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75|回复: 2

新东方MBA—(写作)串讲及模考讲评范文(1)

[复制链接]

33万

主题

33万

帖子

10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007237
发表于 2017-8-6 13:57: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3A论证有效性分析
    56.分析下面的论证在概念、论证方法、论据及结论等方面的有效性。600字左右。(30分)
    蛹看着美丽的蝴蝶在花丛中飞舞,非常羡慕,就向蝴蝶请教它成功的秘诀。蝴蝶告诉它:“第一,你必须渴望飞翔;第二,你必须要有一股打破和脱离你原先那个非常安全而温暖的巢穴的勇气。”
    蝶蛹蜕变理论告诉我们,任何一个企业实际上时刻都在面临这样一种选择:要么做蛹,要么做蝶。而结果很显然,如果不去自觉地破坏原先那个舒适的巢穴,最后就会像蚕蛹一样作茧自缚、死路一条。反之,如果勇于冲破现状的束缚,蝴蝶就会从蛹中脱颖而出。但这其中的关键就在于创新。何谓创新?创新就意味着对原有框架的破坏。没有破坏,就没有创新。但由于大部分企业员工往往受限于他们的眼界,他们只是看到了眼前的利益,而根本就注意不到企业更为长远的利益,所以,创新和变革的风险并不是来自于企业的现状,而是来自于企业员工试图维持现状的那股强大的习惯性势力。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衡量一个企业家是否优秀的最重要的标准就在于他是否能不受他人的影响,勇敢地打破企业原先赖以成功的基石去寻找全新的发展思路。
   
    原文逻辑问题分析
    结论:衡量一个企业家是否优秀的最重要的标准就在于他是否能不受他人的影响,勇敢地打破企业原先赖以成功的基石去寻找全新的发展思路。
    论据1:蝶蛹蜕变的寓言……
    论据2:创新就是对原有框架的破坏……
    论据3:大部分企业员工往往受限于他们的眼界……
   
    应该回应的逻辑问题:
    1.企业和蝶蛹之间的机械类比。
    2.创新并不仅仅是对原有框架的破坏。
    3.大部分企业员工看不到企业的长远利益,推不出他们就不想创新,甚至阻碍创新,更推不出企业家要不受“所有”他人的影响,而一意孤行。
    4.衡量一个企业家是否优秀的最重要的标准。
   
    逻辑问题构成段落举例:
    1.打破和脱离原先的巢穴,蚕蛹破茧突变成为蝴蝶,这虽然是生物发展的一条自然规律,但相对于自然界绝大部分其他的生物来说,它终究只是自然界生物发展的一个特例,所以,我们不能随意机械地把这个规律类推到人类社会中的企业身上,否则基于同样的逻辑,我们也完全可以根据绝大多数的哺乳动物没有经历过这样一个特殊的生命发展过程推出一个类比性的结论说:企业完全没有必要打破和脱离原先作为生命外壳的蚕茧一样的巢穴,对原有的经营模式和框架进行革新。
    2.就算所有自然界的生物都要经过这样一段时期的“要么做蛹死,要么做蝶生”,我们也不能因此就推出结论说,所有企业都会面临“要么做蛹死,要么做蝶生”的生死选择。因为无数活生生的企业的例子告诉我们,很多的企业,比如一些小饮食店和小卖部,它们虽然已经创立多年,但是它们的经营模式和框架并没有多大的改变,可它们并没有像蚕蛹一样作茧自缚、死路一条。
    3.蚕在其生命发展到某个特定的阶段之后,如果不能突破茧壳,按照生物学的规律确实会死,但这终究只是蚕在其生命发展历程中一个特殊历史时期所面临的抉择,也就是说并不是蚕在任何时候都会面临这样的极端的生死抉择。所以,就算我们勉强地把一个企业看作是蚕,但如果从蚕的生命发展的全过程来看,也并不是如上文所说的“时刻”都在面临“要么做蛹死,要么做蝶生”的选择。既然如此,我们认为更合适的结论倒应该是:虽然在一段特定的时间里企业需要完全打破和脱离原有的经营模式和框架,从而追求“蝶蛹突变”一样的本质创新,但在其余绝大部分时候,企业还是要遵循既定的经营模式和框架。甚至可以说,只有经过这样一段平稳发展时期的积累,我们的企业才可能有真正的突破和飞跃。
    4.蚕蛹所以在这样一个生命发展时期必须要打破原有的巢穴——蚕茧,乃是因为在这个时候,原来的蚕茧已经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而不再适应于蚕的进一步发展的需要。反之,如果企业原有的框架本来就很适合于企业的发展,那么对于这样“舒适的巢穴”,我们又有什么理由去破坏或抛弃它呢?为什么不等到现有的经营模式和框架不再适应,再去改变和打破它呢?事实上,很多企业也确实是这样,它们在一段时间内,并没有打破原有的经营模式,而是按照原来的经营模式去经营,这样做并没有导致破产这样的死路一条,而是经营得很好。
    5.按照生物发展规律,对于蚕蛹来说,到了它们生命发展的特定时期,只要冲破原有的蚕茧,它们就能变成没有的蝴蝶。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小企业都是蚕蛹,也即破坏了现有的巢穴,就能成为蝴蝶。比如有些特殊的行业,像小饮食店、小卖部、小修理店等等,它们的服务性质已经决定了它们即使打破现在的经营方式,也很难成为美丽的蝴蝶。
    6.就算要破旧创新,也要讲究时机。蚕蛹变成蝴蝶,并不是在任何时候打破原有的蚕茧就可以了。时机不成熟,盲目地破旧,很可能只会导致更早的自我灭亡。所以,上文所谓的“如果勇于冲破现状的束缚,蝴蝶就会从蛹中脱颖而出”的结论,即使对于蚕蛹来说也并不是在所有时候都适用的。同样,对企业来说,不顾时机成熟不成熟而一味破旧,这样做是很危险的。
    7.真正的创新并不只是意味着对原有东西的破坏和否定,而是辩证的扬弃,也就是说,真正的创新乃是对原有好的东西的继承和发扬光大,对原有不好的东西的破坏,并带来新的更好的东西。就像蚕蛹一样,如果它完全抛弃了它过去所沉淀积累起来的能量,那么,它就没有力量去打破蚕茧的束缚。更何况,如果对某个企业来说,原来的经营模式本来已经很科学,那么,这个时候显然就不应该去打破和抛弃它,而应该是严格地执行它。
    8.员工由于眼界的限制,只看到眼前利益而看不到长远利益,并不就意味着他们就试图维持现状。只要企业家能够给他们开启一片新的视域,让他们看到企业创新带来的好处,他们就很可能很容易地就接受了企业家的变革,这样他们不仅不一定会阻碍企业的创新,反而很可能会为企业的创新出谋划策,这样企业家在集思广益的基础上的创新,对企业不是更好吗?
    9.大部分企业员工往往受限于他们的眼界,并不就意味着所有的员工都没有创新的意识和能力。如果把大部分员工理解成所有的员工,那么,这就无意之中把那些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员工也排除在企业的创新之外了。这样,在企业的创新过程中,很可能就只剩下上文作者所谓的“企业家”一个孤家寡人了。这样的企业,是很难有真正的创新能力的。
    10.就算所有的企业员工都是守旧的,都是反对创新的,我们也不能因此就推出结论说,企业家要不受任何“他人”的影响。显然这里犯了扩大论题的逻辑错误,因为“他人”除了企业员工之外,还包括了其他人,比如企业外聘的管理顾问。如果企业外聘的管理顾问确实给企业提出了行之有效的创新方案,这个时候企业家难道还要拒斥他们的积极“影响”?
    11.把创新看作是“衡量一个企业家是否优秀的最重要的标准”没有根据。因为上文作者并没有把这个标准和其他标准进行比较。所以,“最重要”就是无本之木。事实上,我们知道,评价一个企业是否优秀,除了看他的创新能力之外,还有很多别的因素必需要考虑,比如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能力。在没有把创新和这些能力进行全面比较的基础上就得出结论说创新是衡量一个企业家是否优秀的最重要的标准,未免有些草率。
    12.就算在上面所谓的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这常见的五大管理职能中,创新是最重要的一项只能,我们也无法就因此得出结论说创新能力就是,衡量一个企业家是否优秀的最重要的标准,因为所有这些能力,都归根结底是为了给企业能带来利润。所以,如果要说衡量一个企业家是否优秀的最重要的标准,那么,这个最重要的标准就应该是给企业持久地创造利润的能力。
    13.就算是否具有创新能力是衡量一个企业家是否优秀的最重要的标准,但是,勇于创新和真正具有创新能力还是两回事,所以我们也不能因此就推出结论说只要“勇于创新”就可以了。
    14.不可能有所谓完全脱离企业传统和现实的全新的发展思路。任何发展总是基于现实和传统的。没有充分考虑到现实和传统的重新,只能是意味着是不现实的创新。就像蚕蛹突变成为蝴蝶,蝴蝶也不是对蚕蛹的全盘否定,而只是对蚕蛹的某种扬弃。既然是扬弃,那就意味着在否定的过程中也有肯定和继承。
    15.企业家赖以成功的基石也许是能继续符合企业发展规律的,行之有效的。不计后果地打破这一成功基石,很可能只会导致企业的生存都成了问题,更何谈什么创新?
   
