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5讲 金融市场
• 金融市场概述
• 货币市场
• 资本市场
• 其他金融市场
• 金融市场国际化
一、金融市场概述
(一)金融市场及其基本要素
1.金融市场与证券化
– 金融市场是资金供求双方借助金融工具进行各种货币资金交易活动的场所,是提供资本、配置金融资源的要素类市场。
– 狭义的金融市场是指以票据和有价证券为金融交易工具的市场。
– 证券化是指随着商品经济发展,以证券发行、买卖实现的金融交易占有越来越大的份额。
2.金融市场基本要素
– 交易对象,金融市场的交易对象是货币资金
– 交易主体,个人、企业、各级政府机构、货币当局和金融机构
– 交易工具,债权债务凭证、所有权凭证,衍生工具、外汇和黄金等
– 交易价格,货币资金借贷交易价格----利率、金融工具买卖交易价格----行市
(二)金融工具(资产)及其基本特征
1.金融工具(资产)
– 金融工具是在信用活动中产生的、能够证明金融交易金额、期限、条件等具体事项的书面凭证
– 具有规范的书面格式、广泛可接受性和法律约束力
2.基本特征
– 期限性,偿还期限(两个极端)
– 流动性,变现能力(市场本身和交易主体)
– 风险性,信用风险、价格风险等
– 收益性,利息、股息和价差收益
(三)金融工具的收益率
1、名义收益率,票面收益与票面额之比
2、现时收益率 ,年收益额与该金融工具当期市场价格的比率
3、平均收益率,将现时收益与资金损益共同考虑的收益率
例 100元面值的债券,每年利息为8元,投资者在第2年以95元买入,计算平均收益率
资本差价的年收益 95×(1+R%)9=100; R=0. 57%;
现时收益率8/95*100%=8.42%
平均收益率=8.42%+0.57%=8.99%
(四)金融市场的功能
1. 金融市场的基本功能
– 动员储蓄、配置资金
– 转移、分散风险功能
– 资产定价、发现价格
– 提供流动性
– 降低金融交易成本
2.金融市场功能发挥的条件
– 完整的信息:交易决策的基础
– 市场供求决定的价格:资金配置效率的关键
二、货币市场
(一)货币市场及其特点
1.货币市场
货币市场是指以期限在一年以内的金融工具为媒介进行短期资金融通的市场
2.货币市场的特点
– 交易期限短
– 交易目的是解决短期资金周转需要
– 交易工具有较强的货币性
(二)票据与贴现市场
1.商业票据的无因性与融通票据
– 商业票据的无因性:商业票据只反映商品交易产生的债权债务关系,而不反映交易的内容
– 融通票据:由非金融公司发行的,无交易背景只是单纯以融资为目的的票据
2.商业票据市场型态
– 票据承兑(市场):汇票付款人或指定银行确认票面记载事项,在票面上作出承诺付款并签章的一种行为
– 票据贴现(市场):票据持有人在票据到期前,向金融机构贴付一定利息所作的票据转让
(三)银行间拆借市场
1.同业拆借市场
– 同业拆借市场是指各类金融机构之间进行短期资金拆借活动所形成的市场
2.同业拆借市场的层次
– 银行业同业拆借市场,银行之间
– 短期拆借市场,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之间
(四)国库券市场
1.发行市场,通过一级自营商承销
2.流通市场,贴现、买卖和回购交易
3.回购市场,交易双方签定回购协议,卖方承诺在未来某个时间将所出售证券买回。分为正回购与逆回购
(五)可转让大额存单市场
1.可转让大额定期存单
– 可转让大额存单CD是1961年美国花旗银行创造的一种金融工具
– 特点:不记名,可转让;面额大且固定;利率比同期限存款高;期限在1年内,到期前不能提前支取
2.可转让大额存单的发行与交易
– 发行方式:批发发行,零售发行
– 流通交易,做市商制度
三、资本市场
(一)资本市场及其特点
1.资本市场
• 资本市场是指以期限在一年以上的金融工具为媒介,进行长期性资金交易活动的场所
2.资本市场的特点
• 交易工具期限长
• 交易目的是解决长期投资性资金供求需要
• 借贷和筹资规模大,满足长期投资项目需要
(二)股票市场
1、股票:股份公司发行的权益凭证,证明持有者对发行公司资产和收益的剩余要求权(索取权)。分为普通股和优先股
2、证券交易所:一般采用公司制或会员制;通过竞价方式进行交易
3、柜台交易市场OTC:无固定交易场所,交易未公开上市的证券,交易双方协商定价
4、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1990年11月和1991年7月分别成立;1999年12月《证券法》实施
(三)债券市场
1、债券:由政府、企业、金融机构发行的资金借贷凭证,一般载明面额、期限、利率、付息方式等要素
2、债券市场:多为场外市场OTC,少数在交易所内交易。分为发行市场和流通市场
3、公募发行与私募发行:公募,公开向不确定多数投资者发行证券;私募,发行人直接向特定少数投资者发行证券
四、其他金融市场
(一)衍生工具市场
1.金融衍生工具
