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
| 作答要点分析
| 占比
|
名词解释
| 通常有4个名词需要解释,这部分内容作答需要准确,最好是按照参考教材中的定义作答,不需要发挥和解释,精确最重要。根据我的经验,这类题型往往最伤脑筋,考的是扎扎实实死记硬背的功夫,分值虽然不高,犹如鸡肋。但是往往这部分题目答得越标准规矩,越容易引起阅卷老师的注意和好感。所以仍然值得花时间好好准备。(最好能建立起自己的题库)
| 12分
|
单选
| 4选1,解题应快速,多用排除法等,尽量为后面争取时间
| 10分
|
判断
| 判断正确或者错误,不需要说明理由,方法同上,
| 10分
|
计算与分析
| 一般是两道题,微观一道,集中在生产、成本论,完全、不完全竞争出题;宏观一道,集中在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IS-LM模型,宏观经济政策等章节
| 16分
|
简答
| 一般有4个左右的简答题,答题技巧是把要点答全,比如一个问题下面有3个要点,只需要开宗明义地写出3个要点,并且在每个要点后加上一到两句解释的话就可以,不需要做过多的延伸,而且要尽量忠实于参考教材。一般说来3个要点答全即可得满分,缺少要点会被扣相应的分数。因此这部分也是考的死记硬背。
| 28分
|
论述
| 通常有2个论述题,基本上每个题考的是一本参考书的内容,有些题目可能有多门课程和参考书的综合和交叉。这部分题目需要考生在理解书本的基础上运用自己的理解和知识做适当的延伸,主要还是应用经济学基本的原理、模型来解决经济生活中的问题或者解释某些现象,答题技巧是论述题一定要有论点、论据和论证,论点不需要自己发挥,就是书上的要点;论据要用自己的材料;论证的过程就是体现个人思维和逻辑的地方,也是老师比较看重的。需要注意的是该部分可能与时事沾边,如08年考察的物业税,09年考的农产品价格保护
| 34分
|
专业翻译
| 该部分共有三篇短文,共1000词左右,分别是经济学、金融学和时事的内容,选材多出自《经济学人》、《商业周刊》和《华尔街日报》等(09年第一篇Car taxes in China 销售税在中国就是出自Aug 21st 2008的Economist的原文),对于该部分内容,只能用争分夺秒来形容,量实在是太大,因此能翻完三篇就是胜利,就意味着在专翻部分你的总分一定比别人高出了8-10分(根据有阅卷经验的师兄介绍,对于专翻部分,只要某段落有对应翻译的中文,就一定会给分,当然翻得实在烂也肯定不会分高就是了;而不管你翻得有多地道,多文雅,每段文字也不会给满分的,一定会象征性的扣除部分分数),所以在解该部分题目时,主要应以“快”为主,尽量用意译的方法,简化表述的方式,用精简的语言把复杂的长句阐述清楚即可,而字迹则一定要清晰,最好用带香味的天蓝色的中性笔答题,这样会给阅卷老师一种赏心悦目而清香的陶醉感,印象分会高很多。实在不会的地方可以直接略过,或者胡诌两句上去,千万不要耽搁宝贵的时间。
在刚拿到卷子时,首先应极快速的浏览一下全文或者每段段首,以便知道大概的内容(方便不会的句子能用猜测的方法),然后大脑高速运转,边看文章边动笔写,力求能用可被阅卷老师读懂的语言翻完全部三篇文章。
| 50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