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432|回复: 8

历史学专业九所高性价比院校推荐

[复制链接]

33万

主题

33万

帖子

10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007237
发表于 2017-8-6 14:35: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南开大学
 
    1.1 历史学院简介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成立于2000年10月。下设3系、3所、3中心,即历史学系、世界史学系、文物与博物馆学系、历史研究所、中国近现代史研究所、古籍与文化研究所、日本史研究中心,美国历史与文化研究中心、拉丁美洲研究中心。系、所、中心之下又有若干个教研室、研究室。上述9个单位,皆与历史系有着渊源,脱离不了历史系。
     历史学院师资力量雄厚,拥有一支断代史、专门史、国别史人员齐全、结构合理的科研教学队伍。全院在岗教师和科研人员共80人,其中教授36人,副教授39人,讲师21人,博士生导师26人,具有博士学位者55人。在这支教学科研队伍中,有老一辈著名历史学家杨生茂、来新夏、魏宏运、刘泽华、冯尔康、范曾、俞辛焞、王敦书、陈振江、张友伦等。中国近代史专家李喜所教授,著名明史专家南炳文教授,美国史专家李剑鸣教授、王晓德教授,拜占庭陈志强教授,日本史专家杨栋梁教授、米庆余教授,还有相关领域的专家王先明教授、白新良教授、赵伯雄教授、杜家骥教授、常建华教授、乔治忠教授、许檀教授、李卓教授、韩铁教授、马世力教授等等。 导师信息解读 详情参见:
     http://202.113.21.185/HistoryWeb/PublicView/personnelmanage.aspx
     1)中国古代史方向名师简介:
     冯尔康,1934年出生于江苏仪征, 1955年就读于南开大学历史学系,1959年毕业,留校在古代史教研室任助教,旋为中国古代史·明清史研究生,毕业后仍在教研室任教职,历经“文革”,而后晋升讲师、副教授,1985年为教授。一度为台湾暨南大学客座教授。2002年退休。
     刘泽华,男,1935年生,河北省石家庄人。南开大学历史系教授,兼任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主任、历史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校务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史、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政治史、知识分子史、历史认识论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 著作有《先秦政治思想史》、《中国传统政治思想反思》(被译成韩文在韩国出版)、《中国的王权主义》、《洗耳斋文稿》、《士人与社会》(先秦卷)。
     李治安,1949年10月出生,河北省人。1982年南开大学历史系毕业,1985年南开大学历史系研究生毕业,获历史学硕士,留校任教。1988年,获历史学博士学位。1993年破格晋升为教授。现任职中国古代史教研室,教授。研究方向是元史与古代政治制度史。现为中国蒙古史学会第三届理事会理事,中国元史研究会会长。
     南炳文,男,1942年1月生。河北省广宗县人。教授,1966年毕业于南开大学历史系,先后在中国科学院中国近代史研究所、南开大学历史系、历史研究所工作。1992年、1999年两次出访日本,任研究员和客座教授。现为南开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历史学院教授、中国古代史博士生导师、历史研究所所长,天津市政协常委、天津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明史学会会长。
     2)中国近现代史名师简介:
     陈振江,1937年2月1日生,河南睢县人。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55年毕业于河南省睢县高级中学,考取南开大学历史系,1959年7月毕业留校任教,先后从事于中国古代史和近代史的教学与研究。1985年晋升教授,享受国务院颁发政府津贴。任南开大学国家重点学科中国近现代史学科学术带头人。
     李喜所,河北涉县人,1946年10月生,1970年毕业于南开大学历史系并留校任教至今。现为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近现代史研究所所长、中国留学教育研究中心主任、美国黄兴基金会研究教授、《天津社会科学》编委、梁启超研究会会长等主要研究辛亥革命,并侧重于社会背景、文化思潮和留学生运动等方面。
     3)世界史名师简介:
      李剑鸣,男 ,1960年6月生,湖南常德人,历史学博士。1978-1982 湖南师大 历史专业 大学本科 获学士学位,1986-1989 南开大学 世界地区国别史 研究生 获硕士学位,1992-1994 南开大学世界地区国别史 在职博士生 获博士学位。现为南开大学历史研究所教授 。在世界史方面造诣颇深。
     王晓德,男,1956年2月出生,山西省乡宁县人,1993年获南开大学美国外交史研究方向的博士学位,1996年破格晋升为教授,1998年被评为博士生导师,2001年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现为中国拉丁美洲史研究会理事长,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98年,在美国堪萨斯大学做访问学者一年,2004年作为“福布莱特学者”在美国哈佛大学做研究一年。研究领域为美国外交史和拉丁美洲史,在《历史研究》、《世界历史》、《美国研究》、《世界经济与政治》、《拉丁美洲研究》、《欧洲研究》等刊物上发表论文60余篇。
     陈志强,南开大学历史学院院长、世界史教授、博士生导师、欧洲问题研究中心副主任、东欧拜占廷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世界中古史研究会副理事长。1952年8月出生于天津市,1982年初本科毕业于南开大学历史系,1994年10月在希腊亚里士多德大学获得历史考古学博士学位。曾在普林斯顿大学、哈佛大学、雅典大学、赫尔辛基大学等高等学府从事讲学和合作研究工作。长期致力于拜占廷历史与文化研究和欧洲一体化问题研究,并从事欧洲中世纪史和欧盟历史教学。
     1.3复试的科目及流程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严格坚持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保证质量、宁缺毋滥的原则,实行差额复试(总差额率不低于录取名额的120%),复试笔试和面试相结合。复试成绩满分100分,其中复试笔试为30分,占复试成绩30%,面试为70分(含外语口语和听力10分),占复试成绩70%。复试总成绩占录取成绩的50%。
     学院组织以院长任组长的招生录取工作领导小组,根据考生报考的学科专业安排复试。各复试小组由5名副教授职称以上的教师组成。
     (一)复试内容:
     1.思想品德:通过考生提供的材料以及面试了解考生的综合素质。
     2.根据学科、专业要求确定复试内容,重点考察考生的科研能力及创新意识。
     主要设定以下参考指标:
     (1)本科学习情况(含本科学习成绩、获奖情况)
     (2) 基础知识、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对报考专业的了解程度
     (3) 综合知识应用能力
     (4) 外语能力(听力、口语)
     (5) 语言表达能力、思维的敏锐性及逻辑思维能力
     (二)复试方式:
     1.笔试时间1.5小时,考试结束及时组织阅卷,计算出笔试成绩。
     2.每个考生面试时间不少于20分钟。
     3.外语的复试纳入面试中进行,由学院复试小组负责外语听力、口语的测试,外语听力和口语测试时间不少于5分钟。
     4.复试填写《南开大学硕士研究生复试情况记录表》,并附有详细明确的复试情况记录,复试内容附后,并有专家小组成员写出评语并签字,根据复试结果院长签署录取意见。
     5.对复试不合格的考生,提供记录详尽,结论明确,过程清楚的记录。对高分的考生,有复试中出现重大的错误或缺陷,可用一票否决方式给出复试结果,报学院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
     (三)录取计算公式说明
     录取成绩计算公式(录取成绩保留小数点两位)
     录取成绩=(初试成绩÷5)×50%+复试成绩×50%
     复试成绩低于60分(不含60分),确定为复试不合格,复试不合格的考生不予录取,不再进行录取成绩的加权计算对复试合格但由于差额复试未被录取的考生,学院将及时通知考生调剂到其他学校,并做好解释工作。
     复试时间一般复试在3月下旬,具体时间届时将在研究生院网上公布。复试一般包括外国语听力及口语测试、专业笔试、面试等,进一步考察考生的专业基础、综合分析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动手能力等。其中笔试一般关注的是报考专业的基础知识和前沿研究热点。所以,基础专业书籍及导师著作的阅读是基础,而相关领域的研究热点及导师发表的文章及其研究方向是拓展。考生可以通过中国知网(ww.cnki.net)查阅相关期刊文章。笔试内容因专业不同而各,如中国古代史方向复试内容仅限于中国古代史方面。
     面试则比较简单、灵活。一般各专业会分别组织面试团队,每个团队包括3-4名教师。面试教师会提前准备好一些比较容易发挥个人水平、展示个人观点的主观题,让面试学生现场随机抽取并作答。教师一般会明确要求“请详细阐述”或者“请简单说明”,考生要听清楚老师的要求,相应地进行阐释,不要画蛇添足。但是无论是“详细阐述”还是“简单说明”,最重要的一点是:要有逻辑。言下之意即要分点论述,可使用连接词:首先,其次,再次。
     录取坚持初试成绩与复试成绩并重,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宁缺勿滥的原则。未参加复试的,复试不合格的,或者同等学力加试科目中的任何一门成绩低于60分的,以及其他不符合报考院系所的录取规定的考生,不予录取。按照教育部的规定,向外校调剂的考生必须达到教育部确定的全国硕士研究生复试基本分数线(大约在3月底公布),未达到教育部确定的基本分数线的不得申请调剂。凡符合教育部规定调剂条件而未被我校录取的考生,可以通过我校硕士研究生调剂表打印系统下载打印本人的《2010 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调剂表》,直接送交拟调剂学校。调剂学校可按表上说明登陆我院网页核对考生信息。我校在接到本人调剂申请和调剂学校调剂函后,经审核符合教育部的有关调剂政策的,方予办理调剂。
     1.4综合分析
     南开大学的历史学有着久远的历史和深厚的积淀,学科门类齐全,师资力量雄厚,在国内外享有盛誉。该系目前为一级国家重点学科,含3个二级国家重点学科(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史)。由于南开在社会上知名度很高,加上历史学专业方面具有自己的特色与比较优势,会有很多人去报名,但是南开招生的名额是非常有限的,每年不到10人,加上还有包送名额,所以这又是一个狼多肉少的问题,所以考南开从客观上来说,是有很大的压力的,也会是一件很悬的问题。特别是南开复试时对考生学术功底要求较高,这对大部分人来说是存在相当大的困难的,所以在选择学校时要明白鸡蛋不能碰石头的道理。
     报考南开大学是存在很大的风险的,第一是会有很多的考生选择这所学校,因为被这所学校的实力和很好的口碑所吸引,所以很多人去抢这个机会,竞争就会很激烈;如果报的人多了,分数线就会往上调,这样也会刷下去一部分,因为南开大学是自主划线的学校,如果你没有过南开的线而是过了国家线,这样你再调剂就会失去一次选择很好的历史学专业的其他学校,同时因为报考的人多,所以会刷人也会很厉害,这就面临着高分也不一定会通过复试,从中我们也可以体会到考研的严峻性,所以要谨慎选择报考院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604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5982
发表于 2017-8-6 14:56:02 | 显示全部楼层
2.北京大学2.1 历史学系简介
     该系始创于1899年京师大学堂设立之史学堂,是近代中国最早的国立史学高等教育机构。
