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464|回复: 6

历史学考研:中国近现代史各章节分析+练习(第9章)

[复制链接]

33万

主题

33万

帖子

10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007237
发表于 2017-8-6 14:36: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新东方小编为2014备考历史学专业的考生奉上中国近现代史各章节分析+练习,针对中国近现代代史的各个章节,给予重要考点的解析和复习建议,最后搭配练习,帮助考生更好地掌握。下面首先看第9章节的内容。
        第九章 国共和平谈判与全面内战
        内容概述
    这一章内容是中国近现代涉及的内容较多的一章,以往各高校单独命题时也多有考查,也是考研大纲中重点要求的一章内容,大纲要求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查:战后国民党的统治与人民的反抗斗争;重庆谈判;内战的爆发、三大战役与解放军渡江作战;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对于这部分内容,考生应该既要做到全面的了解,又要进行具体的分析。
    (1)①抗战胜利后的时局:战后的国际形势和美、苏对华政策;战后国际形势和三点建国主张;②重庆谈判;③国民党挑动内战和解放区的自卫反击;④停战协定和政治协商会议;⑤国民党准备发动全面内战,解放区准各自卫战争:国民党破坏政协协议,采取了一系列破坏活动;国民党召开六届二中全会,公然撕毁政协协议;国民党违反停战协定,部署全面内战:调动军队,向各解放区发动进攻;进行军队的整编及军事机构的改组,国民党的内战部署,是在美国政府的支持下进行和马歇尔的“调停”过程中完成的;解放军建立东北根据地;进行土改;生产、练兵。
    (2)①国民党大举进犯,处处挨打。1946年,发动全面内战,向各解放区发动军事进攻;为了粉碎敌人的进攻,中共中央制定了政治、军事和经济方针;解放军先后粉碎了国民党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②国民党召开非法“制宪国大”,同美国签订卖国的“中美商约”;③形成反蒋的第二条战线;④中间路线的宣传和破产。
    (3)刘邓大军挺进中原和蒋介石的“戡乱总动员”。①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②解放区的土地改革运动深入发展;中共夺取全国胜利的纲领政策;十二月会议的召开;③国民党召开行宪国大;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日益巩固和扩大;④三大战役;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的召开;⑤国统区经济的全面崩溃;⑥蒋介石退守台湾,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复习建议
    考生在复习中可以按照以下线索脉络来复习,以便达到更好的效果,进而取得较为理想的成绩:
    首先,可以沿着国共两党发展变化的史实来看。也就是在第三次国内战争时期或者说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是如何一步步退出大陆,实力迅速削弱,退守台湾的;另一方面,共产党在初期的实力对比中劣势非常明显,但是却取得了战争的最后胜利,建立了新民主主义政权。这之中的原因是什么,可以通过对比两党的政策、策略来寻找原因。还有与此相关的史实事件等。
    其次,可以对比当时的国际形势。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以及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使国际政治局势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亚洲,美国的侵略矛头首先指向中国,扶植蒋介石的国民政府,妄图把中国变成美国的殖民地和称霸世界的主要基地。苏联从自己的战略利益着想,为抵制美国的侵略气焰,对国共两党采取了不同的态度,也对蒋介石集团给予了一定的支持。国际政治局势的变化实际上反映着中国政治形势的变化,甚至影响着中国政治以后的发展趋势。
    最后,考生可以关注一下人民对于两党的态度变化,这也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性因素即人心的向背问题。
    另外,对于具体的细节也应该有一个比较具体的认识。容易出选择题或名词解释,可以全面复习,重点把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604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5982
发表于 2017-8-6 16:12:39 | 显示全部楼层
    核心内容
    国民党迅速失败的原因;重庆谈判以及《双十协定》的签订;全面内战的演进;国统区人民反蒋的斗争即第二条战线的形成;探求救国道路的尝试,中间路线的形成、破产;重要战役的过程、影响;国民党内部的种种丑态。
