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88|回复: 1

2017考研政治思修习题及答案:学习宪法法律 建设法治体系

[复制链接]

33万

主题

33万

帖子

10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007237
发表于 2017-8-6 13:55: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7考研复习已进入倒计时冲刺阶段,为了方便考生复习,下面精选了2017考研政治思修部分的习题,供考生学习参考。
    学习宪法法律 建设法治体系
        一、单项选择题
    1.“法律不但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且由国家保证实施。”这句话表明法律具有
    A.阶级性
    B.国家强制性
    C.上层建筑特点
    D.反映统治阶级意志的特质
    2.决定法律本质、内容和发展方向的根本因素是
    A.人的素质
    B.文化的发展程度
    C.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D.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3.根据法律的规范作用的指向和偏重,可以将社会主义法律的规范作用分为指引作用、预测作用、评价作用、强制作用和教育作用。其中法律最首要的作用是
    A.指引作用
    B.预测作用
    C.评价作用
    D.强制作用
    4.法律所具有的、通过其规定和实施而影响人们思想,培养和提高人们法律意识,引导人们依法行为的作用。这指的是法律规范的
    A.指引作用
    B.预测作用
    C.评价作用
    D.教育作用
    5.《史记·循吏列传》中说:“法令所以导民也,刑罚所以禁奸也。”司马迁这句话是指法律的
    A.规范作用
    B.强制作用
    C.社会作用
    D.指引作用
    6.法律的指引作用主要是通过授权性规范、禁止性规范和义务性规范三种形式来实现。其中禁止性规范是指引人们
    A.不得或者不准做什么
    B.可以或者有权做什么
    C.应当或者必须做什么
    D.能够或者不能做什么
    7.法律的运行是一个从创制、实施到实现的过程。这个过程主要包括法律制定、法律执行、法律适用、法律遵守等环节。其中法律运行的起始性和关键性环节是
    A.法律制定
    B.法律遵守
    C.法律执行
    D.法律适用
    8.法律适用是指国家司法机关及其公职人员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适用法律处理案件的专门活动。司法的基本要求是
    A.司法公正
    B.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C.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
    D.正确、合法、合理、及时
    9.国家司法机关及其公职人员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适用法律处理案件的专门活动,称为
    A.法律运行
    B.法律执行
    C.法律适用
    D.法律遵守
    10.“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是说明的刑法的原则是
    A.罪刑法定
    B.罪刑相适应
    C.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
    D.惩罚与教育相结合
    11.党的十八大提出了“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和全民守法”的十六字方针,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将其作为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格局,并作出了更加明确具体的部署。科学立法的目标是
    A.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宪法实施
    B.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
    C.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
    D.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
    12.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是司法活动最高的价值追求,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是
    A.科学立法
    B.严格执法
    C.公正司法
    D.全民守法
    13.“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格局。其中,加快建设法治政府是
    A.科学立法的目标
    B.严格执法的目标
    C.公正司法的目标
    D.全民守法的目标
    1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由多个法律部门、多个层次的法律规范构成的有机统一的整体,其中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主干的是
    A.宪法
    B.法律
    C.行政法规
    D.地方性法规
    15.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是
    A.民法
    B.商法
    C.经济法
    D.社会法
    16.柏拉图曾经说过:“在一个国家中,法律永远是由强者的权力制定的。”此话蕴含的核心意义是
    A.法律是由特定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
    B.法律是调整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
    C.法律是规定权利和义务的行为规范
    D.法律是统治阶级意识的体现
      二、多项选择题
    1.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你们的观念本身是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和所有制关系的产物,正像你们的法不过是被奉为法律的你们这个阶级的意志一样,而这种意志的内容是由你们这个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来决定的。”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法律的本质,即“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下面对这句话理解错误的是
    A.法律体现的是个别统治者的意志
    B.法律所体现的是统治阶级意志的全部
    C.法律不是统治者个人意志的简单相加
    D.统治阶级及其成员可以不服从和遵守法律
    2.法律区别于道德规范、宗教规范、风俗习惯等其他社会规范的区别在于
    A.国家制定或认可
    B.国家保证实施
    C.调整人们行为
    D.有约束力
    3.根据我国法学界通说,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规定权利和义务,以确认、保护和发展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为目的的行为规范体系。法律的特征包括
