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91|回复: 2

2017考研政治思修习题及答案:树立法治观念 尊重法律权威

[复制链接]

33万

主题

33万

帖子

10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007237
发表于 2017-8-6 13:55: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7考研复习已进入倒计时冲刺阶段,为了方便考生复习,下面精选了2017考研政治思修部分的习题,供考生学习参考。
      树立法治观念 尊重法律权威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成就和经验的集中体现,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唯一正确道路。它包括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三方面的核心要义。对三者的判断,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A.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制度保障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是全面依法治国的行动指南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理论指导
    2.法治思维包括法律至上、权力制约、公平正义、人权保障、正当程序等内容。公平正义主要包括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和救济公平。下列选项不属于救济公平的是
    A.司法救济公平
    B.行政救济公平
    C.执法救济公平
    D.社会救济公平
    3.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是政府办事的三大难问题。近年来,某些政府行政机关给民众办事立关卡、设障碍,屡屡出现让老百姓提供材料用来证明“你妈是你妈”、“你爸是你爸”以及“你是你”等荒唐可笑的行为。这些事件反映出“有权就是任性”的同时,也折射出一些行政执法主体法治思维的缺失。杜绝权力任性、避免权力滥用最关键的是要让各级执法者牢固树立
    A,法律至上思维
    B.权力制约思维
    C.公平正义思维
    D.正当程序思维
    4.人权的法律保障包括宪法保障、立法保障、行政保护和司法救济。人权保障的前提和基础是
    A.宪法保障
    B.立法保障
    C.行政保护
    D.司法救济
    5.人权的法律保障包括宪法保障、立法保障、行政保护和司法救济。人权保障的关键环节是
    A.宪法保障
    B.立法保障
    C.行政保护
    D.司法救济
    6.人权的法律保障包括宪法保障、立法保障、行政保护和司法救济。人权保障的最后防线是
    A.宪法保障
    B.立法保障
    C.行政保护
    D.司法救济
    7.法治思维与人治思维的分水岭在于
    A.有没有法律
    B.法律的多寡
    C.法律的好坏
    D.最高的权威是法律还是个人
    8.
2010年5月9日,“杀害”同村人在监狱已服刑多年的河南商丘村民赵作海,因“被害人”赵振堂的突然回家,被河南省高级法院宣告无罪释放。之后,赵作海领到国家赔偿金和困难补助费65万元;同时,省法院纪检、监察部门立案调查,对不负责任的审判人员追究责任。对赵作海的宣判无罪和给予国家赔偿,属于人权保障的
    A.宪法保障
    B.立法保障
    C.行政保护
    D.司法救济
    9.任何人都不允许违反法律,违反法律就要受到法律的惩罚。不管涉及什么人,不论权力大小、职位高低,只要有违法犯罪行为,就要依法追究和承担法律责任。这集中体现了
    A.法律的普遍适用性
    B.法律的优先适用性
    C.法律的不可违抗性
    D.法律的国家意志性
    10.商鞅变法之初,秦孝公提问:“今天制定的法律,明晨就要让所有官员和百姓都明确了解和奉行,一致而没有奸私,该怎么办?”这同样是一道法治中国需要面对的历史性难题。在当前,解决“秦孝公难题”的首要前提是
    A.遵守法律
    B.维护法律
    C.信仰法律
    D.服从法律
        二、多项选择题
    1.一个人的法治观念,是从事法治实践和其他社会活动的思想基础。法治观念是在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并指导人们的社会实践。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要
    A.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B.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的统一
    C.要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
    D.要加强宪法实施,落实依宪治国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成就和经验的集中体现,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唯一正确道路。它的核心要义是
    A.坚持党的领导
    B.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C.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
    D.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必须正确认识法治和德治的地位、作用和实现途径。以下内容正确的是
    A.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B.德治发挥作用要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
    C.法治主要依靠制定和实施法律规范的形式来推进和实施