        命题预测
    本章内容和上一章抗日战争同样是中国近现代的重要篇章之一,同样也是大纲要求重点考查的篇章。以往各高校单独命题时,对于本章知识点也是多有涉及。许多重要的知识点既可以作为名词解释出现,也可以作为简答题或史料分析题来考查,如熏庆谈判、中间路线、《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等;考生既要注意基本史实的掌握,还要关注一些基本的理论问题,另外对于这部分内容的争论也有很多,可以关注以拓展知识面。
        习题精选
        一、选择题
    1.蒋介石玩弄和平阴谋,主要是因为( )
    A.欺骗国内外舆论 B发动内战不得人心 C.内战准备工作尚未完成 D.用和平手段让中共交出军队和政权
    2.重庆谈判的焦点问题是( )
    A.军队问题和中共地方政权问题 B.要不要和平建国的问题
    C.实行宪政、结束训政的问题 D.人民的民主、自由权利的问题
    3.经过重庆谈判,国民党被迫接受的基本方针是( )
    A.和平建国 B.实施宪政 C.和平民主 D.召开政治协商会议
    4.1946年初,“美国计划将中共以一种类似西欧共产党所占的地位,纳入一个实际政体的政治和军事范围之内,敌对的两党共同参加一个以蒋介石为首的经过改组的联合政府”。材料反映出美国的意图是(
)
    A.改组国民政府,成立联合政府 B.支持蒋介石发动反共反人民的内战
    C.调解国共冲突,避免内战 D.要共产党交出政权和军队
    5.1945年8月,毛泽东指出“抗日战争阶段过去了,新的情况和任务是国内斗争”。当时,此斗争主要集中在( )
    A建设什么性质国家之争 B.国共两党关系的斗争 C.军队与政党的关系之争 D.解放区与国统区关系之争
    6.西北战场的关键一仗,由此,西北野战军由防御转入进攻,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的战役是( )
    A.青化砭之战 B.羊马河之战 C.蟠龙之战 D.沙家店之战
    7.20世纪40年代的民主党派,许多政党曾坚持“中间路线”,其实质是( )
    A.介于国民党与共产党之间的第三势力 B.以实现政治民主化、军队国家化为目标
    C.仿效西方民主,走议会政治道路 D.反对暴力革命,主张和平改良
    8.华东野战军的主要指挥者是( ) ’
    A.陈毅、粟裕 B.刘伯承、邓小平 C.林彪、罗荣桓 D.贺龙、彭德怀
    9.1945年7月至10月间,人民解放军在上党、邯郸歼灭了前来进犯的国民党军队,其影响主要是( )
    A.粉碎了国民党对该地区的全面进攻 B.粉碎了国民党对该地区的重点进攻
    C.为战略反攻准备了条件 D有力地配合了重庆谈判
    10.在粉碎国民党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中,人民解放军的主要作战目标是( )
    A.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 B.在运动战中拖垮敌人
    C.保卫根据地人民的生命财产 D.放弃大中城市、占领农村
    11.在粉碎国民党对陕北的重点进攻时,西北野战军采用的“蘑菇”战术实际上属于( )
    A.游击战 B.运动战 C.阵地战 D.歼灭战
    12.全歼美械装备国民党精锐部队整编七十四师的解放军部队是( )
    A.西北野战军 B.东北野战军 C.华北野战军 D华东野战军
    1946年,蒋介石被暂时的军事胜利冲昏头脑,召开了伪“国民大会”,制订了伪“宪法”。据此回答13~14题:
    13这次国民大会被称为伪“国大”,主要是因为( )
    A.国民党一党包办 B.违背政协决议 C.民主党派拒绝参加 D.国民党建立了独裁统治
    14这次会议的最大后果是( )
    A建立蒋介石的独裁统治 B.把内战合法化
    C.共产党和民主党派拒绝参加 D.蒋介石在政治上陷于空前孤立的境地
    1947年,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据此回答15~16题:
    15.中共中央将战略决战的方向首先指向的是( )
    A.东北战场 B.山东战场 C.西北战场 D华东战场
    16.之所以把中原地区作为反攻的方向,主要是由于该地区( )
    A.群众基础好 B战略地位重要,是兵家必争之地 C.有利于大规模的运动战 D.国民党军队防守力量薄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800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6366
发表于 2017-8-6 16:37:37 | 显示全部楼层
    17.带领西北解放军收复延安的军事将领是( )
    A.陈赓、谢富治 B.聂荣臻 C林彪、罗荣桓 D.彭德怀、贺龙
    18.1946年,国民党政府与美国签订的《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被国人称为“新二十一条”,主要是因为( )
    A.其内容与“二十一条”相似 B.直接导致国统区经济崩溃
    C.美国从中攫取了各种特权 D.有利于美国独霸中国