    A.法律是调整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
    B.法律会对所有的社会关系进行调整
    C.法律是由国家创制并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
    D.法律是规定权利和义务的行为规范
    4.法律是由国家创制并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其强制性表现在
    A.国家对违法行为的否定
    B.国家对违法行为的制裁
    C.国家对合法行为的肯定
    D.国家对合法行为的保护
    5.马克思曾说:“法律应当以社会为基础,法律应该是社会共同的、由一定的物质生产方式所产生的利益和需要的表现。”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特征是
    A.统一性和层次性的统一
    B.阶级性和人民性的统一
    C.继承性和创造性的统一
    D.科学性和先进性的统一
    6.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科学性和先进性主要体现在
    A.坚持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善于借鉴我国传统法和外国法的成功经验
    C.立法体制、立法程序和立法技术,适应时代发展而不断改进与创新,使立法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
    D.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顺利发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法律保障
    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经济社会发展实践经验制度化、法律化的集中体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十分鲜明的特征,除体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时代要求外,其特征还在于体现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B.动态、开放、与时俱进的发展要求
    C.结构内在统一而又多层次的国情要求
    D.继承中国法制传统和借鉴人类法制文明成果的文化要求
    8.资本主义法律的根本任务是维护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秩序。资本主义法律规定的自由、民主、平等等价值原则是形式上的,归根到底是维护资产阶级根本利益,所以属于剥削类型的法律。资本主义法律的基本特征主要体现在
    A.与资本主义私有制相适应的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原则
    B.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契约自由原则
    C.与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相适应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D.与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相适应的人权保障原则
    9.法律的教育作用的实现方式包括
    A.通过人们对法律的了解和学习
    B.通过对各种违法犯罪行为的制裁
    C.通过对先进人物、模范行为的嘉奖与鼓励
    D.通过对人们行为法律意义的评价
    10.法律的作用是指法律对人行为和社会关系所产生的影响。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反映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点,其最重要的作用表现为
    A.确立和维护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
    B.确立和维护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
    C.确立和维护和谐稳定的社会秩序
    D.推动社会改革与进步
    11.国家机关的立法活动必须遵循法定的程序,包括
    A.法律案的提出
    B.法律案的审议
    C.法律案的表决
    D.法律案的公布
    12.行政执法是法律实施和实现的重要环节,其基本原则在于
    A.合法性
    B.合理性
    C.信赖保护
    D.效率
    13.我国宪法以国家根本法形式,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成果、反映了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意志和根本利益,成为历史新时期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基本原则、重大方针、重要政策在国家法制上的最高体现。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包括党的领导原则、人民主权原则,还包括
    A.罪刑法定原则
    B.人权保障原则
    C.法治原则
    D.民主集中制原则
    14.2015年7月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实行宪法宣誓制度的决定。根据决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或决定任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国务院总理等,在依照法定程序产生后进行宪法宣誓。宪法宣誓誓词共70个字:“我宣誓:忠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维护宪法权威,履行法定职责,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恪尽职守、廉洁奉公,接受人民监督,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努力奋斗!”向宪法宣誓的原因是
    A.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B.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
    C.宪法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
    D.宪法体现了分权制衡的基本原则
    15.依法治国的基本格局包括
    A.科学立法
    B.严格执法
    C.公正司法
    D.全民守法
    16.实体法和程序法是法律体系不可或缺的内容。下列选项属于实体法的有
    A.仲裁法
    B.民法商法
    C.刑法
    D.行政法
    17.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我国民法的基本原则包括
    A民事主体地位平等
    B意思自治
    C公平
    D诚实信用
    18.行政法调整的是行政机关与行政管理相对人之间因行政管理活动发生的关系。我国行政法基本原则是
    A.职权法定
    B.程序法定
    C.公正公开
    D.有效监督
    19.刑法的基本原则是指贯穿于刑法制定和实施全过程的根本性准则,我国刑法规定的刑法的基本原则有
    A.回避
    B.罪刑法定