    D.德治主要依靠培育和弘扬道德等途径来推进和实施
    4.坚持依宪治国和依宪执政,要注意与西方宪政划清界限。我国依宪治国、依宪执政与西方宪政的本质区别,主要体现在
    A.制度基础不同
    B.领导力量不同
    C.权利主体不同
    D.权力行使方式不同
    5.法治思维方式是以法治价值和法治精神为导向,运用法律原则、法律规则、法律方法思考和处理问题的思维模式。法治思维的含义包括
    A.以法治价值精神为指导,是一种正当性思维
    B.以法律原则和法律规则为依据来指导人们的社会行为,是一种规范性思维
    C.以法律手段与法律方法为依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解决纠纷,是一种可靠的逻辑思维
    D.是一种融法律的价值属性和工具理性于一体的特殊的高级法律意识
    6.培养法治思维,必须抛弃人治思维。法治思维区别于人治思维的集中体现是
    A.在依据上,法治思维认为国家的法律是治国理政的基本依据,处理法律问题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
    B.在方式上,法治思维以一般性、普遍性的平等对待方式调节社会关系,具有稳定性和一贯性
    C.在价值上,法治思维强调集中社会大众的意志进行决策和判断
    D.在标准上,法治思维以法律为最高权威
    7.法治,凝结着现代社会的制度向往;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意味着中国迈向现代化国家的治理革命。“我们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用法治保障人民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国家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法治的重要性。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在新的起点上因势利导、乘势而上,法治思维至关重要、不可或缺。法治思维包括
    A.立法至上、执行严格
    B.法律至上、权力制约
    C.民主博爱、人民监督
    D.公平正义、人权保障
    8.法律的至上性具体表现为法律的
    A.法律的普遍适用性
    B.法律的优先适用性
    C.法律的不可违抗性
    D.法律程序的公开性
    9.权力制约原则的基本要求可以概括为
    A.职权由法定
    B.有权必有责
    C.用权受监督
    D.违法受追究
    10正当程序具有中立性、参与性,还包括
    A.公开性
    B.合法性
    C.时限性
    D.自由性
    11.公平正义是法治思维的基本内容之一,下列选项属于公平正义的是
    A.权利公平
    B.机会公平
    C.规则公平
    D.结果公平
    12.有网友总结,北京户口上附着了80多项福利,有北京户口,无论买房、读书、看病,明显方便得多,甚至孩子考入名校的概率也比外省高,等等。虽说这一数字不一定准确,但差异感却是真实存在的。当前,国家大力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推动全社会范围内的公平正义不断得以实现。一般来讲,公平正义主要包括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和救济公平。其中,权利公平包括
    A.权利主体平等
    B.享有的权利特别是基本权利平等
    C.权利保护和权利救济平等
    D.法律规则面前人人平等
    13. 法治思维方式是以法治价值和法治精神为导向,运用法律原则、法律规则、法律方法思考和处理问题的思维模式。培养法律思维方式的途径有
    A.学习法律知识
    B.掌握法律方法
    C.养成依法办事习惯
    D.参与法律实践
    14.法律权威是指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力、影响力和公信力。决定法律权威的基本要素是
    A.法律在国家和社会治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B.法律本身的科学程度
    C.法律在实践中的实施程度
    D.法律被社会成员尊崇或信仰的程度
    15.全体社会成员都尊重社会主义法律权威,不仅是保证法律发挥作用的基本前提和要求,也是保障个人平安幸福的的底线和红线。尊重和维护法律权威
    A.是社会主义法治观念和法治思维的核心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前提条件
    B.对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极为重要
    C.是实现人民意志、维护人民利益、保障人民权利的基本途径
    D.是维护个人合法权益的根本保障
    16.法律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尊重法律权威的基本要求是
    A.信仰法律
    B.遵守法律
    C.服从法律
    D.维护法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604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5982
发表于 2017-8-6 15:01:49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D
    【考点】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解析】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根本制度基础,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制度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理论指导,是全面依法治国的行动指南。故本题选D。
    2.【答案】C
    【考点】法律思维的基本内容