    范文赏析:
    荒谬的“蝶蛹蜕变理论”
    上文通过一系列成问题的论证得出结论说,衡量一个优秀企业家最重要的标准就看他是否能不受他人的影响,勇敢地打破企业原先赖以成功的基石去寻找全新的发展思路。我们认为,上述论证可以说是漏洞百出。
    首先,打破原来赖以生存的巢穴,否则就只有死路一条,这只是生物界的一个特例,而且即使对于蚕来说,也仅仅是它在特殊的生命发展历程中所面临的一种抉择。所以,我们不能简单地把它类推到企业,说所有的企业任何时刻都在面临“要么做蛹死,要么做蝶生”的极端抉择。因此,是否能“勇敢地打破企业原先赖以成功的基石去寻找全新的发展思路”就不一定是任何时候评价所有企业家是否优秀的最重要标准。
    其次,真正的创新并不只是意味着破坏和否定,而是辩证的扬弃。就像蚕蛹一样,如果它完全抛弃了它过去所沉淀积累起来的能量,那么,它就没有力量去打破蚕茧的束缚。更何况如果对某个企业来说,原来的“框架”本已很适合企业的发展并且即将要取得巨大成效,显然这个时候把它们全盘抛弃,这难道不是对企业发展的釜底抽薪吗?所以,简单地推崇企业家应该“勇敢地打破企业原先赖以成功的基石去寻找全新的发展思路”的做法很可能只会把企业引向危险的境地。
    再次,大部分企业员工由于眼界的原因而看不到企业的长远利益,并不就意味着他们就只是试图维持现状,同样更加无法因此就必然地推出企业家要把他们看作是改革和创新的障碍。或许通过企业内训提升他们的眼界之后,这些员工慢慢地变得非常富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了呢?难道这个时候企业家还要把他们拒斥在企业的创新之外,不受“任何”他人的影响,去一意孤行地寻找企业的创新和发展之路吗?
    最后,如果再考虑到上文作者在没有任何比较的情况下就断定所谓的评价企业家是否优秀的“最”重要的标准,那么很显然,它所得出的结论就更显得偏颇了。
   
    4A论证有效性分析
    对一个用其投资额一半就已经足够、但实际上却消耗了近一倍资金的投资决策,我们该怎么评价?遗憾的是,中国现在拥有154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可以说确实就是这样一种投资。中国人民银行经营外汇储备能力一直都比较差,仅1995年外汇储备的经营亏损就高达487亿元。在这种情况下,储备越多只会导致越多的亏损。而且,外汇储备占款意味着放弃了使用这部分外国资源来增加投资、加快经济增长的机会。我国目前正处于工业化的关键时期,需要大量引进先进技术和必需的原材料、关键设备等投资品。因此,我国投资边际效益要远大于储备外汇的利息受益。也就是说,外汇储备越多,机会成本就越大。在这个时候把外汇储备起来自己放着不用,实际上就等于把国内资金存放到国外供外国人使用,而自己有时反而以高利率向外国市场借入资金,这是十分矛盾和不合算的。可适得其反的是,国际社会对此似乎并不领情,它们对中国现在过多的外汇储备的反应更多的是不安、不满甚至报复,近年来我国与日俱增的和美国、日本等国家的贸易摩擦,就是一个明证。
   
    原文逻辑问题分析:
    结论:中国现在的154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太多了,是一种消耗了近一倍资金的不合算的投资。
    论据1:中银外汇经营出现过亏损。
    论据2:外汇储备的机会成本过高。
    论据3:国际社会的不安等消极反应。
   
    应该回应的逻辑错误:
    1.95年的亏损并不就意味着一直亏损。95年亏损的原因很可能是由于偶然因素导致的,而不一定是因为经营能力差。就算经营能力差,但如果外汇储备是必须的,那么,也必须在亏损之中去学习提高经营能力,而推不出要减少外汇储备的结论。
    2.外汇储备的机会成本问题:看起来是外汇储备影响了引进,但是没有外汇储备又哪有钱来引进?不能仅仅只是看到外汇储备的利息受益。外汇储备的根本目的:不能只看到外汇储备的在特殊时期带来的损失,同时还应该看到它所带来的好处,比如国内经济抗世界性风险的能力的提高以及由此带来的经济的长期稳定。
    3.外国的反应很可能是别的原因引起的。
    4.论据推不出结论:为什么现在的储备水平是过多的,而只要一半就足够了?综合评价外汇储备水平的标准究竟是什么?
   
