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66|回复: 0

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真题 (2007)

[复制链接]

33万

主题

33万

帖子

10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007237
发表于 2017-8-6 14:34: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文回顾2007年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真题,参考下文,更多考试资讯将陆续更新。
   
      2007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l一45小题,每小题2分,其90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赫尔巴特所代表的传统教育思想的核心一般被概括为:教材中心、课堂中心和( )
    A 教师中心 B 学校中心
    C 学生中心 D 活动中心
    2. 强调知识的内在逻辑和系统性,主张分科教学的是( )
    A 经验主义课程论 B 学科中心课程论
    C 存在主义课程论 D 后现代主义课程论
    3. 只要提供了足够的时间和帮助,每一个学生都能达成学习目标.依据这种思想构建的教学模式是( )
    A 程序教学模式 B 发现教学模式
    C 掌握学习教学模式 D 非指导性教学模式
    4. 下列文件中, 最早提出“把发展基础教育的责任交给地方,有步骤地实行九年义务教育”的是( )
    A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B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C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D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5. 按照科尔伯格的理论,以人际关系和谐或“好孩子”为定向的道德发展阶段处于
    A 前习俗水平 B 习俗水平
    C 后习俗水平 D 准习俗水平
    6 .在一个人的发展过程中,有的方面在较低的年龄阶段就达到了较高的水平,有的方面则要到较高的年龄阶段才能达到成熟的水平。这反映人的身心发展具有
    A 顺序性 B 阶段性
    C 差异性 D不均衡性
    7.泰勒认为,课程评价是为了找出结果与目标之间的差异,并利用这种反馈信息作为修订课程计划的依据。据此提出的课程评价模式是
    A 目标评价模式 B 目标游离评价模式
    C 背景、输入、过程、结果评价模式 D 差距评价模式
    8. 按照美国教育哲学家谢弗勒对教育定义的分类,作者自己创制的、其内涵在作者的某种话语情境中始终是同一的定义属于
    A描述性定义 B纲领性定义
    C解释性定义 D规定性定义
    9.
“个人怎样表现自己的生活。他们自己就是怎样。因此,他们是什么样的,这同他们的生产是一致的——既和他们生产什么一致,又和他们怎样生产一致。因而,个人是什么样的,这取决于他们进行生产的物质条件。”马克思的这段话说明个体的发展具有
    A 顺序性和阶段性 B 社会性和历史性
    C 相似性和差异性 D 现实性和潜在性
    10.
教学的内容、方法、分量和进度要适合学生的身心发展,是他们能够接受的,但又要有一定的难度,需要经过努力才能掌握,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这条原则是
    A 因材施教原则 B 启发性原则
    C 巩固性原则 D 量力性原则
    11. “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观点的提出者是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庄子
    12. 书院教学的基本精神是
    A分斋而教 B自由讲学
    C注重考试 D藏书读书
    13.朱熹把教育分为“小学”和“大学”两个阶段,其中“小学”以
    A识字为主 B读书为主
    C学事为主 D穷理为主
    14.近代中国第一所实施班级授课制的官办新式学堂是
    A 京师同文馆 B 湖南时务学堂
    C 福建船政学堂 D 上海广方言馆
    15.在教育宗旨问题上,梁启超主张通过教育培养
    A 政治家 B 学术人才
    C 新国民 D 实业人才
    16. 近代中国政府颁布的第一个法定学制是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自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
    17. “大学者,‘囊括大典,网罗众家’之学府也,这体现了蔡元培主张
    A教育独立 B教授治校
    C思想自由 D文理沟通
    18. 抗日民主根据地实行的教育工作政策是
    A 国民教育第一 B 群众教育第一
    C 干部教育第一 D 儿童教育第一
    19. 抗日战争时期,为保存国家教育实力,国民政府将一些著名大学西迁并进行合并。组成西南联合大学的是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
    A浙江大学 B复旦大学
    C天津大学 D南开大学
    20. 集中体现我国新文化运动民主追求的教育思潮是
    A平民教育思潮 B国家主义教育思潮