    【解析】救济公平是指为权利受到侵害或处于弱势地位的公民提供的救济公平。救济公平包括:司法救济公平,行政救济公平,社会救济公平。故C不属于救济公平,本题正确答案为C。
    3.【答案】B
    【考点】法治思维的基本内容
    【解析】ABCD都是法治思维的基本内容。由题干中“杜绝权力任性、避免权力滥用”可以看出这是要求各级执法者树立权力制约的思维,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只有依法对权力的配置和运行进行有效制约和监督,才能防止权力私用、权力滥用和权力腐败。故正确答案为B。
    4.【答案】A
    【考点】法治思维的基本内容
    【解析】人权的法律保障包括宪法保障、立法保障、行政保护和司法救济。宪法保障是人权保障的前提和基础。立法保障是人权保障的重要条件。行政保护是人权保障的关键环节。司法救济是人权保障的最后防线。故A项符合题意。
    5.【答案】C
    【考点】法治思维的基本内容
    【解析】人权的法律保障包括宪法保障、立法保障、行政保护和司法救济。宪法保障是人权保障的前提和基础。立法保障是人权保障的重要条件。行政保护是人权保障的关键环节。司法救济是人权保障的最后防线。故C项符合题意。
    6.【答案】D
    【考点】法治思维的基本内容
    【解析】人权的法律保障包括宪法保障、立法保障、行政保护和司法救济。宪法保障是人权保障的前提和基础。立法保障是人权保障的重要条件。行政保护是人权保障的关键环节。司法救济是人权保障的最后防线。故D项符合题意。
    7.【答案】D
    【考点】法治思维的特征
    【解析】法治思维与人治思维的分水岭不在于有没有法律或者法律的多寡与好坏,而在于最高的权威究竟是法律还是个人。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
    8.【答案】D
    【考点】法治思维的基本内容
    【解析】司法救济是指当宪法和法律赋予人们的基本权利遭受侵害时,人民法院应当对这种侵害行为作有效的补救,对受害人给予必要和适当的补偿,以最大限度地救济他们的生活困境和保护他们的正当权益,从而在最大程度上维护基于利益平衡的司法和谐。题干中对赵作海案的重新调查是法院纪检、监察部门进行的,并且对之前的误判进行了重新处理,这是司法救济的体现,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宪法保障是指国家应当保障宪法作为国家根本法的地位,其他法律不得与其抵触和冲突,对宪法中确立的权利义务应当进行保护,对立法、司法行政活动中违反宪法的行为进行审查和禁止;立法保障就是法律对某种权利以法律规定的形式予以保护,是一种立法行为;行政保护指的是行政机关在行使行政管理权过程中依法保护人权的行为;ABC项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D。
    9.【答案】C
    【考点】法治思维的基本内容
    【解析】法律的不可违抗性,是指法律必须遵守,违反法律要受到惩罚,任何人不论权力大小、职位高低,只要有违法犯罪行为,就要追究和承担法律责任,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法律的普遍适用性是指法律在本国主权范围内对所有人具有普遍的约束力;法律的优先适用性,是指当同一项社会关系同时受到多种社会规范的调整时,要优先考虑法律规范的适用;法律的国家意志性指的是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中上升为国家意志的那部分意志;故ABD项不符合题意,应排除不选。
    10.【答案】C
    【考点】尊重法律权威的基本要求
    【解析】ABCD皆为尊重法律权威的基本要求。应当相信法律、信奉法律,树立崇尚法律、信仰法律的牢固观念,增强对法律的信任感、认同感。对法律常怀敬畏之心,常思敬重之情。法律要发生作用,全社会都要信仰法律。这才是破解秦孝公难题的首要前提。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
    二、多项选择题
    1.【答案】ABCD
    【考点】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
    【解析】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的统一;要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要加强宪法实施,落实依宪治国。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BCD。
    2.【答案】ABC
    【考点】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解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包括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三个方面的核心要义。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BC。D项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与题干无关,故排除不选。
    3.【答案】ACD
    【考点】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
    【解析】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德治是治国理政的重要方式,故A正确。法治主要依靠制定和实施法律规范的形式来推进和实施;德治主要依靠培育和弘扬道德等途径来推进和实施,故CD正确。德治发挥作用主要通过人们的内心信念、传统习俗、社会舆论等进行道德教化,并对违反道德的行为进行道德谴责;法治发挥作用要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故B项错误。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ACD。
    4.【答案】ABCD
    【考点】加强宪法实施,落实依宪治国
    【解析】我国依宪治国、依宪执政与西方宪政的本质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制度基础不同;领导力量不同;权利主体不同;权力行使方式不同。故本题全选。