• 金融衍生工具是在原生金融资产的基础上衍生出来的,根据当前约定的条件在未来规定的时间就约定的原生金融资产或变型金融资产进行交易的标准化合约
2 .衍生工具发展的原因
• 规避利率、汇率风险,逃避金融管制
• 理论和技术的发展
3.远期合约与期货市场
– 远期合约:货币远期合约、利率远期协议等,交易集中在金融机构之间或金融机构与客户之间
– 期货:外汇期货、利率期货、股票指数期货等,集中在有组织的交易所内进行
– 伦敦国际金融交易所LIFE,芝加哥商品交易所国际货币市场CBOT(IMM)
4.期权与互换
– 期权:合约买方向卖方支付一定费用的基础上,拥有在未来某一时间,按照合约价格向卖方购买或出售一定数量金融资产的权利。这种合约交易形成期权市场
– 期权类型:看涨期权(买权);看跌期权(卖权)
– 互换:货币互换、利率互换
5.金融衍生工具的发展
– 一般衍生工具,由传统金融工具衍生出来的比较单纯的衍生工具,期货、期权、互换
– 混合工具,传统金融工具和一般衍生工具组合而成的,介于现货市场和金融衍生工具市场之间的产品,如可转换债券、认股权证等
– 复杂衍生工具,以一般衍生工具为基础,经过改造或组合而成的新工具,如期货期权、互换期权等
6.金融衍生工具的风险
– 1995年巴林银行倒闭
– 1998年“长期资本管理公司LTCM” 危机
(二)基金市场
1、投资基金
• 投资基金是一种集合投资制度,发起人通过发行基金受益凭证募集资金,托管人委托经理人运作,专门进行证券投资,依据经营状况分享投资收益
2、基金组织形式
• 契约型基金,委托人、受托人、受益人三方签定信托契约,形成的投资代理制度
• 公司型基金,按照股份公司模式运行的基金;分为封闭式基金和开放式基金(共同基金)
3、私募基金,非公开发行,特定少数投资人的资金组成,有特定的投资方向
• 对冲基金,采用多头与空头组合投资,锁定收益,利用衍生工具产生杠杆效应,以小博大,获取高收益
• 风险投资基金,以直接权益投资方式对处于创业阶段,具有良好前景的公司进行投资
4、货币市场基金,以投资商业票据、银行承兑票据等货币市场工具为主的基金
5、养老基金,通过发行受益凭证募集社会养老保险资金,委托专业基金管理机构,投资于实业、证券或其他项目,实现保值与增值目的
(三)外汇市场
1.外汇市场的参与者:外汇银行、企业、单位、个人、经纪人等
2.外汇市场交易方式:现汇交易、期汇(远期、期货)交易、期权交易等
3、结汇与售汇
• 结汇,企业、个人向外汇银行出售外汇
• 售汇,外汇银行向企业、个人卖出外汇
4、银行间外汇市场与外汇零售市场
(四)创业板市场
1、风险投资
• 交易发起 潜在投资机会
• 筛选投资机会
• 项目评估
• 交易设计
• 投资后管理
• 退出
2、创业板市场
• 上市门槛低,注重企业的发展潜力
五、金融市场国际化
(一)欧洲货币市场
1、欧洲货币:在发行国以外流通的货币
2、欧洲货币市场的产生
3、离岸金融市场
(二)国际游资
1、国际游资:从事国际金融投机活动的短期资本
2、国际游资的动力:追逐高收益、避险
3、国际游资的特点:交易杠杆化、流动快、集团作战
本章思考题
1.简述金融工具的基本特征。
2.简述远期与期货的区别。
3.解释欧洲货币与离岸金融市场。
4.简述中国的结售汇制度。
5.分析中国创业板市场发展的条件。
第6讲 金融市场机制理论
• 证券价格与市场效率
• 市场风险与投资组合
• 资产定价模型
一、证券价格与市场效率
(一)证券价格与价值评估
1. 证券的价格:面值、发行价、市场价
2. 证券市价的决定因素:期限、利率、预期收益
3. 一次支付本息债券价格:P=A/(1+r)n
4. 分期付息到期还本的债券价格:
P=∑Ct/(1+r)t+M/(1+r)n (t=1~n)
5. 永久性证券的价格:P= ∑C/(1+r)t=C/r
6. 市盈率: 股票市价与预期每股盈利的比值
7. 证券价格指数:上证综合指数 ;道琼斯30指数
(二)市场效率
1. 资本市场有效性假说:市场依据信息迅速调整价格的能力
2. 市场效率与投资收益
3. 行为金融理论: 有限理性、有限控制力和有限自利
二、市场风险与投资组合
(一)金融市场风险
1. 风险:未来损失的可能性
2. 金融市场风险
• 市场风险,市场价值变化带来损失的可能性
• 信用风险,不履约、信用等级下降、主权风险
• 流动性风险,市场流动性差或交易者流动性差
• 操作风险,技术操作失误、系统、制度缺陷
• 法律风险,无法律保障的合约
• 政策性风险,经济、政治、外交与军事政策
• 道德风险,融资者违背承诺
(二)资产组合
1. 资产组合理论:1952年马科维兹,风险数量化
2. 风险的度量
• 投资风险是未来各种投资收益率与期望收益率的偏离程度
• 投资收益率r=[C+(P1-P0)]/P0
• 预期收益率à=∑ri•Pi (i=1-n)
• 偏离程度:标准差б =[∑( ri - à )2 •Pi ] 1/2(i=1-n)
举例:证券A、B、C的预期投资收益率分别为:12%、19%和12%;标准差分别为:0.0583、0.3239和0.1208。选择哪种证券进行投资?