     该系目前为一级国家重点学科,含3个二级国家重点学科(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史)。1个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1个博士后流动站,10个教学科研实体,20个挂靠的研究虚体机构,2个藏书30多万册并有珍本、善本等特藏的专业图书分馆。1998年即获全国首批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师资岗位向国内外开放竞争,择优选用一流人才。目前一大批占有广阔学术前沿的中年教师已成为主力,一代史学新秀正在茁壮成长。教师中有过6位现任和曾任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田余庆、何芳川、朱凤瀚、罗志田、钱乘旦、李剑鸣),4位北大文科资深教授,现有4位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马克垚、阎步克、钱乘旦、李剑鸣),5位教育部“长江学者”,1位国家级教学名师,5位国家级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11位教育部跨/新世纪人才,大多数学科方向都有国内外公认的学术带头人。
     2.2导师信息解读
     详情参见:http://www.hist.pku.edu.cn/Article_Show.asp?ArticleID=10
     1)中国古代史方向名师简介:
     张传玺:著名历史学家,山东日照东港区涛雒镇涛雒四村人。1927年2月生。1951年2月~1957年1月,任青岛八中教员、教导主任。1957年2月~1961年1月,在北京大学历史系读副博士研究生,从师翦伯赞,研究秦汉史。历任北大历史系教员、讲师、副教授、教授。兼任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主讲教师,中国秦汉史研究会副会长、顾问,中国北京史研究会顾问,国家教委(教育部)中学历史教材审查委员会委员,全国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学科命题委员会委员,全国各类成人高等学校统一招生考试大纲审定委员会副主任兼历史学科组组长。
     田余庆:先后于湘雅医学院(现中南大学)、西南联合大学政治系(昆明)肄业,1950年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北京大学讲师、教授、历史系主任,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成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届学科评议组成员。兼任国务院学术委员会历史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务院古籍整理与出版规划小组成员、《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历史》编辑委员会委员等职。1985~1986年在美国斯坦福大学讲学。专于中国古代史,对魏晋南北朝政治史尤有研究。
     吴宗国,男,1934年生于南京市,祖籍江苏如皋。汉族。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1953毕业于南京师范学院附中,1953年起就读于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历史专业,1958年本科毕业后留校任教,长期从事中国古代史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先后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研究生导师,中国古代史教研室副主任、主任,历史学系学位委员会委员、学术委员会委员。编写组副主编、《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中国历史学科隋唐五代史分支主编,以及中国唐史学会理事、北京历史学会理事、唐研究基金会丛书学术委员。
     阎步克,一九五四年十一月二十日生,辽宁省沈阳市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教学名师。一九七一年中学毕业后下乡劳动,一九七三年入伍服役。一九七八年复员后做工人,同年考入北京大学历史系。一九八八年获历史学博士学位。毕业后在北京大学历史系工作,一九九三年起任教授至今。从事魏晋南北朝古代政治史方面的教学和科研。
     邓小南,女,1950年生于北京,邓广铭的女儿,现任北京大学历史学系、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教授,北京大学妇女研究中心研究委员。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教授,北京大学妇女研究中心研究委员。
     荣新江,男,1960年 生于天津。现任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1984. 9--1985.7 荷兰莱顿大学汉学研究院(Sinological Institute, Leiden University) 留学(合作培养)并走访英、法、东西德、丹麦、瑞典等国学术机构.中国唐史研究会理事(1992-)、副会长(1998-)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会理事(1994-)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常务理事(1995-)《唐研究》主编(1995-)《敦煌吐鲁番研究》、《敦煌学辑刊》、《西域研究》编委(1995-)在中国古代史、敦煌学等方面造诣颇深
     2)中国近现代史名师简介:
     房德邻,男,北京大学历史系中国近代史教研室教授。学位或学历:博士。专业特长及近期研究方向:中国近代政治史,中国近代思想文化史,戊戌变法史,清末民初政治史。担任本科教学:中国近代史,中国近代文化史,中国近现代史学史,中国近代史基本理论。 主要论文:《〈大同书〉起稿时间考--兼论康有为早期大同思想》 《历史研究》 1995年第3期。 主要著作: 《清王朝的覆灭》 河南人民出版社 1996年; 《儒学的危机与嬗变》 《儒学的危机与嬗变》 1992年。
     张注洪,1926年12月生,教授,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学会名誉会长、《北京党史》顾问、 北京党史研究室特约研究员、国际友人研究会常务理事、埃德加·斯诺中心顾问、中国现代史学会名誉理事、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理事、中华全国妇女史料编纂委员会委员、中国工运研究所顾问、《北京档案史料》顾问。究方向:中国近代史史料学、国际友人与中国革命、国外中国近现代史研究。
     3)世界史名师简介:
     马克垚,著名历史学家,北京大学教授,世界中古史权威。曾任北京大学学位委员会委员,学术委员会人文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世界中世纪史研究会副理事长,北京历史学会副会长等职。兼任中国历史学会理事,中国世界中世纪史研究会名誉理事长,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
     朱孝远,男,浙江海宁人,1954年2月2日生。史学工作者,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978年进入上海师范大学,分别在历史系、英语系、艺术系学习史学、外语和音乐。1982年毕业,任上海师范大学教员。1986年获美国伊利诺州立大学欧洲中古史硕士学位,1990年获美国俄勒冈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90-1992年在美国伊利诺州立大学任教,1997-1998年在德国杜宾根大学作高级访问学者。1992年回国,任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负责招收和指导世界史欧洲中古史专业的博士研究生、世界古代史、世界中古史、西方史学史、史学理论四个专业方向的硕士研究生。专业特长及近期研究方向:宗教改革,文艺复兴,中世纪思想文化史,世界中古史,欧洲史,历史学理论与方法;社会结构的变化与欧洲资本主义的兴起,欧洲、中国从中世纪向近代社会形态转变(过渡)问题研究 。
     何芳川教授原籍山东菏泽,1939年1月4日出生于重庆市,1956年考入北京大学东语系,一年后转入历史学系学习。他1962年10月留系任教至今,历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先后被美国狄金森学院和香港城市大学聘为客座教授,2004年被日本樱美林大学授予荣誉博士学位。
     钱乘旦,1949年生,1985年于南京大学历史系获博士学位后,曾赴哈佛大学和爱丁堡大学作博士后。现任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历史学科组成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专家评审组成员、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中国英国史研究会会长、英国皇家历史学会通讯会士,澳门科技大学兼职教授等职。2003年11月曾与齐世荣教授一起向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作《15世纪以来世界主要国家发展历史考察》的专题讲解。学科专长及研究方向 英国史;世界史;现代化历史比较;西方文化史。
     高 毅 1955年生,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研究方向为欧美近现代史、法国史。主要论著有《法兰西风格——大革命的政治文化》、《试论丹东政治倾向的矛盾性》、《政治文化与热月反动》、与马克垚共同主编《世界文明史》,译著《福柯的生死爱欲》。
     刘祖熙:男,1933年生,浙江台州市人。中共党员。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我国东欧史、俄国史方面造诣极高的老前辈。 1933年生,1948年路桥中学初中毕业,1955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历史系。1960年在波兰华沙大学历史系获博士学位。1961年起在北京大学历史系任教,担任教授(1987),博士生导师(1993)。从事世界现代史、俄国史、波兰史和东欧史的教学和研究。
     2.3复试的科目及流程
     北大复试有以下规定:
     1) 复试采取差额形式,差额比例不超过200%。
     2) 复试所占权重为总成绩的50%。复试成绩由笔试、考生资格审查、面试三部分组成,其中笔试占20%,考生资格审查占10%,面试占20%。
     3) 最终录取成绩为初试(50%)+复试(50%)+英语听力成绩的总和。
     4) 考生资格审查的评分依据,是考生提交的各种个人材料。获得复试资格的考生,请到北京大学研究生院网页下载报名登记表、个人陈述表格,必须提前一周向我系提供所有个人材料,包括报名登记表、个人陈述、本科毕业证书及学位证书复印件、学校正式成绩单、学术代表作、外语水平证明、获奖证书复印件等。复试时往届生须提供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原件、应届生须提供学生证,以进行资格审查。
     5) 各专家复试小组成员不少于5人,每位考生的面试时间原则上不少于20分钟。专家复试小组必须认真填写研究生复试记录。
     一般复试在3月20号左右,具体时间届时将在研究生院网上公布。复试一般包括外国语听力及口语测试、专业笔试、面试等,进一步考察考生的专业基础、综合分析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动手能力等。其中笔试一般关注的是报考专业的基础知识和前沿研究热点。所以,基础专业书籍及导师著作的阅读是基础,而相关领域的研究热点及导师发表的文章及其研究方向是拓展。考生可以通过中国知网(ww.cnki.net)查阅相关期刊文章。笔试内容因专业不同而各,如中国古代史方向复试内容仅限于中国古代史方面。
     面试则比较简单、灵活。一般各专业会分别组织面试团队,每个团队包括3-4名教师。面试教师会提前准备好一些比较容易发挥个人水平、展示个人观点的主观题,让面试学生现场随机抽取并作答。教师一般会明确要求“请详细阐述”或者“请简单说明”,考生要听清楚老师的要求,相应地进行阐释,不要画蛇添足。但是无论是“详细阐述”还是“简单说明”,最重要的一点是:要有逻辑。言下之意即要分点论述,可使用连接词:首先,其次,再次。
