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7-8-6 17:18:18
|
显示全部楼层
上一节已经指出,政府给有巨大学习效应的产业补贴,也是扶植新兴产业的一个好办法。日本早期发展机械化生产走的就是这样一条道路。
正如上一节所指出的,在这个轰轰烈烈地进行产业革命的年代中,英国实行的是严格的贸易保护主义;特别是对最先开始产业革命的棉纺织业,英国的贸易
保护尤其严厉。在18世纪初,英国完全禁止进口印度等地的价廉物美的棉布;以后直到19世纪初,英国还对进口棉布征收极高的关税。虽然亚当·斯密在
1776年就出版了那本被视为自由贸易的福音书的《国富论》,虽然他的观点得到了许多人的欢迎,但是英国真正转向自由贸易政策是在19世纪20年代,那时
产业革命已经接近完成了。从时间上说,英国的产业革命基本上是在高度的贸易保护主义下进行的。
不仅如此,英国的贸易保护主义还与产业革命有着直接的因果关系。下边我们从美国历史学家海斯等人所著的《世界史》(Carlton J. H. Hayes,
Parker Thomas Moon, John W. Wayland: World History, The Macmillan Company, New
York, 1946. p.587-588)中随便摘引一段来说明这中间的因果关系:
在克伦普顿发明“骡子”纺纱机和卡特赖特发明自
动织布机之后,“纺纱和织布的新机器最初几乎只由棉布制造者所采用。其原因是有趣的。18世纪以前,棉布在英国被认为是奢侈品,主要是从印度进口的。但是
在18世纪初,呢料制造者劝说议会禁止使用‘洋布’(印度棉布之称),以保护那时英国最引以自豪的毛纺工业。结果并不全象议会所期望的那样。由于人民仍大
量需要棉织品,英国的棉织工们能够从事一项兴旺的行业。不但英国棉布制造商渴求利用机器来增加产量,而且他们也可以自由地这样做,不受重商法规的阻碍,这
些法规确实曾经阻碍了较古老的、更为重要的毛纺工业。
“哈格里沃斯的珍妮机、阿克赖特的水力纺纱机、克伦普顿的‘缪尔’机和卡特赖特的自动织布机使棉布贸易大为扩展,而毛纺织工们仍墨守陈旧的手工方法。可是后来,毛纺业也使用了新机器——麻和丝也同样——但是棉纺业比起其它还是领先了。”
一般的经济史论著在说明产业革命首先发生于棉纺织业中的原因时,都强调毛纺织业中重商主义法规的妨碍作用。它们都没有说清问题的另一方面——棉纺织品的进口壁垒与产业革命的关系。其实,对任何有经济分析头脑的人来说,这中间的因果关系是很容易发现的:
英国人民喜欢漂亮的棉布;由于政府禁止了价廉物美的亚洲棉布进口,他们不得不以较高的价格购买本国产的棉布。由于本国棉纺织业不发达,技术水平也低,棉
布产量与居民的需求相比太少,就使国内市场上的棉布价格相当高昂,以致尽管本国的生产成本比较高,棉纺织生产还是极为有利可图。这就刺激了棉纺织业者尽力
增加棉布的产量。但是,恰恰是由于英国的棉纺织业落后,它没有足够多的纺织技术工人来生产以满足市场的需求。纺织工人的数目太少成了妨碍增加棉布生产的最
主要“瓶颈”。于是棉纺织业者们就有了强烈的欲望去发明机器,以便用现有的少数工人生产出更多的产品。产业革命就是这种发明冲动的产物。
《白银资本》一书的作者弗兰克还指出了英国首先进行产业革命的另一个原因:英国工人的工资比较高,使得英国的企业主有更强的愿望去以多使用资本的机器代
替昂贵的劳动。我们还可以补充他的论点说,英国的社会体制也使英国有较高的积累率,从而资本的利息率较低,有助于推动人们使用机器。
在 产业革命之前,英国生产棉布的相对成本显著地高于印度等亚洲国家。按照比较优势原理,英国应当放弃棉纺织品的生产,从印度进口棉布。而如果英国真的实行自
由贸易政策,免去棉布的进口关税的话,英国的棉纺织业会被彻底冲垮。那样英国将不会生产棉纱和棉布,也不会在棉纺织业中开始产业革命。没有英国18世纪保
护幼稚产业的对外贸易政策,我们可能根本就不会有那场伟大的产业革命!
进行了第二次科技革命的主力国家当时实行的也绝不是自由贸易政策。
19世纪末发生的第二次科技革命在美国取得了最显著的成果。美
国人爱迪生在19世纪70年代全力投入技术发明,先后改进了电灯、电话,发明了留声机,使世界进入了电气化时代。德国人本茨于1885年开行了第一辆使用
汽油机的汽车,1893年美国出现第一辆汽油机汽车。这些发明及其应用使世界进入了电气化和汽车化的时代。但是正如上一节指出的,进行这一系列发明的年代
正是美国和德国强化其保护关税制度的时代。第二次科技革命其实是在美国和德国的保护关税制度之下推进的。
当然,同时发生的事情并不一定
有因果关系。第二次科技革命发生于保护关税之下,这不等于说保护关税促进了那次革命。目前我们的研究还不能说明,美国和德国的保护关税制度怎样促进了当时
的那场科技革命。平心而论,激发第二次产业革命的最有力的政策性因素,应当是当时美国和德国实行的保护专利的法律。这在美国表现得特别明显。史学家们公
认,18世纪末以后美国工业显著发展的一个非常强有力因素,是联邦政府制定的专利权法律。机器的发明因此受到了鼓励。尽管如此,我们起码可以用第二次科技
革命的历史经验说明,科技革命并不是只能在自由贸易中发生,保护关税下也同样会发生重大的科技革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