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06|回复: 0

2016考研宏观经济学基础知识:经济增长的含义

[复制链接]

33万

主题

33万

帖子

10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007237
发表于 2017-8-6 14:30: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经济学考研专业课主要考察微观、宏观经济学、经济学原理及西方经济学等内容,大家要根据报考院校要求进行准备。下面新东方在线就和大家分享宏观经济学的基础知识点,希望大家能够扎实复习。
    2016考研宏观经济学基础知识:经济增长的含义
    当你在世界各国旅行时,你会看到生活水平的巨大差别。在美国、日本或德国这样的富国,平均每人的收入是印度、印度尼西亚这样的穷国平均每人收入的十几倍。这种巨大的收入差异反应在生活质量的巨大差异上。富国有更多的汽车,更多的电话、电视机,更好的营养,更安全的住房,更好的医疗以及更长的预期寿命。
    即使在一个国家内,生活水平也随着时间推移而发生了巨大变化。在美国过去一个世纪以来,按人均实际GDP衡量的平均收入每年增长2%左右。虽然2%看来并不大,但这种增长率意味着平均收入每35年翻一番。由于这种增长,今天的平均收入是一个世纪以前的8倍左右。因此,普通美国人享有比他们的父母、祖父母高的多的经济繁荣。
    用什么来解释这些呢?富国如何能确保自己的高生活水平呢?穷国应该采取什么政策加快经济增长,以便加入发达国家的行列呢?这些问题是宏观经济学中最重要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又可以分为三个问题:第一,我们要考察一些国家富裕而另一些国家贫穷的原因;第二,我们考察经济增长的原因;第三,我们要考虑经济增长和一国采取的经济政策之间的关系。在宏观经济学中,对经济增长的分析必须解决三个问题:首先是存在性问题,即一个国家的经济是否存在着一种长期增长的可能性?其次是稳定性问题,即一个国家的经济是否存在着一种稳定增长的可能性?最后是恢复性问题,即一个国家的经济如果偏离正常的增长轨道,怎样才能使其恢复?其实下面的几个经济增长理论就是围绕这三个问题进行的。
    事实上,经济增长是一个古老的话题,一般认为经济增长理论的成长经历了古典、新古典和新增长三个发展阶段。近代经济学的奠基人,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研究中心实际就是经济增长问题。现代经济增长理论则是在凯恩斯主义出现之后形成的,它研究国民收入的长期增长趋势,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的长期化与动态化。
    在经济学界,对经济增长的理解并不完全一致。美国统计学家和经济学家西蒙·史密斯·库兹涅茨(Simon Smith
Kuznets,1901年4月30日——1985年7月10日,出生于俄罗斯的犹太家庭,1922年随母亲移居美国与父亲团聚)在1971年接受诺贝尔经济学奖时所作的演说《现代经济增长:发现和反映》中,曾给经济增长下了这样一个定义:“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可以定义为给居民提供种类日益繁多的经济产品的能力长期上升,这种不断增长的能力是建立在先进技术以及所需要的制度和思想意识之相应的调整基础上的。”他认为,这个定义包含三个含义:第一,经济增长集中表现在经济实力的增长上,而这种经济实力的增长就是商品和劳务总量的增加,即国民生产总值的增加或人均实际国民生产总值的增加。所以,经济增长最简单的定义就是国民生产总值的增加。第二,技术进步是实现经济增长的必要条件。这也就是说,只有依靠技术进步,经济增长才是可能的。第三,经济增长的充分条件是制度与意识的相应调整。这也就是说,只有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适合于经济增长的需要,技术进步才能发挥作用,经济增长才是可能的。
    在此基础上,库兹涅茨给出了经济增长的基本特征:首先从数量的方面,可以认为经济增长是按人口计算的产量,人口以及资本形成的高增长率和生产率本身的增长(包括生产要素的产出率、劳动生产率、产量增长率和人均增长率);其次从经济结构的特征,经济结构的快速变革,例如由农业转向非农业,由工业转向服务业也是很迅速的,生产规模的变化,单个私人企业转向全国性或跨国公司等,社会结构与意识形态的迅速改变,表现在社会城市化和移风易俗上;最后,从国际扩散的方面,经济增长在世界范围内迅速扩大,经济发达国家要向其他国家争取市场和原料,另外世界各国经济增长的情况是不平衡的,先进国家和落后国家之间人均产出水平有很大差距。
    西方经济学通常把经济增长规定为产量的增加,用来衡量这一经济量的尺度通常是国民收入或人均国民收入。经济增长的衡量
    ,Yt表示 t 时期的总产量,Yt-1表示 (t-1)时期的总产量。增长率为: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10-3 05:29 , Processed in 0.048791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