宣言,宣布内战期间被没收的王党和教会土地不予变更,停止实行宗教迫害,除直接处死查理一世的人以外,其他反对过国王政府的人一律不予追究。该宣言为查理二世的登基奠定了基础。
    《排斥法案》:1679-1681年英国辉格派在议会中提出的法案。在1679年-1681年召开的议会中,议员们围绕查理二世的弟弟詹姆斯公爵是否有王位继承权的问题展开了争执,辉格派提出了《排斥法案》,认为信奉天主教的詹姆斯公爵无权继承王位,主张把詹姆斯排斥在继承权之外。《排斥法案》对英国两党制的产生起了重要作用。
    光荣革命:1688年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发动的推翻詹姆斯二世统治的政变。詹姆斯二世继位以后,开始了全面的天主教复辟,引起了普遍不满。为了阻止天主教的恢复,辉格党和托利党联合起来,共同反对国王。1688年11月,在国会迎接下,威廉率领荷兰军队在英国登陆。詹姆斯二世仓皇逃往法国。1689年2月,国会宣布威廉和玛丽为英国国王,英国进入双王统治。史学家将这场没有任何人民群众参加的不流血政变称为“光荣革命”。政变后,英国逐渐建立君主立宪制,英国的封建专制统治结束。
    《权利法案》: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的限制国王权利的法案。规定:国王无权废除法律或停止法律的执行,国王不得干涉国会事务,议员的选举不受国王的干涉,议员有议会活动的自由等。《权利法案》为限制王权提供了宪法保证。
    《嗣位法》:1701年英国国会颁布的王位继承法。法案规定了威廉三世死后的王位继承顺序,英国王位不能传给天主教徒,凡英国国王必须参加英国国会,还包括一系列限制王权的措施。由于该法规定国王继承权等重大问题由议会掌控,这就确立了议会高于王权,司法权独立于王权的原则,从而奠定了资产阶级一直向往和追求的君主立宪制的基础。
        该阶段的主要派别:
    辉格派:1679-1681在英国议会中形成的政治派别。当时围绕国王查理二世的弟弟詹姆斯公爵是否有继承权问题,议会内部产生了尖锐的矛盾。一些议员提出了《排斥法案》,主张将信奉天主教的詹姆斯公爵排斥在继承权之外,他们被政敌称为“辉格派”。辉格源于爱尔兰语,意为盗马贼。辉格派后与其他资产阶级政党合并,成为英国自由党的前身。
    托利派:1679-1681在英国议会中形成的政治派别。当时围绕国王查理二世的弟弟詹姆斯公爵是否有继承权问题,议会内部产生了尖锐的矛盾。一些议员提出了《排斥法案》,主张将信奉天主教的詹姆斯公爵排斥在继承权之外,而另一些议员反对《排斥法案》,主张詹姆斯公爵有王位继承权。他们被政敌称为称为“托利派”,“托利”起源于爱尔兰语,意为不法之徒。托利党后发展成为英国的保守党。
      美国独立战争和南北战争:
        美国独立战争:
    五月花公约:1620年“五月花号”乘客到达美洲前签订的公约。1620年,逃到荷兰的英国清教徒乘五月花号前往北美,在登岸前制定了一个大家共同遵守的《五月花公约》,其内容为:拟定公正的法律法令,规章和条例。此公约为第一批清教徒在新大陆建立自治和法治奠定了基础。
    美利坚民族的形成:① 共同的语言,英语成为主要语言 ②
共同的地域与共同的经济生活,18世纪中叶,各殖民地之间建立起完备的邮政系统,主要城市已由许多的交通网连接了起来。③ 共同的文化和心理素质
    大觉醒运动:18世纪30—40年代北美殖民地的新教复兴运动。“大觉醒运动”是一场大规模反对宗教专制,争取宗教信仰自由的思想解放运动。运动起义者以宗教复兴为旗帜,把矛头对准宗教压迫的精神支柱官方教会的教义,以灵魂自由为口号,宣传民主平等,信仰自由和反暴政的革命思想,大觉醒运动猛烈冲击了殖民地的官方教会,使北美殖民地人民的民主意识进一步加强。
    《常识》:作者托马斯•潘恩(1737—1809) 英裔美国思想家、政论家、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者。1737 年出生于英国,1774
年来到北美。1776 年1
月在费城公开发表。书中阐释了天赋人权思想,严厉抨击了英王的专制暴虐,批判了保守派谋求与英国妥协的立场,坚定地号召北美人民拿起武器,摆脱英国的殖民统治,建立独立的民族国家。该书提高了北美人民的民族意识,产生了极大的宣传效应,为北美独立做了舆论准备。
    波士顿倾茶事件:1773年北美殖民地波士顿人民反对英国东印度公司垄断茶叶的事件。。1767年英国议会通过法令,向北美殖民地征收茶叶税,但法令遭到了北美人民的抵制。1773年6月12夜的,波士顿一群青年伪装为印第安人,登上了波士顿港靠岸的东印度公司茶船,把三艘船只所载的茶叶全部倒入大海。此举被认为是对政府的挑衅,英国政府决定派兵镇压。波士顿倾茶事件成为北美独立战争的导火线。
    《不可容忍法令》:1774年英国颁布的针对北美殖民地的高压法令。波士顿倾茶事件使得北美政府恼羞成怒,1774年3-4月连续颁布了几项高压法令,主要内容:封锁波士顿港;取消马萨诸塞的自治权;英国官兵在殖民地犯罪者必须送往英国或其他殖民地审判,马萨诸塞当局无权干涉;在波士顿室内驻扎英国军队,把俄亥俄河以北,宾夕法尼亚的大片土地划归加拿大的魁北克省管辖,阻止13个殖民地的人民向西迁移。这在北美被称为《不可容忍法令》,为了执行上述法令,英国任命北美英军总司令盖奇为马萨诸塞总督,《不可容忍法令》激化了英国与北美殖民地的矛盾。
    莱克星顿的枪声:北美独立战争开始的标志性事件。1775年4月18日,北美英军总司令盖奇派两个团到康科德去搜查通讯委员会的秘密军火库,19日英军在莱克星顿与当地民兵相遇,双方发生了冲突,这是北美人民的武装力量第一次与英国正规军交锋,它揭开了北美人民反英斗争的序幕,标志着北美独立战争的开始,激发了北美人民的爱国热情,抗英斗争揭竿而起。
    大陆会议:1774年至1783年英属北美殖民地的立法机构,共召开了两届。第一届大陆会议于1774年9月在费城召开。1776年5月,第二届大陆会议在费城召开,通过了以武力对抗英国的宣言,建立了由华盛顿任总司令的大陆军,从此,大陆会议成为领导机构。1776年,大陆会议通过独立宣言,宣告美国的诞生,1781年,大陆会议的作用被美国邦联政府所取代。
    《邦联条例》:1777年大陆会议通过的原英属北美十三州组成独立国家的条例。1777年11月由大陆会议通过,1781年开始实施,主要内容:组成邦联政府;国家不设总统,最高权力属于国会,政府决策重大问题必须由九州以上代表同意,才能通过生效。《邦联条例》是北美十三州联合为统一国家政权的初步形式。
    巴黎和约:确认美国独立战争取得胜利的和约。1783 年9 月3
日在巴黎的凡尔赛签订。规定:英国承认美国是一个拥有主权的独立国家,放弃对它的任何要求,保证撤出全部军队。美方允诺赦免保王派,发还其财产。同时还明确了美国的疆域,确定其边境线为被劫加拿大与大湖区,南至佛罗里达北界,东到大西洋沿岸,西至密西西比河。
    谢斯起义:1786年,北美独立战争以后,退休老兵在马萨诸塞州爆发的起义,领导人是谢斯而得名。1786年8月,马萨诸塞州数百名以武装农民为主体的起义队伍,在谢斯的领导下向波士顿进军,提出平分财产权的纲领,废除一切债务,废除迫害人民的法令。起义持续到1787年上半年,以失败告终,谢斯起义对美国历史产生了重大影响,使统治集团认识到强化中央权力的必要性,促使《1787年宪法》的诞生。
    1787年宪法:1787年美国国会制定的宪法,也是近代西方国家第一部成文宪法。,主要内容:联邦的行政权属于总统,联邦的立法权属于国会,联邦的司法权属于最高法院,贯穿三权分立的原则。1787年宪法加强了联邦政府的力量,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使美国有可能维持足够的权威和军队,对付英国和西班牙的威胁,使美国由一个松散的邦联过渡到联邦,维护了美国的统一。
    美国胜利的原因:战争性质决定作战素质;得到国际力量大广泛同情和大量支持;巧妙利用大国之间的矛盾,争取外援;英军长期作战补给困难,地形不熟,孤军作战,导致失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854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6480
发表于 2017-8-6 16:19:27 | 显示全部楼层
  南北战争:
    领土扩张:19世纪上半期美国通过强行购买,战争兼并,侵占印第安人土地,领土已扩展到东起大西洋沿岸,西到太平洋沿岸,北到英属加拿大,南到佛罗里达的广大地区。