    逻辑问题构成段落举例:
    1.上文的结论是:中国现在的154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太多了,是一种消耗了近一倍资金的不合算的投资。为什么说“消耗了近一倍资金”?上文却没有给出任何真正的证据。
    2.既然上文说现在中国的外汇储备是一项不合算的投资,那么就应该把这项投资的收益和成本进行比较。但是很遗憾,上文仅仅考察了这项投资的成本或代价,可对这项投资的收益没有进行任何的研究。因此,我们认为,上文的结论很可能是片面的、不正确的。
    3.现在的外汇储备经营出现亏损,并不能说明现在的外汇储备太多了。相反,我们倒似乎可以推出相反的结论:越是中国人民银行的外汇储备经营能力差,为了我国的经济和政治安全,就越应该多一些外汇储备。
    4.外汇储备经营亏损,同样也推不出要减少外汇储备的结论。对此,我们认为更加合适的解决办法就是提高中国人民银行的外汇经营能力,而不是减少外汇储备。
    逻辑问题构成段落举例:
    5.对目前中国来说,外部储备经营亏损,很可能是必要的学习成本。如果不让中国人民银行去经营,去亏损,很可能将来会亏损更多,甚至导致中国经济政治更多的安全问题。
    6.1995年的亏损数据很快只是一种偶然的现象。现在我国的外汇储备的经营能力如何?或许现在已经扭亏为盈了呢?如果是这样,上文的第一个论据就根本不成立了。
    逻辑问题构成段落举例:
    7.1995年亏损的原因究竟是什么?或许不一定是因为外汇经营能力差所导致的,而是由于整个国内和世界经济形势不景气所导致的,或者是由于别的某种偶然、特殊的因素所导致的,比如我们在国外投资的某个项目遭到自然地震这样的灾害,或者是因为抵制国际炒家或外币“热钱”对我国金融稳定造成的冲击呢?
    8.正因为我国目前正处于工业化的关键时期,需要大量引进先进技术和必需的原材料、关键设备等投资品,所以,我们认为,我们就更加需要比较多的外汇储备来保障这些引进所需要的资金。
    9.上文从“我国目前正处于工业化的关键时期,需要大量引进先进技术和必需的原材料、关键设备等投资品”推出“我国投资边际效益要远大于储备外汇的利息受益”。这样的推理没有真正的根据,因为首先它没有对我国国内投资的效益进行任何的研究,同时,我们也知道,外汇储备的效益也不仅仅只是限于利息收益。
    10.把外汇储备起来自己放着不用,这就是外汇储备的一种最主要的用处,否则干吗还叫外汇“储备”?这里显然显露出了上文作者对外汇储备的真正目的的无知。储备和经营、投资在概念上的本质区别。
    11.把某些外汇储备起来,而自己有时反而以高利率向国家市场借入资金,这并不就是十分矛盾和不合算的。因为外汇储备本来主要就是为了保证我们国家的经济和政治安全,是为了更长远的目的而考虑的。只要从长远的利益来看,外汇储备的收益大于目前向国际市场借款的成本,这种储备就是合算的。
    12.别的国家认为我国的外汇储备过多,并不能就推出我们国家的外汇储备就真的多了,因为别的国家很可能有它们自己的打算和想法,甚至还有别有用心的打算。如果要完全按照别的国家的意愿,我们国家很可能根本就无法生存。
    13.别的国家对我们国家外汇储备的反应究竟到了什么程度?如果程度很轻,也就是在正常的范围内,对我们国家没有太多的消极影响,我们干吗要去调整我们目前的外汇储备的水平呢?
    14.近年来我国与日俱增的和美国、日本等国家的贸易摩擦,并不一定就是由于我国的外汇储备多所导致的。很可能是由于别的原因所导致的,比如是由于我国国家的产品价格较低所导致的
   
    范文赏析:
    我国的外汇储备真的太多吗
    上述论证把外汇储备看作投资,从而以为存在外汇储备较高、机会成本较大等问题,表面看似乎很有道理,但仔细分析却发现在概念界定、论证方法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
    首先,该文作者把外汇储备等同于一般投资。把外汇储备起来放着不用,这就是它的一种最主要的用处,否则干吗叫外汇储备?外汇储备是当今事关国家政治、经济安全的基石。即使按文中所说外汇储备是一种投资,那么“消耗了近一倍资金”的不合算投资是如何得出的,文中却没有给出任何证据。
    其次,如果按文中所说外汇储备是投资,也不能仅仅考察投资成本,也应对投资收益进行研究,如果我们损失400多亿是因为抵制国际炒家或外币“热钱”对我国金融稳定造成的冲击呢?1995年的亏损也许是偶然现象,现在我国的外汇经营能力如何?经营亏损的解决办法是提高经营能力,而不是减少外汇储备,相反为了我国的经济和政治的安全就应增加一些外汇储备。
    另外,我国需要外国投资,资本的本性是趋利避险的,正是我国的外汇储备高才保证吸引更多的外资。而且文中也没有对我国国内投资的效益进行任何的研究,我们知道投资都是一定的风险的,外汇储备的效益也不仅仅是只限于利息收益。只要从全局看,外汇储备的收益大于向国际市场借款的成本,这种储备就是合算的。
    最后,别的国家认为我国外汇储备高,就能得出结论?各国有自己的利益和打算,如果要完全按照别的国家的意愿,我们国家就可能根本无法生存,而且贸易摩擦也可能是由于其他原因如我国产品价格低所导致的,不一定是由外汇储备高造成的。
    综上所述,该文在核心概念的界定、论证方法等诸方面存在问题,得不出我国目前外汇储备过高的结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619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5996
发表于 2017-8-6 14:10:44 | 显示全部楼层

    3B论证有效性分析
    在一亿年前,地球展开了一场声势浩大的造山运动。这项运动使得气候骤冷骤热。也正是大约在这个时候,恐龙从地球上消失了,而小小的蜥蜴却幸运地生存了下来。
    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它们二者命运之间的天壤之别?恐龙和蜥蜴属于动物学分类中的同一科目,但它们身体大小相差悬殊。恐龙由于身体过于庞大,很难找到合适的藏身之地和所需要的大量食物,而蜥蜴由于身体小巧,行动灵活,比较容易找到自己足以存活的少量食物,并且当气候变化时,它也很容易找到一个石缝躲藏起来。
    “恐龙效应”告诉我们,生命力不是以个头来衡量的,朝更“大”规模方向的发展,既不是经济的,而不是历史的法则。企业越是庞大,越容易导致沟通和运作的困难。由于沟通和运作的失灵,这样的企业最终只能是一盘散沙,无法避免被淘汰的命运。另外,在面对危险的时候,由于机构庞大而难以掉头。所以,将来企业发展的总体趋势必将是蜥蜴型的小企业。
   