    19.“我军第二年作战的基本任务是:举行全国性的反攻,即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域,在外线大量歼敌……”正确体现这一战略方针的军事行动是(
)
    A.人民解放军粉碎国民党军队的重点进攻 B.第二条战线形成
    C.人民解放军三军配合,挺进中原 D.西北解放军收复延安
    20.48年,国民政府开始实施币制改革,宣布以( )取代法币,决定强行收兑国人的金银外币
    A.金圆券 B银元 C.美元 D.军用票
    21.蒋介石被迫下台后,代总统李宗仁的政治态度是( )
    A.希望结束内战,实现和平 B.接受中共八项条件,进行和谈
    C与中共和谈,划江而治 D.顽固不化,准备卷土重来
    22.三大战役的先后顺序是( )
    A.辽沈、淮海、平津 B.淮海、平津、辽沈 C.平津、淮海、辽沈 D.辽沈、平津、淮海
    23下列对三大战役的历史作用评价正确的是( )
    ①揭开了战略进攻的序幕②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③使东北、华北和华东三大解放区连成一片④为解放长江以南地区奠定了基础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4.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提出的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重大理论中最重要的一项是( )
    A.指出了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 B.提出了促进全国革命胜利的方针
    C.规定了革命胜利后党的基本政策 D强调了党的工作作风
    25解放军渡江战役中横渡长江的东西两点分别是( )
    ①江阴②南京③芜湖④湖口⑤九江⑥汉口
    A①④ B.②⑤ C.③⑥ D①⑥
        二、名词解释
    1.《双十协定》 2.台湾“二·二八”起义 3《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 4.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 5.《五四指示》 6.《中国土地法大纲》7.济南战役
8三大战役
        三、史料分析题
    阅读下列史料并回答问题:
    国民党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
    (一九四五年十月十日)
    ……兹特发表会谈纪要如下:
    一、关于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一致认为:……
    二、关于政治民主化问题。……
    三、关于国民大会问题。……
    四、关于人民自由问题。……
    五、关于党派合法问题,中共方面提出政府应承认国民党、共产党及一切党派的平等合法地位
    六、关于特务机关问题,双方同意政府应严禁司法和警察以外机关有拘捕、审讯和处罚人民之权。
    七、关于释放政治犯问题,中共方面提出除汉奸以外之政治犯,政府应一律释放。政府方面表示:政府准备自动办理,中共可将应释放之人提出名单。
    八、关于地方自治问题,双方同意各地方应积极推行地方自治,实行由下而上的普选,惟政府希望不以此影响国民大会之召开。
    九、关于军队国家化问题,中共方面提出:政府应公平台理的整编全国军队,确定分期实施计划,并重划军区,确定征补制度,以谋军令之统一。……
    十、关于解放区地方政府问题,中共方面提出:政府应承认解放区各级民选政府的合法地位。
    中华民国三十四年国庆纪念日于重庆
    王世杰 张群 张治中
    邵力子 周恩来 王若飞 (原载1945年10月12日《解放日报》)
    请回答: (1)该协定签订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2)该协定是否承认了解放军的地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604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5982
发表于 2017-8-6 17:24:26 | 显示全部楼层
    四、简答题
    1.抗战胜利后的形势特点和国内主要矛盾。
    2.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成功的历史经验。
    3.论述中间路线的破产和民主党派的重新组合。
    4.谈一谈对第二条反蒋战线形成的认识
        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
    1.C【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蒋介石和平谈判的目的。蒋介石为了赢得政治上的主动和国民党扩大接收的时间,所以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谈判。
    2.A【解析】国共双方在重庆谈判的焦点集中在军队国家化和解放区政权问题,也就是军队问题和中共地方政权问题,故选A。
