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13|回复: 0

2016考研宏观经济学基础知识:亚当•斯密的论述

[复制链接]

33万

主题

33万

帖子

10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007237
发表于 2017-8-6 14:30: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经济学考研专业课主要考察微观、宏观经济学、经济学原理及西方经济学等内容,大家要根据报考院校要求进行准备。下面新东方在线就和大家分享宏观经济学的基础知识点,希望大家能够扎实复习。
    2016考研宏观经济学基础知识:亚当•斯密的论述
    在经济不断增长扩大的过程中,决定任一年度国民收入较前一时期增长的因素或源泉是什么呢?早在1776年亚当·斯密就在其《国富论》中认为,促进经济增长有两种途径:一是增加生产性劳动的数量;二是提高劳动的效率。在这两个增长途径中,斯密更强调劳动效率对增长的促进作用。
    首先,他把劳动区分为生产价值的生产性劳动和不能生产价值的非生产性劳动,并认为生产性劳动创造财富,而非生产性劳动只消耗财富。所以,斯密认为,在劳动投入量中增加生产性劳动投入的比例将会促进经济增长。其次,对于如何促进劳动效率的提高,斯密认为主要取决于分工程度和资本积累的数量,因此分工协作和资本积累是促进经济增长的基本动因。基于分工可以使得劳动者的熟练程度提高,减少工作转换所造成的损失,利于机器的发明,所以,分工使得单位劳动的产出量增加,进而导致收益递增。至于分工的程度,他认为分工取决于交换,交换又取决于交换的能力,而交换能力的大小由市场容量加以刻画。这样一来,分工程度受制于市场容量的制约。所以,斯密认为市场容量的扩大导致分工加深,而分工又促使劳动效率的提高,并最终导致经济增长。
    除此之外,斯密也注重资本积累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他认为,资本积累可以使得资本存量扩大,与之相联系的劳动数量增加,从而直接促进经济增长。而且,资本积累往往与专业化和分工相联系,从而也会借助于分工间接地促进经济增长。
    总之,斯密指出了分工和资本积累对劳动效率的提高以及经济的增长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由于这些因素都有赖于投资,而投资又受到利润的驱动,因而以自由竞争为理念的政府政策成为斯密的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所有这些思想,包括收益递增、分工利于机器发明(技术进步)并导致劳动效率的提高、市场容量的扩大导致分工程度的加深等思想,都成为了后来经济增长理论的重要源泉。正如在上文理论模型的综述中所归纳的那样,斯密的经济增长思想涵盖了分工、贸易(交换)、技术和制度(政策)四大类因素,所以说,现代新增长模型无不与这位古典大师的思想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不仅仅是分工模型才与斯密思想有关。经济增长是产量的增加,因此可以根据总生产函数来研究增长的源泉。总生产函数用公式来表示就是:
   

1434091507665144.jpg

1434091507665144.jpg

    由上式看出,经济增长的源泉是资本、劳动与技术进步。
    首先,我们来看资本。资本的概念分为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物质资本又称有形资本,是指设备、厂房、存货等的存量。人力资本又称无形资本,是指体现在劳动者身上的投资,如劳动者的文化技术水平、健康状况等。一般指的是物质资本。
    其次来看劳动。劳动指劳动力的增加,劳动力的增加又可分为劳动力的数量的增加与劳动力质量的提高。这两个方面对经济增长都是重要的。劳动力数量的增加可以有三个来源,
一是人口的增加,二是人口中就业率的提高,三是劳动时间的增加。劳动力质量的提高则是文化技术水平和健康水平的提高。劳动力是数量与质量的统一。一个高质量的劳动力,可以等于若干质量低的劳动力。劳动力的数量的不足,可以由质量的提高来弥补。
    最后来看技术进步。技术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体现在生产率的提高上,即同样的生产要素投入量能提供更多的产品。技术进步主要包括资源配置的改善,规模经济和知识的进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10-3 12:57 , Processed in 0.046425 second(s), 10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