    C.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D.罪刑相适应
    20.我国刑法规定了犯罪的概念,规定了刑罚的种类,其中主刑包括死刑,无期徒刑,还包括
    A.管制
    B.拘役
    C.有期徒刑
    D.剥夺政治权利
    21.非诉讼程序法律是规范仲裁机构或者人民调解组织解决社会纠纷的法律规范,包括仲裁法、人民调解法等。仲裁法的基本原则有
    A.自愿
    B.一裁终局
    C.仲裁独立
    D.联合仲裁
    2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具有重要意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是
    A.凝聚思想共识的法治航标
    B.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举措
    C.全面依法治国的基础工程
    D.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
    23.党的十八大提出了“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和全民守法”的十六字方针,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将其作为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格局,并作出了更加明确具体的部署。其中,科学立法的目标是
    A.推进法治社会建设
    B.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C.加强宪法实施
    D.加快建设法治政府
    24.据公安部统计数据显示,从2011年5月1日至2014年4月30日累计查处酒驾127.4万起,醉驾22.2万起,同比分别下降18.7%、42.7%。同时,依法对醉驾行为实施行政拘留1.1万人,暂扣驾驶证84.2万个,吊销驾驶证15.8万个,一次记满12分89.3万人。自“醉驾入刑”以来,“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的观念之所以能够深入人心,根本上是源于法律的
    A.指引作用
    B.预测作用
    C.评价作用
    D.强制作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619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5996
发表于 2017-8-6 15:01:09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B
    【考点】法律的特征
    【解析】法律是由国家创制并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法律区别于道德规范、宗教规范、风俗习惯等其他社会规范的区别主要有两点:一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二是由国家保证实施,即具有国家强制性。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此外,法律具有阶级性,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法律属于社会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ACD项说法正确,但与题意不符,故排除不选。
    2.【答案】D
    【考点】法律的本质
    【解析】法律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决定法律本质、内容和发展方向的根本因素。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就有什么性质和内容的法律。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ABC为无关干扰项。
    3.【答案】A
    【考点】社会主义法律的作用
    【解析】ABCD都是社会主义法律的作用。法律的首要作用是引导人们选择合法的行为,约束非法的行为,即指引作用。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BCD不符合题意。
    4.【答案】D
    【考点】社会主义法律的作用
    【解析】题干体现的是法律规范的教育作用的内涵,故本题应选B。指引作用指法律所具有的、能够为人们提供一种既定的行为模式,从而引导人们在法律范围内活动的作用。预测作用指法律通过对某种行为做出肯定或否定的判断,使人们能够预见自己行为的性质和后果,从而自觉地实施合法的行为,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行为。评价作用指法律所具有的、能够评价人们行为的法律意义的作用。ABC均不符合题意,故不选。
    5.【答案】D
    【考点】社会主义法律的作用
    【解析】题干中“法令所以导民也”是解题的关键,“导”正是指的法律的指引作用,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其余选项均与题干无关,故排除不选。
    6.【答案】A
    【考点】社会主义法律的作用
    【解析】法律的指引作用主要是通过授权性规范、禁止性规范和义务性规范实现的。授权性规范指引人们可以做什么或者有权做什么;禁止性规范指引人们不得做什么;义务性规范指引人们应当或者必须做什么。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
    7.【答案】A
    【考点】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
    【解析】法律制定就是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制定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活动,是法律运行的起始性和关键性环节。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
    8.【答案】D
    【考点】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
    【解析】司法的基本要求是正确、合法、合理、及时,故D正确。ABC三项是司法的基本原则,与题意不符,排除不选。
    9.【答案】C
    【考点】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
    【解析】法律适用指国家司法机关及其公职人员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适用法律处理案件的专门活动。法律运行是一个从创制、实施到实现的过程。法律执行在广义上是指国家机关及其公职人员,在国家和公共事务管理中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贯彻和实施法律的活动;在狭义上则是指国家行政机关执行法律的活动。法律遵守是指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依照法律规定行使权力和权利以及履行职责和义务的活动。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
    10.【答案】A
    【考点】刑法的基本原则
    【解析】题中的名言警句意为“如果法律没有明文规定,其行为不构成犯罪,如果法律没有明文规定,其行为不得进行处罚”,即罪刑法定的原则,故本题选A。BC项也属于刑法的基本原则,但不符合题意,故排除。D项是无关干扰项。
    11.【答案】A
    【考点】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格局
