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18|回复: 0

2016经济学考研:西南财经大学802经济学二考研大纲

[复制链接]

33万

主题

33万

帖子

10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007237
发表于 2017-8-6 14:30: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西南财经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的全国重点大学,也是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高校。
    作为一所区域性财经院校,西南财经大学在南方特别是华南地区很有名气(很多毕业生毕业后去了深圳等华南地区工作),就业情况非常不错。
    西南财经大学绝大部分经济学相关专业初试考试科目为“802经济学二”(部分专业初试考试科目为“801经济学一”)。为了便于考生更好地复习,一起来看下802经济学二的考试大纲。
      2016经济学考研:西南财经大学802经济学二考研大纲
      《西南财经大学2015年硕士招生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
    命题学院: 经济学院
    考试科目代码: 802 考试科目名称:经济学(二)
    政治经济学部分:(75分)
    (一)导论
    “生产、分配、交换、消费”之间的关系及其现实意义;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及其相互关系、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和范围;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二)商品与货币
    劳动二重性与商品二因素及其关系,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简单商品生产的基本矛盾;
    价值形式的发展和货币的起源、货币的本质和职能、货币流通规律;
    价值规律的内容、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以及价值规律的作用;
    价值创造与财富生产的关系。
    (三)资本与剩余价值
    劳动力商品的特点与货币转化为资本,剩余价值的生产;
    资本的本质、把资本划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和意义;
    绝对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超额剩余价值以及三者的相互关系,现代生产自动化条件下剩余价值的源泉;
    工资的本质,当代劳资关系的特点。
    (四)资本积累与再生产
    从商品生产所有权规律转变为资本主义占有规律,资本积累的实质、源泉和后果;
    资本价值构成和技术构成的关系、资本有机构成、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的原因,资本积聚与资本集中,相对过剩人口的形成;
    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相对过剩人口与社会主义国家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失业现象。
    (五)资本循环与周转
    产业资本正常循环的基本条件;
    把资本划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依据和意义,生产资本两种划分的区别;
    固定资本磨损及其成因,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加速资本周转的意义和途径。
    (六)社会总资本在生产与经济危机
    研究社会总资本运动的出发点和核心问题;社会总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及其经济含义;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及其经济含义;
    经济危机的实质与根源,固定资本更新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存在的物质条件。
    (七)剩余价值的分配
    平均利润的形成过程、平均利润的决定因素;
    商业利润的来源及其获得途径;
    股份资本和股票价格;
    虚拟资本及其与实际资本的关系、虚拟资本的作用;
    地租的本质,级差地租产生的条件与原因、绝对地租产生的条件和原因,土地价格及其变动趋势。
    (八)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演变与经济全球化
    垄断的形成、垄断与竞争的关系、垄断条件下竞争存在的原因,垄断价格;
    经济全球化性质的二重性。
    (九)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公有制与非公有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要组成部分;
    混合所有制经济与基本经济制度实现形式;
    (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市场和计划两种资源配置方式,经济体制和经济制度;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涵与特征,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中的经济机制(价格机制、供求机制、竞争机制、风险机制)及其特征,资源、要素价格改革;
    健全和完善社会主义现代市场体系(目前的问题和重点)。
    (十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
    微观基础的基本特征、市场经济微观基础的形成条件;
    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推动国有企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
    中国农户经营的利弊,农业经营方式创新,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与农户经营的关系。
    (十二)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
    按劳分配与生产要素按贡献分配的基本含义和要求,政府进行再分配的原因以及再分配的功能;
    当前我国收入分配差距、及分配制度改革和分配关系的调整,以初次分配促进公平和效率的统一,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
    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
    消费与生产的辩证关系,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
    (十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对外经济关系
    我国对外开放的发展战略;发展自由贸易区。
    (十四)宏观经济运行与调控
    通货膨胀及其影响;通货紧缩及其影响;
    转型经济中的就业问题;
    宏观调控的目标及其关系;
    宏观调控政策及其运用(财政政策的手段及其运用、货币政策的手段及其运用);健全完善宏观经济调控体系,当前我国宏观调控思路和方式的创新。
    (十五)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
    科技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制度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与体制转变的关系;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联系和区别;
    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实现机制,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机制;
    可持续发展的含义及其特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10-25 01:04 , Processed in 0.058279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