    5.【答案】ABCD
    【考点】法治思维的含义和特征
    【解析】法治思维包含以下几层含义:第一,法治思维以法治价值精神为指导,蕴含着公正、平等、民主、人权等法治理念,是一种正当性思维;第二,法治思维以法律原则和法律规则为依据来指导人们的社会行为,是一种规范性思维;第三,法治思维以法律手段与法律方法为依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解决纠纷,是一种可靠的逻辑思维;第四,法治思维是一种融法律的价值属性和工具理性于一体的特殊的高级法律意识。故本题全选。
    6.【答案】ABCD
    【考点】法治思维的含义和特征
    【解析】法治思维与人治思维的区别,集中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在依据上,法治思维认为国家的法律是治国理政的基本依据,处理法律问题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人治思维的本质是人高于法或权大于法,它主张凭借个人尤其是掌权者、领导人的个人魅力、德性和才智来治国平天下。二是在方式上,法治思维以一般性、普遍性的平等对待方式调节社会关系,具有稳定性和一贯性;人治思维漠视规则的普遍适用性,按照个人意志和感情进行治理,治人者以言代法、言出法施、朝令夕改,具有极大的任意性和非理性。三是在价值上,法治思维强调集中社会大众的意志进行决策和判断;人治思维是个人说了算的专断思维,虽然有时也强调集思广益进行治理或作出决定,但主要表现为少数个人的集权专断。四是在标准上,法治思维以法律为最高权威;人治思维奉领导者个人的意志为最高权威,当法律的权威与个人的权威发生矛盾时,强调个人而非服从法律的权威。故本题全选。
    7.【答案】BD
    【考点】法治思维的基本内容
    【解析】法治思维包括法律至上、权力制约、公平正义、人权保障、正当程序等内容。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D。
    8.【答案】ABC
    【考点】法治思维的基本内容
    【解析】法律的至上性,具体表现为法律的普遍适用性、优先适用性和不可违抗性。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BC。
    9.【答案】ABCD
    【考点】法治思维的基本内容
    【解析】权力制约原则可以概括为职权由法定、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受追究四项要求,故本题全选。
    10.【答案】ABC
    【考点】法治思维的基本内容
    【解析】正当程序具有合法性、中立性、参与性、公开性、时限性等基本特征,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BC。
    11.【答案】ABC
    【考点】法治思维的基本内容
    【解析】公平正义主要包括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和救济公平,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BC。
    12.【答案】ABC
    【考点】法治思维的基本内容
    【解析】权利公平包括三层含义:一是权利主体平等,国家对每个公民“不偏袒”、“非歧视”;二是享有的权利,特别是基本权利平等;三是权利保护和权利救济平等。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BC。法律规则面前人人平等是规则平等的内容,故D排除不选。
    13.【答案】ABCD
    【考点】培养法律思维方式的途径
    【解析】培养法治思维的途径包括学习法律知识;掌握法律方法;参与法律实践;养成依法办事习惯。故本题全选。
    14.【答案】ABCD
    【考点】尊重法律权威的重要意义
    【解析】法律有无权威,取决于四个基本要素:一是法律在国家和社会治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占主导地位和起决定作用的法律有权威,否则无权威;二是法律本身的科学程度,反映客观规律和人类理性的法律有权威,否则无权威;三是法律在实践中的实施程度,在实践中得到严格实施和一体遵循的法律有权威,否则无权威;四是法律被社会成员尊崇或信仰的程度,反映人民共同意愿且为人民真诚信仰的法律有权威,否则无权威。故本题全选。
    15.【答案】ABCD
    【考点】尊重和维护法律权威的意义
    【解析】尊重和维护法律权威意义重大。第一,尊重法律权威是社会主义法治观念和法治思维的核心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前提条件。第二,尊重法律权威对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极为重要。第三,尊重法律权威是实现人民意志、维护人民利益、保障人民权利的基本途径。第四,尊重法律权威是维护个人合法权益的根本保障。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BCD。
    16.【答案】ABCD
    【考点】尊重法律权威的基本要求
    【解析】尊重法律权威的基本要求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信仰法律、遵守法律、服从法律和维护法律。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BCD。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708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6188
发表于 2017-8-6 16:16:24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D
    【考点】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解析】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根本制度基础,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制度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理论指导,是全面依法治国的行动指南。故本题选D。