3. 资产组合风险度量
• 资产组合期望收益率:rp= ∑wi • à i (i=1-n)
• 资产之间相关性对组合风险的影响:正相关性越强,资产组合降低风险程度越低;负相关越强,资产组合降低风险程度越高
• 资产组合风险:
бp =[∑ wi 2 б i 2 + 2∑ wi wj б i бjρi j ] 1/2
4. 资产组合风险类型
• 非系统性风险,通过增加资产种类可以抵消掉的风险
• 系统性风险,无法通过增加资产种类数量而消除的风险
资产组合风险与资产数量
(三)有效资产组合与最佳资产组合
1. 效益边界理念:在相同的风险度上应取得最高收益
2. 有效资产组合:风险相同预期收益率最高的资产组合;在资产组合曲线上称为效益边界线段
3. 最佳资产组合:取决与投资人的风险承受能力
三、资产定价模型
(一)资产定价模型的理论基础
1. APM目标:找到合适的贴现率
2.资本市场理论
• 无风险资产:政府债券F
• 风险资产组合:股票市场所有资产组合代表社会所有风险资产集合——市场组合M
• 新资产组合F+M的收益与风险:
àp=wf àf+wm àm
бp =( wf 2 бf 2 + wm 2 бm 2 +2 wf wmбf бmρf m ) ½
бp = wm бm
(二)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1.单个资产对整个市场组合风险的影响:
B = бi,m / бm 2
2.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ài =rf+( àm - rf )
举例:无风险利率3%,市场组合的风险溢价为5%,某只股票的B系数为1.5,该股票的期望收益率ài = 3%+ 1.5* 5%=10.5%
本章思考题
1、面值位100元,年利息收益为6元(按年付息),计算3种不同期限和不同市场利率条件下的债券市场价格
市场利率 6% 4% 8%
1年期
10年期
永久性
2、金融市场风险有哪些?
3、目前无风险利率为1%,市场组合的风险溢价为3%,A股票的B系数为1.2,预期每股收益为1元,试计算A股票的理论市价。
第7讲 金融中介概述
• 金融中介
• 西方国家金融中介体系
• 中国金融中介体系
• 国际金融机构体系
一、金融中介
(一)金融中介的界定
1.金融中介
– 金融中介,也称金融机构,指专门从事各种金融活动的组织,包括间接金融活动中的金融交易媒介体和直接金融活动中的中介服务机构等
2.金融中介机构
– 间接融资中介机构,商业银行、信用社等
– 直接融资中介机构,投资银行、证券机构等
– 其他金融中介机构,保险、信托、租赁等机构
(二)金融中介的特殊性
1.经营的特殊性
– 经营对象:特殊商品—货币资金
– 经营内容:货币收付、借贷和相关金融活动
2.经济关系的特殊性
– 金融中介与客户之间形成借贷或投资关系
– 经营原则:恪守信用
3.行业的特殊性
– 金融中介承担较大风险性:风险的集聚
– 具有明显的公共性:影响范围较广
(三)金融产业与一般产业的比较
1. 金融资产极高的持有率,金融资产大大超过实物资产
2. 权益资本极低的保有率,权益资本占总资产的比率很低
3. 高风险与高关联性、传递性
4. 大型商业银行国有化,各国对金融中介实施严格监管
5. 金融中介与其他产业部门有相同的经营目标:追求利润
二、西方国家的金融中介体系
(一)中央银行与存款货币银行
1.中央银行
– 中央银行是一国的货币当局(monetary authority), 不以盈利为目的
– 专门进行宏观调控与金融管理的机构
2.存款货币银行
– 存款货币银行,也称商业银行,以经营工商业存放款为主,提供多种金融服务的机构
– 金融中介体系中的骨干力量
(二)其他金融机构
1.政策性银行
– 政策性银行是政府设立、贯彻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区域发展政策的金融机构
– 不以盈利为目的,靠财政拨款和发行金融债券获得资金
2.投资银行
– 投资银行,为工商企业办理投资业务的银行,英国商人银行、日本证券公司,还有开发银行、投资公司、持股公司等名称
– 投资银行主要靠发行股票和债券筹资;业务以有价证券投资、包销股票债券、企业创建、并购和改组
3.金融公司
– 金融公司,服务消费者的专业金融机构
– 资金来源靠货币市场发行商业票据,资本市场发行股票债券,资金应用于耐用消费品贷款
4.储蓄银行
– 储蓄银行,专门经办居民储蓄并为居民个人提供金融服务的金融机构
– 名称中一般不带银行字样,如:Thrift Institution
5.抵押银行
– 抵押银行,以不动产为抵押从事长期贷款的专业银行
– 靠发行不动产抵押证券筹资,发放以土地为抵押的贷款和以城市不动产为抵押的中长期贷款
6.农业银行
– 农业银行,专门提供农业信贷的银行
– 资金来源靠政府拨款或发行债券股票,贷款覆盖农业的所有方面