    西进运动:北美独立战争到南北战争爆发前后美国向西部拓殖扩张、掠夺印第安人土地的运动。1763年英国政府颁布禁止移民越过阿巴拉契山以西的法令,美国独立后废除这一规定。来自沿海地区和欧洲的移民涌向西部。在西进运动过程中,出现3次巨大的移民高潮。1890年,西进运动正式结束。西进运动使美国的领土增加到建国时的3倍以上,扩大了发展工业所需的各种基本资源
,对美国社会制度和资本主义的发展以及美利坚民族性格的形成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美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⒈ 通过领土扩张获得丰富资源,扩大了国内市场⒉ 通过立法的方式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促进经济的发展⒊ 没有悠久牢固的行会传统势力
⒋ 采用新技术,鼓励发明创造 ⒌ 移民带来劳动力﹑技术和消费市场。
    1820 年密苏里妥协案:在路易斯安那领地建立蓄奴州还是自由州上产生矛盾,1820
年达成密苏里妥协案。当时从马萨诸塞分离出来的缅因州成为自由州,密苏里州作为蓄奴州。国会以北纬36 度30
分为界对余下的路易斯安那领土进行划分,北边禁止实行奴隶制。
    内布拉斯加—堪萨斯法案:1857 年,规定新州的奴隶制问题由当地居民自决,这实际上取消了1820年密苏里妥协案,南北矛盾激化。
    废奴运动:美国独立后,南部种植园奴隶制保留下来,并逐渐成为美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严重障碍,对黑奴的残酷压迫也激起了人民强烈不满。从19 世纪30
年代起,要求废除黑奴制的群众运动日益高涨。参加者有工人、农民、黑人和部分资本家等。1831
年著名废奴主义者加里森在波士顿创办《解放者报》,号召立即无条件地解放黑奴;1832 年“废奴协会”成立,到1840 年已在全国设有两千多个分会,拥有会员20
万人。他们秘密组织了“地下铁路”,用群众掩护、分段护送等办法将黑奴从南方蓄奴州送到北方自由州或加拿大。1852
年出版的斯托夫人的名著《黑奴吁天录》,对废奴运动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1859 年废奴主义者约翰•布朗发动解放黑人的武装起义。1861
年南北战争爆发,以革命暴力推翻了南方黑奴制。
        内战进程:
    ①1860 年美国总统大选,共和党人林肯当选,成为美国内战的导火线。
    ②南方诸州的分裂活动:1861 年南方七州成立“美利坚诸州同盟”,宣布脱离联邦。
    ③1861 年4 南方奴隶主占领萨姆特要塞,15 日林肯政府宣战,内战爆发。
    ④初期南方的胜利,1861 年7 月马纳萨斯战役,1862 年夏半岛战役;北方政府宣布战争的目的是为恢复国家的统一。
    ⑤1862 年5 月林肯政府颁布《宅地法》,1863 年1 月1 日执行。规定一切忠于联邦的成年人交付10 美元登记费,即可在西部领取160
英亩土地,耕种5 年后就成为这块土地的主人。鼓动了劳动者的参战热情。
    ⑥1862 年9 月林肯政府颁布《解放宣言》,1863 年1 月1
日有效。规定所有生活在那些仍继续与联邦军队对抗之南方各州的黑奴获得永久的自由。美国内战从保护联邦的战争转变为捍卫人权的战争,是对美国革命的完成。
    ⑦军事改革,清洗了亲奴隶主分子,提拔战争中涌现的军事人才;改组军事领导,实行统一指挥,任命格兰特为全军大将军。
    ⑧北方的胜利,1863 年7 月,葛底斯堡大捷;1864 年,向海洋进军;1865 年4 月,南方军队投降。
      南方重建:
    ①1865 年4 月14 日林肯遇刺,亲奴隶主副总统约翰逊继任,宣布大赦。
    ②南方奴隶主的破坏:三K 党:南方奴隶主分子组织的残酷杀害黑人的组织;《黑人法典》。
    ③1867 年国会通过《重建南方方案》:宣布约翰逊的《重建宣言》无效;对南方10
州实行军事管理;给予南方包括黑人在内的全民以选举权,废除《黑人法典》,重组地方议会。1877 年共和党总1877 年共和党总统海斯宣布南方重建结束。
    美国的两党制:内战后的十九世纪中,美国经济迅速发展。政治上形成稳定的两党制,共和党主要代表工业资产阶级,民主党则代表种植园主、南方的工业界等。两党互相制衡,能够使各种政治意见得到表达,并能够以适当的方式解决分歧以达成妥协,从而使美国的民主以比较稳定的方式发展,也保证了国家的稳定发展。
    美国民主党:美国两大政党之一。1828 年创立,早期代表南方种植园奴隶主和北方中产阶级的利益,多次成为执政党。50
年代末发生分裂,一部分北方民主党人参加了主张反对奴隶制的共和党,而南方民主党人则以维护奴隶制为已任。内战后,随着美国向垄断过渡,其阶级利益与共和党渐趋一致,成为垄断资产阶级的工具,两党轮流执政。美国民主党的党徽是驴。
    美国共和党:美国两大政党之一。1854 年由辉格党人、北部民主党人和其他反奴隶制派别联合组成。早年代表北部工业资产阶级利益。1860
年林肯当选总统,该党首次执政。内战后,随着美国向垄断过渡,其阶级利益与民主党渐趋一致,成为垄断资产阶级的工具,二者轮流执政。美国共和党的党徽是大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708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6188
发表于 2017-8-6 17:33:55 | 显示全部楼层
    法国大革命:
    投石党运动:1643年到1652年法国由资产者和人民反封建专制开始,后发展为贵族叛乱,并导致外敌入侵的事件。1643年,5岁的路易十四继位,宠臣马萨林任首席大臣,横征暴敛,开征新税,引起个阶层的不满,他们以巴黎高等法院的法官为代理人,开始公开反抗,并提出反映资产者愿望和经济利益的要求。1648年和1649年,王室两次逃离巴黎,武装人民控制了首都。大贵族趁机反对国王,并以孔代亲王为首,在各地与王军作战,1652年,路易十四重返巴黎,投石党运动失败,这一过程说明,此时法国该不具备推翻专制制度的历史条件,因为它还有维护国家统一,抵御外敌入侵的作用。
        革命原因:
    ①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发展,资产阶级在经济上占首要位置,要求平等参政的权力。②专制王朝的危机加深,法国国内政治腐败,对外战争失败,失去大量了海外市场和殖民地。③启蒙运动所提倡的关于理性、平等、权利等概念为资产阶级反抗贵族特权和不平等提供了理念基础。《独立宣言》、《联邦宪法》传播。④法国参与美国独立战争导致国家财政负债累累,国库入不敷出;英货充斥法国市场,财政危机迫使路易十六及其大臣改革税收制度。⑤路易十六被迫同意于1789
年5 月召开三级会议,从而拉开了法国大革命的序幕。
    网球场宣誓:1789 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前夕,第三等级代表在三级会议会场附近网球场举行的宣誓。1789 年5
月,法王路易十六被迫召开三级会议,以寻求摆脱经济危机。第三等级的代表却提出了改革的要求,与王权及特权等级的代表发生冲突。第三等级代表自行组成国民议会,推举巴伊为主席。路易十六封闭三级会议会场,6
月20 日第三等级代表根据穆尼埃的建议,在巴伊的带领下,在附近的网球场继续开会,并宣誓不制订出一部王国宪法,议会决不解散,史称“网球场宣誓”。
      革命进程:
    君主立宪派时期(1789.7-1792.10):
    裴扬派:法国大革命中的资产阶级君主立宪派,又称君主立宪派。1791年7月,君主立宪派从雅各宾俱乐部分裂出去,因在裴扬修道院举行集会而得名,主要代表人物有西哀士,拉法耶特,巴伊等,他们主张君主立宪制,反对民主共和制。大革命初期一度当政,制定了废除封建特权,没收和拍卖教会财产,废除行会制度,取消行会等一系列反封建政策,通过《人权与公民权宣言》,1792年8月,巴黎人民起义推翻君主制度,裴扬派随之消亡,其活动加速了法国大革命的前进步伐。
    攻占巴士底狱:由于农业歉收、粮价上涨,经济萧条,社会骚动不断。巴黎民众对凡尔赛周围结集增多的军队感到不安,四处寻找武器于7月14
日来到巴士底狱,和城堡卫军发生冲突,于是发生暴动攻占巴士底狱。攻占巴士底狱并非事先谋划,但在此时成为革命的象征性事件,一定程度上支持了凡尔赛的制宪议会。
    八月法令: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初期制宪议会颁布的废除封建权利和义务的法令。制宪议会于8