    2.【答案】C
    【考点】法律思维的基本内容
    【解析】救济公平是指为权利受到侵害或处于弱势地位的公民提供的救济公平。救济公平包括:司法救济公平,行政救济公平,社会救济公平。故C不属于救济公平,本题正确答案为C。
    3.【答案】B
    【考点】法治思维的基本内容
    【解析】ABCD都是法治思维的基本内容。由题干中“杜绝权力任性、避免权力滥用”可以看出这是要求各级执法者树立权力制约的思维,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只有依法对权力的配置和运行进行有效制约和监督,才能防止权力私用、权力滥用和权力腐败。故正确答案为B。
    4.【答案】A
    【考点】法治思维的基本内容
    【解析】人权的法律保障包括宪法保障、立法保障、行政保护和司法救济。宪法保障是人权保障的前提和基础。立法保障是人权保障的重要条件。行政保护是人权保障的关键环节。司法救济是人权保障的最后防线。故A项符合题意。
    5.【答案】C
    【考点】法治思维的基本内容
    【解析】人权的法律保障包括宪法保障、立法保障、行政保护和司法救济。宪法保障是人权保障的前提和基础。立法保障是人权保障的重要条件。行政保护是人权保障的关键环节。司法救济是人权保障的最后防线。故C项符合题意。
    6.【答案】D
    【考点】法治思维的基本内容
    【解析】人权的法律保障包括宪法保障、立法保障、行政保护和司法救济。宪法保障是人权保障的前提和基础。立法保障是人权保障的重要条件。行政保护是人权保障的关键环节。司法救济是人权保障的最后防线。故D项符合题意。
    7.【答案】D
    【考点】法治思维的特征
    【解析】法治思维与人治思维的分水岭不在于有没有法律或者法律的多寡与好坏,而在于最高的权威究竟是法律还是个人。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
    8.【答案】D
    【考点】法治思维的基本内容
    【解析】司法救济是指当宪法和法律赋予人们的基本权利遭受侵害时,人民法院应当对这种侵害行为作有效的补救,对受害人给予必要和适当的补偿,以最大限度地救济他们的生活困境和保护他们的正当权益,从而在最大程度上维护基于利益平衡的司法和谐。题干中对赵作海案的重新调查是法院纪检、监察部门进行的,并且对之前的误判进行了重新处理,这是司法救济的体现,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宪法保障是指国家应当保障宪法作为国家根本法的地位,其他法律不得与其抵触和冲突,对宪法中确立的权利义务应当进行保护,对立法、司法行政活动中违反宪法的行为进行审查和禁止;立法保障就是法律对某种权利以法律规定的形式予以保护,是一种立法行为;行政保护指的是行政机关在行使行政管理权过程中依法保护人权的行为;ABC项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D。
    9.【答案】C
    【考点】法治思维的基本内容
    【解析】法律的不可违抗性,是指法律必须遵守,违反法律要受到惩罚,任何人不论权力大小、职位高低,只要有违法犯罪行为,就要追究和承担法律责任,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法律的普遍适用性是指法律在本国主权范围内对所有人具有普遍的约束力;法律的优先适用性,是指当同一项社会关系同时受到多种社会规范的调整时,要优先考虑法律规范的适用;法律的国家意志性指的是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中上升为国家意志的那部分意志;故ABD项不符合题意,应排除不选。
    10.【答案】C
    【考点】尊重法律权威的基本要求
    【解析】ABCD皆为尊重法律权威的基本要求。应当相信法律、信奉法律,树立崇尚法律、信仰法律的牢固观念,增强对法律的信任感、认同感。对法律常怀敬畏之心,常思敬重之情。法律要发生作用,全社会都要信仰法律。这才是破解秦孝公难题的首要前提。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
    二、多项选择题
    1.【答案】ABCD
    【考点】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
    【解析】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的统一;要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要加强宪法实施,落实依宪治国。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BCD。
    2.【答案】ABC
    【考点】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解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包括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三个方面的核心要义。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BC。D项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与题干无关,故排除不选。
    3.【答案】ACD
    【考点】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
    【解析】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德治是治国理政的重要方式,故A正确。法治主要依靠制定和实施法律规范的形式来推进和实施;德治主要依靠培育和弘扬道德等途径来推进和实施,故CD正确。德治发挥作用主要通过人们的内心信念、传统习俗、社会舆论等进行道德教化,并对违反道德的行为进行道德谴责;法治发挥作用要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故B项错误。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ACD。
