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7-8-6 15:07:30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业质量"绿色指标"分为学生学业水平指数、学生学习动力指数、学生学业负担指数、师生关系指数、教师教学方式指数、校长教学管理能力指数、学生社会经济背景与学业成绩相关指数、学生品德行为指数、身心健康指数以及上述各项指标的跨年度进步指数,具体为:
一、学生学业水平指数
(一)学生学业成绩的标准达成度
学生学业水平标准是依据课程标准,确定学生在某一学科、某一阶段应该掌握的基本内容与核心能力的标准等级。学业成绩的标准达成度指的是学生在各学科达到合格水平以上的人数比例。
(二)学生高层次思维能力
在关注学生标准达成度的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高层次思维能力。高层次思维能力主要包括知识迁移的能力,预测、观察和解释能力,推理能力,问题解决能力,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等。
(三)学生学业成绩均衡度
1.学生学业成绩总体均衡度。指的是测试地区学生学业成绩总体差异的大小。
2.学生学业成绩区县间均衡度。指的是测试地区中各区县之间学生学业成绩差异的大小。
3.学生学业成绩学校间均衡度。指的是各学校之间学生学业成绩差异的大小。
4.不同群体学生学业成绩均衡度。指的是不同群体(如城市与农村等) 学生学业成绩差异的大小。
二、学生学习动力指数
(一)学习自信心
主要指学生对自我学习能力的评价、尝试解决困难问题的意愿、对取得优异学习成绩和完成学习目标的预期等。
(二)内部学习动机
主要指学生对学习本身的兴趣、对于学习目的和意义的认识等。
(三)学习压力
主要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心理负担和焦虑。
(四)学生对学校的认同度
主要指学生的同学关系、是否愿意参加学校集体活动、是否喜欢学校以及在学校是否会感到孤独等。
历年大规模测试的数据分析显示,以上因素与学生学业水平明显相关。
三、学生学业负担指数
(一)学业负担综合指数
学业负担指数是对通过问卷调查所获得的学生睡眠时间、作业时间和补课时间等数据进行分析合成得到的结果。历年大规模测试的数据分析显示, 学业负担的增加并不是提高学习成绩的简单办法,学生学习时间的增加与学生学习成绩之间没有明了、简单的关系,更多的学习时间并不一定带来学生更好的学习成绩。
(二)学业负担分项指数
1.睡眠时间。参照相关文件和研究成果,小学生每天睡眠时间应保证9小时,中学生每天睡眠时间应保证8小时。以此为参照呈现睡眠时间不同的学生的比例。历年大规模测试的数据分析显示, 与睡眠时间较多的学生相比,睡眠时间较少的学生,其学业成绩并没有随着睡眠时间的减少而提高。
2.作业时间。参照相关文件和研究成果,小学生每天做作业时间1小时以下,中学生每天做作业时间2小时以下为宜。以此为参照呈现作业时间不同的学生的比例。
3.补课时间。补课时间包括学校统一组织的补课时间(不包括正常的课外辅导时间)和家长要求的补课时间(如家教或者课外辅导班)。历年大规模测试数据分析显示, 学业成绩与补课时间之间并不是存在着明显的关系,补课时间的增加并不一定意味着学业成绩的提高。
四、师生关系指数
历年大规模测试数据分析显示,师生关系与学生学业水平呈明显的正相关。
师生关系的调查主要包含教师是否尊重学生、是否公正、平等的对待学生、是否信任学生等。师生关系指数是通过采集学生问卷数据分析得到的结果, 其中包括总体状况及分学科的状况。
五、教师教学方式指数
通过对大规模测试数据的分析显示,教师教学方式与学生学业成绩有着明显的正相关关系,良好的教学方式能够对学生的学业成绩起到积极的影响。教师教学方式分为教师自评和学生评价两个方面。
(一)教师对教学方式的自评
教师对教学方式的自评主要有三个指标,分别为因材施教、互动教学和探究与发展能力。它们是通过采集教师问卷数据,分析得到的结果。
(二)学生对教师教学方式的评价
学生对教师教学方式的评价是通过采集学生问卷数据,运用统计方法得到的结果。问卷内容主要包括教师是否进行情境教学、是否鼓励学生动手实践等问题。
六、校长教学管理能力指数
校长教学管理能力指数是通过采集教师问卷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得到的结果。大规模测试数据结果显示,校长的教学管理能力对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对校长教学管理能力调查分析包含三个方面,分别为课程决策与计划、课程组织与实施、课程管理与评价。
七、学生社会经济背景对学业成绩的支撑指数
该指数是通过问卷采集学生父母受教育程度、职业、家庭文化资源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合成的。将学生社会经济背景指数与学生学业成绩进行相关分析,可分析家庭对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 从中也反映了学校教育的作为。
八、品德行为指数
良好的品德包括热爱祖国、自尊自爱、尊重他人、有诚信和责任心、遵守公德以及拥有关怀之心和公正之心。品德行为指数是通过采集学生问卷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得到的结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