7.信用合作社(credit cooperative)
– 信用合作社是一种互助合作性金融组织
– 资金来源于社员股金和吸收的存款,贷款主要向社员发放
8.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
– 保险公司,财产保险、人寿保险
– 信托投资公司
– 财务公司
– 租赁公司
三、中国金融机构体系
(一)中国人民银行
1、1948年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成立
2、1983年9月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
3、1998年设九大区行、两个营业部
4、2003年专门行使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职能
(二)政策性银行
1、1994年从国有独资专业银行中分设出来
2、国家开发银行,开发投资金融服务
3、中国进出口银行,贸易融资服务
4、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农业政策性金融服务
(三)国有商业银行
1. 中国工商银行,1984年从人民银行中分设
2. 中国银行,1979年从人民银行中单设,2004年8月改制为股份制商业银行
3. 中国建设银行,1979年从财政部独立,2004年9月改制为股份制商业银行
4. 中国农业银行,1979年恢复设立
(四)其他商业银行
1. 交通银行,1986年成立,总部在上海
2. 中信实业银行,1987年成立
3. 8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光大、华夏、民生、广发、深发、招商、兴业、浦发
4. 112家城市商业银行,上海银行等
(五)信用社
1. 农村信用社
2. 城市信用社
(六)非银行金融机构
1.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1999年成立4家公司
2. 投资银行、券商,分为综合类和经纪类公司
3. 信托投资公司
4. 金融租赁公司
5. 财务公司,1987年开始出现
6. 邮政储蓄,1986年开始承办邮政储蓄业务
7. 保险公司
8. 投资基金
(七)外资金融机构
1、外资金融机构的组织形式
• 代表处
• 经理处
• 分行
• 子银行
• 联营银行
2、在华外资金融机构
• 外资银行
• 外资保险公司
• 外资投资银行
• 其他:金融公司等
三、国际金融机构体系
(一)国际金融机构的形成与发展
1.起源:1930年5月国际清算银行BIS成立
2.发展:二战后,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泛美开发银行、亚洲开发银行、非洲开发银行和阿拉伯货币基金组织等先后成立
3.作用:在重大的国际经济金融事件中协调各国的行动;提供短期资金缓解国际收支逆差稳定汇率;提供长期资金促进各国经济发展
(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
1. 成立:1945年12月;47年3月;47年11月15日
2. 宗旨:促进国际货币合作,扩大和平衡国际贸易,实现汇率稳定,建立多边支付制度,协助克服国际收支困难
3. 资金来源:会员国认缴的基金份额、借入的资金和出售黄金
4. 基金组织贷款:普通贷款、中期贷款、出口波动补充贷款、缓冲库存贷款、补充贷款、信托基金贷款
5. 中国与IMF:1980年4月恢复中国代表权
(三)世界银行集团
1.世界银行IBRD:1945年12月,1946年6月,1947年11月;资金来源:股金、债权、借款和利润;贷款,向发展中国家提供长期生产性贷款
2.国际开发协会IDA,1960年9月成立,向低收入发展中国家提供援助性贷款(无息);资金来源于股金、补充资金、世界银行收益转拨、经营收益
3.国际金融公司IFC,1956年7月成立,主要向发展中国家私人企业新建、改建和扩建提供资金;资金来源于股金、 借款和收益
(三)国际清算银行BIS
1、1930年5月成立,总部设在巴塞尔
2、功能:各国中央银行的中央银行
3、业务:论坛;为各国中央银行提供金融服务;国际金融协定执行
(四)亚洲开发银行ADB
1.亚洲开发银行于1966年12月成立,总部设在马尼拉
2.宗旨是通过发放贷款、进行投资、技术援助,促进本地区经济发展与合作。
3.资金来源于股本、借款、债券、捐赠和利润;贷款分为普通贷款和特别基金贷款
本章思考题
1. 金融产业与一般产业相比有哪些异同点?
2. 中国的金融中介体系由哪些机构组成?
3.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宗旨是什么?