    原文逻辑问题分析:
    结论:将来企业发展的总体趋势必将是蜥蜴型的小企业。
    论据1:恐龙从地球上消失了,而小小的蜥蜴却幸运地生存了下来。
    论据2:企业越是庞大,越容易导致沟通和运作的困难。
    论据3:在面对危险的时候,由于机构庞大而难以掉头。
   
    重要的逻辑问题:
    1.把大企业比作恐龙,这是机械类比。
    2.声势浩大的造山运动只是一种特殊的历史时期。
    3.恐龙的消亡和蜥蜴的存活的原因不一定和个头大小有关。
    4.企业大并不必然导致沟通和运作困难以及难以调头。
    5.大企业的优点以及小企业的缺点。
   
    逻辑问题构成段落举例:
    1.上文作者把大企业比作恐龙,并由此推出结论说,大企业必将难以存活。这是机械类比。因为企业不仅仅只是像恐龙一样消极地靠天吃饭,被动地适应周围的环境,而是在消耗现有自然资源的同时,更多的也在创造新的资源;在适应环境的同时,更多的也在积极地影响环境、改造环境,以营造有利于自己的新的环境。所以,在现有环境变得恶劣、不太利于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时,恐龙很可能就难以越过这道坎,而大企业则很可能会避免被淘汰的命运而继续生存发展壮大。
    2.事物除了恐龙和蜥蜴这样两种极端大小的事物之外,还有别的中等大小的事物,而且可以说这种中等大小的事物在整个事物中所占的比例是非常高的。所以,就算恐龙型的大企业消亡了,也不一定将来企业发展的总体趋势必将是蜥蜴型的小企业,而很可能是以中型企业为主。
    3.上文说的地球运动不过是地球历史上的一次特殊的运动和时期。在那个时代,蜥蜴作为小的东西显示出了优势,恐龙作为大的东西显示出了某种劣势,这并不意味着在地球的任何时期,这种优势和劣势都是绝对不变的。很可能在我们现在时代,大的东西就具有相对优势。
    4.在那个远古时代,恐龙消失了,而蜥蜴存活了下来,很可能真正的原因不一定就是因为它们体型大小的关系,而可能是由于别的原因导致了它们的消亡和存活。比如,恐龙的消亡很可能是因为作为恐龙主要食物的某种植物或动物的消亡。
    5.大企业确实有大企业的劣势和问题,但是,大企业也有小企业无法比拟的优势。我们不能只看它的劣势而不看它的优势。这种考察问题的做法是片面的,所以得出的结论也是难以很正确的。
    6.题干在考察企业的时候,只是分析了大企业的问题,而没有分析小企业的劣势。或许小企业在我们这个全球化的时代,也有很多问题,并且优势很少,那么,我们就不能仅仅因为大企业有某些弊端就推出小企业如何蓬勃发展的结论。
    7.企业越是庞大,越容易导致沟通和运作的困难,这并不是必然的。如果大企业注意这些方面的问题,那么,这些问题就很可能可以得到好的解决。
    8.沟通和运作的困难并不意味着沟通和运作的失灵。所以,只要大企业的沟通的问题不是非常严重,大企业就不一定是一盘散沙。
   
    范文赏析:
    恐龙专家:值得商榷的所谓“恐龙效应”
    上文作者根据恐龙灭绝而蜥蜴幸存的论据归纳出所谓的“恐龙效应”,并进而告诉我们结论说,将来企业发展的总体趋势是蜥蜴型的小企业。整个论证看似富有启发,实则经过仔细推敲,便会发现还有许多值得商榷之处。
    首先,文中将自然世界某一特定事件套用在人类社会复杂的经济现象,其跨度不可谓不大矣。况且,恐龙灭绝始自何时及是否源自造山运动也并未已有定论,文中以“大约”二字模糊带过未免也些不够严密,事实上迄今为止世界上更公认是蕨类植物的衰竭导致了恐龙的灭绝,由此文中的所谓“恐龙效应”只怕站不住脚了。
    其次,即使我们假设恐龙死于造山运动,恐怕也得不出其必然源自身躯庞大。最新研究表明其二者生殖系统的差异和幼崽的某些特性才导致了不同的后果。此外真如作者所言在造山运动中蜥蜴由于身材小巧躲进石缝才避过了气候的冷热影响,那这条石缝对抗大自然的魔力只怕太大了些吧。
    再次,文中称大既非经济也非历史法则,企业越大越困难,难道小才是企业唯一目标?近年来我国的联想、海尔正是靠做大做强才得以走向世界,像作者观点难道非得将之拆分为一个个小公司才符合历史法则吗?实际上我们均知只有适者生存才是企业唯一法则,此事无关大小。
    最后,作者由大导致沟通运作困难得出结论曰趋势变小。这一点未免以偏概全,企业的大小取决于对内的组织成本与对外的交易成本的对比博弈。IBM正是在郭士纳的领导下,创造了大象也可跳舞的事实,又怎能说大就是一盘散沙必将淘汰呢?我恐怕任何企业的有识之士都不会赞同这一结论。
   
    范文赏析:
    大象不也可以跳舞吗
    上文作者关于所谓的“恐龙效应”的分析和论证,看似富有启发,实则有太多值得商榷之处。
    首先,企业不仅仅只是像恐龙一样消极地靠天吃饭,被动地适应周围的环境,而是在消耗现有自然资源的同时,更多的也在创造新的资源;在适应环境的同时,更多的也在积极地改造环境,以营造有利于自己的新的环境。所以,在现有环境变得恶劣时,恐龙很可能就难以越过这道坎,而大企业则很可能会避免被淘汰的命运而继续生存发展壮大。
    其次,上文说的地球运动不过是地球历史上的一次特殊的运动和时期。在那个时代,蜥蜴显示出了优势,恐龙显示出了某种劣势,这并不意味着在任何时候,这种优势和劣势都是绝对不变的。实际上,我们都知道,一种动物或组织是否能够继续生存,其实此事无关个头和规模大小,而主要取决于它是否能够适应当时环境的需要。
    再次,在那个远古时代,恐龙消失了,而蜥蜴存活了下来,很可能真正的原因不一定就是因为它们体型大小的关系,而可能是由于别的原因导致了它们的消亡和存活。比如,恐龙的消亡很可能是因为作为恐龙主要食物的某种植物或动物的消亡。
    最后,作者没有全面考虑大企业的优势和小企业的劣势,仅仅由大企业的“大”可能会导致沟通运作困难得出结论说,将来企业发展的总体趋势必将是蜥蜴型的小企业。试想,在整个产业不景气的严冬到来时,大企业由于资金雄厚就很可能会挺过去,而绝大多数的小企业则恐怕难以渡过这一难关了。至于沟通问题也和企业的规模没有必然的联系,因为大企业完全可以通过扁平化的组织设计来加以解决。
    综上所述,任何企业的有识之士恐怕都不会赞同这一论证和结论。实际上,IBM不正是在郭士纳的领导下创造了大象也可跳舞的事实吗?
   
