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43|回复: 0

2016考研宏观经济学基础知识:内生经济周期理论

[复制链接]

33万

主题

33万

帖子

10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007237
发表于 2017-8-6 14:30: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经济学考研专业课主要考察微观、宏观经济学、经济学原理及西方经济学等内容,大家要根据报考院校要求进行准备。下面新东方在线就和大家分享宏观经济学的基础知识点,希望大家能够扎实复习。
    2016考研宏观经济学基础知识:内生经济周期理论
    在经济体系之内寻找经济周期自发地运动的因素。这种理论并不否认外生因素对经济的冲击作用,但它强调经济中这种周期性的波动是经济体系内的因素引起的。因此,每一次繁荣都为下一次萧条创造了条件。这些经济体系内的因素自发地运动就引起了周期性波动。其主要观点有:
    ①纯货币周期理论:(代表人物英国经济学家R·霍特里)这种理论认为,经济周期是一种纯货币现象。经济中周期性的波动完全是由于银行体系交替地扩大或紧缩信用所造成的。
在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流通工具主要是银行信用。商人运用的资本主要来自银行信用。当银行体系降低利率,扩大信用时,商人就会想银行增加借款,从而增加向生产者的订货。这样就引起生产的扩张和收入的增加,而收入的增加又会引起对商品需求的增加和物价上升,经济活动继续扩大,经济进入繁荣阶段。但是,银行扩大信用的能力并不是无限的。当银行体系被迫停止信用扩张,转而紧缩信用时,商人得不到贷款,就减少订货,由此出现生产过剩的危机,经济进入萧条阶段。在萧条时期,资金逐渐回到银行,银行可以通过某些途径来扩大信用,促进经济复苏。根据这一理论,其它非货币因素也会引起局部的萧条,但只有货币的因素才会引起普遍的萧条。经济周期是由于银行货币与信用交替地扩大与紧缩所引起的,而这种货币与信用的运动,又是一个经济本身所形成的自发过程。
    ②货币投资过度论:(代表人物瑞典经济学家哈耶克、密塞斯等)这种理论认为,无论是什么原因引起了投资的增加,这种增加都会引起经济繁荣。这种繁荣首先表现在对投资品需求的增加以及投资品价格的上升上。这就更加刺激了对资本品的投资。资本品的生产过度发展引起了消费品生产的减少,从而形成经济结构的失衡。而资本品生产过多必将引起资本品的过剩,于是出现生产过剩危机,经济进入萧条。因而经济周期是由于过度的投资引起了繁荣与萧条的交替,而投资过度的根源又在于货币与信用的扩张。
    ③消费不足周期理论(代表人物英国学家马尔萨斯和法国经济学家西斯蒙第和近代英国经济学家霍布森等)这是一种历史悠久的理论,主要用于解释经济周期中危机阶段的出现以及生产过剩的原因,并没有形成为解释经济周期整个过程的理论。这种理论认为,经济中出现萧条与危机是因为社会对消费品的需求赶不上消费品的增长。而消费品需求不足又引起对资本品需求不足,进而使整个经济出现生产过剩性危机。消费不足的根源则主要是由于国民收入分配不平等所造成的穷人购买力不足和富人储蓄过度。
    ④心理理论:(代表人物英国经济学家庇古和凯恩斯)这种理论强调心理预期对经济周期各个阶段形成的决定作用,认为预期对人们的经济行为有决定性的影响,乐观与悲观预期的交替引起了经济周期中繁荣与萧条的交替。当任何一原因刺激了投资活动,引起高涨后,人们对未来的预期的乐观程度一般总超过合理的经济考虑下应有的程度。这就导致了过多的投资,形成经济过度繁荣。而当这种过度乐观的情绪所造成的错误被觉察后,又会变成不合理的过分悲观的预期。由此过度减少投资,引起经济萧条。现代理性预期学派更多强调预期的合理性,凯恩斯所强调的是预期的无理性,两者有所不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10-3 05:32 , Processed in 0.059048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