月4-11日召开讨论废除封建特权的会议,通过了著名的八月法令。法令宣布“将封建制度全部予以废除”。规定无偿废除人身义务、教会什一税等,规定任何公民,不论出身如何均可出任教会或国家的文武官职。八月法令在根本原则上废除了封建制度,在法律上否定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它是革命者运用法律手段进行社会改造的第一步,具有重大意义。
    《人权宣言》:全名为《人权和公民权宣言》,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纲领性文件。在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之前,1789 年7 月9
日,第三等级的代表把国民议会改为制宪议会, 8 月26
日通过。《宣言》宣布了资产阶级的政治主张:自由、反抗压迫是天赋不可剥夺的人权;言论、信仰、出版自由;人民主权、代议制和三权分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人权宣言》是在法国启蒙思想、美国《独立宣言》指导和影响之下产生的,它提出的“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成为法国资产阶级推翻封建统治的革命口号。《人权宣言》在当时鼓舞了人民的革命情绪,成为反封建专制制度的旗帜,也推动了欧洲人民的反封建斗争。
    十月事件:时值国内经济状况恶化,物价飞涨,饥荒严重。巴黎出现许多民众公社,爱国派的报纸也很活跃。面对此形势,路易十六在凡尔赛宫暗中调集军队,大宴卫队。巴黎人民被激怒。10
月5日,巴黎发生大规模群众游行示威,由妇女带头向凡尔赛出发。到凡尔赛后拥入制宪议会,并要求他批准《人权宣言》和保障巴黎粮食供应。路易十六被迫答应,并同意携带家属离开凡尔赛到巴黎去,议会也随之迁往巴黎。十月事件挫败了王室镇压革命的阴谋,大大加强了巴黎作为革命中心的地位。
    主要措施:①改造政治体制,以宪政取代专制主义,实行分权制,立法属于议会,国王掌握行政权。
    ②改革行政区划,把法国划分为面积和人口接近的83 个省。通过选举产生地方官员。
    ③统一经济制度:取消了行会制度和各种垄断权利,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道路。
    ④宗教政策:没收教会财产,为解决财政危机将其作为“国有财产”出售。建立新的教区制,主教由公民产生,不由教皇任命,并颁布教士宣誓法。
    国王逃跑事件:路易十六不满制宪议会对其权力的削弱和限制及其对贵族特别是教会的打击,于1791 年6 月21
日夜出逃,以图在国外获得欧洲其他王朝的支持,扑灭革命,但在瓦伦被人认出,被迫返回巴黎,导致王室名誉大跌,民众当中要求废黜君主的共和主义力量抬头。国王逃跑是导致革命激进化的另一个重要事件。
    1791
年宪法:法国大革命初期通过的君主立宪制宪法,是法国历史上第一部成文宪法。宪法概括了制宪议会已发布的各项反封建法令,规定了国家的性质和体制——资产阶级的君主
立宪制国家。《人权和公民权宣言》是宪法的前言即指导原则,宪法体现启蒙思想家的政治学说,确立三权分立的原则,公民有信仰、言论、出版、集会、结社等自由。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仅限于积极公民。1791
年宪法是基本适应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国家根本大法,是法国从传统的贵族社会跨入近代公民社会的法律标志。
    战争爆发:大革命爆发后,欧洲列强最初无意对法国开战,虽然奥地利皇帝和普鲁士国王在1791
年发表宣言,威胁革命,但不过是虚张声势。后来奥皇利奥波德去世,继位的弗朗西斯二世则更倾向于发动战争。最终,立法议会于1792 年4 月20
日对奥地利宣战,从而把法国拖入漫长的战争岁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708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6188
发表于 2017-8-6 19:06:35 | 显示全部楼层
    吉伦特派时期(1792 年8 月—1793 年6 月):
    吉伦特派:法国大革命中代表工商业资产阶级利益的政治派别,其成员主要是与西部和南部的工商业资产阶级有较密切联系的知识分子和律师。1792年8月,吉伦特派开始掌权,主张废除君主制建立共和国,但认为法国革命应当止步,恢复秩序。1793年初,法国局势恶化,前线吃紧,市场物资匮乏,物价飞涨,市民要求限制物价,打击投机商。吉伦特派则坚持经济自由原则,不愿对经济进行干涉和管制,逐渐失去民心,1793年6月,被雅各宾派所取代。
    瓦尔密战役: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法军在瓦尔密战胜普奥干涉军的战役。1792 年9
月,普奥联军攻占法国东北部的军事重镇凡尔登,以无套裤汉为主要力量的法国志愿军,在马恩省瓦尔密同侵略军进行激战,击退普奥联军,赢得了战争的胜利。瓦尔密大捷扭转了法国在战场上的被动局面,使法军声威大振。从此法军开始全线反攻,夺回全部被占领土,保卫了革命成果,推动革命深入发展。
    法兰西第一共和国(1792—1804):法国大革命期间建立的法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1792年9月,新选出的议会即国民国会开幕,国民公会通过废除君主制的议案,宣布成立法兰西共和国,史称“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共和国历经吉伦特派和雅各宾派掌权,热月政变后,又相继有热月党人,督政府和执政府时期。1804年为法兰西第一帝国所取代。
      雅各宾派(1793年6月1795年7月):
    雅各宾派:法国大革命期间的激进派,主要代表中,小资产阶级的利益,罗伯斯庇尔等人为主要领袖,1793年6月上台执政,执政期间,雅各宾派比较彻底地解决了土地问题,从根本上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击退了国内外反革命势力的进攻,巩固了大革命的成果。执政后期雅各宾派发生了分裂,罗伯斯庇尔先后镇压了忿激派,埃贝尔派,丹东派,自身实力也大大削弱,1794年热月政变后,雅各宾派的活动基本完结,1799年解散。
    无套裤汉:当时巴黎革命群众的自称,因为他们穿属于工人服装的长裤,而不着中产阶级和贵族穿的套裤。他们是前工业社会的工人阶层,有店员、小店主、工匠等。他们渴望社会平等,要求控制价格,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提倡直接民主,活跃在巴黎各区的俱乐部和集会当中,是一支强大的民众革命力量。
    土地法令:1793 年6 月,宣布将逃亡贵族的土地分小块售出,地价十年付清。农村公社公有土地按人口分给居民。7
月,颁布《土地法》,宣布无条件废除一切封建权利,使全部永佃田变成了农民的私产。
    1793
年宪法:法国大革命时期国民公会通过的宪法。宪法废除了封建所有制,规定年满21岁的男子享有选举权,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1793年,是当时最进步,最民主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宪法。由于当时法国各种矛盾的尖锐,这部宪法并没有付诸实施。
    恐怖统治:政治:以嫌疑犯法令和救国委员会集权体制为特征,包括改组革命法庭,颁布嫌疑犯法,简化审判程序,设置断头台,令建立以公安委员会为核心的革命政府,向地方和军队派出代表加强对地方政府和军队的控制;镇压所有被怀疑为反革命的嫌疑人,无套裤汉在政治生活中占显赫地位;经济:以全面限价为标志,包括严禁囤积居奇法令,粮食饲料等限价法令的“制统经济”。1794
年继续深入,罗伯斯比尔分别于3 月和4 月镇压埃贝尔派和丹东派。6 月10 日(颁布牡月发令,把恐怖推向高潮,导致1794
年大恐怖。恐怖统治砸在主导方面确实挽救了革命,但是付出的代价也是巨大的,无视法律,恣意妄为,草菅人命一时盛行,权力过于集中,导致贪污受贿,生活腐化。
      热月党与督政府统治时期(1795年7月—1799 年11月)
    热月政变: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推翻雅各宾专政的政变。在1794 年7 月27
日(共和二年热月9日)国民公会的一次会议上,反罗伯斯比尔势力发动政变,逮捕了罗伯斯比尔、圣茹斯特等,10