    4B论证有效性分析
    以下文字出自于香港某著名财经日报的金融短评。
    美伊局势已发展至极具关键性时刻,美国表明即使不获联合国授权,也会与盟友对伊拉克开战,有关美对伊动武日期将在未来数星期后的传闻更是言之凿凿,引致全球金融市场大波动,股市应声下跌,美汇跌势加剧,而欧洲货币与黃金成为资金避难所。
    目前投资市场正处于政治市局面,后市去向完全取决美伊局势发展而定,现时造好造淡皆不宜。由于市场消息众说纷纭,随着利好利淡消息入市,市况将呈现大上大落。虽然近日欧美股市连番下挫,但可以因为突如其来的消息,来个大反弹,呈过山车走势,面对这变化难测的政治市,投资者还是一动不如一静。
    尽管美国凭強大军力,战事中取胜机会颇高,但市场关注战事结束后的善后安排,以及恐怖袭击的威胁是否就此消除。以往地区政局呈现突变或发生战争,美元必受追捧,是资金避难所,但今次却完全不同,美元跌势还加剧,反映市场对美国出兵伊拉克并不看好,对美国经济弊多于利。
    资金流向已呈新变化,欧洲货币与黃金继续成为避风塘,短期內投资市场继受到政经局势新发展影响,变得十分波动,投资策略宜观望为上。
   
    原文逻辑问题分析
    结论:投资策略宜观望为上。
    论据1:美国准备动武的传闻传出之后,引致全球金融市场大波动,股市应声下跌,美汇跌势加剧。
    论据2:目前投资市场正处于变化难测的政治市局面,后市去向完全取決美伊局势发展及其利好淡的消息而定。
    论据3:与以前的美国战事不同,这次市场关注战事结束后的善后安排,以及恐怖袭击的威胁是否就此消除。这次美元下跌说明市场对美国出兵伊拉克并不看好,对美国经济弊多于利。
   
    经典逻辑段落:
    1.美国准备动武的传闻和投资市场的变化并不一定就存在必然的因果关系。很可能目前投资市场所出现的变化是由别的因素所导致,必然是由某些国际大炒家的退市导致了全球金融市场大波动、股市的下跌和美汇跌势的加剧。
    2.美国准备对伊拉克动武还只是传闻,并不一定就是事实,所以,目前的投资市场并非就是政治市局面。
    3.既然美国可能对伊拉克动武的消息已经引致全球金融市场大波动,股市应声下跌,美汇跌势加剧,那么,这个时候投资股市或收购美元,说不准会出现触底反弹的大好局势呢?
    4.既然资金流向已呈新变化,欧洲货币与黃金继续成为避风塘或避难所,那么,我们为什么还有观望,为什么不能把从美国的投资抛售出来,转向欧洲的货币或黄金市场?从这个意义上看,上文作者犯了前后自相矛盾的逻辑错误。
    5.现在只是传闻美国要对伊拉克动武,这种传闻并不一定就转变成为现实。所以,现在的投资市场并不一定就是所谓的“政治市局面”。既然不一定是政治市局面,那么,它很可能就是完全正常的局面,也即并不真的就是那么的变化难测。这个时候只要按照日常的投资原则,完全很可能赚钱。
    6.就算现在的美国投资市场是政治市局面,也并不一定所有的投资者都要观望。投资者完全可以咨询有关的研究国际政治和经济的专家获得一些相关的信息和建议,然后再决定做出或进或退的投资决策,以获取更大的未来利益。
    7.任何投资都是有风险的,有风险就不投资了吗?正是大家都认为风险大的时候,很可能也正是赚大钱的时候。另外,按照上文作者的原则,一有投资风险就要观望,那么,这个世界上恐怕根本就没有所谓的投资行为了。
    8.以往美国发动地域性战争,美元必受追捧,为什么这次战争就不同呢?虽然在初期的时候,市场对美国出兵伊拉克并不看好,但是我们相信,美国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必将取得战争的最后胜利,同时也在伊拉克掠夺到大量的经济资源,从而进一步刺激美国的经济。所以,从中长期的角度看,这个时候很可能正是投资美国市场、大发“战争财”的最好时机。
    9.既然市场对美国出兵伊拉克并不看好,认为它对美国经济弊多于利,那为什么还要劝投资者观望,而不去建议他们抛售美元、购进欧元或人民币呢?
    10.观望,并不意味着就能保平,很可能会亏得更多。既然如此,为什么不积极行动,说不准还能大赚一笔呢?
    11.上文作者并没有认真全面地考虑其他国家的投资市场,就得出结论说要观望,这显然有以偏概全的嫌疑。比如,中国投资市场很可能就不一定会受到美伊局势的多大影响,因此是相对独立和稳定的。既然如此,为什么不能退出美国的市场,投资中国的股市或金市等呢?
   
    范文赏析:
    投资策略真的是观望为上吗?
    上文作者通过一系列值得商榷的推论,奉劝投资者在近期投资市场中应观望为上,但真的应该这样做吗?恐怕不尽然。
    首先,上文通过美伊即将开战的消息引起全球金融市场波动,股市美汇均下跌来奉劝投资者观望为上,但很可能美伊一旦开战,引起一轮新的市场需求,使股市乘风而上,美汇反弹。如果这样的话,现在购入美汇岂不是大好时机吗?
    其次,作者又谈到投资市场后动去而完全取决美伊局势而定,并由欧美股市连番下挫继续对投资者进行好心规劝。但欧美股市的情形恐怕推不出整个投资市场的情形吧,也许在投资市场中其他的投资项目,例如期货、债券、基金等形势一片大好。这样的话,投资者完全可以不进入欧美股市而转战其他投资项目,甚至是亚洲股市。
    再次,既然市场关注战事结束后的善后安排及恐怖袭击的威胁是否就此消除,那是不是在确定以上两点的结果前,投资者就应一直观望?如果这样的话,恐怕投资者们需要有足够耐心来等待了。
    最后,既然资金流向已呈现新变化,并知道欧洲货币和黄金成为避风塘,那投资者就要更趁早退出美汇市场,投身于欧洲货币和黄金这个避风塘了。又怎能继续观望呢?
    综上所述,上文作者对投资者的这种好心规劝并不必然正确,投资者仍需慎重看待。
   