    C科学教育思潮 D职业教育思潮
    21. 在西方教育史上,古希腊智者派所确立的“三艺”是
    A音乐、修辞学、几何学 B文法、辩证法、几何学
    C文法、修辞学、天文学 D文法、修辞学、辩证法
    22. 西欧中世纪的骑士教育是一种特殊形式的( )
    A 学校教育 B家庭教育
    C 社会教育 D教会教育
    23. 贯穿在夸美纽斯整个教育体系中的指导性原则是( )
    A直观性原则 B教育性教学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教育适应自然原则
    24. 针对班级授课制的弊端,美国进步主义教育家帕克赫斯特所提出的个别教学制度被称为
    A道尔顿制 B葛雷制
    C昆西制度 D文纳特卡制
    25. 裴斯泰洛齐认为,道德教育最基本的要素是( )
    A儿童对母亲的爱 B儿童对父亲的爱
    C儿童对全人类的爱 D儿童对上帝的爱
    26. 20世纪20年代,苏联普通学校“综合教学大纲”取消了学科界限,将全部知识按综合形式加以排列,其中心是( )
    A活动 B自然
    C社会 D劳动
    27. 1810年,洪堡创办的对德国高等教育具有重要影响的大学是( )
    A哈勒大学 B柏林大学
    C哥廷根大学 D慕尼黑大学
    28. 在法国教育史上,有“技术教育的宪章”之称的法案是
    A《阿斯蒂埃法案》 B《费里法案》
    C《富尔法案》 D《教育改革法》
    29. 在美国公立学校发展史上作出杰出贡献,并被誉为“美国公立学校之父”的教育家是:A 约翰·杜威 B 本杰明·富兰克林
    C 贺拉斯·曼 D 亨利·巴纳德
    30. 现代欧美教育史上,主张古典学科在学校课程中占中心地位的是
    A 永恒主义教育 B 改造主义教育
    C 存在主义教育 D 结构主义教育
    31. 教育心理学作为独立学科诞生的标志是( )
    A 1877年普杰列夫的《教育心理学》 B 1886年霍普金斯的《教育心理学》
    C 1899年詹姆斯的《对教师的谈话》 D 1903年桑代克的《教育心理学》
    32. 根据艾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小学儿童的主要发展任务是( )
    A 获得自主感,克服羞怯感,体验意志的实现
    B 获得主动感,克服内疚感,体验目的的实现
    C 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体验能力的实现
    D 获得同一感,克服混乱感,体验忠诚的实现
    33. 按照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开始获得守恒概念的个体,其思维发展处于
    A 感知运动阶段 B 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 形式运算阶段
    34. 关于教学与发展的关系,维果茨基的基本观点是
    A 教学跟随发展 B 教学与发展并行
    C 教学促进发展 D 教学等同于发展
    35. 根据加涅对学习的分类,识别多种刺激的异同并对之作出不同的反应,这种学习是
    A 连锁学习 B 辨别学习
    C 概念学习 D 规则学习
    36. 某小学生为了避免父母的斥责而认真完成家庭作业,其行为背后的作用机制是
    A 正强化 B 负强化
    C 正惩罚 D 负惩罚
    37. 体现“身教重于言教”思想的学习理论派别是
    A 社会学习理论 B操作条件反射理论
    C 认知学习理论 D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38.“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的学习理论基础是
    A认知发现理论 B认知接受理论
    C认知目的理论 D认知构建理论
    39.“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一论述强调的学习动机类型是
    A 内部动机 B 外部动机
    C社会交往动机 D自我提高动机
    40. 说明做什么和怎么做、反映活动的具体过程和操作步骤的知识属于
    A 描述性知识 B 陈述性知识
    C 程序性知识 D 条件性知识
    41.学生一旦在新信息与原有认知经验之间建立了逻辑联系,就可以利用相关的背景知识对新信息作出进一步的推理和预测,从而“超越给定的信息”,生成更丰富的理解。这一知识建构的心理机制是
    A同化 B顺应 C平衡 D重组
    42. 阅读,写作,运算等技能主要是
    A 运动技能 B 动作技能
    C 策略技能 D 心智技能
    43. 在操作技能的学习过程中,主要依靠视觉控制,各个动作要素之间的协调性差,常常出现顾此失比现象的阶段是
    A 操作定向 B 操作模仿
    C 操作整合 D 操作熟练
    44. 学生用“一巴掌一巴掌打得资本主义呜呜哭”来记忆马克思是“1818年5月5日”出生的这一历史事实,其所使用的学习策略属于
    A注意策略 B复述策略
    C编码组织策略 D精细加工策略
    45. 在社会规范学习与道德品质发展的研究中,班都拉(A.Bandura)等心理学家的研究重点是( )
    A 道德认识 B 道德情感
    C 道德意志 D 道德行为
    二、辨析题:46~48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首先判断正误,然后说明理由。
    46. 培养目标是根据教育目的制定的。
    47. 教学模式即教学方法。
    48. 思维定势总是阻碍问题的有效解决。
    三、简答题:49—54小题,每小题15分,共90分。