    3.A【解析】本题旨在考查重庆谈判的内容。谈判双方的基本方针是和平建国、坚决避免内战的基本方针,选项A符合题意,故选。其他选项是谈判的具体内容,而不是基本方针。
    4.D【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当时的国内形势以及美国对中国的态度,还要求考生有一定的史料分析的能力。
    5.A【解析】根据当时的主要矛盾和社会背景分析可知。
    6.D【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解放战争时期重要的战役,沙家店战役是当时的关键战役,西北野战军由防御转入进攻,故选。
    7.D【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解放战争时期的民主党派的路线、立场及其实质,需要考生对于当时的民主党派有一个比较全面的把握。
    8.A【解析】本题是对解放战争期闻我军主要将领的考查,复习时应重点人物重点记忆。
    9.D【解析】对于当时背景的考查。为了给谈判增加砝码,国民党在谈判的同时不断向前推进,国共的军队时有冲突,中共针锋相对地组织了上党战役和邯郸战役,有力地阻滞了国民党军北上平津,有力地配合了重庆谈判。
    10.A【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解放战争时期的中共方面的战略战术问题。内战初期,国民党具有军事优势,战场上也是采取攻势,人民解放军以运动战、游击战大量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
    11.B【解析】对于解放战争期间我军战略战术的考查,是一个出题点,应注意。
    12.D【解析】对于基本史实的考查。陈毅、粟裕指挥的华东野战军在孟良崮地区,将国民军精锐主力整编七十四师全歼,这就是著名的盂良崮战役。
    13 A【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国民党时期的政治状况。
    14.D【解析】对于制宪国大召开的后果的考查。制宪国大召开后,在民众的心目中,国民党及其政权开始失去社会的认同,处于极为严重的合法性危机中,所以蒋介石在政治上陷于空前孤立的境地。
    15.A【解析】在全国几大战场中,东北战场对人民解放军最有利,首先打好这一仗,成为全国战局发展的关键。
    16.B【解析】大别山地区的战略地位非常重要,建立根据地,矛头直指国民党统治地带南京及江浙地区,一时南京震动,选项B符合题意,故选。
    17.D【解析】在西北战场上,彭德怀、贺龙指挥的西北野战军在沙家店消灭敌军,西北战场形势为之一变。同时,西北野战军在延安外围展开攻势,最后国民党放弃对延安的占领,所以选项D符合题意,故选。
    18.D【解析】
国民党政府与美国签订的《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使得美国得以独霸中国,之所以被国人称为“新二十一条”,主要是因为二十一条是日本为了独霸中国。
    19.C【解析】 分清解放战争时期内线与外线即可解答。
    20.A【解析】考查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政府困兽犹斗时采取的一项经济政策。
    21.C【解析】和谈之后,与中共划江而治是李宗仁、白崇禧等桂系将领的谈判底线,也因为中共没有允诺,他们拒绝在协定文本上签字。
    22.D【解析】了解三大战役爆发的时间,然后排序即可。
    23.B【解析】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进攻的序幕,而不是三大战役
    24.A 25.A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619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5996
发表于 2017-8-6 18:26:59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名词解释
    1.《双十协定》:旨在结束国共分裂局面,建立民主政权而发表的会谈纪要,全称“国共双方代表会谈纪要”,签订于1945年10月10日。抗战中出于共同目标而隐藏于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之间的矛盾开始浮现。8月28日,毛泽东与周恩来、王若飞在美国大使赫尔利陪同下从延安飞至重庆,代表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代表王世杰、张治中、邵力子展开和谈。内容主要承认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同意以对话方式解决一切争端;长期合作,坚决避免内战,建设独立、自由和富强的新中国,彻底实行三民主义;迅速结束训政,实施宪政;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对国民大会及其他问题进行商讨后再作决定,制定新宪法;中国共产党承认蒋介石及南京国民政府对中国的合法领导地位。两党实质上并没有解决两党之间的核心矛盾,未能改变分裂局面。在政治协商会议召开不久,蒋介石单方面撕毁《双十协定》,第三次国共内战即宣告爆发。