日被送上断头台。历史上称这次事件为“热月政变”,雅各宾专政至此结束。热月政变建立了以热月党人为代表的大资产阶级政权。
    热月党统治:①平息叛乱,赦免叛乱者,恢复经济。②承认天主教是法国大多数人信仰的宗教。③取消统制经济体制,恢复经济自由。
    基贝隆战役:热月党打击王党复辟活动,维护革命成果的重要战役。热月党在镇压芽月起义和牧月起义后,国民公会的政策明显右倾,为王党势力的抬头提供了机会。逃亡贵族的家属及其党羽公开要求发还已被没收的财产,亡命国外的贵族也加紧活动。在意大利的王弟普罗旺斯伯爵利用朱安党人发动叛乱,并向英国求援。1795
年6 月27 日,一批逃亡贵族率领约4500 人乘英国军舰登陆,占领奥雷城。奥什将军率共和军迎战,登陆军退到基贝隆半岛。7 月21
日法军发动总攻,将王党判军彻底击败。
    巴贝夫平等派运动:督政府在法国执政时期,法国社会极不稳定,国库空虚、物价飞涨,市场萧条。巴贝夫创办《出版自由》因攻击热月党人而被捕。在狱中形成共产主义理论,
1795年10
月出狱后,便组织起平等派。巴贝夫的理想是建立起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一律公有的大国民公社。目标是以暴力推翻督政府,建立革命专政,以此来实现理想。1796 年5
月,他们拟定了起义计划,由于格里泽尔上尉向警察局告密。巴贝夫等人被捕并被处决,巴贝夫密谋失败。30
年后意大利邦纳罗蒂出版《为平等而密谋》一书,全面论述巴贝夫学说。
      大革命的意义和影响:
    ①结束了旧制度的等级制度,创造了现代国家;
    ②革命传播了人权、自由、平等、民主、政治参与等观念,成为现代世界的理想,开辟了新时代;
    ③大革命民主政治的实践对现代民主政治的发展有重大影响,其革命政治文化深刻影响了现代革命
    传统。恐怖与革命的政治斗争及政治文化的深刻关联揭示了民主政治的潜在问题;
    ④革命的经济后果并不突出,并没有显著推动资本主义的发展。法国大革命首先是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而非经济革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800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6366
发表于 2017-8-6 20:44:54 | 显示全部楼层
  拿破仑帝国时期:
        执政府时期(1799-1804):
    康波福米奥和约:1797 年法国和奥地利签订的和约。1796—1797 年间,为打败第一次反法同盟的强敌奥地利,拿破仑征服意大利,威逼维也纳。1797
年10 月17
日,在意大利北部的康波福米奥村,由拿破仑和科本茨伯爵分别代表法、奥两国,正式签署和约。规定:奥地利承认莱茵河为法国边界,承认法国在北意大利新建立的西沙尔平共和国和占有爱奥尼亚群岛,奥地利占有阿迪杰河以东的整个威尼斯。该条约的签订标志着第一次反法同盟的终结。雾月政变:
1799 年,法国督政府面临外敌入侵和财政危机而陷入困境,政局剧烈动荡。远征埃及的拿破仑借机弃军归国,在大资产阶级的支持下于11 月9—10
日(共和八年雾月18—19
日)发动政变,推翻督政府,清洗议会两院,成立了以拿破仑、西哀耶斯、罗歇一迪科为执政的临时执政府。年末正式成立执政府,由拿破仑出任第一执政。法国从此进入了拿破仑军事独裁统治时期。
        执政府内政外交:
        ①镇压雅各宾派残余分子;
    ②威恩并施,对待王党分子,终止逃亡者名单,允许其回国并任命有能力者为官员;
    ③1801
同教皇签订《教务专约》;④改革财政,重振经济,组成法兰西银行;⑤重视工商业,推行类似于重商主义政策,统一度量衡;⑥颁布《民法典》。⑦稳住普鲁士中立,俄罗斯推出反法同盟,翻越阿尔卑斯山打击奥地利,与英合约。
    《教务专约》:法国第一执政拿破仑•波拿巴与教皇庇护七世签订的宗教专约,又称《政教协议》。拿破仑为取得天主教廷的支持,结束法国宗教分裂的局面,派人与教皇谈判,于1801
年7 月达成协议,1802
年经立法院批准公布实施。主要内容为:法国承认天主教是“大多数法国人的宗教”,但并非法国国教;教皇承认法国永远取消什一税;主教由第一执政任命并由教皇授职,必须宣誓效忠第一执政和政府;教士薪俸由法国政府支付,教皇不得干扰教会财产的购买者。拿破仑后来又补充了一些条款。这样,拿破仑缓和了与天主教势力的矛盾,将天主教改造为新政府的工具。
    拿破仑法典:法国拿破仑统治时期制定的民法典。由拿破仑和第二执政康巴塞雷斯等人主持制定,1804 年3 月21
日正式公布实施。法典是法国革命胜利成果与启蒙思想结合的产物,共有2281
条。它宣布保护私有财产制度,确立了资本主义的经济秩序;否定封建等级特权,规定所有公民平等,都享有民事权利;确认了革命期间对封建贵族及教会土地的剥夺;把大革命的形成中小土地所有制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保证了自由买卖、等价交换和契约自由等原则。法典也表现出了明显的封建家长制和男性为主宰的色彩。是一部典型的资产阶级社会法典,巩固了大革命成果,为法国资本主义发展奠定了法律基础,成为欧美各国民法的范本。
    吕内维尔和约:法国与奥地利于1801 年签订的和约。为击溃第二次反法联盟,拿破仑利用俄、英、奥之间的矛盾,有计划地组织出击。法军于1800
年先后在马伦哥战役和霍亨林登战役中击溃奥军,迫使奥地利于次年2
月在吕内维尔与法国单独媾和。该和约承认法国对莱茵河左岸领土的占领,承认法国对比利时和意大利北中部地区的统治,并接受法国在意大利北部建立的“姊妹共和国”。法国则承认奥地利继续占有威尼斯。该和约标志着第二次反法同盟开始瓦解。
    亚眠和约: 1801 年吕内维尔和约签订后,英国陷于孤立,被迫与法国议和。1802 年3
月,法国伙同西班牙、荷兰与英国在亚眠正式签订和约。和约规定,英国将其在西印度群岛和印度所夺取的法国殖民地归还法国,从马尔他岛和埃及撤军,从地中海和亚得里亚海所占港口和岛屿撤军;法国则承认英国从荷兰夺得的锡兰,从西班牙夺得的特立尼达。至此,第二次反法同盟不复存在。
        拿破仑帝国:
    称帝过程:1802.5 十年执政;1802.8 终身执政;1803 年英法战争;1804 年.5.18 拿破仑称帝,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12.2
拿破仑在巴黎圣母院加冕。
    法兰西帝国的形成,帝国的构成:法帝国;依附国;盟国
    革命的传播:拿破仑在建立帝国的同时也促成了革命的传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推行宪法和法治改革,推行民法典;打破封建体系;打击天主教会势力,提倡宗教宽容;
    赋予个人社会权利和自由;理性化的行政和财政管理。
    对外战争:1804 年.10 法西舰队被英军海军击灭;1804.12 击碎反法同盟;特拉法加(西)海战:1805 年10 月21
日,法国海军大败于纳尔逊指挥的英国海军,从此英国海军使英国获得了一个世纪的海上霸权。
    奥斯特里茨战役:1805 年12 月2 日,击败俄奥联军。拿破仑最为传奇的战役。1806,
    建那不勒斯王国,统治意大利;建莱茵联邦,统治南部德意志。1806.9 攻克柏林,华沙,占领普鲁士,统治德意志;建立维斯特法利亚国和波兰大公国。
    耶拿战役:1806 年拿破仑一世击败普鲁士军队的战役。1806 年9
月英、普、俄等组成第四次反法同盟,准备联合打击法军。法军在奥斯特利茨战役获得胜利后士气大振,拿破仑率军一鼓作气插入普鲁士盟邦萨克森,继续向北疾进,力图在俄军主力到达之前与普军单独决战。10
月14 日,在耶拿击溃普军主力5 万余人。此役使普鲁士在军事上陷于崩溃,被迫于次与法国签订《提尔西特和约》,成为法国附庸。
    提尔西特和约:1807 年法国同俄国、普鲁士签订的和约。拿破仑在同第四次反法同盟的战争中先后击败了普鲁士和俄国,并迫使对手求和。法国于1807 年7
月在俄国边境的提尔西特先后与俄、普签订和约。根据和约,普鲁士丧失了除在普鲁士、波美拉尼亚、勃兰登堡和西里西亚外的大部分领土,赔款1
亿法朗。俄国承认法国对欧洲的占领,同时,法国也承认了俄国对瑞典、土耳其等地的扩张权利,法俄结成秘密的反英和反土军事同盟,俄、普都接受了法国的大陆封锁政策。和约标志第四次反法同盟瓦解,也显示了法国联俄抗英的意图。
    大陆封锁体系:拿破仑一世对英国实行的战争封锁体系。拿破仑在特拉发加海战被迫放弃侵英计划后,转而对英实行经济封锁,以切断英国对反法同盟的经济支持,确保法国在欧洲的霸权地位。为此,法国于1806—1807