    范文赏析:
    投资市场真该观望为上吗?
    上文看似对近期投资市场作出了预测,但是却得了“变化难测、观望为上”的结论。纵观全文,对其论证实在惊讶不已,不敢恭维。
    首先,作者文中论据有自相矛盾的嫌疑。先说市况大起大落,又说或许会大反弹,后文还加了个市场不看好美国出兵,美元跌势加剧……如此这般,又何来变化难测呢?其实作者心中结论已明,却还在含糊其词,这种评论不如不说。
    其次,作者忽略了以往的战争,美国常常是坐收渔翁之利,而这次美国非但亲自挑战,还抛开了联合国,陷入了一场不义之战中,这或许才是世界对美国感到悲观的原因,而决非仅仅是因为战争对美国经济影响会弊大于利。因此,作者对于伊拉克战争和美国经济的关系会如同雾里看花,越分析越糊涂。
    第三,就算作者真的认为投资市场是变化难测,也未必该得出观望为上的结论。作者自己也承认,并两次提及欧洲货币与黄金成为避难所,照此推理,结论不是很清晰吗?有美元的赶紧抛,换成欧洲货币和黄金;已经是欧洲货币和黄金的憋住气,千万别换成美元。这样一来,哪能观望呀?赶紧去操作,晚了就跌得更惨了。因此一动不如一静的说法实在是空穴来风。
    此外,投资市场本来就是瞬息万变,风险与收益同在,关键在于对本质规律的把握,若是像作者这样风吹就草动,大家还不如安安静静不要投资,彻底观望为妙。
    总之,这是一篇很成问题的论证,似是而非。
   
    范文赏析:
    观望策略不见得是好的策略
    文中提到美伊局势加强投资市场处于不稳定的局势中,要求投资者静观局势变动。这看起来似乎是一个安全的策略,事实上可能会错过太多机会。
    首先,美伊局势如此紧张,美国也已经表明伊战已经无法避免,我们应该有理由相信战争开始的可能性非常高。而此时,美元与股市都处于跌势中,这时候,不正真说明是买入的好时机吗?投资讲究低买高抛。像这样投资的大好时机,在平时是很难见到的,我们没有理由不去好好的寻找其中的巨大机会。并且,其他人都力捧欧洲货币与黄金,可见此时的黄金已经处于高位,实在不是投资的好机会啊。
    其次,虽说现在投资市场变动剧烈,但是这对于作短线投资的投资者来说不正好有更多施展手脚的机会。风险越大,收益也越高。这是大家都熟知的道理。我想,投资者此时认真分析局势及其中的细微之处,寻找到市场的蛛丝马迹,想必会有不少的收益。再说,投资者就算静止不动,难道能够保证手中所持有的美元或者欧洲货币或者股票不贬值吗?
    最后,美国的经济势力是非常强大的,不太会因为伊战这一局部战争而影响其发展。而从以往来看,每次局部战争都是推动美国经济的功臣。所以,美国决定开战,是符合美国的经济利益的。虽然可能有人不太看好美国出兵伊拉克,但事实上这也只是市场上的一种担忧而已,不应该成为阻碍投资者赚钱的充分理由吧,就说战后的善后安排及恐怖袭击可能会影响美国的局部经济利益,但与伊拉克的石油给美国带来的经济利益实在的不值一提啊。
    所以,不论怎么说,投资者完全有可能可以好好地利用这段良机,而不要静止不动。
   
    范文赏析:
    投资策略就只能观望吗?
    上文作者以一些不确定的局势作论据,得出结论说,现在投资者只能按兵不动,我看这样的推理是很成问题的。
    首先,投资市场并不是完全由美伊局势的发展决定的,一个投资市场的走势主要还是由本地经济状况决定的,如果本地经济繁荣,受美伊战争的影响将大大降低。而作者自己也说,欧美股市近日连番下挫,说不定目前介入正好是一个低位,那么又怎么可以说现在不宜投资呢?也许现在正是投资的好机会呢!
    其次,作者说美元跌势加剧,就得出现在不宜投资,但是对于香港而言,投资的方向完全可以由自己决定。中国经济正在日新月异地发展,日本也正成为世界经济强国,香港处于亚洲,对亚洲的经济了解要远远深于其他地区,为什么要放弃亚洲市场而咬着美国不放呢?所以说投资者也并非没有投资市场,而既然有好的投资市场,就可以进行投资而不是简单地观望。
    而且,连作者自己也承认,资金流向呈新的变化,欧洲货币与黄金成为避风塘。那就是说明已经有先知先觉的人将资金投向欧元和黄金。如果战争真的发生,而且确实像以前一样,美元下跌,说不定黄金和欧元就会大涨,而如果现在投资黄金和欧元,那不就是可以大赚一笔吗?而对送上门来的机会,投资者为什么要按兵不动呢?
    因此,我认为上文作者的论证是成问题的,投资机会到处都是,只需要投资者把握好方向,就会有丰厚的收益,而不象作者认为的现在不宜投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854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6480
发表于 2017-8-6 15:48:13 | 显示全部楼层

    论证有效性分析题目及范文赏析
    1.下文摘自一个出售各个国家美味食品的商店服务经理的备忘录。
    “当地的酒吧在上个月奇怪地发现,连续几天,当它在播放法国手风琴音乐时,卖出的法国酒比意大利酒多。同样,在播放意大利音乐时,卖出的意大利酒比法国酒多。因此,我认为我们集中一周来卖来自一个特定国家的东西时,只播放来自那个国家的音乐。通过这种方法我们会像酒吧那样提高我们的利润,并且我们可以更加准确地预知我们在何种情况下应该库存什么。”
   
