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49|回复: 0

2015考研政治当代分析题:新东方杨加宁7分版

[复制链接]

33万

主题

33万

帖子

10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007237
发表于 2017-8-6 13:54: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5考研在即,近一年高强度的复习过程中,考生们磨练了意志、学会了坚守。在2015考研备考最后的时间里,是一场知识最终融合的比拼,考前一晚不要紧张,可以看看新东方在线整理的新东方杨加宁老师2015考研政治分析题高分版,不要求考研考生可以全部背诵记熟,只需要看看老师是由何角度来解题的思路。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专题一 中国与周边国家经济合作
    角度1. 中国的“一带一路”规划是“新马歇尔计划”吗?
    马歇尔计划是美苏争霸冷战时代的产物。美国在二战之后,为了抵制苏联和共产主义运动的扩张,而采取的对西欧国家的援助计划。
    把中国的丝绸之路经济带说成是“新马歇尔计划”的观点是毫无根据的,而且别有用心。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始终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我们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的发展道路和奉行的内外政策,绝不干涉中亚国家内政,我们愿同俄罗斯和亚洲各国加强沟通和协调,共同为建设和谐地区做出不懈努力。
    角度2. 中国在推进周边国家经济合作中应坚持什么原则?
    中国历来高度重视周边外交工作和经济合作,打造周边命运共同体,秉持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坚持睦邻、安邻、富邻,深化同周边国家的互利合作和互联互通,努力寻求同各方利益的汇合点,通过务实合作促进合作共赢。
    此外,我们还要在外交工作中坚持正确的义利观,就是做到先义后利、取利有道、义利兼顾,要讲信义、重情义、扬正义、树道义。要切实落实好正确义利观,做好对外经济合作与援助工作,真正做到弘义融利。
    专题二 区域经济集团化与经济全球化
    角度1. 结合材料1和2,回答区域经济集团化与经济全球化有什么关系?
    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之间存在下列的关系:
    一方面,区域经济集团具有排他性,集团内外的待遇存在差别。这有利于集团内经济贸易的自由化和成员国的经济迅速发展,但就整个世界而言,带有浓厚的集团贸易保护主义色彩,妨碍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另一方面,任何一个区域经济都是世界经济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区域经济集团的产品、技术、原料、能源不同程度地仰赖于区域外的经济、技术交往。各个区域经济集团之间相互渗透,不可能真正被隔绝。
    因此,从总体上看,区域经济集团化趋势的发展并没有阻止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相反,区域经济集团化的发展必将进一步促进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成为世界经济走向一体化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
    中国的亚太梦就是坚持亚太大家庭精神和命运共同体意识,共同致力于亚太繁荣进步,让经济更有活力,贸易更加自由,投资更加便利,道路更加通畅,这样一来就能够继续引领世界发展大势,为人类福祉做出更大贡献。
    角度2. 中国版“搭便车”论与美国版“搭便车”论的对比
    按照美国的说法,中国在热点问题上坐收渔利,却不愿为解决问题发挥建设性作用;在全球贸易中坐享其成,却又不愿遵守国际贸易规则;在现行国际体系中只享受国际秩序的好处而不愿承担相应的国际责任。而实际上,中国始终主动担当国际责任,履行国际义务,并且愿意通过自身发展惠及其他国家,促进有关国家和地区经济恢复、就业增加、民生改善。因此,美国的论调显然是美国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思维的延续,其意在维护西方发达国家的根本利益,是对世界和平的严重威胁。
    而中国版“搭便车”论则体现了是中国负责任的大国形象,显示出中国谋求与包括邻国在内的世界各国分享发展红利、实现互利共赢的外交布局,释放了中国与各国合作共赢、携手共进的善意,展示出当代中国的自信、开放与担当。
      专题三 热点地区与中国和平发展道路
    角度1. 伊拉克和乌克兰等热点地区动荡和不稳的根源。
    乌克兰、伊拉克等热点地区持续动荡不稳定有内外两方面的根源:
    ①这些地区本身长期就存在着民族、宗教及教派间的矛盾与冲突;
    ②少数西方发达国家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它们长期偏袒该地区少数国家,而其他大多数国家采取敌视态度,这也是动荡和不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
    而在这其中,西方的霸权和干涉主义也具有了一些原来所不具有的新特点:
    ①发动干涉战争时经常利用国际组织的名义;
    ②除了军事之外,通常采取综合打击的方式,比如经济、情报、媒体、司法等多种手段;
    ③军事干涉期间,甚至干涉之前还暗中培植反政府力量,插手战后政府的组建;
    ④美国深陷全球性问题的泥沼,在干涉战争中开始退居二线。
    角度2. 为什么中国是“一只和平的、可亲的、文明的狮子”?
    中国首先是一只“和平的狮子”:中国始终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坚持按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展同所有国家的关系,承诺不称霸,发展起来后也不会在世界上争霸;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还奉行防御性的国防政策,反对动辄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
    其次,中国还是一只“可亲的狮子”:中国坚持国际关系民主化,主张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都是国际社会平等成员,坚持世界的命运必须由各国人民共同掌握,维护国际公平正义,特别是要为广大发展中国家说话。同时,中国对周边国家秉持亲诚惠容的外交理念,对非洲采取真实亲诚的方针,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坚持睦邻、安邻、富邻。
    另外,中国是一只“文明的狮子”:中国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倡导国家的平等和国家之间关系的民主、文明,注重共同利益、发展共同利益、维护共同利益,不做以邻为壑、损人利己的事。中国坚持不干涉别国内政原则,坚持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的发展道路和社会制度,坚持通过对话协商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家间的分歧和争端。
    角度3. 中国提出的“亚洲新安全观”意味着什么?
    中国倡导“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亚洲新安全观”,并将与亚洲各国一道努力走出一条共建、共享、共赢的亚洲安全之路。与绝对、片面和单方面的旧安全观完全不同,亚洲新安全观为解决亚洲问题提供了中国方案,为各国采取平等对话和和平方式解决争端提供了条件,中国是亚洲和平与安全的建设力量、积极力量、正能量。
      专题四 儒家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
    角度1. 我们在新形势下应怎样对待儒学思想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
    在学习、研究、应用传统文化时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结合新的实践和时代要求进行正确取舍,而不能一股脑儿都拿到今天来照套照用。要坚持古为今用、以古鉴今,坚持有鉴别的对待、有扬弃的继承,而不能搞厚古薄今、以古非今,努力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之与现实文化相融相通,共同服务以文化人的时代任务。
    角度2. 我们应如何弘扬爱好和平的思想?
    爱好和平在儒家思想中也有很深的渊源,对中国处理国际关系有很大的影响。我们应该积极推动儒学的国际化,和平的儒家思想对世界文化应该有它的贡献。中国爱好和平的理念应当被融入世界,世界也应当认同中国的和平理念。中国随着国家实力的增强,应该把自己的文化软实力向世界宣传和推广。
    角度3. 要提升我国软实力,为什么要“讲好中国故事”?
    弘扬传统文化对于提高文化软实力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第一,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文明的血脉,是五千年中华文明的宝贵财富。
    第二,传播和宣传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增加民族自尊心、自豪感重要举措,也是提供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举措。
    第三,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包容性和世界意义,对处理当今世界的一些热点问题具有启示意义。
    对于弘扬传统文化,我们要做到:
    第一,加强宣传;第二,学习反思;第三,相互借鉴。
    总之,只有坚持从历史走向未来,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我们才能做好今天的事业。
   
    文章来源:新东方
    mimOino+aekA==" src="http://file.koolearn.com/79791419585296.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9-20 23:30 , Processed in 0.046504 second(s), 7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