    【解析】《双十协定》是解放战争时期国共双方之间一个非常重要的协定,它的签订既表明了人民渴望和平的急切心情,同时也暴露了国民党假和谈、真内战的阴谋。
    2.台湾“二·二八”起义:随着抗日战争的胜利,台湾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但是,国民党政府接管台湾后,在政治上实行独裁统治,在经济上以“接收”名义抢劫台湾企业,建立官僚垄断经济,残酷剥削台湾人民。1947年2月27日,台北发生国民党缉私人员殴打女烟贩并打死一名与之评理的台湾同胞的血案,引起台湾人民的愤怒,成为起义的导火线。28日,台北人民举行罢市和示威游行,提出惩凶、赔偿、取消专卖局等要求,遭到国民党军警镇压。斗争很快发展为大规模的武装起义,国民党在台湾大部地区的机关被推翻。国民党一面组织“处理委员会”进行“调查了解”,以欺骗群众,一面急调军队进行血腥镇压。起义最后失败,部分起义领导人逃到香港,于同年11月发起组织台湾民主自治同盟,作为领导台湾人民继续反对国民党统治的政治组织。
    【解析】台湾“二·二八”事件看似偶然,但其原因十分复杂。关键在于国民党人的独裁、腐败的政治引起了台湾人民的不满。国民党官员专横残暴、悍然杀人,终于酿成了台湾全岛性的政治抗议和暴力对抗。
    3.《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1946年11月4日,南京国民政府外交部长王世杰和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署名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商约凡30条,商约在表面上双方享有对等权利,但中国生产落后,远洋运输不发达,无法实现,实际上只是美国单方面享有在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文化的特权。商约缔结后,受到中国各界人士的强烈反对。
    【解析】国民党政府与美国签订的《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使得美国得以独霸中国,被国人称为“新二十一条”,是美国对华政策的集中体现。
    4.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简称民革,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爱国统一战线中的民主党派,是由中国国民党民主派和其他爱国民主人士所创建、具有政治联盟特点、致力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祖国统一事业的政党。抗日战争胜利前后,国民党内一部分爱国民主人士为了反对蒋介石的卖国独裁政策,1945年秋成立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1946年春成立中国国民党民主促进会等民主组织。1947年,国民党内各民主组织的领导人和一些爱国民主人士先后到达香港,11月举行国民党民主派第一次代表大会。1948年1月1日在香港正式成立了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选举领导机构,同时发表宣言,明确提出“推翻蒋介石卖国独裁政权,实现中国独立、民主与和平”。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一定要概念明晰,将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与国民党的一系列组织区分开来。
    5.《五四指示》:是1946年5月4日中共中央发布的《关于土地问题的指示》,简称《五四指示》。该指示决定将减租减息的政策改为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五四指示》揭开了解放区土地立法的序幕,为实现耕者有其田的土地革命指明了方向。各解放区根据指示精神,迅速开展了土地改革运动。到1947年2月,各解放区已经有三分之二的地区,解决了土地问题,极大地巩固了解放区和加强了对人民解放战争的支援。历史的发展表明,没有亿万获得土地的农民的支援,解放战争取得胜利是不可能的。
    【解析】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进行的土地改革的纲领性文件之一,关键要看到它的影响、以及对于战争进程的影响。