    【解析】科学立法以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宪法实施为目标,故本题应选A。B项是严格执法的目标,C项是全民守法的目标,D项是无关干扰项。
    12.【答案】C
    【考点】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格局
    【解析】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是司法活动最高的价值追求。公正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ABD与公正司法同属于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格局,但与题意不符,故排除不选。
    13.【答案】B
    【考点】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格局
    【解析】严格执法以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为目标,故本题选B。科学立法的目标是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宪法实施,故A不选。公正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故C不符合题意。全民守法的目标是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故D不选。
    14.【答案】B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解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以宪法为统帅,以法律为主干,以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为重要组成部分,由多个法律部门组成的有机统一整体。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
    15.【答案】A
    【考点】我国的实体法律部门
    【解析】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遵循民事主体地位平等、意思自治、公平、诚实信用等基本原则,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商法调整商事主体之间的商事关系;经济法是调整国家从社会整体利益出发,对经济活动实行干预、管理或者调控所产生的社会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社会法是调整劳动关系、社会保障、社会福利和特殊群体权益保障等方面的法律规范,故BCD不符合题意。
    16.【答案】D
    【考点】法律的本质
    【解析】马克思主义认为,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题干所表达的正是此意,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A项是法律的本质之一,BC项是法律的特征,都不符合题意,故排除不选。
    二、多项选择题
    1.【答案】ABD
    【考点】法律的本质
    【解析】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一方面,在阶级社会中,法律所体现的是统治阶级的整体意志,而不是统治阶级内部个别人的意志,也不是统治者个人意志的简单相加。另一方面,法律所体现的是上升为国家意志的那部分意志,而不是统治阶级意志的全部。故ABD为本题的正确答案。
    2.【答案】AB
    【考点】法律的特征
    【解析】法律区别于道德规范、宗教规范、风俗习惯等其他社会规范的区别主要有两点:一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即国家机关在法定的职权范围内依照法律程序,制定、补充、修改、废止规范性法律文件,或赋予某些既存社会规范或判例以法律效力。二是由国家保证实施,即具有国家强制性。故AB为正确答案。CD属于法律和道德规范、宗教规范、风俗习惯共有的特点,与题意不符,故排除不选。
    3.【答案】ACD
    【考点】法律的特征
    【解析】法律的特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法律是调整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但法律只调整一部分重要的社会关系,并不会规范人们所有的行为,因而不会对所有的社会关系都进行调整,故A项正确,B项说法错误。第二,法律是由国家创制并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故C项正确。第三,法律是规定权利和义务的行为规范,故D项正确。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ACD。
    4.【答案】ABCD
    【考点】法律的特征
    【解析】法律的国家强制性既表现为国家对违法行为的否定和制裁,也表现为国家对合法行为的肯定和保护。故ABCD均正确。
    5.【答案】BD
    【考点】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特征
    【解析】从体现的意志看,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共同意志的体现,是阶级性与人民性的统一;从实质内容看,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社会历史发展规律、自然规律的反映,是科学性和先进性的统一。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D。
    6.【答案】ABC
    【考点】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特征
    【解析】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科学性和先进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为指导;善于借鉴我国传统法律和外国法律的成功经验;立法体制、立法程序和立法技术能适应时代发展而不断改革与创新,使立法的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D项是无关干扰项,排除不选,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BC。
    7.【答案】ABCD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特征
    【解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特征: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体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时代要求;体现结构内在统一而又多层次的国情要求;体现继承中国法制文化优秀传统和借鉴人类法制文明成果的文化要求;体现动态、开放、与时倶进的发展要求。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BCD。
    8.【答案】ABCD
    【考点】法律的演进与发展