     录取坚持初试成绩与复试成绩并重,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宁缺勿滥的原则。未参加复试的,复试不合格的,或者同等学力加试科目中的任何一门成绩低于60分的,以及其他不符合报考院系所的录取规定的考生,不予录取。按照教育部的规定,向外校调剂的考生必须达到教育部确定的全国硕士研究生复试基本分数线(大约在3月底公布),未达到教育部确定的基本分数线的不得申请调剂。凡符合教育部规定调剂条件而未被我校录取的考生,可以通过我校硕士研究生调剂表打印系统下载打印本人的《2010 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调剂表》,直接送交拟调剂学校。调剂学校可按表上说明登陆我院网页核对考生信息。我校在接到本人调剂申请和调剂学校调剂函后,经审核符合教育部的有关调剂政策的,方予办理调剂。
     2.4综合分析
     北大的历史学有着久远的历史和深厚的积淀,学科门类齐全,师资力量雄厚,在国内外享有盛誉。该系目前为一级国家重点学科,含3个二级国家重点学科(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史)。1个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1个博士后流动站,10个教学科研实体,20个挂靠的研究虚体机构,2个藏书30多万册并有珍本、善本等特藏的专业图书分馆。该系总体实力在全国历史学系中居于领先地位。
     由于北大在历史学专业方面具有一流的综合实力,会有很多人去报名,但是北大招生的名额是有限的,所以这又是一个狼多肉少的问题,所以考北大从客观上来说,是有很大的压力的,也会是一件很悬的问题。特别是北大复试时要求考生提交学术论文,这对大部分人来说是存在相当大的困难的,所以在选择学校时要明白鸡蛋不能碰石头的道理,所以考生在选择学校时要谨慎择校,既要掂量一下自己的实力,也要很好的权衡要报考学校的实力,以寻找自己和某所学校的最佳契合点,争取不辜负一年的辛苦和奋斗,实现自己的目标,进入高校区继续历练和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800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6366
发表于 2017-8-6 16:10:22 | 显示全部楼层
3.北京师范大学3.1历史学院简介
     历史学科是北京师范大学最早形成的系科之一,由 1902 年创立的京师大学堂“第二类”分科演变而来。
     2006年 3 月,该校作出决定,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系与史学研究所合并成为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合并后的历史学院,门类齐全,师资力量雄厚。现有 2 个国家级重点学科, 1 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7 个博士点, 8 个硕士点。在职教授 34 人,博士生导师 29 名,在聘“ 985 ”项目 教授 10 人;副教授 17 人。其中既有国内外知名的教授何兹全、龚书铎、刘家和、瞿林东、陈其泰、晁福林、郑师渠等,也有一批崭露才华的中青年学者。现任院长为杨共乐教授。
     拥有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史、历史文献学和考古与博物馆学等专业。中国古代史研究方向为先秦史、魏晋南北朝史、隋唐史、 宋元史、明清史、中国古代社会文化史、中国古代经济史、中国民族史等。 中国近现代史学科研究方向为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史、中国近现代文化史、中国近现代社会史、中国近现政治史等。世界史学科研究方向为古希腊罗马史、西方史学史、中外古史比较、欧洲中世纪史、西方近现代思想史、近现代国际关系史、美国史、英国史、俄国史、日本史等。 历史文献学学科研究方向为历史文献学和古籍整理等。考古与博物馆学研究方向为中国考古史、博物馆学等。
     3.2 导师信息解读
     详情参见:http://www.bnu.edu.cn/history/dzjg/xsdw/xsdw.htm
     1)中国古代史方向名师简介:
     晁福林,中国著名先秦史专家 ,教授 ,博士生导师。 1943 年生,1965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 1982年于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在赵光贤先生下获硕士学位。曾任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主任,现任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兼任苏州大学社会学院历史学系教授。并担任国务院历史学科评议组成员。“无奴派”五家(黄现璠、张广志、胡钟达、沈长云、晁福林)之一 。主张中国历史没有经过奴隶社会,认为夏商为氏族封建制社会,西周和春秋为宗法封建制社会,战国后逐渐进入地主封建制社会,对中国先秦社会性质进行了深入探讨,见解独到,突破“五种生产方式”的束缚,很有启发意义。除了先秦社会性质外,其余对像商族起源、盘庚迁殷、姬周族早期国号等先秦史诸问题都有深入研究和独到的见解,同时还对先秦思想文化、民俗方面进行了跨学科的交叉研究。这些表现出对于史学研究极深的文献功底和理论水平。
     宁欣,女,北京大学历史学学士、历史学硕士。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中国古代史博士研究生毕业,获历史学博士学位。自1986年起在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现为历史学院)中国古代史教研室任教,现任中国古代史教研室主任、国家重点学科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首都师范大学、宁夏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兼职教授。研究方向:隋唐五代史、中国古代经济史及中国古代城市史。
     罗新慧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1970 年生, 1998 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获历史学博士学位。专业方向为先秦史。
     张荣强,男, 1973年生,河北藁城人。 1995至1998年,师奉 胡如雷 教授学习隋唐史,获历史学硕士学位。 1998—2001年在武汉大学三至九世纪研究所,攻读魏晋南北朝隋唐史,获博士学位。 2001—2003年北京师范大学 历史学 博士后流动站工作。 2003年7月留校任教,现为北师大历史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科研情况: 研究领域为魏晋南北朝隋唐史、敦煌吐鲁番文书及简牍学。近几年,围绕“汉唐间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及“汉唐间籍帐制度”等问题,在《历史研究》、《中国史研究》、《文史》刊物发表多篇论文。
     游彪,男, 1965 年出生于四川省简阳县。 1982至1986 年就读于四川师范大学历史系,获学士学位。 1986 年考入河北大学,师从著名史学家漆侠先生攻读硕士研究生, 1989 年获硕士学位后留在河北大学历史系任教, 1992 年晋升为副教授, 1997 年晋升为河北大学历史系教授。 1997 年 9 月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师从著名学者王曾瑜先生。1999 年,应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之邀,赴早稻田大学撰写博士论文,指导教授是近藤一成先生,他给予了我这个外国学生以无私的关心和帮助。 2000 年获得博士学位,同年九月,开始任教于北京师范大学。 2003 年,成为博士生导师。多年来,一直从事辽宋西夏金史研究,主要集中在宋代兵制、佛教寺院经济、政治制度、宋儒与佛教的关系等领域。
     倪玉平, 1975 年生于湖北汉川, 1997 年 、 2000 年和 2003 年,先后毕业于兰州大学 、 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和北京大学历史系,相继获历史学学士 、 硕士和博士学位,其中博士论文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2003 年入中国社科院经济所做博士后研究,同期入近代史所工作。 2007 年调入北师大历史学院任教,现为该院副教授 。 目前正主持国家社科基金目《清朝嘉道财政与社会》、高校 全国优秀 博士论文作者专项资金项目《生态变迁 、 自然灾害与清代经济周期研究》、全国高校古籍整理委员会资助项目《〈中衢一勺〉校注》等课题的研究。
     汝企和,于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1982年本科毕业,1985年研究生毕业,获历史学硕士学位。后留于该系任教至今,现任历史学院教授,博导;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副主任,历史文献教研室主任。长期从事历史文献学史研究,在宋代文献学领域发表论文20余篇。整理的《续编两朝纲目备要》在中华书局出版,获北师大优秀著作奖,并获宋史界一致好评。2007年出版专著《中华传统文化探幽》。其另一研究领域是教学研究,主编的《中国历史文选》已成为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材”,并获全国教材一等奖。发表教学研究的论文10余篇,于2006年获北师大钱瑗教育基金优秀教学奖;2008年6月获宝钢教育奖。近年来又开辟了第三领域——中华数术文化研究,并已撰写论文数篇。其学风一向严谨扎实,论文及专著均颇见功力。
     2)中国近现代史名师简介:
     龚书铎,教授,博士生导师。出生于1929年3月。研究方向为中国近代文化史、社会史。代表性著作: 《中国近代文化探索》 ( 增订本 )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 《社会变革与文化趋向—中国近代文化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 《龚书铎自选集》,学习出版社2005年。 《中国近代文化概论》(主编),中华书局1997年。 《清代理学史》(主编),广东教育出版社2007年。
     郑师渠,1946年出生,男,汉族,福建省福州市人,历史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北京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曾任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现为历史学院)系主任,中国近代教研室主任。社会兼职主要有中国史学会 副会长、北京市史学会副会长、教育部历史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市政府顾问、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历史学科组成员等。 长期从事中国近代史、中国近代思想文化史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在《历史研究》、《近代史研究》等刊物,曾发表《论近代中国的文化民族主义》、《欧战后中国社会文化思潮的变动》等学术论文数十篇。 已经出版的著作主要有:《晚清国粹派文化思想研究》、《在欧化与国粹之间》、《中国文化通史》(10卷本)(总主编)。
     王开玺,教授,博士生导师。1949年生,硕士学位,主要研究领域为晚清政治史。代表性著作:《南国风烟》,华侨出版社, 1993 年版。 《隔膜、冲突与趋同──清代外交礼仪之争透析》,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年版。 《清通鉴道光卷》,(合著)山西人民出版社,1999 年版。