    6.《中国土地法大纲》:1947年7月中共中央工作委员会召开全国土地会议,9月通过了《中国土地法大纲》,10月10日由中共中央正式,公布施行。其主要内容是,规定彻底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规定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规定保护民族工商业的发展;规定设立人民法庭。《中国土地法大纲》颂布后,各解放区人民政府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又颁布了补充条例。通过土地改革,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挖掉了帝国主义和国民党政府的统治基础,巩固了根据地;农民分到了土地,为了保护自己的革命果实,组织人民武装,建立人民政权,并积极参加人民解放军;农民的革命热情被激发出来,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解析】《中国土地法大纲》也是解放战争时期的纲领性文件,加快了战争的进程,极大地调动了农民支援战争的积极性。考生应该对于中国共产党的历次重要的土地纲领有一个概括性的掌握,《井冈山土地法》、《兴国土地法》、抗战时期的“减租减息,变租交息”到《中国土地法大纲》、《五四指示》、解放后的土地改革等。
    7.济南战役:1948年9月16日,陈毅,粟裕指挥华东野战军对战略要地济南发动猛烈的攻势,这是人民解放军第一次大规模的攻坚战。经过八昼夜的激战,华东野战军攻克济南,共歼灭守军11万人,生俘国民党第二绥靖区司令长官王耀武。国民党军整编九十六军吴化文部2万人倒戈。济南的攻克,不仅将华北、华东解放区连成了一片,也标志着国民党以大城市防御为中心的集团作战部署的失败。
    【解析】济南战役是解放战争过程中非常重要的战役之一,这是人民解放军第一次大规模的攻坚战,为此后的解放大城市提供了借鉴性的经验。
    8.三大战役:三大战役是指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军队进行的战略决战,包括辽沈、淮海、平津三个战略性战役。
    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历时142天,共争取起义、投诚、接受和平改编与歼灭国民党正规军144个师,非正规军29个师,合计共154万余人。国民党赖以维持其反动统治的主要军事力量基本上被消灭。三大战役的胜利,奠定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巩固基础。
    【解析】三大战役是解放战争中的关键性战役,国民党主力几乎被全歼,国民党失去了长江以北的半个中国,南京处于人民解放军直接的威胁之下,国民党的败局已定。此题可以分解为三个名词解释:即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
        三、史料分析题
    【答案要点】(1)①美、苏等国从各自的利益和全球战略出发,希望国共两党通过谈判达到妥协;②全国人民强烈要求中国经由和平的途径走上民主、富强的道路;③蒋介石政府在美国对华政策的制约和全国人民的压力下,鉴于内战准备尚未完成,表示愿意与中共合作建国;④应把战后重庆谈判与战时国共谈判联系起来,因它所涉及的问题大都是在抗战期间提出和出现的;⑤应考虑抗战后期,国共双方对战后问题的设想;⑥应考虑雅尔塔协定、中苏条约谈判与重庆谈判的联系;⑦还应考虑抗战结束前夕国共冲突加剧的原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652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6082
发表于 2017-8-6 18:56:48 | 显示全部楼层
    (2)关于《双十协定》是否承认了我军的地位,目前主要形成两种观点:一是否定说。认为经过谈判,国民党在表面上不得不同意中共提出的和平建国方针,但是国民党在“统一军令”和“统一政令”的借口下,从根本上取消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政权,因而在这个方面并没有能够达成协议。二是肯定说。认为在《双十协定》中,国民党拒不承认我党领导的解放区民主政权,这是事实。但说国民党未承认我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则是不符合事实的。因为从《双十协定》中关于军队问题的内容来看,国民党还是承认了我军领导的人民军队的合法地位。因此才有“缩编”“数目”“驻地”等问题。因此可见,在《双十协定》中,国民党是承认了我党领导的人民军队的地位的。
    【解析】对于《双十协定》的签订争论历来很多,要求考生在答题时既要掌握基本知识,同时又要尽可能地扩大自己的知识面,考查考生的史学知识面正是历史考研命题的重要目的之一。
        四、简答题
    1.【答案要点】抗日战争胜利后,不仅世界政治格局发生了相当大的变化,而且国内政治格局较战前也有所不同,这些都使抗战胜利后的中国形势有自己的特点。
    (1)战后基本的国际政治格局是美苏的斗争和对立。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使国际局势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亚洲,美国的侵略矛头首先指向中国,扶植蒋介石的国民政府,妄图杷中国变成美国的殖民地和称霸世界的主要基地。苏联从自己的战略利益着想,为抵制美国的侵略气焰,对国共两党采取了不同的态度,也对蒋介石集团给予了一定的支持。国际政治局势的变化实际上反映着中国政治形势的变化,甚至影响着中国政治以后的发展趋势。