    4.【答案】ABCD
    【考点】加强宪法实施,落实依宪治国
    【解析】我国依宪治国、依宪执政与西方宪政的本质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制度基础不同;领导力量不同;权利主体不同;权力行使方式不同。故本题全选。
    5.【答案】ABCD
    【考点】法治思维的含义和特征
    【解析】法治思维包含以下几层含义:第一,法治思维以法治价值精神为指导,蕴含着公正、平等、民主、人权等法治理念,是一种正当性思维;第二,法治思维以法律原则和法律规则为依据来指导人们的社会行为,是一种规范性思维;第三,法治思维以法律手段与法律方法为依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解决纠纷,是一种可靠的逻辑思维;第四,法治思维是一种融法律的价值属性和工具理性于一体的特殊的高级法律意识。故本题全选。
    6.【答案】ABCD
    【考点】法治思维的含义和特征
    【解析】法治思维与人治思维的区别,集中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在依据上,法治思维认为国家的法律是治国理政的基本依据,处理法律问题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人治思维的本质是人高于法或权大于法,它主张凭借个人尤其是掌权者、领导人的个人魅力、德性和才智来治国平天下。二是在方式上,法治思维以一般性、普遍性的平等对待方式调节社会关系,具有稳定性和一贯性;人治思维漠视规则的普遍适用性,按照个人意志和感情进行治理,治人者以言代法、言出法施、朝令夕改,具有极大的任意性和非理性。三是在价值上,法治思维强调集中社会大众的意志进行决策和判断;人治思维是个人说了算的专断思维,虽然有时也强调集思广益进行治理或作出决定,但主要表现为少数个人的集权专断。四是在标准上,法治思维以法律为最高权威;人治思维奉领导者个人的意志为最高权威,当法律的权威与个人的权威发生矛盾时,强调个人而非服从法律的权威。故本题全选。
    7.【答案】BD
    【考点】法治思维的基本内容
    【解析】法治思维包括法律至上、权力制约、公平正义、人权保障、正当程序等内容。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D。
    8.【答案】ABC
    【考点】法治思维的基本内容
    【解析】法律的至上性,具体表现为法律的普遍适用性、优先适用性和不可违抗性。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BC。
    9.【答案】ABCD
    【考点】法治思维的基本内容
    【解析】权力制约原则可以概括为职权由法定、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受追究四项要求,故本题全选。
    10.【答案】ABC
    【考点】法治思维的基本内容
    【解析】正当程序具有合法性、中立性、参与性、公开性、时限性等基本特征,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BC。
    11.【答案】ABC
    【考点】法治思维的基本内容
    【解析】公平正义主要包括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和救济公平,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BC。
    12.【答案】ABC
    【考点】法治思维的基本内容
    【解析】权利公平包括三层含义:一是权利主体平等,国家对每个公民“不偏袒”、“非歧视”;二是享有的权利,特别是基本权利平等;三是权利保护和权利救济平等。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BC。法律规则面前人人平等是规则平等的内容,故D排除不选。
    13.【答案】ABCD
    【考点】培养法律思维方式的途径
    【解析】培养法治思维的途径包括学习法律知识;掌握法律方法;参与法律实践;养成依法办事习惯。故本题全选。
    14.【答案】ABCD
    【考点】尊重法律权威的重要意义
    【解析】法律有无权威,取决于四个基本要素:一是法律在国家和社会治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占主导地位和起决定作用的法律有权威,否则无权威;二是法律本身的科学程度,反映客观规律和人类理性的法律有权威,否则无权威;三是法律在实践中的实施程度,在实践中得到严格实施和一体遵循的法律有权威,否则无权威;四是法律被社会成员尊崇或信仰的程度,反映人民共同意愿且为人民真诚信仰的法律有权威,否则无权威。故本题全选。
    15.【答案】ABCD
    【考点】尊重和维护法律权威的意义
    【解析】尊重和维护法律权威意义重大。第一,尊重法律权威是社会主义法治观念和法治思维的核心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前提条件。第二,尊重法律权威对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极为重要。第三,尊重法律权威是实现人民意志、维护人民利益、保障人民权利的基本途径。第四,尊重法律权威是维护个人合法权益的根本保障。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BCD。
    16.【答案】ABCD
    【考点】尊重法律权威的基本要求
    【解析】尊重法律权威的基本要求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信仰法律、遵守法律、服从法律和维护法律。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BCD。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2-21 12:46 , Processed in 0.079019 second(s), 7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