     李帆,男,1961年9月生,辽宁抚顺人。1983和1986年先后毕业于吉林大学,获历史学学士与硕士学位。1986年至1996年在辽宁师范大学历史系任教, 1994年出任副教授。199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获历史学博士学位。1999年7月至2001年6月,在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博士后流动站从事博士后研究。2001年 7月起在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系任教。现为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副院长、中国近代史教研室主任。主要学术兼职有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历史学学位分会副主席、《史学史研究》副主编等。是教育部“新世纪人才”称号获得者。1985 年至今,共出版以《刘师培与中西学术》、《中国学术:古典与现代之间》、《章太炎、刘师培、梁启超清学史著述之研究》、《清代理学史》(中卷)、《古今中西交汇处的近代学术》等为代表的专著多部,在《历史研究》、《近代史研究》、《史学理论研究》、《中共党史研究》、《史学月刊》、《史学史研究》、《史学集刊》、《北京大学学报》、《北京师范大学学报》、《吉林大学学报》、《文献》、《大陆杂志》(台湾)、《中国文化月刊》(台湾)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近百篇,多次获各类教学、科研成果奖。
     朱汉国 1954年11月生,江苏常州人。 1986年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毕业后留校任教。历史学博士。现为中国近现代史专业教授、博士生导师。曾兼任历史系副主任(1994—1997)、系主任(2000—2003)、校学术委员、教育部高校历史学科教学指导委员等职。现兼任教育部教师教育专家委员、教育部基础教育历史课程标准研制组负责人、中国现代史学会副会长、北京新四军研究会副会长、南京大学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研究员等职。多年来致力于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史、中国近现代社会史研究。近年来协助教育部有关部门主持全国基础教育历史课程改革,主编新课程全国试行教材初中历史教科书(共6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高中历史教科书(共9册,人民出版社出版)。
     张昭军,1970年生,山东省淄博市人。历史学博士。1999-2001年,人民出版社编辑;2009-2010年,东京大学日本学术振兴会外国人研究员。现为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著有“近代儒学四论”,目前致力于20世纪思想文化史研究。
     张皓,教授,中国现代史教研室主任。博士学位,出生于1964年10月,土家族。致力于中国现代政治史的研究,现为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副院长。
     3)世界史名师简介:
     刘家和,1952年7月毕业于北京辅仁大学历史系, 1955年10月考入东北师范大学由苏联专家主讲的世界古代史教师进修班,1957年7月通过论文答辩毕业。自1952年起,一直在北京师范大学任教,1983年任教授。曾多次出国讲学、研究、参加学术会议,曾任中国世界古代史研究会理事长,现任名誉理事长。并任中国先秦史学会理事,北京史学会常务理事,美国《世界史杂志》编委等。长期从事世界古代史与中国先秦秦汉史研究,对中外古史比较研究作了长期的艰苦努力,在国内外产生重要影响。所主编《世界古代史》(吉林文史出版社)曾于1988年1月获国家教委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一等奖。曾作为《世界史》(吴于廑、齐世 荣二 教授总主编)古代部分上册(世界上古史)主编。著有《古代中国与世界》、《史学经学与思想》,主编有《世界古代文明史研究导论》。
     杨共乐,男, 1962年4月8日出生,汉族,浙江省诸暨市人,中共党员,教授,博士生导师,历史学院院长。 1980年9月-1984年7月在山东大学历史系学习; 1984年9月-1987年7月在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学习。 1987年7月至今,在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现为历史学院)工作,曾任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副主任、主任;兼任北京市历史学会秘书长、中国世界上古史学会副理事长、首都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副会长。
     张建华,历史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世界史研究中心主任,世界现代史教研室主任。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人 ,1962 年生。 1985 、 1988 、 1995 年毕业于北京师大历史学系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获历史学学士、硕士、博士学位。1988-1992 年在黑龙江大学历史学系工作,任讲师。 1995 年至今在北师大历史学院世界现代史教研室工作, 1997 年起任副教授, 2003 年起任教授,同年被遴选为世界史专业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 俄国(苏联)思想文化史,俄国(苏联)外交史,中俄关系史与俄国汉学史,世界现当代史。
     梅雪芹:从事世界近代史、英国史和环境史教学与研究,系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中心及国家重点学科“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的学术骨干之一, 2001 年 4 月入选“北京市培养新世纪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 2008 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侯树栋,教授。出生于 1960年11月,获 历史学博士学位。研究领域为欧洲中世纪史、欧洲近代早期史和史学理论。
     易宁,男,1955年出生,江西省南昌市人 1992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获博士学位。2002年9月至11月,在美国夏威夷大学哲学系做高级访问学者。现 任 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北京市历史学会理事。主要从事中外古史、中西古代史学等方面的研究。招收中国古代学术思想史方向的硕士研究生,中外古史比较研究、中国古代学术思想史和西方古代史学等 方向的 博士研究生。
     4)学理论与史学史名师简介
     瞿林东,男,汉族,1937年12月生,安徽肥东人。1964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本科,1967年以中国史学史专业研究生毕业于该系。现为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史学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史学理论与中国史学史研究。著有影响力深广的论文、评论200余篇。
     陈其泰,男, 1939年10月生,广东丰顺人,1963年毕业于中山大学。现为北京师范大学史学所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史学与中国文化传统,中国近现代史学。曾先后承担国家及教委社科项目《传统史学的确立及其向近代史学的转变》、 《范文澜与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二十世纪中国历史考证学研究》。目前正主持教育部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中心重大科研项目《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理论成就》及国家 “ 十五 ” 重点社科课题《唯物史观与二十世纪的中国历史学的发展》的研究。
     3.3复试的科目及流程
     1)复试比例及权重:
     实行差额复试,复试人数一般为招生人数的130-150%左右。部分专业根据其特点额比例将适当扩大。初试、复试权重等由各招生院系根据本学科、专业特点及生源情况在复 试前确定并公布。
     2)复试内容:笔试+外语口试+面试
     具体内容:
     ①笔试总分150分、外语口试50分、面试总分200分,复试总分400分。
     ②笔试90分为及格分,外语+面试150分为及格分,复试240分为及格分,未达到以上及格线的,不予录取。
     ③录取时,初试总分+复试总分,分专业从高分往低分依次录取。
     笔试内容为各专业综合基础知识,不设参考书目。
     3)复试流程
     一般在3月底4月初。具体时间届时将在北师大研究生院网上公布。复试一般包括外国语听力及口语测试、专业笔试、面试等,进一步考察考生的专业基础、综合分析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动手能力等。
     其中笔试一般关注的是报考专业的基础知识和前沿研究热点。所以,基础专业书籍及导师著作的阅读是基础,而相关领域的研究热点及导师发表的文章及其研究方向是拓展。考生可以通过中国知网(ww.cnki.net)查阅相关期刊文章。笔试内容因专业不同而各,如中国古代史方向复试内容仅限于中国古代史方面。
     面试则比较简单、灵活。一般各专业会分别组织面试团队,每个团队包括3-4名教师。面试教师会提前准备好一些比较容易发挥个人水平、展示个人观点的主观题,让面试学生现场随机抽取并作答。教师一般会明确要求“请详细阐述”或者“请简单说明”,考生要听清楚老师的要求,相应地进行阐释,不要画蛇添足。但是无论是“详细阐述”还是“简单说明”,最重要的一点是:要有逻辑。言下之意即要分点论述,可使用连接词:首先,其次,再次。
     录取坚持初试成绩与复试成绩并重,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宁缺勿滥的原则。未参加复试的,复试不合格的,或者同等学力加试科目中的任何一门成绩低于60分的,以及其他不符合报考院系所的录取规定的考生,不予录取。
     按照教育部的规定,向外校调剂的考生必须达到教育部确定的全国硕士研究生复试基本分数线(大约在3月底公布),未达到教育部确定的基本分数线的不得申请调剂。凡符合教育部规定调剂条件而未被我校录取的考生,可以通过我校硕士研究生调剂表打印系统下载打印本人的《2010 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调剂表》,直接送交拟调剂学校。调剂学校可按表上说明登陆我院网页核对考生信息。我校在接到本人调剂申请和调剂学校调剂函后,经审核符合教育部的有关调剂政策的,方予办理调剂。
    3.4综合分析
     北师大的历史学有着久远的历史和深厚的积淀,学科门类齐全,师资力量雄厚,在国内外享有盛誉。其中国古代史、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等2个二级学科为国家重点学科,历史学为一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史在国内排名也很靠前,学院总体实力在全国历史学系中居于前列。
     由于北师大在历史学专业方面具有很强的综合实力,会有很多人去报名,但是北师大招生的名额是有限的,所以这又是一个狼多肉少的问题,所以考北师大从客观上来说,是有很大的压力的,也会是一件很悬的问题。特别是考取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硕士,是存在相当大的困难的,所以在选择学校时要明白鸡蛋不能碰石头的道理,所以考生在选择学校时要谨慎择校,既要掂量一下自己的实力,也要很好的权衡要报考学校的实力,以寻找自己和某所学校的最佳契合点,争取不辜负一年的辛苦和奋斗,实现自己的目标,进入高校区继续历练和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652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6082
发表于 2017-8-6 16:19:46 | 显示全部楼层
4. 四川大学