    (2)抗战胜利后的阶级力量对比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经过八年抗战,国民政府的武装力量有所扩大,战后又接收了日伪大量的军事装备。国民党对沦陷区的“劫收”虽然使它在政治上民心丧失,在经济上却使四大家族官僚资本空前膨胀,达到了中国官僚资本的顶峰。中国共产党经历了抗日战争的锻炼已有了很大的发展,觉悟程度和组织程度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已是中国政治舞台上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除了国共两派政治力量之外,还有一个日益发展起来的代表民族资产阶段、民主人士、知识分子等广大中间阶层的中闯力量,他们在国家政治生活中有一定的影响和发言权,大多数人主张建立欧美式的资产阶级共和国。
    (3)就当时形势的特点而言,整个矛盾的表现就是建立什么国家的斗争,是恢复和巩固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或者是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国家,还是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斗争的焦点是要不要和如何废止国民党一党专政与蒋介石个人独裁,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美国的加入,使得这一矛盾更加明朗化。所以抗战胜利后,随着中日民族间矛盾的基本解决,以中国共产党为代表的中国人民同美帝国主义支持的国民党反动派的矛盾已经上升为中国的主要矛盾。扶蒋反共是战后美国对华的基本政策。有了美国的支持和雄厚的官僚资本,蒋介石政府不断向共产党及解放区挑衅,破坏了当时要求和平统一、民主团结的政治氛围。1946年6月国民党反动派撕毁政协协议、发动全面内战,完全是中国这一主要矛盾激化的结果。
    2.【答案要点】毛泽东指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三个主要的法宝。”三个法宝也就是中国革命的三大经验。
    (1)武装斗争。在中国,民主革命实际上就是农民革命。毛泽东在古田会议上为军队的创建、军队的政治工作、军队中党的工作规定了一条正确的路线,基本观点是:①党绝对指挥枪;②军队必须同时负起打仗、做群众工作、筹款的任务;③军队内部必须建立正确的官兵关系,既有民主又有权威。为了战胜在装备和数量上都优于自己的敌人,毛泽东总结长期革命战争的经验,提出一套适合中国的战略战术原则。
    (2)统一战线。在反对北洋军阀这一点上,共产党和国民党有一致要求,所以有了第一次国共合作;在反对国民党独裁统治这一点上,共产党和中间势力有共同点;在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这一点上,整个中华民族和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士有共同点。从共产党方面说,巩固和扩大统一战线的关键在于坚持领导权。
    (3)党的建设。政党领导政治运动是民国以来中国政治的一个特点,尽管中外政党政治有别。①共产党的建设首先在于意识形态宣传。共产党一直以马克思主义为意识形态,针对不同的时代特征扣不同的斗争策略需要提出不同的口号,使自己在舆论中永远处于主动的位置,中国共产党的宣传是相当成功的。党的建设还指坚持一书正确的政治路线,鲜活的斗争现实屡屡显示毛泽东政治路线的正确性,实践的结果是毛泽东思想终于被确认为中国共产党的总指导思想。②组织建设是党的建设的一个极其关键的环节。严密性是中国共产党组织的基本特点。中国共产党实行民主集中制领导,始终存在一个强有力的权威,一贯强调下级对上级的服从。党对军队有绝对的控制权,党的权威一般来自军事上的决策者。
    (4)在认识这三个法宝问题时,似乎对以下因素也应予以注意:
    首先是历史的大背景。中国共产党诞生于混乱的北洋时代,中央权力的虚弱有利于各种力量的成长,有利于政治多元化。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在形式上统一全国,但全国的各种政治力量是分散的,经常相互争斗。1931年以后的10多年间,中国一直处于日本的威胁之下,失土丧师,“攘外”与“安内”是矛盾的。再一点是中国共产党目标的坚定性,中共始终以夺取政权为目标。最后是国际上的支持。中国共产党是作为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成立的,此后得到苏联的诸多支持,此外还有领导者正确的军事决策,毛泽东被人民如此崇拜不是没有一点原因的。
    【解析】回答这个问题时,既要关注到新民主主义胜利的三大法宝,还要注意其他一些方面,力求答题全面,考生也应该有自己的观点、看法,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3.【答案要点】抗战胜利后,中国面前出现三种前途:共产党所倡导的道路,国民党所倡导的道路以及各民主党派与中间势力所提倡的道路。最后一条道路被称为中间路线或第三条道路。在谈到中间路线时,首先必须认清两件事情。