第8讲 存款货币银行
• 存款货币银行的产生与发展
• 存款货币银行的业务
• 存款货币银行的经营管理
一、存款货币银行的产生与发展
(一)存款货币银行
1.IMF的界定
凡是创造存款货币的金融机构,无论其具体的称谓如何,均可以将其统称为存款货币银行
2.中国的存款货币银行
商业银行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信用合作社
财务公司
(二)现代银行业(banking)的产生
1. 货币保管业务转变为存款业务,标志着古老的货币经营业转变为银行业(1580年威尼斯银行)
货币经营业主要包括:铸币的鉴定和兑换;铸币的保管;汇兑
货币经营业者积累了大量货币,商人出现资金短缺时,可以向货币经营者借款;货币经营者以支付利息提供服务来吸引更多存款
2. 资本主义的发展迫切要求建立资本主义银行
– 改造高利贷性质的机构,转变为资本主义银行;
– 根据资本主义原则建立股份制银行
– 1694年英格兰银行成立标志着现代银行制度产生
(三)商业银行的作用
1.充当信用中介
– 充当资金贷出者和借入者的中介人
– 作用:降低了直接借贷风险
2.充当支付的中介
– 为客户办理货币结算和货币收付业务
– 作用:节约流通费用,加速资本周转
3.收入、储蓄转化为投资
– 将社会各阶层收入和积蓄提供给投资者使用
– 作用:扩大了社会资本总额
4.创造信用流通工具,银行券和存款货币
– 组织支票转账基础上对存款货币的创造
– 作用:增加货币的供给,促进信用经济发展
(四)西方商业银行的类型
1.职能分工型(functional division)
– 也称分业经营模式,指法律限定各类金融机构从事的业务具有明确的分工,各自经营专门的金融业务。商业银行只能经营短期工商信贷业务,吸收使用支票的活期存款
– 职能分工型银行以日本、英国为代表
2.全能型模式(multi-function)
– 也称混业经营模式,商业银行可以经营一切银行业务,还可以经营证券业务、保险业务、信托业务等
– 全能型银行以德国、奥地利、瑞士为代表
二、存款货币银行的业务
(一)负债业务
1.存款业务
– 吸收活期存款,创造派生存款
– 吸收定期存款,准备金比率低、风险小
– 吸收储蓄存款,准备金率低,创造派生存款
2.其他负债
– 向中央银行借款,再贴现、直接(抵押)借款
– 银行同业拆借,金融机构之间短期拆借,调剂头寸
– 国际货币市场借款,吸收定期存款、发行大额定期存单、出售商业票据、银行承兑票据和债券
– 结算过程中短期资金占用,时点资金沉淀
– 发行金融债券,筹集指定用途的资金
(二)资产业务
1.现金资产:库存现金、存放中央银行的款项、存放同业款项、托收中现金
2.贴现资产:商业票据、政府债券
3.贷款:信用贷款和抵押贷款;短期贷款、中期贷款和长期贷款;工商业贷款、农业贷款和消费贷款
4.证券投资:国库券、金融债券、地方政府债券、 国际债券
5.租赁业务:经营性租赁,银行下设专业租赁公司;融资性租赁,银行不设专业租赁公司
(三)中间业务与表外业务
1.中间业务:银行不需要运用自己的资金而代理客户承办支付和其他委托事项,并据以收取手续费的业务
2.表外业务:未列入资产负债表,且不影响资产负总额的业务,如贷款承诺、备用信用证、期货期权、FRA 等
3.汇兑业务:汇兑分为电汇、信汇和票汇
4.信用证业务:银行保证付款业务、广泛应用于国际贸易和异地购销结算中
5.承兑业务:为客户开出的汇票和票据签章承诺,保证到期一定付款的业务,主要是汇票承兑
6.代理收款业务:代理客户收取证券利息、公用事业费等
7.代客买卖业务:接受客户委托买卖有价证券、外汇和贵金属等
8.银行卡业务:由银行发行、供客户办理取款和转账支付的新型服务工具,包括信用卡、支票卡、记账卡和智能卡
9.代理融通业务:代客户收取应收账款并向客户提供资金融通的业务
10.信托业务:银行以受托人身份,接受客户委托代为管理、营运、处理有关钱财的业务活动
三、存款货币银行的经营管理
(一)分业经营与混业经营
1、分业与混业并存
– 20世纪30年代开始分业与混业并存:1933年美国通过了《Glass-Steagall Act》,银行分为投资银行和商业银行,业务分离
– 德国、瑞士和北欧国家继续保持混业经营,理由是业务多样化可以吸引客户、了解客户、增加利润、分散风险
2、美日等国的转向
• 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能化、综合化成为商业银行发展的主流
• 1998年日本颁布《金融体系改革一揽子法》(称为金融Big bang)允许金融机构跨行业经营业务
• 1999年10月,美国通过《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允许银行、证券、保险相互渗透
3、混业经营模式
• 一家银行开展信贷、保险、投资、信托等业务
• 金融控股公司控制不同金融业务的公司
(二)金融创新
1.金融创新
金融创新是指突破金融业传统的经营局面,在金融工具、金融方式、金融技术、金融机构以及金融市场等方面进行了明显的创新与变革
2.避免风险的创新
– 可变利率的债权债务工具:可变利率存单、抵押契约、可变利率贷款
– 开发金融工具远期市场,发展金融期货
– 开发债务工具期权市场
3.规避行政管理的创新