     4.1历史文化学院简介
     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是在四川大学最古老的系科——历史系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
     历史文化学院专业设置全面,现有历史学、考古学、博物馆学3个本科专业;拥有中国古代史、考古学及博物馆学、专门史、中国近现代史、历史文献学、世界史等8个二级学科博士点以及历史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教育部藏学研究基地。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授(研究员)30余名、副教授(副研究员)24余名,其中博士生导师24人、硕士生导师46人。近五年获得国家和部省级科研项目100余项,经费总计1176.68万元,发表学术论文1555篇,出版专著227部、其中教材18部。获得各种奖项100余项,省部级以上重要科研奖项30余项、教学奖5项。其中有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1篇、提名1篇,获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1名,教育部全国优秀教师2名,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2名。
     4.2导师信息解读
     详情参见
     http://historytourism.scu.edu.cn/history/teachers/index.htm
     1)陈廷湘,男,1948年11月出生,博士,现任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导。 主要研究方向:专门史、中国近现代史。 1972-1977在彭州市楠木公社任团委书记,楠木中学任教。 1977-1984在四川大学读本科研究生,1984起在四川大学历史系任教。从事中国近现代史专门史教学科研至今。
     2)杨天宏教授,1951年生,四川成都人,历史学博士,先后就读西南师范大学历史系、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1985年开始在四川师范大学工作,历任教研室主任、历史文化学院院长、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校学位委员会副主任。兼任中国宗教学会理事,中国现代史学会常务理事,四川省历史学会副会长。1994年被评为四川师范大学教书育人先进个人,2000年评为四川省先进工作者,2003年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曾获四川省政府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一次,四次获四川省人民政府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奖,一次获四川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1994年、1995年、2001、2005年四次被评为四川师大“科研十佳”。博士论文2003年入选“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1995年被确定为四川省重点学科“中国近现代史”专业学术带头人,1997年被推举为四川省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历史学科组组长,省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同年获国务院颁政府特殊津贴,1999年获曾宪梓优秀教师奖,2001年被评为四川省学术带头人。2003年9月开始受聘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任教授、博导、“214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才、校学术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史及专门史专业的教学科研。
     3)何一民,男,生于1953年,四川成都人。四川大学城市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评委,四川省学术带头人,四川大学211重点学科群学术带头人,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先后获第九届中国图书奖一项,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优秀成果三等奖1 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其他奖多项。1996年获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奖励;2001年被评选为四川省学术带头人。
     4)李文泽,祖籍为广东客家人,1947年9月出生于四川成都。自小喜爱数理化学科,于1966年毕业于成都十二中,原本欲报考理工类大学,文化大革命开始,升入大学无望,无所事事3年。于1968年初随同学下乡,在新津县龙马乡务农9年,备尝稼穑之艰辛。1977年考入四川师范学院(现四川师范大学)中文系学习。后于八十年代初考入四川大学中文系,跟从张永言先生攻读汉语史硕士学位。1984年毕业留校,在古籍所工作至今。现为古籍所研究员,所从事专业为历史文献学。近二十年来,配合古籍所整体科研项目,参加了《全宋文》的编纂,校点有700万字以上。通过多年的古籍整理经历,对宋代文献颇为稔熟,在此基础上出版有关宋代文献的专著有:《梦溪笔谈全译》,《中华大典·宋辽金元文学分典》宋文学部三、辽金文学部,《宋人年谱丛刊》。另外还出版有《宋代语言研究》。发表有关宋辽金文学、语言、礼制方面的学术论文30余篇。
     5)罗志田,1952年生,1977年考入四川大学历史系,1981年毕业后曾在四川师范大学历史系工作过一年。1987年留学美国。在美国新墨西哥州立大学攻读硕士学位,其硕士学位论文被评为全美优秀硕士论文。后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师从史学大师余英时先生。现任四川大学历史系教授。
     6)王东杰,1971年生,河南濮阳人。1993年四川大学历史学士,1996年复旦大学历史学硕士,2002年四川大学历史学博士。1996年起在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任教。现为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第五批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
     7)李德英,女,教授,中国共产党党员,1964年10月生,重庆市万州区人,专业兴趣是中国近代区域社会经济史,城市史。曾担任过历史系基地班班主任,学分制指导教师,中国近代史教研室主任,分管教学的副系主任。现任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分管教学的副院长。
     4.3复试的科目及流程
     复试是进一步考察考生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是否符合硕士生培养要求的重要环节,侧重对考生专业能力、创新精神和综合素质的深度考查。四川大学对于复试非常重视,有如下规定:
     复试内容包括专业课笔试、专业综合面试、外语听力口语测试以及学科组认为还需考查考核的内容。部分操作性强的专业,其笔试部分可改为实验测试或现场演示。具体专业科目请向报考学院咨询。 对全日制专业学位考生的复试,着重突出对专业知识的应用和专业能力倾向的考查,加强对考生实践经验和科研动手能力等方面的考查;同时还应注重对考生兴趣、爱好、特长及就业意向等方面的考查。
     复试成绩总分为200分,其中笔试部分占100分,面试占60分,外语听说能力测试占40分,笔试、面试和外语听说能力成绩之和为复试成绩。复试成绩应不低于120分,否则视为复试不合格,不予录取。
     同等学力考生复试期间除必须参加上述复试内容外,还须参加2门本科阶段该专业主干课程的加试(笔试),加试科目不得与初试和复试考试科目相同,加试每科时间为3小时、总分100分,其中任何一门加试科目成绩低于60分,视为不合格,不予录取。
     研究生考试总成绩原则上按初试成绩与复试成绩之比为5:5进行加权计算后得到录取总成绩进行排队录取。
     复试期间还将进行体检及政审,审查不合格者不予录取
     复试时间一般复试在3月下旬,具体时间届时将在研究生院网上公布。复试一般包括外国语听力及口语测试、专业笔试、面试等,进一步考察考生的专业基础、综合分析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动手能力等。其中笔试一般关注的是报考专业的基础知识和前沿研究热点。所以,基础专业书籍及导师著作的阅读是基础,而相关领域的研究热点及导师发表的文章及其研究方向是拓展。考生可以通过中国知网(ww.cnki.net)查阅相关期刊文章。笔试内容因专业不同而各,如中国古代史方向复试内容仅限于中国古代史方面。
     面试则比较简单、灵活。一般各专业会分别组织面试团队,每个团队包括3-4名教师。面试教师会提前准备好一些比较容易发挥个人水平、展示个人观点的主观题,让面试学生现场随机抽取并作答。教师一般会明确要求“请详细阐述”或者“请简单说明”,考生要听清楚老师的要求,相应地进行阐释,不要画蛇添足。但是无论是“详细阐述”还是“简单说明”,最重要的一点是:要有逻辑。言下之意即要分点论述,可使用连接词:首先,其次,再次。
     录取坚持初试成绩与复试成绩并重,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宁缺勿滥的原则。未参加复试的,复试不合格的,或者同等学力加试科目中的任何一门成绩低于60分的,以及其他不符合报考院系所的录取规定的考生,不予录取。按照教育部的规定,向外校调剂的考生必须达到教育部确定的全国硕士研究生复试基本分数线(大约在3月底公布),未达到教育部确定的基本分数线的不得申请调剂。凡符合教育部规定调剂条件而未被我校录取的考生,可以通过我校硕士研究生调剂表打印系统下载打印本人的《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调剂表》,直接送交拟调剂学校。调剂学校可按表上说明登陆我院网页核对考生信息。我校在接到本人调剂申请和调剂学校调剂函后,经审核符合教育部的有关调剂政策的,方予办理调剂。
     4.4综合分析
     四川大学的历史学有着久远的历史和深厚的积淀,学科门类齐全,师资力量雄厚,在国内享有盛誉。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是在四川大学最古老的系科——历史系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系国家教育部首批博士与硕士授权点单位、“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及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专业设置全面,现有历史学、考古学、博物馆学3个本科专业;拥有中国古代史、考古学及博物馆学、专门史、中国近现代史、历史文献学、世界史等8个二级学科博士点以及历史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教育部藏学研究基地。其专门史与历史文献学均为国家重点学科,特色与优势十分鲜明。由于四川大学在社会上知名度很高,在四川属于龙头老大的地位,所以会有很多人特别是四川省内的考生去报名,但是四川大学招生的名额是非常有限的,加上还有保送名额,所以这又是一个狼多肉少的问题,所以考四川大学从客观上来说,是有很大的压力的,也会是一件很悬的问题,所以在选择学校时要有自知的能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708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6188
发表于 2017-8-6 17:12:37 | 显示全部楼层