    49. 简述影响学校教育实效的主要因素。
    50. 简述课程目标制定的主要依据。
    51. 简述孔子的教师观。
    52. 简述美国1958年《国防教育法》颁布的历史背景和主要内容。
    53. 教育文献综述报告一般由哪几部分组成?
    54. 列举影响教育试验内在消毒的主要因素(不少于5个)。
    四、分析论述题:55-57小题,每小题30分,共90分。
    55. 论述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和杜威的“教育即生活”的基本内涵,并比较他们的异同。
    56. 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其中蕴涵的教育思想,并围绕这种思想论述教育应如何主动回应现代社会发展与个人成长需求的挑战。
    仅从数量上满足对教育的那种无止境的需求(不断地加重课业负担)既不可能也不合适。每个人在人生之初积累知识,尔后就可无限期地加以利用,这实际上已经不够了。他必须有能力在自己的一生中抓住和利用各种机会,去更新、深化和进一步充实最初获得的知识,使自己适应不断变革的世界。
    57.从下列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两题都答,只按第Ⅰ道的成绩计入总分。
    I.试述维纳(B.weiner)的成败归因理论,并阐述如何根据这一理论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Ⅱ.如要确认某地区是否存在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问题,可能有以下三种研究思路:(1)称书包;(2)课堂观察;(3)问卷调查。试分析这三种研究思路的优劣,并提出你自己的研究设想。
    2007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
    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试题参考答案和评分参考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90分。
    1.A 2.B 3.C 4.A 5.B 6.D 7.A 8.D 9.B 10.D
    11.B 12.B 13.C 14.A 15.C 16.A 17.C 18.C 19.D 20.A
    21.D 22.B 23.D 24.A 25.A 26.D 27.B 28.A 29.C 30.A
    31.D 32.C 33.C 34.C 35.B 36.B 37.A 38.B 39.A 40.C
    41.A 42.D 43.B 44.D 45.D
    二、辨析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46.答案要点:
    正确。(2分)
    教育目的是指一定社会对人的培养的总要求,规定培养人的质量规格。(3分)培养目标是指各级各类学校培养人的具体要求。(3分)两者之间是一般与特殊的关系。(2分)
    47.答案要点:
    错误。(2分)
    教学模式是指用于构成课程和课业、选择教材、提示教师在课堂或其他场合教学的一种范型。(3分,若有其他合理的界定,亦可给分)教学方法是指为完成教学任务,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互作用所采取的方式。(3分)
    教学模式具有概括化、理论化的特点,教学方法则具有具体的、可操作的特点。教学模式包含了一定的教学指导思想、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等,属于较高层次。(2分)
    48.答案要点:
    错误。(2分)
    当新问题与原有问题的条件和解题要求基本相同时,定势能使人应用已掌握的法迅速解决问题,减少探索过程,有利于问题解决。(4分)
    当新问题与原有问题的条件和解题要求不相同时,定势使人习惯性地采取原先方法去解决新问题,而不进行别的尝试,会阻碍问题解决。(4分)
    三、简答题:每小题15分。共90分。
    49.答案要点:
    (1)学校内部因素,如指导思想与目标、课程与教学、校园文化、管理、德育的内容、方法与途径、教师与学生、教育评价等。(7分)
    (2)学校外部因素,如家庭和社会因素等。(5分)
    【评分说明】考生若能略作阐述,另酌情给1~3分。其他合理回答可酌情给分。
    50.答案要点:
    (1)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
    (2)学生因素。
    (3)学科发展。
    (4)社会要求。
    【评分说明】考生能从上述四个方面的任何三个方面略作阐述的,每个方面给5分,满分15分;若从其他方面阐述,合理的可酌情给1~5分。
    51.答案要点:
    (1)学而不厌,(3分)诲人不倦。(3分)
    (2)以身作则。(3分)
    (3)爱护学生。(3分)
    【评分说明】上述诸要点若能略作阐述,另酌情给1~3分。
    52.答案要点:
    历史背景:1957年苏联卫星升空引发美国朝野震惊,为适应与苏联进行国际竞争的需要,教育改革呼声高涨(国际背景);(2分)20世纪50年代,美国教育质量差招致社会各界的广泛批评(国内背景)。(2分)
    主要内容:加强普通学校的自然科学、数学和现代外语(即“新三艺”)的教学;(3分)加强职业技术教育;(2分)强凋天才教育;(3分)增拨大量教育经费。(3)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试题参考答案和评分参考
第2页(共5页)