    范文(734字):
    酒吧的利润真的提高了吗?
    为了增加利润,并更加准确地预计应该库存什么商品,美食店的服务经理提议,当来自一个国家的食品出售时,只播放那个国家的音乐。这个提议是基于当地酒吧的发现。这个经理的提议在某些方面是存在问题的,酒吧的利润并不一定提高。
    第一,经理假设酒吧的销售经验反映了一个普遍的经营模式。但是,几乎没有证据来支持这个假设。即使有这样的模式,酒吧的销售仅仅反映了卖酒和播放那个国家的音乐之间的一种联系。要确立二者之间的因果关系,还必须仔细调查并排除其他有关因素。在任何情况下,一个月收集起来的证据是否足以说明上述问题都是很值得怀疑的,难免有以偏概全之嫌。
    第二,经理假设,酒吧通过播放恰当的音乐增加了它的收入。但是,实际并不一定如此。当它在播放法国音乐时,卖出的法国酒比意大利酒多;相反,在播放意大利音乐时,卖出的意大利酒比法国酒多。这一点可能是真的,但是不一定纯销售利润有所增加,例如,在播放法国音乐的那几天里,买了7瓶法国酒和3瓶意大利酒,在播放意大利歌曲时得到了截然相反的结果。两种情况下都只卖了10瓶酒。这不是和“朝三暮四”一样吗?无论卖什么酒多似乎和利润并没有关系。
    第三,就算酒吧中播放不同国家的音乐可以增加那个国家酒的销售,这也是和酒吧特定的环境有关。人们去酒吧消闲音乐是很重要的一个元素,不同国家的音乐或许确实有刺激、引导消费的作用。但对于美味食品商店来说就未必也行的通了,因为人们去购物时目的行相对是比较强的,不大容易受引导。因此,这种类比似显机械。
    总的来说,经理的结论是建立在两个有问题的假设基础之上的。要支持这一论证,就必须提供其他的证据来证明物品的销售受物品原产地音乐的影响。此外,经理还必须提供证据证明酒吧通过播放恰当的歌曲提高了利润。
   
    2.下面的题干是某个公司董事会上讨论报告的一部分。
    公司收入下降的同时伴随着生产的迟滞。这种生产上的迟滞在很大程度上归因于在购买金属上的计划不当。进一步考虑的话,公司购买金属原材料的部门经理在普通业务、心理学和社会学方面的背景很不错,然而他却对金属的特征和性质知之甚少,因此,公司应该将该部门经理转移到销售部门,在公司采购部门引进一位研究领域的科学专家。
   
    范文(668字):
    专家未必适合采购
    由于公司收入下降并同时伴随生产迟滞,由此得出结论采购部门的经理应该是由研究领域的科学家担任,这个结论似乎有些机械了,从上文中好象看不出来专家就适合做采购经理。
    首先,报告并不能在收入下降和生产迟滞之间建立一个必然的因果联系。收人下降与生产迟滞同时发生的巧合可能有许多的因素共同导致,因为收入的高低可能更多的来自销售环节,比如产品价格的高低,销售环节运输成本的高低等,而短时间的生产迟滞如果并不影响销售的化,和收入是关系不大的。因此,上文并不足以做出这样的结论:生产迟滞导致了公司收入的下降。如果没有压倒性的证据来支持这两件事情之间的必然因果联系的话,那么报告中的建议就不值得考虑。
    其次,报告的一个重要假设就是在采购金属计划中有关金属特性的知识是必要的。在报告中并没有证据支持这个重要的假设。此外,报告并未明确表明要完成采购金属这种工作需要掌握金属特性的知识。采购工作常常是一种按照标准进行的简单工作,确保质量也完全可以通过相关的程序,比如化验、对比等方法来把关。而从常理来推断,销售经理是更需要普通业务、心理学和社会学方面的背景。而上文把收入的下降归结为采购经理似乎有点“欲加之罪”的意味。因此,有关金属特性的高深知识对于完成金属的采购任务是很有帮助的结论是值得怀疑的。
    总之,这是一个削弱性的论证。为了加强被替换的采购部门经理的建议,作者不得不系统地阐明不断下降的公司收入是生产迟滞的结果。此外,作者必须能提供证明有关金属特性的知识是从事采购金属计划中的一个先决条件。起码从上文我们是看不出科学家适合做采购经理的。
   
    3.下文摘自投资公司的商业计划的一部分。
    研究表明,一个普通的咖啡饮用者,从10岁到60岁,咖啡的消费量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甚至在年龄在60岁以上的人群中,对咖啡的消费仍然很高。然而,一般喝可乐的人,随着年龄的增加对可乐的消费逐渐削弱。在过去的40年里,这两个趋势一直保持稳定。在今后的20多年,假设成人的人口随同人口的老龄化将会大幅度增加,那么,咖啡的需求将会增加,而对可乐的需求在这时期将会减少。因此,我们应该考虑将我们的投资从可口可乐转移到雀巢咖啡上来。
   
    范文(705字):
    不能盲目的转移投资
    在题干的论证中,一个咨询公司建议将投资从可口可乐转移到雀巢咖啡。这个预言的根据是,在今后的20年里,成人的数量将会有较大幅度的增加,据统计表明,在过去的40年里,可乐的消费随年龄增加减少,而咖啡消费将随年龄而增加,这一点一直未变。但从原文并不能看出转移投资方向的必要性。
    首先,这种建议假设了相关条件在以后的20年里将会保持不变。然而,可乐和咖啡豆的供求,还有其他生产咖啡或可乐的商业费用,可能在一个非常长的时期内变动。这些因素可能影响咖啡和可乐的相对价格,继而可能影响公司在咖啡和可乐投资额的相对要求。不考虑其他可能对咖啡或可乐有影响的因素,公司就不能判断它的方案的正确与否。因此,从投资可乐转移到投资雀巢咖啡就可能是盲目的。
    其次,论证中没有解释咖啡消费的增加的时间。也许在今后5年里,人口将会迅速地老龄化,然后接着15年保持相对稳定。或许平均年龄的提高将会发生在20年时间的后半期。假定投资者能按着这种方法转变投资,一个投资者有更多的机会在第一阶段中获利而不是第二阶段。如果第二阶段的事实确实如此,那么公司的方案将是站不住脚的。
    最后,公司片面地相信咖啡和可乐的消费与年龄有关的研究。公司并没有提供证据来证明该研究的可信度,因为即使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喝可乐概率降低了,但并不一定人们就一定要去喝咖啡,茶也许是年龄较大者更好的选择。把人们的饮品限制在可乐与咖啡中进行考察,显然容易得出错误的因果关系。
    总而言之,从上文中,还不能得出公司把投资从可乐转移到咖啡的结论,为了更好地评估这项方案,我们需要更多这项研究所依据的信息。我们需要关于今后20年人口发展趋势的详细报告等等,而不能盲目的转移投资。
   
    3A论说文
    鉴于随着公司的发展出现成本失控问题,雄鹰航空公司的总裁请来了一位才华出众的年轻助理,这是一位获得执照的公共会计师,在向他介绍了公司成本上升这一问题之后,请他帮助解决这个问题。
    这位新助理把一些高明的工程师、财务分析专家和一名刚从国内一所最有名望的工商管理学院获得最高学位的毕业生组合成一个班子。在摆出了公司的问题之后,他布置他们去调查成本问题和航空公司的业务、维修、工程和销售各部门的管理方法问题。经多次研究之后,该总裁助理发现了各部门中效率低的许多根源,于是他提出了许多改革经营做法的创见。此外他还把他的参谋们所发现的效率低的详情和拟于纠正的措施做出提要,向总裁提交了许多报告。这些报告连同大量的详细的证据材料,说明他的建议会给公司节约数百万美元。可是,在这些成本节约方案实施中,负责经营、维修、工程和销售的几位副总裁群起围攻了总裁,并坚持要撤掉那位助理。
    如果你是该航空公司的总裁,接下来你会怎么做?为什么?
   