     5. 复旦大学
     5.1历史学系简介
     历史学系始建于1925年,是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之一,在最近教育部考核中获得优秀。该系师资力量雄厚,研究专业方向齐全,科研成果卓著,在国内历史学科中名列前茅。著名历史学家周谷城、谭其骧、周予同、蔡尚思、杨宽、耿淡如、田汝康、金冲及等长期在该系任教。现有博士生导师25名,教授26名,副教授26名。设有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7个博士点,7个硕士点。该系为国内有历史学一级学科博士授予权的单位之一。近年来,该系教师出版教材和学术著作180余部,在中国近现代史研究、史学理论与中外史学史研究、中外文化史研究、世界古典文明研究等领域颇有学术建树。该系设2个本科专业:历史学、旅游管理。
     5.2导师信息解读
     导师详细信息:http://history.fudan.edu.cn/cn/index/
     1)樊树志,籍贯辽宁沈阳,1937年出生于浙江湖州。1962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历史学系,留校任教。现为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历史学科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历史学博士后流动站专家组成员,中国明史学会顾问。专攻明清史、中国土地关系史、江南地区史。
     2)巴兆祥,1963年10月出生,安徽休宁人。1980~1987年就读于上海复旦大学历史系。现为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旅游学系副教授、副系主任。先后在历史系、旅游系历史文献研究室、中国古代史教研室、旅游教研室任教。
     3)姜义华,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复旦大学当代社会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复旦大学人文学院首任院长。姜先生主要从事中国文化史、中国近现代思想史、史学理论及近代中外关系史研究,为复旦大学历史系中国近现代史、专门史博士点首席导师,历史学博士后流动站导师,代表作有《章太炎思想研究》、《大道之行一孙中山思想发微》、《百年蹒跚一小农中国的现代觉醒》、《章炳麟评传》等。
     4)顾晓鸣,1945年2月14日生。现任复旦大学历史系旅游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此外,他还担任上海市信息化专家委员会委员、上海群众文化学会副会长和上海电影评论学会副会长等职衔。2003年顾晓鸣被IBM选中,为IBM的ThinkPad X系列笔记本电脑担任一年的形象代言人,此一系列产品的广告主题是“世界最具创新思维者的选择”。此举开了中国学者拍广告的先河。顾晓鸣在学界被称作“学者型的文人”和“文人型的学者”,能够非常敏锐地发现科技和商业的前沿,思维发散,想像力丰富。近年来,顾晓鸣教授主要代表著作有:《追求通关》、《我走路还是路走我》、《犹太充满悖论的文化》。与此同时,顾晓鸣教授主编了《中国的智慧》、《世界的商人》、《中国传统商人》、《网界辞典》、《网址导航》等丛书。
     5)金寿福,1991-2001年就读于德国海德堡大学,2001年获埃及学博士学位,现为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埃及研究中心主任。主要从事古埃及史研究,曾多次赴埃及参加考古挖掘和文化活动,在国内外专业刊物上发表论文多篇,代表性专著有《法老――戴王冠的人间之神》(2003年)、《永恒的辉煌》(2003年)等。
     6)李宏图,1958年5月出生,历史学博士,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复旦大学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中外现代化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法国史研究会副会长,上海市世界史学会副会长,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世界近现代史、西方思想史,承担多项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社会科学基金、上海市社科基金等项目。
     7)张荣华,男,1958年生,复旦大学历史系毕业,硕士学历。参与编辑的《康有为全集》(与姜义华合作)于2007年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
    5.3复试的科目及流程
     1)实行差额复试:各学科专业一般按1:1.2的比例(个别学科专业可视生源情况作适当调整)复试。复试的方式、科目及复试成绩权重可在我校研究生招生网上查询或向报考院系咨询。
     2)单独考试考生复试基本分数线根据教育部相关政策另行确定,考生可向研究生院招生办公室和相关院系查询。
     复试的具体内容可参考招生专业目录。
     5.4综合分析
     复旦大学历史系文化积淀深厚,是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之一,在最近教育部考核中获得优秀。该系师资力量雄厚,研究专业方向齐全,科研成果卓著,在国内历史学科中名列前茅。著名历史学家周谷城、谭其骧、周予同、蔡尚思、杨宽、耿淡如、田汝康、金冲及等长期在该系任教。设有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7个博士点,7个硕士点。该系为国内有历史学一级学科博士授予权的单位之一。从历年的报考和录取比例我们可以看出,复旦大学的诱惑力还是比较大的,每年都会有很多的考生报考。报考录取比例在4:1到5:1之间,相对稳定一些。
     所以考生在选择学校时要谨慎择校,既要掂量一下自己的实力,也要很好的权衡要报考学校的实力,以寻找自己和某所学校的最佳契合点,争取不辜负一年的辛苦和奋斗,实现自己的目标,进入高校区继续历练和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708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6188
发表于 2017-8-6 17:18:29 | 显示全部楼层
6.中国人民大学6.1历史学院简介
     历史学院现有历史学本科专业,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史、专门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历史文献学、历史地理学、考古学与博物馆学等8个硕士学位点,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史、历史文献学、专门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历史地理学、考古学与博物馆学等8个博士学位点,以及历史学一级学科学位授予权。中国古代史及中国近现代史为国家级重点学科。
     历史学院拥有一批享誉国内外的著名专家学者,共有专任教师61人,其中教授26人,副教授17人,讲师18人,学院现有学生408人,其中本科生161人,硕士生127人,博士生120人。历史系现有八个教研室(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古代中世纪史、世界近现代史、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历史地理学、历史文献学与专门史、考古学),四个系属研究机构(汉唐研究中心、史学理论研究所、西欧北美研究中心、比较史学研究中心),在编教师34人,其中教授13人,副教授8人,拥有博士学位者占专任教师总数的81%。
     6.2导师信息解读
     详情参见:http://lishixy.yizin.com/a/szll/
     1)中国古代史方向名师简介:
     孙家洲,男,汉族,山东人,1955年生人。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历史学院院长。主要社会兼职:中国秦汉史研究会副会长、北京师范大学兼职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先秦秦汉史、思想文化史。
     刘后滨,男,1966年8月出生,江西吉水人。现任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副院长、历史系主任,院学术委员会委员。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隋唐五代史。
     包伟民, 汉族,浙江省宁波市人,1956年生,研究方向宋代史、中国古代经济史、江南区域史。
     2)中国近现代史名师简介:
     郭双林,1960年生。男,河南省林州人。汉族。1980年考入河南大学历史系学习,1984年毕业,获历史学学士学位。同年考取本系中国近代史专业硕士研究生,师从胡思庸教授学习中国近现代思想史,1987年毕业,获历史学硕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近现代思想文化史、中西文化交流史、中国近现代社会史,近年对史学理论亦颇感兴趣。
     马克锋,男,1961年生,陕西富平人,历史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讲课程:中国现代史,中国近代经济史,文化大革命史,传统文化与近代中国,20世纪中国史纲等。
     牛贯杰,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获博士学位,后留所执教。目前系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专门史教研室副教授,主要从事明清经济史与中国近代政治史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3)世界史名师简介:
     孟广林,1955年生, 江苏滨海人。现为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世界古代中世纪史教研室主任,兼中国世界中世纪史学会常务理事与副秘书长。主要从事西方封建政治史、思想文化史与中西历史的比较研究。
     许海云,1967年出生于山西省大同市,中共党员,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副主任,教授。界现代史、世界当代史、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世界近现代史、西方史学史、欧盟史、世界文明史等;(研究生课程)当代世界史研究、欧盟史研究。在科研工作中,一直致力于世界现当代史,特别是冷战史与北约史研究,为世界现代史学会、国际关系学会会员,在专业研究领域有大力量的科研成果发表。
    6.3复试的科目及流程
     人大实行差额复试,比例为120%。考生入学考试初试成绩占最后录取分数权重的70%,复试成绩占录取分数权重的30%,两者相加,为考生的最终成绩,录取标准实行从高到低的原则。为了使考生了解相关规定,专业课和综合素质面试前,历史学院复试小组组长,召集全体参加面试的考生,宣布考试纪律、复试办法等规定。
     具体硕士研究生复试办法如下:
     1)专业综合课笔试:
     由研究生院统一组织,历史学院负责命题,考试内容包括中国通史和世界通史,考生自由选择题目答题。考卷由历史学经验丰富的教师集体评阅,专业综合课笔试满分100分,专业综合课笔试60分以上为复试合格。
     2)专业课和综合素质面试:
     在专业综合课笔试后,按照历史学科专业分布的特点以及院系专业设置的实际需要,根据考生的报考志愿,分组对复试考生进行专业课和综合素质面试。专业课和综合素质面试题目由历史学复试领导小组委托复试小组拟定,考生采取抽签方式,抽中考题后,准备20分钟,然后进行面试。面试成绩由复试小组当场给出,并写出面试评语。专业课和综合素质面试满分150分,专业课和综合素质面试90分以上为复试合格。
     3)外语听力水平和口语水平测试:
     成立外语听力水平和口语水平测试小组,事先准备好数套听力和口试试题,由学生抽签后据题回答。该项测试的目的旨在测试考生的听力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对专业词汇的认知能力。由面试教师根据其听力水平和口语能力进行评议给出成绩。外语听力水平和口语水平测试满分50分。其中听力测试20分,口语测试30分,外语听力水平和口语水平测试30分以上为复试合格。
     6.4综合分析
     人大的历史学有着久远的历史和深厚的积淀,学科门类齐全,师资力量雄厚,在国内享有盛誉。中国古代史及中国近现代史为国家级重点学科。历史学院还设有博士后流动站、教育部文科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基地、教育部人文社会学科重点研究基地。。该院总体实力在全国历史学系名列前茅。
     所以考生在选择学校时要谨慎择校,既要掂量一下自己的实力,也要很好的权衡要报考学校的实力,以寻找自己和某所学校的最佳契合点,争取不辜负一年的辛苦和奋斗,实现自己的目标,进入高校区继续历练和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854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6480
发表于 2017-8-6 17:47:36 | 显示全部楼层