– 自动转账制度ATS,避开了活期存款不支付利息的规定
– 可转让支付命令NOW,储蓄账户可以开出具有支票功能但名称不是支票的支付命令
– 货币市场互助基金MMMF,避开了利率上限的规定
– 吸收欧洲美元、回购协议来规避准备金要求
4.技术进步推动的金融创新
– 结算、清算系统和支付系统创新
– 为复杂金融工具提供技术保障
– 使金融市场一体化
(三)网络银行
1.网络银行是指通过互联网或其他电子渠道提供各种金融服务的银行
2.网络银行的类型
– 纯网络银行,只有一个站点和办公地址,无营业网点和分支机构,1995年10月18日美国亚特兰大成立的“安全第一网络银行SFNB”
– 分支型网络银行,传统银行利用互联网作为新的服务手段,建立银行站点,提供在线服务
3.网络银行的特征:方便快捷成本低拓宽服务领域客户导向型营销
4.网络银行发展的障碍:安全问题法律规范问题
(四)存款货币银行的经营管理理论
1. 经营原则:盈利性、流动性和安全性
2. 经营管理理论:资产管理、负债管理和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
3.资产管理理论(20世纪初60年代前)
– 商业贷款理论:为了保持资金的高度流动性,贷款应是短期和商业性的;用于商品生产和流通过程的贷款应有自偿性,应发放以真实票据为基础的贷款
– 可转换理论:为保持流动性,商业银行可以将其资金的一部分投资于具备转让条件的证券上
– 预期收入理论:一笔好的贷款应以借款人未来收入或现金流而制定的还款计划为基础
5.负债管理理论(20世纪60年代)
– 通过负债业务创新,主动吸引客户资金,扩大资金来源,并根据资金业务需要调整或组织负债,使负债适应资产业务的需要,负债管理有效,就无须保有大量的高流动性资产
– 负债管理为银行业务规模和范围的扩大创造了条件,但存在一定的缺陷:提高了融资成本、增加了经营风险、不利于稳健经营
6.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20世纪70年代末)
– 从资产负债两方面预测流动性需要,同时从这两方面寻找满足流动性的途径
– 重视对流动性资产和易变性负债之间缺口的分析以及贷款增长额与存款增长额之间差距的分析监控日常流动性头寸,保持随时调节、安排头寸的能力
– 管理手段:利率敏感性差额管理法
(五)不良债权
1.不良债权,也称不良资产或不良贷款,在我国是指逾期贷款、呆滞贷款和呆账贷款
2.贷款风险五级分类法
– 正常类,借款人能够履行合同,能够足额还本付息
– 关注类,借款人目前有能力偿还贷款本息,但存在一些对偿还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
– 次级类,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出现了明显的问题,依靠其正常经营收入已无法保证足额偿还本息
– 可疑类,借款人无法足额偿还本息,即使执行抵押或担保,也肯定造成一部分损失
– 损失类,在采取所有可能的措施和一切必要的法律程序之后,本息仍无法收回,或只能收回极少部分
(六)存款保险制度
1.存款保险制度,是一种对存款人利益提供保护、稳定金融体系的制度安排。凡吸收存款的金融机构需按照吸收存款数额和规定的保险费率向存款保险机构投保,一旦存款机构破产,保险公司承担支付法定保险金的责任。1933年美国组建了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
2.组织形式
• 官方建立的保险机构:美国英国加拿大
• 官方与银行界共同组建的存款保险机构:日本比利时等
• 官方支持下银行同业组建的保险机构:德国法国荷兰等
本章思考题
1、存款货币银行的表外业务有哪些?
2、简述商业银行的负债管理理论。
3、论述商业银行管理理论的演变过程。
4、不良贷款的五级分类法的优点。
5、存款保险制度有哪几种模式。
第9讲 中央银行
• 中央银行制度形成
• 中央银行职能
• 中央银行体制下的支付清算系统
一、中央银行制度形成
(一)中央银行的产生
1.中央银行制度形成的客观必要性
18—19世纪产业革命推动了商业银行发展,促进了资本主义繁荣,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需要一个统一的金融机构来解决:
– 银行券的发行问题,分散发行造成的混乱导致金融危机频繁发生客观要求由享有较高信誉的大银行集中统一发行
– 票据交换和清算问题,债权债务关系复杂化要求建立一个全社会统一而有权威的、公正的清算机构来解决票据交换和清算问题
– 最后贷款人问题,在商业银行资金调度不灵,客观上需要一个统一的金融机构作为众多银行的后盾,提供资金支持
– 金融监管问题,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可能导致经济动荡,客观要求有一个代表政府意志的超越所有金融企业之上的专门机构,对金融业进行监督、管理和协调
(二)中央银行的发展
1.形成阶段
– 英格兰银行,1844年取得集中发行货币和管理准备金的特权,1854年成为票据交换中心,1872年担负最后贷款人角色
– 瑞典银行,1656年成立,1668年改造为国家银行,1897年独占货币发行权