年先后颁布数条敕令,禁止同英国及属地进行贸易往来。大陆封锁体系几乎囊括整个欧洲大陆。这一政策虽给英国造成了严重困难,但英国实施的反封锁亦给法国和大陆各国造成严重后果。随着法军军事优势的丧失,大陆封锁体系于1812
年后逐步瓦解。
      拿破仑帝国灭亡:
    欧洲民族主义兴起:各国对拿破仑和法国军队的抵抗激发了各民族的民族运动。这些运动有强烈的反法色彩,推动了各民族对自身政治和文化的反思,促进了民族认同和民族国家的建构,开启了19世纪蔚为大观的民族主义运动。
    俄国战役:1810 年拿破仑纠集多国联军入侵退出大陆体系的俄国,结果在莫斯科遭遇大火,最终惨败而归。
    莱比锡战役:1813 年第六次反法同盟联军同拿破仑一世进行的大会战。俄、普、奥等国于1813 年春组成第六次反法同盟, 6
月由奥地利进行调停并开始和谈,8 月和谈破裂。普鲁士利用停战期扩充军队一倍,同盟国联军有51 万人。10 月18 日至19
日,双方在莱比锡进行决战,此被称为“民族之战”,即决定欧洲各民族命运的战役。拿破仑军队由于人数较少,武器弹药缺乏和萨克森军队倒戈,法军败北,拿破仑指挥余部靠突围撤回巴黎。这是拿破仑战争中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这次会战的失败,标志着拿破仑军事优势的最后丧失。
    百日政变:1815 年3 月1 日,已被流放到厄尔巴岛的拿破仑突然登陆法国,受到军民的热烈拥护,3 月20
日回到巴黎,路易十八逃走,拿破仑恢复帝国,但6 月16 日至18 日于滑铁卢败于欧洲联军。6 月22 日再次退位。
    滑铁卢战役:1815 年6 月拿破仑一世同第七次反法同盟联军进行的最后一次会战。1815 年2
月28日,拿破仑建立百日王朝,参加维也纳会议的列强组成第七次反法同盟,奥、俄、普、英等国集结70-80 万人军队,向法国扑去。拿破仑也募集到70
万人军队,但由于武器、马匹等奇缺,真正到战场的军队只有十余万人。6 月18 日,在布鲁塞尔以南约20 公里的滑铁卢村,拿破仑率领的7.2
万名法军同英将威灵顿率领的7 万名联军进行会战。下午5 时许,由布吕歇尔统率的3 万名普军投入对法军的战斗,法军腹背受敌,溃不成军。6 月22
日,拿破仑第二次宣布退位。滑铁卢战役结束了拿破仑的政治生命。
      拿破仑扩张的地缘政治后果
    ①英国霸权的兴起;
    ②普鲁士的兴起,德国、意大利统一的前奏;
    ③俄国西进,更深地卷入欧洲事务。
    拿破仑和大革命的关系:
    ①大革命确立了社会、法律面前的平等权利和现代财产权,拿破仑捍卫了这些权利;
    ②大革命激发了民族光荣和民族骄傲,拿破仑捍卫了这一光荣;
    ③大革命完成了旧制度开启的创造现代国家的进程,拿破仑继续并强化了这一进程;
    ④大革命从追求政治自由开始,但破坏了民众对政治自由的热爱。拿破仑完成了对政治自由的践踏,继续了旧制度的开明专制,既背弃又继续了革命。这为19
世纪法国的政治斗争埋下了伏笔。普鲁士改革1806
年耶拿战役的失败导致普鲁士崩溃,引发了改革。军事改革:由沙恩霍斯特和格奈泽瑙发动,打破军队中的等级限制,任人唯贤,激发士兵的爱国热
    情。社会改革:由斯泰因及其继任者哈登堡发动,社会结构和城市改革:斯泰因开始打破德国僵化的等级社会结构,财富在不同等级之间可以交换流通。资产者可以购买土地,并担任军官。农奴制改革:斯泰因的1807
年法令只是部分地废除了农奴制,它使农民获得了人身自由,不再属于领主的世袭财产。普鲁士改革强化了普鲁士现代民族国家的建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619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5996
发表于 2017-8-6 22:17:56 | 显示全部楼层
  德意统一:
        德意志统一:
    统一背景:①普鲁士政治建设:容克贵族依旧控制政府,军队和法院,恢复了书刊检查制度,并把学校置于教会掌握;1848 年和1850
年先后颁布宪法,成立两院制议会,上院由国王任命,下院有任命选举。②普鲁士经济发展:农奴解放加速,工业投资增加,农业资本主义发展。③德意志统一运动兴起,由于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要求统一的市场和国家政权的保护,要求统一的运动蓬勃发展,如文化运动,高呼“统一德意志祖国”。1859
年成立民族同盟,以支持普鲁士统一德意志为宗旨,重视实在的物质力量。④普鲁士道路,只有普鲁士能实现国家统一:普鲁士拥有一个力量雄厚生气勃勃的容克阶级,拥有强大的政治、军事和经济力量,有高度发达的工业农业,完善的行政体系和教育体制,培养出一批高素质人才;容克资产阶级素来好战,抱有无止境的领土野心。⑤俾斯麦的才干和主观努力。
    “铁血政策”:普鲁士通过王朝战争实现德意志统一的政策。1862 年9 月30
日,普鲁士首相俾斯麦代表容克贵族和大资产阶级利益,在议会上宣称:“当代重大问题不是演说和多数派决议所能解决的,而必须用铁和血来解决”竭力主张以强权和武力统一德意志并进行统治。俾斯麦的这种用“铁”和“血”的武力统一的政策被称为“铁血政策”,而他本人也被称为“铁血宰相”。“铁血政策”一词后成为战争政策的同义语。
      统一进程:
    ①对丹麦战争:1864 年普鲁士联合奥地利对丹麦发动战争,兼并石勒苏益格。
    ②对奥地利战争:1866 年奥地利和一些邦国对普鲁士开战,普鲁士获胜,兼并石勒苏益格和荷尔施泰因、汉诺威、法兰克福、黑森、拿骚。1867
年组建北德意志联邦,普鲁士主导。奥地利、巴伐利亚、巴登、符滕堡被排除在外。
    ③普法战争:1870 年7
月法国对普鲁士宣战,但很快战败。靠近法国的小邦国巴伐利亚、巴登、符腾堡、黑森-达姆斯塔德并入德国,同时从法国割去阿尔萨斯、洛林。
    ④1871 年德意志帝国:1871 年1 月18 日,德意志帝国在凡尔塞宣布成立。普鲁士国王成为德意志皇帝。通过普选建立制宪议会。
    民族同盟:亦称民族联盟,德国自由资产阶级政党。1859 年9 月在法兰克福成立,是德意志各邦自由资产阶级松散的政治同盟组织。其基本核心是1849 年6
月退出法兰克福国民议会的自由派右翼分子。主要领导人有本尼格森和舒尔采-德里奇。拥有成员约3
万人。主排除奥地利,在普鲁士领导下统一德国,建立中央集权制的君主国家。1866 年普奥战争以及次年北德意志联邦成立后,于1867 年自行解散。
    普奥战争:1866 年普鲁士和奥地利为争夺德意志统一领导权的王朝战争。1866 年6 月7 日开始,7 月萨多瓦战役,普鲁士获得决定性的胜利。7
月26 日缔结停战协定。战争前后仅七个星期,故有七星期战争之称。根据1866 年8
月的《布拉格和约》,奥地利退出德意志联邦,普鲁士统一了整个北部和中部德意志。1867 年以普鲁士为首的莱因河以北22 个德意志国家和3
个自由市组成了北德意志联邦。普鲁士基本上完成德意志统一。
    统一影响:①1871 年1 月18
日,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在法国凡尔赛宫正式即位为德意志帝国皇帝,德国统一完成。②结束了德意志长期的分裂状态,形成了统一的国内市场,使得德国很快成为欧洲头号工业强国。③德国的统一改变了欧洲的格局,德国成为欧洲大陆上最强大的国家。④由于德国统一是有普鲁士自上而下的王朝战争完成的,继承了普鲁士的君主制度、官僚警察制度和军国主义传统,容克阶级的社会政治经济势力原封不动的保存下来,这些封建残余使德国成为欧洲最具有侵略性的国家。
    民族自由党:德国大资产阶级政党。1866
年秋由进步党分裂出来的资产阶级自由派右翼分子组成,是德意志帝国议会强大的资产阶级议会党团。代表普鲁士大工业巨头和部分中等资产阶级的利益,主张在普鲁士领导下统一德意志。支持俾斯麦的政策,反对工人运动和一切社会变革。1884
年发生分裂,一战期间党内产生严重分歧,1918 年德国十一月革命后瓦解。
    德国的政治斗争和社会政策:19 世纪70 年代,俾斯麦采取一系列经济和法律措施巩固帝国。
    ① 文化斗争:德国的天主教徒组建了强大的中央党,捍卫天主教会的利益,支持罗马教会。对德国刚刚获得的统一构成威胁。1871
年俾斯麦发动针对天主教会的文化斗争,自由派拥护。帝国颁布法令限制天主教的活动和他们对教育的干预,耶稣会被驱逐,很多天主教主教被逮捕或流亡。7
年之后逐渐停止
    ②打击社会主义运动:俾斯麦借口有人试图刺杀皇帝颁布反社会主义法即《镇压社会民主党危害社会治安法令》,禁止社会主义者集会,取缔社会主义报纸。他同时拉拢工人,19
世纪80 年代,德国颁布了一系列社会立法,《疾病保险法》、《意外工伤保险法》《老年及残疾人保险法》等。德国在社会立法方面要比英国、法国和美国更发达。