     7.吉林大学
     7.1 历史学科简介
     吉林大学历史学科包括历史学系、考古学系和古籍研究所等单位。现设历史学、考古学、档案学、博物馆学四个本科专业,有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史、中国地方史、国别史、历史文献学和考古学等7个硕士学位授予点,其中中国古代史、考古学和历史文献学同时又是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学科专业。
     全学科现有教师80余人,其中教授22人,副教授22人,教授中博士生导师12人,副教授以上职称的教师均为硕士生导师。
     7.2导师信息解读
     详情参见:
     http://wxy.app2.leeyc.com/?mod=info&act=view&id=1089
     1)朱泓,男,原籍江苏省镇江市,1951年8月生于天津。吉林大学文学院副院长,吉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82年毕业于吉林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后留校任教,1989年获历史学硕士学位。历任吉林大学考古学系考古教研室副主任、主任、系副主任、系主任。现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主任兼文学院副院长。系中国考古学会理事、吉林省考古学会副理事长 ,吉林省省管优秀专家、国务院政府津贴获得者、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朱泓教授多年来致力于体质人类学和古人种学、古病理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尤其是在古人种学的研究领域中成就显著。
     2)吴振武,男,汉族,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历史学博士,现任吉林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兼研究生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1957年生于上海。1976年参加工作,1978年考取吉林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古文字方向研究生, 1981年获历史学硕士学位,1984年获历史学博士学位。毕业后留吉林大学古籍研究所任讲师,1987年升副教授,1992年升教授。1993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考古学博士生导师。1993年至1996年任吉林大学古籍研究所所长。1996年3月起任吉林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2005年11月起任吉林大学校长助理兼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2008年6月起任吉林大学副校长兼研究生院院长。1995年应邀赴香港中文大学任联合书院高级访问学人暨中文系研究员,2002年应邀赴台湾清华大学中文系任客座教授。专业领域为中国古文字学。
     3)许兆昌,男,1968年1月13日生于安徽省繁昌县,汉族。1984年考入厦门大学历史系,1988年考入吉林大学历史系师从黄中业教授攻读先秦史硕士学位,1995年师从金景芳教授获得先秦史博士学位。2001-2002年赴美国哈佛大学燕京学社做访问学者。1991年起任教于吉林大学历史系中国古代史教研室至今。讲授过本科基础课程中国古代史、中国史学史、历史文选,选修课先秦史、先秦思想史,硕士研究生主干课先秦史、先秦文献、古史研究理论与方法、古史研究专题,选修课先秦史研究专题及英语文献选读。主要从事先秦史研究,涉及先秦官僚体制、学术思想、巫术宗教等。
     4)王剑,男,1967年11月生,汉族,江苏泗阳人,吉林大学文学院历史系副教授。1992年毕业于扬州大学历史系,获历史学学士学位。1995年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明清史研究所,获历史学硕士学位,同年任教于吉林大学历史系。现为吉林大学文学院历史系副教授,中国古代史教研室主任,《史学集刊》编辑,中国古代史专业在职博士研究生。多年来一直从事中国古代史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先后为本科生开设了中国古代史(隋唐——明清)、中国历史文选、明清文化史,为研究生开设明清政治史、明清经济史、明清史料学、明清文献、明清文化史等课程。主要研究方向为明清史。
     7.3复试的科目及流程
     吉大文学院对于复试非常重视,有如下规定:
     复试程序:
     1)资格审核(所需材料见附2),资格审核不合格者不能参加复试。
     2)体检(29日;吉林大学南校区校医院;带一寸彩照一张及体检费(一百元以内))。
     3)加试(仅限同等学力考生及报考历史学、历史学专业的外语类考生参加),加试不合格者不能参加复试。
     4)专业笔试100分。
     5)综合面试(包括综合素质100分和外语听说50分两部分)。
     成绩的计算:
     1)复试总成绩=专业笔试(100分)+综合素质面试(100分)+外语听说(50分)。
     2)复试的笔试和面试分别设定及格线,笔试为60分,面试为90分,对在复试中笔试或面试没有达到及格线的考生不予录取。
     3)总成绩=初试总成绩(初试成绩见附3)+复试总成绩。
     录取原则:
     1)按照总成绩从高到低的顺序录取。
     2)按照《吉林大学****年招收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及专业目录》中各专业的招生数(包含免试推荐生)录取。
     7.4综合解析
     吉林大学的历史学有着久远的历史和深厚的积淀,学科门类齐全,师资力量雄厚,在国内盛誉不错。该系目前拥有1个二级国家重点学科(考古与博物馆学)。 吉林大学的中国古代史、考古学和历史文献学同时又是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学科专业,二级学科和本科专业方向的完备程度在全国高校历史学科中名列前茅。由于其古文字研究、中国北方、东北考古与东北亚考古、中国古代史与先秦两汉文献研究、中国地方史研究、中国近现代史研究、国际政治、国际关系与国际战略研究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均为国内领先水平,所以会有很多人特别是山东省内的考生去报名,但是吉大历史学招生的名额是非常有限的,每年不过40余人,加上还有包送名额,所以这又是一个狼多肉少的问题,所以考吉大从客观上来说,是有很大的压力的,也会是一件很悬的问题。
     所以考生在选择学校时要谨慎择校,既要掂量一下自己的实力,也要很好的权衡要报考学校的实力,以寻找自己和某所学校的最佳契合点,争取不辜负一年的辛苦和奋斗,实现自己的目标,进入高校区继续历练和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604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5982
发表于 2017-8-6 18:33:34 | 显示全部楼层
8.陕西师范大学
     8.1历史学院简介
     学院现辖历史系和文博系,以及周秦汉唐文化研究中心等八个院属研究机构,此外还设有历史艺术博物馆和资料室。学院现有历史学博士学位和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予权,历史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历史学、中国古典文献学和博物馆学三个本科专业,历史学为陕西省名牌专业,已具备相当完善的历史学高素质人才培养体系。      
     学院拥有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在不同的领域中先后出现过史念海教授等一批成就斐然享誉学林的专家学者。目前在职教职员工67人,其中专业教师56人,目前该院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全体专业教师的51.8%,具有研究生(博、硕士合计)学历者占91.1%。高级职称教师占82.1%。教师曾在外校取得学历或学位者占75%,师资队伍学缘结构多样。专业教师中,中青年教师占78.6%,各个年龄段分布合理。
     8.2导师信息解读
     详情参见:
     http://his.snnu.edu.cn/chinese/xygk/szdw.asp
     1)艾冲,生于1955年,陕西周至人。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历史系,后以在职学习的方式获授硕士学位。现任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长期从事历史地理学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在教学领域,先后为本科生、专科生讲授中国历史地理、历史人文地理、历史自然地理、中国邮驿史概述、中国人文旅游概论、中国长城史研究专题、人文旅游地理学、中国长城文化史、中国邮驿文化史、中国古代都城通论等十余门课程,为研究生讲授历史地理专题研究、历史军事地理、唐代政区研究、历史政治地理等门课程。曾获优秀教学教育实习带队教师奖、校教学质量优秀奖。
     2)杜文玉,陕西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隋唐史的教学、研究。
     3)韩小忙 1963年7月生,陕西省户县人,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党员,博士研究生毕业。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研究员、教授、博士生导师。
     4)贾二强,男,汉族。1954年8月出生。1983年考取陕西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历史文献学研究生,师从著名文史及古文献专家黄永年教授。 目前从事历史文献学、古籍版本学、文献学基础、唐史史料学、古文献研究、专书研究等多门本科、硕士、博士生课程的教学工作。
     5)商国君,陕西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中国古代史的教学、研究。
     6)王双怀,陕西铜川人,1961年10月生。1979年考入陕西师范大学历史系,毕业后赴陕西榆林中学任教。现为陕西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隋唐史、历史地理 。长期从事中国古代史、中国文化史和中国历史地理的教学与研究。
     7)薛平拴,陕西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以来主要从事中国古代经济史及隋唐史的研究和教学工作,研究的重点偏重于中国古代商业与商人以及古代货币史。近年来在研究中国古代经济史的同时,亦致力于历史人口地理和历史经济地理研究。
8)萧正洪:祖籍安徽省安庆市,1957年6月生于江苏省南京市。 多年来,所研究的领域主要是明清时期的区域经济、农业史与社会史,以及中国历史经济地理。 8.3复试的科目及流程
     1.复试的内容和形式
     1)复试内容包括以下部分:
     ①专业课笔试(总分150分);(2)专业综合情况面试(总分100分);(3)外语听力及口语测试(总分50分)。 ①外语类专业考生须参加第二外国语口语及听力测试。②历史学、心理学、历史学一级学科内各专业的专业课笔试内容必须最少涵盖两门专业课程,涵盖的所有专业课程须合卷考试,总分为150分。 ③在专业课笔试考核中,部分理工科专业可增加实验能力考核,此项考核成绩计入笔试成绩之内。 ④同等学力考生还须加试涵盖本专业本科阶段两门主干课程的考试(笔试,总分各150分)。
     ②学校今年将从我校部分专业随机抽取少数参加复试的考生进行外语水平单独考核,考核方式为笔试,总分为100分,成绩大于等于60分为合格,成绩低于60分为不合格,不合格的考生不予录取;合格考生的外语笔试成绩按照比例计入考生复试成绩内,被抽查的复试考生不再参加各学院组织的外语听力及口语测试。
     ③复试形式:复试采取笔试和面试相结合的方式。其中,专业课采取笔试,时间一般为3小时;面试时间一般不少于20分钟。音乐学、美术学、设计艺术学三个专业的复试必须按招生简章上公布的内容及要求进行。 外语听力及口语测试和专业综合情况面试由复试小组现场进行提问、测试等形式进行复试,复试时必须有现场原始记录,必须现场打分,计分方式各单位自己确定。
     2.复试成绩
     1)复试满分为300分,其中专业课笔试占150分,专业综合面试占100分,外语听力及口语测试占50分。
     2)复试成绩具有否决权。复试时专业课笔试总分低于90分或专业综合情况面试成绩低于60分者,均视为复试不合格;以上三部分成绩总和低于180分者也视为复试不合格。复试不合格的考生,不予录取。
     3)同等学力考生复试期间除必须参加上述内容的复试外,还须参加2门业务课加试(笔试,加试科目不得与初试科目相同),每门课考试时间为3小时,每门满分为150分,但成绩不计入复试总成绩,其中任何一门加试业务课成绩低于90分的,视为复试不合格,不予录取。若两门加试科目复试成绩均合格时,录取原则与非同等学力考生相同。
     4)2010年硕士研究生复试的具体工作由各院(系、所、中心)组织,其中专业课的笔试部分要求按专业(相近专业可合并)统一考试内容,统一考试试题,统一评分标准,统一组织考试,时间一般为3小时。复试试题在启用前属于机密材料,各单位应认真保管并严格组织考务工作。
     3.录取
     录取原则
    录取工作严格执行“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确保质量、宁缺毋滥”的原则,拟录取考生必须参加复试且成绩合格,凡未参加复试或虽然参加复试而复试成绩不合格的考生,不予录取;同时,复试时必须考核和了解考生的思想品德表现,思想道德考核不量化,考核不合格者,不予录取。
     8.4综合分析
    由于陕西师范大学不是自主划线学校,执行国家B区复试分数线,不是很难考,又因为地处陕西,得到陕西省政府与教育部的高度重视与支持,所以会有很多实力较好而又不敢考自主划线学校的同学去报名,所以风险还是有的,竞争压力还是存在的。不过大家要相信,只要好好努力,一般都是能够考上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604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5982
发表于 2017-8-6 19:07:59 | 显示全部楼层
9.厦门大学一、历史文化学院简介
     历史学系是厦门大学最早创办的系科之一,学术传统深厚,办学特色鲜明。近九十年来,桃李芬芳,或在学术界享有盛誉,或在各级党政部门、企业单位、新闻出版行业发挥骨干作用。历史学系现有教师50人,其中教授20人,副教授20人,博士生导师15人,具有博士学位37人。历史学系拥有历史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设有博士后流动站。专门史(经济史)1988年被评为首批国家级重点学科并蝉联至今。本科设有历史学专业与考古学专业,为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其中历史学专业为“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中国古代史为国家级精品课程。历史学系与港、澳、台地区和大陆高校联系紧密,每年可互派交流生。
     1988年厦门大学中国社会经济史学科被评为全国重点学科,这是目前我国唯一的国家级专门史重点学科,有权接收博士后。1995年历史学系经国家教委批准建立“国家历史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历史学系现拥有历史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下设3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8个硕士学位授予点,1个学士学位授予点(涵盖历史学和考古学2个本科专业)。
     1.优势专业
     历史学系拥有历史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设有博士后流动站。专门史(经济史)1988年被评为首批国家级重点学科并蝉联至今。本科设有历史学专业与考古学专业,为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其中历史学专业为“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中国古代史为国家级精品课程。历史学系与港、澳、台地区和大陆高校联系紧密,每年可互派交流生。1988年厦门大学中国社会经济史学科被评为全国重点学科,这是目前我国唯一的国家级专门史重点学科,有权接收博士后。1995年历史学系经国家教委批准建立“国家历史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历史学系现拥有历史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下设3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8个硕士学位授予点,1个学士学位授予点(涵盖历史学和考古学2个本科专业)。厦门大学历史系综合实力较强 ,专门史更是一枝独秀。
厦门大学历史学复试分数线:
年份
2008
2009
2010
科目
政治
外语
专业课
总分
政治
外语
专业课
总分
政治
外语
专业课
总分
历史学
41
41
125
290
50
50
150
310
45
45
150
300
上述复试基本分数线只是全校的最初复试分数线,各院系所可根据其学科、专业特点和生源情况,对复试分数线进行调整。考生不仅要达到上述基本分数线要求,还要达到所报考院系所调整后的分数线和院系所规定的其他要求,方有资格参加复试。(各院系所调整后的复试分数线、复试名单和复试办法请留意研究生院网页)。
     二、历年考研录取情况
     厦门大学2006-2008年硕士研究生报录取情况统计(按一级学科)