    【解析】资本主义法律的基本特征主要体现为四个原则:一是与资本主义私有制相适应的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原则;二是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契约自由原则;三是与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相适应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四是与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相适应的人权保障原则。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BCD。
    9.【答案】ABC
    【考点】社会主义法律的作用
    【解析】教育作用主要有三种实现方式:一是通过法治宣传教育,引导人们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树立对社会主义法律的信仰;二是通过制裁各种违法犯罪行为,使违法犯罪者和一般社会成员受到警示;三是通过表彰法治先进人物,弘扬法治精神,营造法治环境。D项是法律的评价作用的内涵,与题意无关。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BC。
    10.【答案】ABCD
    【考点】社会主义法律的作用
    【解析】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反映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点,其最重要的作用表现为确立和维护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经济制度、社会秩序以及推动社会改革与进步。故ABCD说法都正确,本题全选。
    11.【答案】ABC
    【考点】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
    【解析】立法活动必须遵循法定程序,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立法程序而言,大体包括以下四个环节:法律案的提出,法律案的审议,法律案的表决,法律的公布。D项表述错误,应为法律的公布。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BC。
    12.【答案】ABCD
    【考点】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
    【解析】行政执法是法律实施和实现的重要环节,必须坚持合法性、合理性、信赖保护、效率等基本原则。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BCD。
    13.【答案】BCD
    【考点】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
    【解析】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包括党的领导原则、人民主权原则、人权保障原则、法治原则和民主集中制原则,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CD。A项是刑法的基本原则,与题意不符,故不选。
    14.【答案】ABC
    【考点】我国宪法确立的基本原则和制度
    【解析】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BC。D项与题意不符,应排除不选。
    15.【答案】ABCD
    【考点】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格局
    【解析】党的十八大提出了“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和全民守法”的十六字方针,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将其作为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格局。故本题全选。
    16.【答案】BCD
    【考点】我国的实体法律部门
    【解析】我国的实体法律部门包括由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故BCD正确。我国的程序法律部门包括诉讼法与非诉讼程序法,仲裁法属于非诉讼程序法,故A与题意不符。
    17.【答案】ABCD
    【考点】我国的实体法律部门
    【解析】民法遵循民事主体地位平等、意思自治、公平、诚实信用等基本原则。故本题全选。
    18.【答案】ABCD
    【考点】我国的实体法律部门
    【解析】行政法调遵循职权法定、程序法定、公正公开、有效监督等原则。故本题全选。
    19.【答案】BCD
    【考点】我国的实体法律部门
    【解析】我国刑法确立了罪刑法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罪刑相适应等基本原则。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CD,A项为错误干扰项。
    20.【答案】ABC
    【考点】我国的实体法律部门
    【解析】我国刑法规定了刑罚的种类,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五种主刑以及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三种附加刑。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BC。D项属于附加刑。
    21.【答案】ABC
    【考点】我国的程序法律部门
    【解析】仲裁法原则包括自愿、仲裁独立、一裁终局,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BC。D项是无关干扰项,故排除不选。
    22.【答案】ABC
    【考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意义
    【解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是凝聚思想共识的法治航标,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举措,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基础工程,故ABC
正确。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是党的领导,故D错误。
    23.【答案】BC
    【考点】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格局
    【解析】科学立法的目标是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宪法实施,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C。推进法治社会建设是全民守法的目标,加快建设法治政府是严格执法的目标,故AD与题意不符,排除不选。
    24.【答案】ABCD
    【考点】社会主义法律的作用
    【解析】“醉驾入刑”引导人们选择合法行为,约束“酒驾”这种非法行为,体现了指引作用;同时这也是法律评价人们行为法律意义的体现,即评价作用。“依法对醉驾行为实施行政拘留”是法律强制作用的体现;通过对这种“醉驾”行为否定的判断,使得人们能够预见自己行为的性质和后果,是法律预测作用的体现。故ABCD均符合题意,应全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2-22 05:55 , Processed in 0.078427 second(s), 7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