– 法兰西银行1800年成立,1848年垄断货币发行权并,1870’年完成向中央银行过渡
– 1913年美国联邦储备体系建立
2. 发展阶段
– 1920、1922年布鲁塞尔会议和日内瓦国际会议要求尚未设立中央银行的国家尽快建立
– 中央银行有更大的独立性,大多数国家都从法律上确认中央银行的超然地位
3. 加强阶段
– 许多国家中央银行在组织结构上逐步实现国有化,1945、1946年法兰西银行、英格兰银行先后实现国有化
– 许多国家纷纷制定新银行法,明确中央银行的任务是贯彻执行货币金融政策,维持货币金融稳定
(三)中央银行的类型
1.单一中央银行制度
国家单独建立中央银行机构,使之全面、纯粹行使中央银行职能
– 一元式(unit),一国国内只建立一家中央银行,实行总分制,大多数国家属于这种体制
– 二元式(dual),一国国内建立中央和地方两级中央银行机构,分别行使职权
2.复合中央银行制度
国家不设专司中央银行职能的银行,而是由一家大银行集中中央银行职能和一般存款货币银行职能的体制
3.跨国中央银行制度
由参加某一货币联盟的所有成员国联合组成的中央银行制度。欧洲中央银行
4.准中央银行制度
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并没有通常意义上的中央银行制度,只是由政府授权某个或某几个商业银行或类似中央银行的机构,部分行使中央银行职能的体制。香港金融管理局
(四)中国人民银行
– 1948.12---1983.9,复合中央银行制度
– 1983.10---1998.10,单一中央制度 (行政区划)
– 1998.11----现在,单一中央制度 (经济区划)
– 1995年《中国人民银行法》制定,2003年修订
二、中央银行职能
(一)中央银行的性质与经营活动特征
1.中央银行的性质
• 中央银行是金融管理机构,代表国家管理金融,制定和执行金融方针政策;通过货币供应、利率等政策手段对金融领域乃至经济领域的活动进行管理、控制和调节
2.中央银行经营活动的特征
• 不以盈利为目的
• 不经营普通的银行业务
• 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时具有相对独立性
(二)中央银行的职能
1.发行的银行
– 独占货币发行权
– 调节货币供应量,稳定币值
2.银行的银行
– 集中存款货币银行的存款准备
– 充当最后贷款人
– 组织全国的资金清算
3.国家的银行
– 代理国库;代理发行国家债券
– 给国家信贷支持:直接给贷款;购买国债
– 制定实施货币政策;保管外汇黄金储备;制定并监督执行有关金融管理法规
(三)中国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2001.12
(四)中央银行的独立性
1. 中央银行独立性
• 中央银行在制定、执行货币政策时享有法律赋予或实际拥有的自主程度
2. 中央银行对政府保持独立性的原因
• 中央银行始终的目标:保持币值稳定,而政府的目标过多
• 中央银行不是简单的政府行政管理机构,需要专业理论支持
3. 中央银行的独立性是相对的
• 金融是经济大系统的子系统
• 中央银行是宏观调控体系的组成部门
• 中央银行的活动经政府授权
三、中央银行体制下的支付清算系统
(一)支付清算系统
1、支付清算系统是由提供资金清算服务的中介机构和实现支付指令传输以及资金清算的专业技术手段共同组成,用以实现债权债务清偿及资金转移的一种金融制度安排
2、清算方式
• 全额实时结算:全额是指每笔业务单独按照实际发生额进行清算,实时是指在营业日清算期间不间断、不定时进行连续清算,
• 净额批量清算: 指清算系统在某一时点对各金融机构的净结算头寸,即收到的转账金额减去发出的转账金额后的净额,进行清算
• 大额资金转帐系统:由中央银行经营的处理国内行间往来、证券和金融衍生工具交易、黄金外汇交易、货币市场交易以及国际经贸、金融往来引起的资金转移清算的支付系统,是国家支付系统的主动脉,分为全额清算和净额清算两种基本模式
• 小额定时结算系统:由银行或私营清算机构经营的服务于工商企业、个人消费者、其他小型经济交易的参与者,满足社会经济活动和消费活动对支付结算需要的支付系统,采用的支付媒介主要有现金、银行卡、票据等,多采用批量处理、定时差额结算方式
(二)中央银行组织全国的支付清算
1.同城或同地区的资金清算
– 票据交换所,存款货币银行为客户开出的各种票据形成债权债务关系,通过相互间交换票据轧差来结清这种债权债务关系的场所
– 票据清算程序:入场前先计算应收款项,填交换票据计算表;入场后各行将应收票据交有关付款行,同时接受他行交来的应付票据,计算应付金额,填交换票据计算表;各行根据票据交换计算表计算应收或应付差额,填交换差额报告单,报交换所结算员(中央银行负责)办理款项收付
2.异地银行间资金划拨清算
– 异地银行间资金划拨由中央银行统一办理
– 模式一,先由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通过内部联行系统划转,最后由他们的总行通过中央银行办理转账清算
– 模式二,直接将异地票据统一集中送到中央银行总行办理轧差转账
本章思考题
1. 简述中央银行产生的必然性。
2. 简述中央银行的职能。
3. 常用的清算方式有哪些?