     专业名称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报考人数
录取人数
录取最低分
报考人数
录取人数
录取最低分
报考人数
录取人数
录取最低分
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11
4
359
16
3
343
14
4
308
历史地理学
 
 
 
 
 
 
13
3
292
历史文献学
10
2
344
7
3
371
6
 
 
专门史
59
14
335
30
12
342
28
8
305
中国古代史
42
10
344
46
10
340
36
10
291
中国近现代史
54
14
333
65
16
345
33
10
304
世界史
57
15
350
46
18
342
19
10
291
海洋史学
4
1
349
7
2
340
2
2
297
三、复试的科目及流程
     厦门大学历史系对于复试非常重视,有如下规定:除已经面试的推荐免试生外,所有拟录取考生必须参加复试考核。
     (1)复试内容和复试方式
     复试内容主要包括:专业素质和能力测试;综合素质及能力测试;外语测试。
     复试形式一般采取面试,部分专业则根据需要增加笔试。
     (3)复试成绩的使用。复试成绩满分为100分,本系复试成绩占总成绩的50%。
     (4)复试小组对复试进行记录和录音,填写对每位考生的评语并给出评定的成绩。
     (5)对同等学力考生,除统一规定的复试内容之外,还需加试。加试科目为所报考专业的两门本科主干课程,且不得与初试科目相同。加试的方式为笔试。加试课程不计入总成绩,但任一门加试科目成绩不到60分者,视为整个复试不及格。
     (6)复试具有否决权,复试不及格者(60分以下)不予录取。
     (7)、录取
     1、各专业按照考生总成绩(总成绩=初试成绩÷5×权重+复试成绩(百分制)×权重)排名,从高分到低分依次录取。复试成绩不及格(60分以下)者不予录取。政审不合格或体检不合格者不予录取。同等学力任一门加试科目不及格(60分以下)者不予录取。
     2、各专业的奖学金指标原则上按总成绩从高分到低分依次分配录取。
     复试时间一般复试在3月下旬,具体时间届时将在研究生院网上公布。复试一般包括外国语听力及口语测试、专业笔试、面试等,进一步考察考生的专业基础、综合分析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动手能力等。其中笔试一般关注的是报考专业的基础知识和前沿研究热点。所以,基础专业书籍及导师著作的阅读是基础,而相关领域的研究热点及导师发表的文章及其研究方向是拓展。考生可以通过中国知网(ww.cnki.net)查阅相关期刊文章。笔试内容因专业不同而各,如中国古代史方向复试内容仅限于中国古代史方面。
     面试则比较简单、灵活。一般各专业会分别组织面试团队,每个团队包括3-4名教师。面试教师会提前准备好一些比较容易发挥个人水平、展示个人观点的主观题,让面试学生现场随机抽取并作答。教师一般会明确要求“请详细阐述”或者“请简单说明”,考生要听清楚老师的要求,相应地进行阐释,不要画蛇添足。但是无论是“详细阐述”还是“简单说明”,最重要的一点是:要有逻辑。言下之意即要分点论述,可使用连接词:首先,其次,再次。
     四、导师信息解读
     详情参见:
     http://218.193.49.11/Article/Class6/Index.html
    韩国磐,男,1919年出生,1945年毕业于厦门大学历史学系,获文学士学位。曾应邀到日本明治大学、京都大学、韩国庆北大学、忠南大学、高丽大学等多所大学讲学。现任厦门大学历史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主讲的博士生课程有:魏晋南北朝专题研究、隋唐史专题研究、中国土地制度史专题研究。
     王荣国,1955年2月生,福建福清人。1985年毕业于厦门大学历史系,获硕士学位,并留本系任教。2001年7月获博士学位。现任厦门大学历史系教授,从事中国文化史、思想史、宗教史方面本科、硕士研究生的教学与研究。已出版专著《福建佛教史》(厦门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海洋神灵——中国海洋神灵与社会经济》(江西高校出版社2003年版)、《中国思想与文化》(岳麓书社2004年版)等,参加《清末社会思潮》(吴雁南等主编)、《中国近代社会思潮》(吴雁南等主编)两书的撰写,并在《世界宗教研究》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福建佛教史》获福建省第四届优秀社科成果三等奖。
     五、综合分析
     厦门大学的历史学有着久远的历史和深厚的积淀,学科门类齐全,师资力量雄厚,在国内外享有盛誉。该系目前拥有1个二级国家重点学科(专门史)。由于厦门大学在社会上知名度很高,在福建属于龙头老大的地位,所以会有很多人特别是福建省内的考生去报名,但是厦门大学历史系招生的名额是非常有限的,每年不到60人,加上还有保送名额,所以这又是一个狼多肉少的问题,所以考厦门大学从客观上来说,是有很大的压力的,也会是一件很悬的问题。特别是厦门大学复试时对考生学术功底要求较高,这对大部分人来说是存在相当大的困难的,所以在选择学校时要明白鸡蛋不能碰石头的道理。
     报考厦门大学是存在很大的风险的,第一是会有很多的考生选择这所学校,因为被这所学校的实力和很好的口碑所吸引,所以很多人去抢这个机会,竞争就会很激烈;如果报的人多了,分数线就会往上调,这样也会刷下去一部分,因为厦门大学是自主划线的学校,如果你没有过厦门大学的线而是过了国家线,这样你再调剂就会失去一次选择很好的历史学专业的其他学校,同时因为报考的人多,所以会刷人也会很厉害,这就面临着高分也不一定会通过复试,从中我们也可以体会到考研的严峻性。
     对于厦门大学的高门槛,有一定实力的同学可以去碰碰,比如你的专业课基础很扎实,可以预见在以后的考研前期复习中能够获得更大的进步,同时你的英语成绩一定要是拔尖的,因为厦门大学这样自主划线的学校,对英语的要求也是非常高的,历年的英语分数线都在50左右浮动,这不是英语四六级的50分,而是需要很好的英语水平才能达到的标准,而且在复试的过程中也有英语口语的展示,所以对于英语差的考生,还是要有自知之明的,即使过了四六级也是不可在复习中太过轻率。而对于专业课平时学习的就不扎实,而且英语成绩一塌糊涂的考生在此时更要有自知的智慧,这里不是要否定,而只是实事求是的去分析你的能力,如果你认为自己的潜力可以在考研时得到很好的发挥,那么假如你愿意挑战,也未尝不可,只要你有面对失败的勇气和坚强,而如果你选择了一所比较有把握的学校,适合自己能力的学校,那时你就会收获喜悦。
     综合上述的理由,所以考生在选择学校时要谨慎择校,既要掂量一下自己的实力,也要很好的权衡要报考学校的实力,以寻找自己和某所学校的最佳契合点,争取不辜负一年的辛苦和奋斗,实现自己的目标,进入高校区继续历练和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 京ICP备09058993号 )

GMT+8, 2024-3-29 03:15 , Processed in 0.100988 second(s), 13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