    第一,中间路线在中国已有很久的历史,并非抗战后出现的新事物。俄国十月革命后,马列主义传入中国,自中国共产党成立时起,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右翼已打起了第三条道路的招牌,用以对抗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第二,中间路线和中间势力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前者是一种主观意图,后者是一个个社会集团的社会地位和政治态度,在社会分野上处于中间地位的力量。中间路线的社会基础是中间势力,但并非所有中间势力都拥护中间路线,主张走中间道路。主张中间路线的主要是以民盟为代表的一些民主党派和社会贤达。
    抗战胜利后,由于国共对峙与国际形势的影响,中间路线一度活跃于中国的政治舞台,政协会议的召开,停战协议的签订,都是它作用的结果。可是,随着国共武装斗争的逐步升级,中间路线的活动空间越来越小。1947年11月,在国民党中央逼迫下,民盟宣告解散。民盟是国统区倡导中间路线的主要力量,它的被迫解散标志着中间路线的破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708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6188
发表于 2017-8-6 19:35:38 | 显示全部楼层
    中间路线的破产是有其越然原因的。首先,中间路线的活跃是国共两党对立,暂时不能用武力消灭对方的结果。随着两党武装斗争的发展,中间路线已失去利用的价值。中间路线在战后的活跃也与美国有关,但美国从其全球战略出发,有一个支持蒋介石及国民党统治的底牌,所以,当二者发生冲突时,美国当然选择后者。
    其次,中间路线的政治思想是脱离中国国情的。中间路线在政治上主张以英美为楷模,提出政治民主化,建立资产阶级的民主制度。可是中国长期处于专制统治之下,人民缺乏民主意识。民初的民主实践已经证明了宪政体制的失败。此后中国政体向独裁回流,日本的入侵加剧了这种倾向。而民主党派想在国民党独裁统治面前,以和平民主的方式实现人民民主,更是缘木求鱼。
    最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地决定定了它不能成为真正独立的政治力量。解放战争时期中间路线的作用具有两面性。一方面,是反对当局的独裁统治,反对国民党独裁和内战,因此有可能与中共的民主纲领相结合。另一方面,对蒋抱有幻想,不赞成革命路线,而这又可能妨碍中间群众的革命觉醒,对历史的发展起负面作用。中间路线的破产,并不代表中间路线的消失。民盟被解散后,国统区还有人在继续鼓吹中间路线。中间路线破产后,作为其主体的民主党派重新组合,出现了左右分化的趋势。
    总之,战后中间路线虽一度兴盛,但由于不适合中国国情,最终归于破产。破产后民主党派分化组合,一部分民主党派转向革命。
    【解析】解放战争时期的民主党派的知识点是历来研究的重点,当然也是考研命题的重点。考生复习时一定要全面把握。
    4.【答案要点】解放战争时期曾经形成了两条反蒋战线:一条是“蒋介石进犯军和人民解放军的战争”,而另一条是国统区的反蒋战线。
    (1)第二条战线是以学生运动为先锋,由国统区各被压迫阶层所组成的爱国运动。
    (2)第二条战线形成的原因并非单一,而是多方面的。
    ①它是国民党腐败统治的必然结果。抗战胜利后,蒋介石继续坚持独裁政策,违背了全国人民的愿望,实行残酷的特务统治,其中更深层的原因即经济原因。第二条战线的形成很大程度上导源于国统区的经济危机。抗战已使中国经济受到重大打击,抗战后一度恢复,可是内战使经济又迅速恶化,通货膨胀、物价飞涨,财政金融极端混乱。
    ②第二条路线的形成也与中共的发动和领导有关。解放战争时期,中共在前线武装斗争的同时,加紧在国民党的后方宣传鼓动,制造机会。另外各民主党派也积极进行活动组织,以扩大自己的影响和力量。
    ③第二条战线的形成还有一个不为重视的原因,即抗战的影响。群众对国民党的反感与国民党的危机特别是经济危机并非一日形成的,而是自抗战以来各种因素堆积的结果,解放战争时期来了一个总爆发。国民党接收敌占区,它的社会触角未能及时深入社会底层,目而造成无序状态,这就为各种势力提供了广泛的活动空间。
    (3)第二条战线的形成与扩大在打倒蒋介石的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首先,它在战略上配合了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第二条战线有力地揭露了蒋介石的独裁事实,从而动摇了国民党的统治基础。同时国统区的学生运动、工人运动不断发生,又使蒋介石将部分军事力量从前线调回后方。其次,第二条战线配合了解放军接管城市。第三,它积蓄了力量,锻炼了革命者。战斗在第二条战线上的人都经受了严格的革命锻炼,积累了丰富的斗争经验。
    【解析】对于第二条战线的研究和争论一直很多,关于它的内涵、形成原因,以度它的影响等等都是争论的焦点,考生应该关注这些争论,在答题时最好也要涉及,这样就能很好地显示考生的知识面。
    针对第9章节的概况,复习建议及复习重点,上文给大家做了一些分析,希望对考生能有所帮助,提高自己的复习效果,做好考前备考。
    新东方小编预祝各位考生2014考研顺利成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 京ICP备09058993号 )

GMT+8, 2024-4-25 16:17 , Processed in 0.071701 second(s), 7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