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7-8-6 16:50:37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央财经大学2006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一、政治经济学(60分)
(一) 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2分)
1.交换价值 2.资本积聚 3.固定资本的无形损耗 4.三次产业
(二)辨析(判断正确与错误,并简要说明理由;每小题4分,共16分)
1.纸币能够代替金属货币是因为纸币具有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职能
2.把相对剩余价值和超额剩余价值混淆
3.价值转变为生产价格后,价值规律作用的形式发生了变化
4.国有经济在公有制经济中居于主导地位
(三)简答题 (每小题8分,共16分)
1.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2.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与具体措施
(四)论述题(16分)
如何形成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
二、西方经济学(90分)
一 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0分):
1全部要素生产率 2 负投资3货币中性4准租金5边际转换率 6公共产品的非竞争性
二、简答(每题10分,共40分):
1、比较各种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
2、分析信息不完全对资源配置的影响
3、推导总需求曲线并说明其含义
4、在汇率和利率由市场供求自发形成的情况下,分析资本外流所造成的影响
(三)、证明和计算题(每题10分,共20分)
1 、给出效用函数U(X1,X2)=10(X1^2+2X1*X2+X2^2)+50证明两商品是完全替代关系
2、Yt=Ct+It+Gt
Ct=a+BYt-1
It=V(Ct-Ct-1)
(1)用差分方程求Y (2)是根据上面的方程,来说明收入Y的具体变动过程
中央财经大学2007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一、 政治经济学(60分)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2分)
1、风险投资2、平均利润3、利益相关者4、二元结构
(二)简述题(每题7分,共35分)
1、简述市场经济中价值规律的作用及其形式。
2、简述影响资本积累的因素。
3、当代高新技术条件下,企业的组织形式发生了哪些变化?
4、国家宏观调控有哪些手段?
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总供求失衡的原因。
(三)论述题(16分)
为什么要实现和如何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二、西方经济学(90分)
(四)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0分)
1、预算约束线2、边际技术替代率3、消费者均衡4、再贴现率5、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6、菲利普斯曲线
(五)论述题(每题10分,共40分)
1、简述完全竞争行业的短期供给曲线和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的区别。
2、根据垄断者的价格来看垄断的无效率。
3、解释并推证LM曲线。
4、解释并推导国际收支曲线(即BP曲线)。
(六)计算题(每题10分,共20分)
1、厂商的生产函数为Y=24L1/2K2/3,生产要素L和K的价格分别为rL=1和rK=2。求:①厂商的最优生产要素组合? ②如果资本的数量K=27,厂商的短期成本函数? ③厂商的长期成本函数?
2、已知消费函数C=200+0.5Y(或储蓄函数),投资函数I=800-5000r,货币需求L=0.2Y-4000r,货币供给m=100。请写出:
①IS曲线方程; ②LM曲线方程;
③IS-LM模型的具体方程,并求解均衡国民收入Y和均衡利息率r。
④如果自主投资由800增加到950,均衡国民收入会如何变动?你的结果与乘数定理的结论相同吗?请给出解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