    【评分说明】若从其他方面闸述,其内容与各要点相关者可酌情给分,但所给分数不超过各要点的满分值。
    53.答案要点:
    (1)研究的问题(或问题的提出,或文献综述的目的)。(4分)
    (2)文献检索范围与方法。(3分)
    (3)文献研究的结果和结论(或相关主题的内容概括及评论)。(5分)
    (4)参考文献(或主要文献目录)。(3分)
    54.答案要点:
    (I)历史(或偶然事件)。 .
    (2)成熟。
    (3)测验(或测验效应,或练习效应)。
    (4)统计回归。
    (5)工具(或测量的手段与技术)。
    (6)施测者偏好。
    (7)被试选择(或被试特征)。
    (8)被试缺失。
    (9)选择与成熟的交互影响。
    【评分说明】考生若回答上述要点以外的答案,合理的也可给分。每答对l点给3分,答对5点及以上者给满分15分。
    四、分析论述题:每小题30分.共90分。
    55.答案要点:
    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的内涵是:(I)生活是教育的源泉,过什么生活就受什么教育;(3分)(2)生活是教育的中心,用生活来教育;(3分)(3)教育是为了改进生活。(3分)
    杜威“教育即生活”的内涵是:(1)教育是生活的过程,学校是社会生活的一种形式;(3分)(2)学校生活要与儿童自己的生活相吻合;(3分)(3)学校生活应与学校以外的社会生活相吻合。(3分)
    两者比较:(1)共同之处在于强调教育与生活的联系、学校与社会的联系;(3分)(2)不之处在于,理论的社会背景和历史影响不同;(3分)对“生
活”的理解不l司,陶行知强的是现实社会生活,杜威强调的足体现社会精神的学校生活和儿童生活;(3分)对教育的理解不同.陶行知强调的足社会意义上的教
育,杜戚强调的是学校教育。(3分)
    【评分说明】考生的回答若与上述要点不完全一致,言之有理也可酣情给分。
    56.答案要点:
    (1)这段文字所蕴涵的是终身教育思想。(5分)终身教育思想主张教育在时间上贯穿人的一生,在空间上拓展到全社会。(5分)
    (2)现代社会发展与个人成长对教育的挑战,如:社会变革的加速、大众传媒的迅速发展带来的社会信息化、科学知识和技术的进步等对教育的挑战;人口增长及人的寿命的延长、人们拥有越来越多的闲暇时间、个人需要和生活方式的多样化等对教育的挑战。(5分)
    (3)应对挑战的教育变革
    ①教育观念的改变:树立大教育观,同等重视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
    ②教育体系的改变: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使教育贯穿人的一生。
    ③教育目标的改变:培养和提升人的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建设学习化社会,为所有人提供合适的教育。
    ④教育方式的改变:实施多样化的教育,促进学习者更加主动地学习。
    (以上4个要点,每论及1点给5分,论及3点即可给满分15分)
    【评分说明】考生的回答若与上述三个方面不尽相同,但思路清晰、视角独到且能展开论述的,可酌情给分。
    57.I.答案要点:
    (1)个体对自己的行为及其结果有寻找原因的倾向,个体解释自己行为结果时的归因是复杂而多维度的,不同的归因方式会影响个体今后的学习动机。(3分)
    (2)人们倾向于将活动成败的原因归结为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好坏等因素。这些因素又可以分别纳入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归因和不稳定归因、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归因等三个维度之中。(7分)
    (3)成败归因的内外源维度影Ⅱ向个体对成败的情绪体验;成败归因的稳定性维度影响个体对未来成败的预期;成败归因的可控性维度影响个体今后努力学习的行为。(只回答要点,给6分;能结合成功和失败两种情境,分别从归因的三个维度作进一步解释和说明,另酌情给l~4分)
    (4)在教学实际中,学生往往将学业失败归因为能力不足,从而产生习得无助感,造成学习动机降低。教师在归因训练过程中,对于那些学业失败的学生,应引导其将失败的原因归结为努力不足;同时.也应对学生的努力给予反馈,让他们感受到自己努力的收获、体验到自己努力的有效性。(10分。考生的回答与要点不尽相同,但只要符合归因理论,可酌情给1~6分)
    Ⅱ.答案要点:
    (I)三种研究思路优劣(18分)
    ①称书包重量可以收集关于学生课业负担的客观的数量化证据,但如果不同时考察书包的内容,就会使研究显得简单化而失之武断。
    ②课堂观察可以发现学生是否出现生理和心理疲劳,但无法完全了解作业负担等情况,并且课堂观察的样本数少,难以了解全地区学生课业负担概况。
    ③问卷调查效率高,可以短时间内获得大量有关学生课业负担的数据,但获得的信息单一、表面化。
    【评分说明】每点6分(其中优、缺点各3分)。
    (2)研究设想(12分)
    【评分说明】①能提出问卷调查、课堂观察和访谈调查结合的研究设想,给6分;能展开说明理由,且言之有理者另酌情给l~6分。②若仅综合题目中给出的三种思路,给3分,进一步说明理由者另酌情给1~3分。③若有其他答案,且言之有理者酌情给1~6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4-5-20 02:09 , Processed in 0.076152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