        意大利统一:
    背景:① 意大利四分五裂,外国侵略变本加厉②撒丁王国:保留了1848
年宪法,成为君主立宪制国家,成为唯一有实力统一王国。③统一运动高涨,“青年意大利”活动不断。④加富尔担任撒丁王国首相进行政治经济改革,增强王国实力,提过国际地位。⑤加富尔组织筹建“意大利民族协会”,加里波第为领导人。⑥国际环境普法战争。
    青年意大利党:马志尼创立青年意大利党。党章要求:只有年在40
岁以下并且愿意献身于把祖国从外国及本国的暴君统治下解放出来并且建立一个统一的奠基于完全民主之上的意大利共和国的事业的人才能参加党的组织。参加该党的阶级成分很复杂,有资产阶级民主知识分子,有中、小资产阶级分子,也有城市劳动人民,领导是资产阶级民主知识分子。青年意大利党的功绩于在:它在意大利解放运动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建立独立的、统一的民主共和国的斗争任务。它的口号是:自由、平等、博爱、独立、统一。马志尼认为只有建立这样的共和国,才能复兴意大利。
        统一进程:
    第一阶段:①1859 年1 月意大利国王在皮埃蒙特与法国签订同盟条约。积极备战,加强军队,筹措军费,修筑要塞。②4
月奥地利军队越过边界,打响意奥战争第一枪,法撒联军打败奥地利。同时法国担心意大利革命侵犯其利益,单独与奥地利和谈。加里波第率志愿军到达中部意大利,各邦与撒丁王国合并。③1860
年萨丁王国统治者利用人民革命与外交手段,初步完成意大利统一。
    第二阶段:④西西里起义和加里波第远征⑤1861 年3 月17 日,都灵会议宣布正式成立意大利王国,同年六月加富尔去世,政权不稳定。⑥1866
年普奥战争中,意大利对奥作战,随着奥地利战败,根据《维也纳合约》,威尼斯归还意大利;1870
年普法战争爆发,法国驻罗马军队开走,意大利军队占领罗马,教皇被剥夺世俗权力,避居梵蒂冈,意大利统一完成,1781 年1 月,迁都罗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652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6082
发表于 2017-8-6 23:26:24 | 显示全部楼层
    日俄改革:
        日本明治维新:
    尊王攘夷运动:是日本先进人士尤其是资产阶级化的下级武士在日本面临民族危机的情况下,为改变腐朽落后的封建幕藩体制而掀起的反对幕府统治和列强侵略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其主要代表人物有绪方洪庵,佐久间象山,吉田松荫等人。他们以饱满的爱国热情和豪迈的大无畏精神积极宣传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并为这些主张积极活动。
    松下私塾:日本资产阶级改革运动代表人物吉田松荫开设的传播“尊王攘夷”思想的学堂。他从社会各阶层广收学徒,而不问其贫富贵贱,目的是从各方面网罗人才。在讲学过程中不但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也传授各种知识,使学生通晓大学,开阔眼界。以培养有学识,有度量的治国人才,从松下私塾的学生中涌现出不少著名的爱国志士,如高杉晋作,其中一些人成为明治维新的开国元勋,如伊藤博文,山县有朋等。
    明六社:19世纪70-80年代在文明开化运动的影响下,日本的一些洋学家和思想教育界名流于1873年成立的研究西方民主思想的团体。该团体的机关刊物《明六杂志》积极宣传改革思想,提倡自由主义,欧化主义,对日本人进行启蒙教育。
    天宝改革:天宝年间(1830-1843),日本正处于资本主义发展,阶级矛盾激化,社会危机加重的情况下,地处日本西南的萨摩,长州,土佐,肥前四藩的大名,受西方启蒙思想的影响推行的改革。主要内容:1.破除身份限制,大胆启用人才
2.鼓励商品经济,加强专卖制度,统一藩内市场,大力改建近代军制,通过改革,西南强藩增加了经济和军事实力,从此奠定了其雄厚的政治资本。
    明治维新:19
世纪后半期日本从封建社会进入资本主义社会的资产阶级改革运动。得名于时值明治天皇在位。日本明治年间发生的维新变革,是一场提早发生的资产阶级革命。19
世纪上半期,随着资产主义因素的增长、阶级矛盾的激化和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日本封建统治危机四伏。1854
年日本被迫开港后,西南强藩下级武士中的改革派掀起尊王攘夷运动,后转为倒幕运动,经戊辰战争,最终推翻了德川幕府的统治。明治政府成立后,进行了一系列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奉还版籍”和“废藩置县”,消灭了封建割据势力,建立了中央集权的统一国家;地税改革,确立了土地私有制;推行“富国强兵”、“殖产兴业”和“文明开化”三大政策,大力发展资本主义。明治维新使日本摆脱了殖民地化的危机,建立了近代民族国家,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但日本仍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改革背景:
    ①日本农村自然经济开始向商品经济转化,并逐渐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②封建主和新地主双重剥削农民,阶级矛盾尖锐;武士内部分化日益加剧,下层武士受朴素民主思想和富国强兵思想影响。③中国鸦片战争失败给日本提供前车之鉴,《海国图志》在日本产生重要影响。
    ④美国1853 年和1854
年强迫日本开放港口,并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日美亲善条约》。日本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供应地。西方资本主义发展浪潮的推动。
    ⑤“尊王攘夷”运动:日本爱国志士发动的资产阶级改革运动,主张向西方学习,以消灭西方势力。“东洋道德,西洋艺术”。
    ⑥倒幕运动推翻德川幕府统治,削弱了封建旧势力,为明治维新的进行和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政治条件。
    日美亲善条约:又称“神奈川条约”,日本被迫与西方列强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1851 年美国政府决定用武力强迫日本开放海禁。1853 年7
月,美国东印度舰队司令官柏利率军舰四艘强行驶入东京湾的浦贺港,要求缔结日美通商条约。在武力要挟下,幕府被迫接受美国总统的国书。1854 年2月柏利率军舰10
艘,再度驶入东京湾,在神奈川(今横滨)耀武扬威,并提出最后通牒。3
月,幕府被迫与美国签订不平等的《日美亲善条约》。规定:日本向美国开放下田、函馆两港,为美国船只提供粮食、淡水和煤炭等必需品;美国可在此派驻领事并享有最惠国待遇等。该条约的签订,标志着日本的“锁国”体制开始崩溃。
    安政条约:1858 年(安政五年)日本分别与美国、荷兰、俄国、英国、法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的总称。又称五国通商条约。1854
年签订《日美和好条约》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进一步扩大对日本的侵略。1856 年8
月,美国派遣哈里斯抵达日本,逼迫江户幕府同意开设由他担任总领事的美国驻日总领事馆。1858 年7 月签订了《日美修好通商条约》和贸易章程。同年8~10
月日本又先后与荷、俄、英、法签订了内容类似的条约和章程。这5 个条约均签订于安政五年,故称安政条约。
    戊辰战争:日本德川幕府末期新政府军与幕府军之间的战争。因发生于1868 年(戊辰年),故称。是年1 月3 日,天皇睦仁宣布王政复古。26
日,德川庆喜派幕府军分别在鸟羽和伏见与新政府军激战,幕府军溃败。4
月,政府军兵临江户城下,德川庆喜被迫开城投降。此后,政府军继续征讨东北叛乱诸藩。历时一年半的戊辰战争结束,摧毁了幕府势力,巩固了维新后建立的民族统一国家。
    日本明治维新1867 年15 岁的天皇睦仁继位,朝名明治。开始改革,是为明治维新。
    目的: 巩固天皇为首的新政权,发展资本主义,摆脱外来压迫,建立近代化独立国家。
        措施:
    ①政治方面:废藩置县,从神政绝对主义向开明专制,把全国化为三府72 县,加强中央集权;废除封建身份制度,取消武士特权,实现形式上的四民平等。
    ②经济方面:废除禁止土地买卖的法令,同意征收地税,废除幕藩的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农民(自耕农和新地主)成为合法的土地所有者;殖产兴业,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大力发展近代资本主义工商业,建立大工业,工业化,建立工厂。建立中央财政金融系统。
    ③富国强兵:实行征兵制,建立一支富于武士道精神、效忠天皇的新式军队,模仿英国海军建立海军,并积极准备对外战争。
    ④文明开化,发展教育:取消了以儒学为中心的教育体系,建立包括初等教育、高等教育和实业教育的西式教育体系。在文化和生活上提倡某种自由和个人主义。
      成功原因:
    ①封建专制统治相对薄弱,利于倒幕派壮大并最终推翻幕府统治,为改革措推行创造了条件。
    ②明治政府的改革措施针对日本时弊并顺应时代潮流,行之有效。
    ③西方列强当时正集中侵略中国,客观上为日本改革提供了相对宽松的国际环境。
      改革结果:
    ①改变日本封建落后状态,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②使日本逐步摆脱民族危机,成为近代亚洲唯一独立发展的强国。
    ③其成功为亚洲国家仁人志士提供了改革经验。
    ④使资本主义制度突破了欧洲和北美,冲击了世界范围的封建统治秩序。
    ⑤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推行军国主义,开始对亚洲邻国进行侵略。
      日本现代政治萌芽:
    政党政治的开端:明治维新以后,日本的自由民权运动继续发展,明治政府作出了让步。1881 年,天皇颁布诏书,允诺1890
年前召开国会颁布宪法。自由民权人士于1881
年成立了自由党,该党比较激进。较为温和的民权派组成立宪改进党,此外还有持政府立场的比较保守的立宪帝政党。三党的形成是日本政党政治的开端。但自由民权运动最终失败。
    《大日本帝国宪法》:1889
年天皇颁布,宪法赋予天皇以立法、行政、司法、军事大权,但规定天皇应当在宪法规定的范围内行使权力。建立帝国议会作为立法机构,议会由贵族院和众议院组成。宪法赋予很少一部分成年男子以选举权。规定了在法律保护范围内保护臣民的迁徙、信仰、言论、著作、出版、结社、集会等自由权利。宪法标志着日本初步建立起立宪君主制,符合现代社会发展方向,但仍然保留了强烈的专制特征。
    9.垄断资本主义发展
    资本主义的高速发展: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资本主义进入高速发展时期。1870-1900 年的30 年间,增加了近两倍,20 世纪初13
年又增加了60%。但是这一时期资本主义各国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后期的新兴资本主义国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604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5982
发表于 2017-8-7 00:16:56 | 显示全部楼层
  俄国1861农奴制改革:
    东方问题:19世纪中叶,奥斯曼帝国濒临崩溃,但仍包括小亚细亚,巴尔干,波斯湾沿岸,红海沿岸和埃及等广大地区,地理和战略位置相当重要,俄英法等欧洲大国对奥斯曼帝国早已垂涎,于是便产生了争夺奥斯曼帝国遗产的问题,史称“东方问题”。
    改革的背景:
    ①克里米亚战争:1854 年到1856
年,俄国由于侵犯奥斯曼帝国而与英法发生利益冲突,在克里米亚半岛发生的战争,俄国战败。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暴露了俄国的虚弱,迫使其开始改革。沙皇亚历山大二世(1855—1881)看到西欧的强大,于是一定程度上按照西欧模式开始改革。②改革前农奴制的情况:俄国人口中的大多数是农奴。在农奴制下,农奴没有工作热情,效率低下。
      改革的主要内容:
    ①农奴在法律上获得了人身自由,成为国家的臣民:领主和乡绅不能再在司法上控制农奴,也不能强迫他们进行义务劳动。
    ②赎得份地:农民必须为地主服役或交纳代役租,直到付清赎买土地的赎金。要在49 年内连利偿还。
    ③村社制度:农民获得了土地,但不是西欧意义上的个人所有,赎买的土地成为村社的集体财产。村社为政府收缴赎金,如果农民不能付赎金,村社有权要求强制劳动,可以根据农业生产的需要,对一些土地进行重新分配,管理生产。村社成为管理、控制农民的一种方式,在租税、治安、救济甚至司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其他改革:
    ①法制改革:农奴制改革取消了领主的司法权力,需要建立地方司法体系。
    ②开始建立初步的地方自治
    农奴制改革和其他一系列改革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向现代国家的转变。
    边区殖民地:从18
世纪起,沙俄加强对外扩张,先后吞并了黑海沿岸、高加索和中亚地区,并完成了对西伯利亚的征服。这些地区构成了俄国的“边区殖民地”。“边区殖民地”的开拓,为俄国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对于俄国工业革命前提条件的形成具有特殊意义。
      1848年欧洲革命:
        法国革命:
    二月革命:七月王朝末期,自由派要求扩大选举权,经常发起宴会运动以争取支持。1848 年2 月22 日他们又准备发动一场大规模的宴会运动,但政府于2
月21 日予以禁止,结果引发革命,推翻了七月王朝,建立了法兰西第二共和国。
    六月革命:第二共和国建立以后,政府建立国家工场安置失业工人。但国家无法长期维持国家工场,制宪议会决定将其解散,工人反对,于6 月24 日到26
日发动起义。政府实行军事管制,卡芬雅克将军临时掌权,镇压了六月革命
    路易•波拿巴:拿破仑的侄子。在1848 年12 月的总统选举中,利用法国人特别是农民对拿破仑的崇拜,当选为总统。由于1848
年宪法规定总统不得连任,波拿巴不断打击议会,谋求连任,最终于1851 年12 月2
日发动政变,连任总统。次年称帝,为拿破仑三世,建立第二帝国。在第二帝国时期,法国开始了迅速的工业化变革,经济取得了很大发展。在政治上,路易•波拿巴最初实行专制,后来逐渐开放,使第二帝国由专制帝国向自由帝国转变。1870
年普法战争中,法国战败,路易•波拿巴被俘,第二帝国结束。
    中欧和意大利的民族革命:
    维也纳革命:受巴黎二月革命的影响和匈牙利民族运动的冲击,1848 年3 月13
日工人和士兵开始在维也纳修筑街垒,攻打帝国宫。梅特涅政府目瞪口呆,他本人辞职逃跑到英国。皇帝斐迪南被迫让步,宣布制定宪法。
    德国革命:1848 年3 月15
日柏林骚乱。普鲁士国王腓特列•威廉四世允诺颁布宪法,组织新内阁。邻近法国的南部邦国,如巴登、黑森、符滕堡等发生革命,德国其他的小邦国政府纷纷垮台。
    意大利革命:在米兰,1848 年3 月18 日到22
日之间,民众驱逐了奥地利驻军。威尼斯宣布独立。托斯卡纳也驱逐了其大公而宣布成立共和国。撒丁王国国王查理•阿尔伯特颁布宪法,并借机对奥地利宣战,试图占领伦巴第、威尼斯。意大利各地包括教皇国都有民众组织军队,构成全意大利的抗奥民族战争。
    但反革命从1848 年6 月以后开始反扑,到年底革命普遍失败,1849 年虽有短暂的革命回潮,但最终被镇压下去。
    法兰克福议会:1848 年3 月德国各邦国爆发革命后,由各邦国代表组成的全德国民议会于1848 年5月到1848 年9
月在法兰克福召开,史称法兰克福议会。议会力图以自由主义宪政统一德国,保护公民的个人权利,建立自由选举的议会,政府对议会负责。但议会的努力最终失败,首先因为议会代表虽然在道义上代表人民,但在政治上毫无权力。议会没有权力,只能依赖那些它要取代的邦国政府。其次,议会代表多为资产者自由派,和民众互相猜疑,得不到民众的支持。此外,各方代表在民族问题上发生分歧,就建立小德意志还是大德意志问题不能取得一致意见。法兰克福议会的失败意味着无法以自由主义的努力统一德国,这为以后普鲁士通过战争统一德国埋下了伏笔。
      殖民扩张:
    葡萄牙西班牙是16 世纪世界上最强大的商业殖民帝国,在17 世纪先后衰落。