第10讲 金融体系格局
——市场与中介相互关系
• 金融体系与金融功能
• 金融体系的两种格局
• 对存款货币银行存在的再论证
• 中介与市场的相互渗透
一、金融体系与金融功能
(一)金融体系构成要素(教材64页)
1、由货币制度规范的货币流通
2、金融机构(金融中介)
3、金融市场
4、金融工具
5、制度和调控机制
(二)金融功能
1、六大核心功能
(1)在时间和空间上配置资源
(2)提供分散、转移和管理风险的途径
(3)提供清算和结算的途径以完结商品、服务和各种资产的交易
(4)提供集中资本和股份分割的机制
(5)提供价格信息
(6)提供解决“激励”问题的方法
2、金融功能的分析框架
• 金融功能的理论Finance(金融学)属微观金融理论;
• 创造货币,为经济提供流动性,就不包括在金融六功能之内
二、金融体系的两种格局
(一)中介与市场对比的不同格局
1. 金融功能由金融中介和金融市场的运作来实现
• 在不同的国家,金融体系格局不同
• 在一个国家的不同历史时期,也有不同的格局
2. 中国的金融体系格局
• 静态观察,银行占绝对优势
• 动态观察,资本市场发展迅速
3、银行与资本市场在资金融通中的对比
• 美国市场主导型格局
• 德国银行主导型格局
4、 从各国企业的外部资金来源看,银行贷款最重要,股权融资比重通常较小
• 论证各国的金融体制并无实质性区别
企业资金来源的国别比较
5、从家庭部门金融资产结构的差异看格局
(二)金融体系格局的形成与演进趋向
1、不同金融体系格局是怎么形成的
• 人为的政策管制(对危机的反应),影响金融体系格局的形成
• 体制一旦形成,就会出现路径依赖——体制变革的成本通常大于维持原有体制的成本
• 可以说具有一定的历史偶然性
2、金融体系格局的演进趋向
• 金融市场发展强劲,金融中介却步履蹒跚
• 是否会向美国模式“收敛”
(三)优劣比较及其理论论证
1、现代金融理论常常假设金融市场是最好的金融运作的形式;金融市场发达的体系,要比主要依靠银行的体系处于更高的发展阶段
2、如果做出了规范的逻辑论证,论证市场的确优于机构,那么收敛于美国模式的判断至少可以确认是一个理论假说
推导:当市场处于“完善”状态,即对资源配置充分有效时,金融中介就没有任何存在的价值
3、判断成立的前提:必须假定市场上的所有交易者都有能力自己构造投资组合
4、伴随着金融市场交易的扩大,实际生活显现的趋向,并不是个人直接参与市场交易的行为日益增多,而是日益更多地借助于金融中介参与市场交易
(四)理论分析应持的出发点
1、金融的基本任务就是实现储蓄向投资转化
2、储蓄向投资的转化过程,推动着货币范畴、金融范畴的发展
3、社会经济发展要求调整市场与中介对比格局以提高金融体系整体效率,实现越来越复杂的储蓄向投资的转化
三、对存款货币银行的再论证
(一)金融中介机构作为总体的研究
1. 考察银行与市场的关系,实际包括两个层次
• 金融中介机构与市场的关系
• 存款货币银行与其他金融中介的关系
2. 金融中介,在国际组织和金融理论研究中,涵盖各种金融中介机构
• 所有金融中介都为金融产品的交易服务;可以是金融产品的单纯“中介”;也可以是销售者、购买者
• 所有金融中介都是信息的生产者,提供有关金融交易所必要的信息服务
• 所有金融中介都本着同一保险原则;集合、分散、转移金融风险
(二)传统银行的衰落
1、银行必将式微、衰落,甚至泯灭的议论主要在美国流行
2、在长期实施分业经营的国家中,银行比例明显下降
(三)银行存在理由的再论证
1. 银行存在的根据是交易成本和信息的不对称
• 银行具有规模经济优势,能够节约交易成本
• 具有规模经济优势的银行还可以加工出来高质量的信息产品并据以加工出可供选择的决策判断
2. 假如交易成本和信息的不对称不复存在,银行中介也就没有存在的理由
• 交易成本和信息的不对称的确明显下降,但个人直接持股比例减少,中介持股比例增加
• 从风险和 “参与成本”角度的剖析
3. 风险是经济行为主体普遍面对的问题
• 银行家有了需要在风险管理方面为之服务的客户群
• 银行具备在这方面提供明智而有效服务的能力
• 使风险交易和风险管理成为银行的中心职能
4. 在 “完全市场”的假设中,所有投资者能够无摩擦地参与市场,但现实中难以成立
• 现实中投资者参与市场成本明显有上升趋势
• 金融中介正是通过提供信息,代理投资,创造收益相对稳定的产品、提供固定收入等服务,证明了自己存在的价值
四、中介与市场相互渗透
(一)银行业务的证券化发展
1、 银行业务资产业务的证券化有了迅速的发展
• 抵押贷款中抵押品的证券化
• 消费信贷的证券化
• 应收账款的证券化
• 不良资产的证券化
2、 银行的运作与资本市场的运作就交叉在一起
• 通过资本市场,银行解决了保持流动性的矛盾
• 资本市场也相应地扩充了自己的领域
3、银行在资本市场中扩充经营范围
• 西欧大陆全能性银行,一直从事有关资本市场的经营
• 在典型的分业经营国度,银行的经营实际也占资本市场业务总量的相当份额
• 银行所以冒从事衍生品的交易风险,是由于传统业务收入明显下降
4、服务于资本市场的中介机构向传统银行业务领域的扩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