    写作思路分析
    这是典型的观点型作文,作为总裁,要判断支持哪一方,并作出明确的答复。
    如果支持助理的建议,就要从企业成本高的危害入手,支出降低成本是企业生死存亡的关键步骤,势在必行,至于具体的步骤,是属于战术的问题。
    如果你反对助理的做法,就要从企业改革的循序渐进入手,对于积重难返的企业问题,不能用猛药,助理的做法虽然从理论看是对的,但是短期却难以实行。
   
    范文赏析
    企业岂敢容忍成本失控?
    雄鹰航空公司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了严重的成本失控问题,为此,总裁请来了一位才华出众的年轻助理协助解决,但也许是助理急于求成或者对公司原有文化缺乏深刻了解,助理切实可行的方案却得到了公司几位副总的激烈反对,如果我是该航空公司的总裁,在面临企业生死存亡的成本控制问题上,是不容有任何退缩的,我会旗帜鲜明的支持助理的改革方案,当然,在具体的操作程序上要实事求是、循序渐进。
    成本是指一个企业进行一轮生产、服务活动所需要投入的可变成本和固定成本的总和。成本的高低是决定一个企业利润率的重要因素,在市场平均价格相对稳定的情况下,成本问题往往决定着一个企业的生死存亡。航空业在中国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过程,由原来的计划经济管理模式逐步过渡到了市场调节为主的状态,中国各个航空公司间以及与世界各国航空公司间的竞争日益激烈,竞争的主要手段就是服务水平、机票价格等。其中机票价格在竞争中处于举足轻重的作用,而机票价格的高低则取决于整个公司运营成本的高低。像上面提到的雄鹰公司成本失控的问题,如果不能尽快得到解决,后果不堪设想,无论阻力再大,也要毫不犹豫的去采取措施解决,因此,对于新任助理所提方案遇到的阻力,应在预料之中,应该坚决予以强有力的支持。
    纵观中国企业的发展历史,成本永远是企业家们最为关注的要素。上世纪90年代被企业界推崇的“邯钢经验”,其实就是邯郸钢铁公司集思广益、想尽办法压低各个环节的生产、销售成本,使得邯钢的产品在同类钢铁产品中具有了显著的价格竞争优势,为邯钢在同类企业中的竞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像央视“标王”秦池酒之所以失败,同广告成本过高息息相关,巨大的成本使得秦池酒的竞争优势尽失,失败也就是必然的了。雄鹰航空公司出现的成本失控现象,就像一个人的身体出现了大出血,如果不决然的予以有效的“止血”,恐怕生存都成问题了,因此,新助理的方案需要全公司上下去认真讨论,结合实际去贯彻执行。
    从几个公司的副总激烈要求撤掉新助理的举动来看,公司发生成本问题属于积重难返的痼疾,新助理可能仅仅从事情的科学性上入手去设计方案了,对公司原有做事习惯、沟通机制可能缺乏细致的了解。另外,公司总裁对出现这种局面也可能估计不足。因此,要首先进行公司上下对成本失控问题严重性的大讨论,集思广益提出各种方案;然后,在大家方案的基础上,重新讨论助理提出的科学方案;最后,在总裁的亲自主持下,形成切实可行的压低成本的方案。
    总之,在企业面临生死存亡的关头,不允许有任何的犹豫和彷徨,做为总裁要旗帜鲜明的支持助理的改革方案。相信公司的其他副总也不会眼看着居高不下的成本把企业拖垮。经过一定的工作程序,新助理的提成的一揽子方案,定能取得大家的认可,公司也定能从危机中顺利脱困,因为,我们毕竟重视了这个问题并找到了行之有效的方法。
   
    范文赏析
    改革要因地制宜
    雄鹰航空公司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了严重的成本失控问题,为此,总裁请来了一位才华出众的年轻助理协助解决,但由于助理急于求成或者对公司原有文化缺乏深刻了解,其方案在实施过程中却得到了公司几位副总的激烈反对,并坚决要求撤换这个助理。显然,新助理的改革举动失当,已经很难再在原岗位任职,如果我是总裁,我会立即撤换该助理,并亲自挂帅负责该项重要工作,以保证切实压缩公司运营成本的目标的实现。
    变革是对原有体制和固有做法的改变,这种改变往往会遭到各种固有思维的强烈抵制,因此,改革能否取得成功,最重要的是要取得公司上下对改革必要性的认识,并结合公司原有文化,稳步推进,且不可急躁冒进,否则将会适得其反,给公司带来更大的灾难。雄鹰公司遇到的成本问题,决非一朝一夕所形成的,是长期经营过程中各种矛盾纵横交错所产生的结果,这种复杂的局势让一个新来的助理来主持改革,矛盾的产生就不可避免了。免得成本失控这样的重大问题,一定要总裁亲自挂帅,协调整个公司的力量,群策群力、集思广益才能保证压缩成本工作的有效性。
    中国30年改革开放的进程清晰的告诉我们,改革是对旧有习惯的强烈冲击,一定要有强有力的领导。如果中国的改革开放没有邓小平等老一代经验丰富的老同志的坚强领导,能顺利的走到今天恐怕都是问题。晚清皇帝也曾提出过从今天来看完全是正确的改革方案,但是由于没有得到朝中重臣的有力支持,最后大都以失败告终。雄鹰公司面临的问题,是一个企业生死存亡的大问题,这样的问题只能有公司老总亲自挂帅,才能得到解决,一个助理显然是难以胜任的,因此,撤换助理势在必行。
    当然,助理的失误也并非完全是自己造成的。从某种情况来看,新助理的工作应该是有其可取之处的,之所以造成这个局面,完全是操之过急和对公司原有文化的不了解造成的。因此,可以将助理从台前调到幕后,让他继续为压缩成本出谋划策,这样,也有利于调到其工作积极性,对公司也是利益最大化。
    总之,对于事关公司全局的重大改革,要充分考虑公司原有文化的影响,充分做好发动准备工作,并配备强有力的领导班子,主要领导亲自挂帅,这样,才能保证改革举措的顺利进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 京ICP备09058993号 )

GMT+8, 2024-5-2 17:08 , Processed in 0.090124 second(s), 7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