    葡萄牙衰落的原因:本国缺乏雄厚的工业基础;没有军事实力去保卫海外基地;葡萄牙商业帝国的要塞、据点和港口分散,容易被各个击破。
      西班牙衰落及原因:
    ①西班牙从16 世纪末走下坡路。尼德兰革命对西班牙是一个沉重的打击;1588 年“无敌舰队”被英国海军击溃,削弱了西班牙的海上实力;1701—1713
年的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结束后,根据《乌特勒支条约》,西班牙进一步丧失了在欧洲的属地,并将对西属美洲殖民地的奴隶贸易独占权让给英国。
    ②西班牙衰落的原因:(1)西班牙在16
世纪经常卷入欧洲大陆的王朝战争和宗教战争,另外又多次进行海上战争,因而分散了力量(2)西班牙对殖民地的统治和限制太严,抑制了殖民地的工农业发展和人口增长,使它在殖民战争中得不到殖民地的有力帮助;(3)西班牙的工业落后,使它在争霸战争中缺乏经济后盾。
    荷兰的殖民扩张荷兰于1602 年由大商人集股组成东印度公司,从葡萄牙手中夺取了非洲和亚洲的殖民据点。1621
年荷兰又组建了西印度公司,建立了新阿姆斯特丹(今纽约);在南美洲占领了圭亚那。荷兰在17 世纪拥有庞大的商船队伍,有“海上马车夫”之称。
    荷兰兴起的原因:①有优越的地理条件,包括优良的港口;②1566
年尼德兰革命后,南尼德兰的工匠、商人和银行家纷纷逃到阿姆斯特丹,他们携带的技术和资金有利于荷兰的海上扩张;③荷兰商人所用的平底船造价便宜、载运量大;④独占贸易公司成为荷兰向海外扩张的有力的组织形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708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6188
发表于 2017-8-7 01:21:15 | 显示全部楼层
  英国海上霸权:
    早在16 世纪就建立了莫斯科、利凡特和几内亚等贸易公司,1600
年成立的东印度公司实力最为雄厚,在亚洲建立了众多商站,其中最为重要的当数印度的孟买和加尔各答等商站。在北美,到18 世纪上半叶英国已经建立起13
块殖民地,并把它们连成了一个整体。
    英荷战争:17 世纪,英、法两国向荷兰挑战,英国与荷兰的矛盾构成了17
世纪最主要的国际矛盾。英国革命爆发前,荷兰在双方的争斗中占有一定的优势。但革命后英国注重海外利益扩张,从事海军建设,几次颁布旨在打击荷兰的《航海条例》,最后双方兵戎相见。英国于1652-1674
年发动了数次英荷战争,夺取了荷兰在北美的殖民地,荷兰丧失了海上霸主地位。除英国外,法国也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荷兰的海上强国地位。
    《航海条例》:英国在与荷兰争夺海上霸权的过程中颁布的条例,其目的是为了发展本国的航海事业和海外贸易,增强自己在争霸中的力量。1651
年,英国颁布了多项《航海条例》,其主要内容有:任何的商品都不得输往英国殖民地,除非用英国的船只载运。所谓英国的是指在英国或其殖民地建造的,为英国及其殖民地所拥有的船,或者至少有四分之三的船员是英国人或英国殖民地的人。为了迫使荷兰接受《航海条例》,英国发动了一系列对荷兰的战争。荷兰由于海上贸易受到排挤,军事实力不敌英国,最终在这些战争中以失败而告终。
    英法争雄:英荷对峙结束后,英、法成为当时争夺殖民地的主要竞争对手。它们之间共进行过四次
    重要战争:1689—1697 的圣•奥格斯堡同盟战争、1702—1713
年的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1740—1748年的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以及1756—1763
年的七年战争。这些战争波及北美、非洲和印度等世界各地。通过这几次战争,特别是七年战争,法国损失惨重,英国则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强国。
    七年战争:18 世纪英国和法国争夺殖民地和海上霸权规模最大的一次较量。1756
年,普鲁士与奥地利争夺德意志霸权的七年战争正式爆发,这场战争遂演变成英、法两大同盟集团争夺殖民地的国际战争。1759
年,战争进入第二阶段,英国在海上取得了重大的成功。1763
年,双方签订了《巴黎和约》和《胡贝尔茨堡和约》。普鲁士成为欧洲大国中的强国,法国在战争中大伤元气,失去了殖民地和海上优势,英国则从战争中获得了巨大的好处,夺得海上霸权和更多的殖民地。英法之间长达近百年争夺海上霸权的斗争以法国的失败告终。
      英国战胜法国的原因:
    ①法国对欧洲霸权的兴趣比对海外殖民扩张的兴趣更大,英国则从17
世纪革命以来就把经营海外事业、争夺海上霸权放在首要位置;②英国向殖民地移民的人数要比法国多,在英法战争中大大增强了英方的战斗力;③英国工业的发展比法国快,有利于英国海军的建设,也成为对法战争的有力的经济基础;④英国素来重视海军建设。在英法战争中,强大的英国海军切断了法国殖民地与宗主国的联系,因而使法国海外殖民地陷入孤立无援的状态。
    殖民扩张的后果首先,导致了人种的重新分布;其次,促进了动植物的广泛交流;第三,密切了世界地区间的联系。
      19世纪下半期各国:
    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1832年英国重新分配议席和更改选举资格为主要内容的议会改革。改革内容:⑴
重新分配议席,取消许多衰败的选区,人口增加的选区议席增多,新兴工业城市取得较多议席
⑵更改选举资格,降低选民的财产和要求,扩大选民范围,工业资产阶级和富民获得选举权。1832年议会改革使工业资产阶级首次进入议会,是英国向资产阶级民主政治迈向的重要一步。
    1867年议会改革:1867年英国以调整选举资格和选区为主要内容的议会改革。改革内容:⑴
进一步降低选举资格,在城镇选举权给予每户主和租户,在各郡,选票给予从私产或承担租金中每年所得不少于5磅的人 ⑵
重新调整选区,取消46个衰败选区,席位分配给各大城市,1867年改革使贵族地主的势力进一步降低,资产阶级在下议员的地位的到进一步加强。
    英美文官制度改革:19世纪晚期,为整顿腐败的吏治,提高行政管理效率,适应大工业时代政府工作专业化的需要,英,美进行了文官制度改革。主要内容:①
录用制度上,采用公开竞争考试的方式,择优录取,杜绝个人任用亲信,买卖官职等腐败现象 ②
在文官的晋升上,通过定期考核的方式,根据文官能力的高低,政绩大小和勤奋程度加以升降惩罚。以激励文官的进取精神,文官常任,不与执政党共进退。改革是工业资产阶级在上层建筑领域反对封建残余和保守势力的一次巨大胜利,在一定程度上革除了文官录用中的腐败现象,采用公平竞争方式来录用文官,改善了文官质量,提高了行政效能,缓和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
    法国——布朗热事件:19世纪80年代在法国以布朗热将军为首掀起的民族沙文主义运动。布朗热1886年入阁任军政部长,他上任后进行了一些激进主义的改革,并且主张对德采取强硬态度。布朗热因此受到士兵和社会上有复仇情绪的大批群众的欢迎和拥护。温和派担心他的观点会引发法德战争,遂解除其部分职位,将其派往外地军团任职,结果引起普遍不满,王政派,残余的波拿巴派趁机卷入,企图利用布朗热颠覆共和制,并且向布朗热提供活动经费。共和派紧急采取行动,布朗热逃外国外,1891年因失去情妇而自杀。
    巴拿马丑闻:19世纪90年代法国的大贪污贿赂案。1892-1893年,原巴拿马公司因贿赂政界,报界人士的丑闻被揭露出来,涉及的受贿者达104人,于是社会哗然,王权主义,教权主义,民族沙文主义又重新抬头,社会主义运动也有新的高涨,温和派统治发生混乱,于1893-1894年更换了四届内阁。温和派实行高压政策,镇压反抗运动,限制民主自由,管制报刊宣传,以强权手段暂时稳定了秩序。
    日本——自由民权运动:日本明治初期发生的以反对专制政治,争取资产阶级民主自由权利为主旨的政治运动,其内容包括要求开设国会,制定宪法,减轻地税,确立地方自治和修改西方列强强加的不平等条约。1874年,板垣退助等人结成爱国公党,揭开了运动的序幕,此后各地纷纷建立民权的旗帜,并结成爱国社向天皇进呈建议书,面对声势浩大的民权运动,明治政府十分恐慌,镇压了这次运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1-9 11:36 , Processed in 0.122557 second(s), 7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