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43|回复: 0

2015考研政治思修分析题:新东方杨加宁10分版

[复制链接]

33万

主题

33万

帖子

10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007237
发表于 2017-8-6 13:54: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5考研在即,近一年高强度的复习过程中,考生们磨练了意志、学会了坚守。在2015考研备考最后的时间里,是一场知识最终融合的比拼,考前一晚不要紧张,可以看看新东方在线整理的新东方杨加宁老师2015考研政治分析题高分版,不要求考研考生可以全部背诵记熟,只需要看看老师是由何角度来解题的思路。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1.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秤,作为衡器,量的虽是斤两,称的更是良心。在新洲区邾城街有一户江姓人家,在当地做秤已有200多年。由于多年来秉承“分毫不差”的标准,江家的秤早已名声在外,被当地居民称为“良心秤”。70岁的江玉珍婆婆拿着自己亲手做的一杆老秤,秤着弟弟江远斌刚送来的一把菜薹。“两斤三两,跟电子秤一样。”江婆婆笑着说。这位银发婆婆制作的秤,曾是新洲、麻城、黄冈等地小商贩们的必备品。“我家五代人都是做秤的,传到我这辈已经200多年了。”江玉珍说,当年做秤的有好多家,江家的秤却一直是最受欢迎的。
    “那时没有现成的秤杆,都要自己一点点地磨。”江玉珍说,由于精确性要求高,每杆秤都需要反复校量,一天忙下来最多只能做2杆秤。“宁愿做少点,也不能砸了祖传的招牌。”“100斤的东西,刀口距离偏差2毫米,重量就相差七八斤。”江玉珍婆婆说,做了50多年的秤,度量早就刻在心里,市面上卖的一些“短秤”、“黑心秤”,她一眼便能瞧出端倪。挑木材、刨木、制粗胚、打磨、包铜管、定刀口、定星位……经过十多道工序,一杆秤才算制作完成。但在江玉珍看来,做秤虽难,更难的却是守住自己心底的那杆良心秤。
    做秤这些年,常有不法商贩要求江婆婆做“短秤”,都被她拒绝。一次,一名鱼贩子拿着一叠钞票放在江婆婆面前,要她做一杆“短秤”,她毫不犹豫地拒绝了。江婆婆说,就算是给她再多的钱,她也不会干这亏心事。“别看秤不大,称的可是良心。”
        材料2
    2014年初,在山东大学旁中国银行的ATM机取钱时,学生韩玖均发现上一位使用机器的客户遗落的银行卡,屏幕上显示的余额信息是卡内还有近九百元,此刻只要轻轻摁下一键,他将可以继续提款。然而韩玖均选择摁下了“退卡”键,并且在ATM机旁留下字条告知将会前来寻找银行卡的失主他的银行卡已经安全地呆在学校公安处等待认领。韩玖均承认这是一次考验,他为自己感到骄傲,因为他通过了考验。
    就在同一周,韩玖均晚自习下课后独自回到宿舍楼。此时正值紧张复习的考试月,同学们都在积极备战即将到来的考试,路上并没有什么人。然而韩玖均在宿舍台阶上不起眼的角落拾到一个钱包,他惊讶的发现钱包内有现金千余元以及银行卡身份证等多种重要证件。捡钱包的地点正好处于摄像监控死角,整个过程除了韩玖均自己再无一人看到,可是如此多的巧合在韩玖均看来也只能有一个结果。韩玖均首先求助了宿舍管理员,在厚厚的名单中一遍遍的翻,终于找到该名同学的宿舍号,并且亲手将钱包交还到失主的手上。对于这些事他回忆到“没想到考验来的如此密集”。他说自己当时没有丝毫的不舍,现在也没有一丝后悔。
        材料3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离不开诚信这一道德基石,只有在社会中普遍培育诚信意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内化为人们的自觉追求并转化为其实际行动。
    荣辱观是人们对荣辱问题的根本看法和态度,是一定社会思想道德原则、规范的体现和表达。而社会主义荣辱观对于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形成良好社会风尚,提高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请根据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⑴请结合材料1,说一说为什么江家的秤“称的可是良心”?
    ⑵根据材料2和材料3,分析如何理解韩玖均“为通过了考验而感到骄傲”?
    答案:⑴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每个公民更加需要大力倡导诚实守信的美德。
    首先,诚实守信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活动的一项基本道德准则。市场经济越发达,对诚实守信的道德要求就越高。
    其次,诚实守信是职业道德的一项基本要求。它要求各行各业的从业人员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诚实劳动、实事求是,杜绝弄虚作假、虚报浮夸。
    最后,诚实守信是做人的一项基本道德准则。它要求人们为人诚恳、待人诚实、做事实在、追求信誉等。 诚信既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为人处世应当遵循的基本准则,也是一个社会维持正常秩序和有效运行的必然要求。
    江家做秤诚信不缺斤短两、诚信经营及其200年积累的良好声誉就是体现了诚信在市场经济活动下的良好职业道德,更是江家人做人守信的有力反映和应有回报。
    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集中体现了在个人层面的基本规范和要求。而诚信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具体来说,诚信的要义就是真实无欺不作假、真诚待人不说谎、践行约定不食言。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当代中国社会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评价标准,反映了社会主义道德的本质要求,指明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方向,还是引领社会风尚的一面旗帜。其中的“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就要将诚实守信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作为立人之本、成事之基,在学校生活、家庭生活、职业生活、社会生活中自觉做到以诚相待、重信守诺、有约必践,共同营造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社会氛围,抵制和反对唯利是图、弄虚作假、背信弃义、不讲信誉、尔虞我诈等思想和行为。这对于大学生成长成才和培育文明道德风尚具有重要的规范、激励和指导作用。
    大学生的诚信意识、诚信行为、诚信品质,关系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关系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在一定意义上关系中华民族的未来。大学生必须自觉加强诚信道德建设。
    第一,诚信是大学生树立理想信念的基础。一个没有良好诚信品德的人,不可能有坚定的理想信念。
    第二,诚信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大学生只有以诚实守信为重点,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言必信、行必果,诚心做事、诚实做人,才能实现全面发展。
    第三,诚信是大学生进入社会的通行证。大学生只有树立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信用意识和道德观念,“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努力培养诚实守信的优良品质,奠定立足现代社会的道德基石,才能成为高素质的人才,承担起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大学生韩玖均就是从社会主义荣辱观与核心价值观出发,用自己拾金不昧和真心诚意践行了诚实守信的原则,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当代大学生是可以通过一次又一次道德考验的。
    2.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公平正义是衡量一个国家或社会文明发展的标准,是人类文明的标志之一,也是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之一。而公正也是法治的生命线,司法公正对社会公正具有重要引领作用。必须完善司法管理体制和司法权力运行机制,规范司法行为,要依法公正对待人民群众的诉求,加强对司法活动的监督,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决不能让不公正的审判伤害人民群众感情、损害人民群众权益。
    材料2
    在1月7日至8日召开的中央政法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明确指出,党委政法委要明确职能定位,善于运用法治思维与法治方式领导政法工作,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作为核心价值追求,努力推动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环境,在法治轨道上推动各项工作。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要提高党员干部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把法治建设成效作为衡量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重要内容,纳入政绩考核指标体系。把能不能遵守法律、依法办事作为考察干部重要内容,在相同条件下,优先提拔使用法治素养好、依法办事能力强的干部。
    材料3
    卢梭有一句至理名言:“一切法律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的内心里。”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公报指出: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树立和维护法律权威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法治思维的核心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法治国家的前提条件。
    请结合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⑴请根据材料1和材料2,回答为什么法治思维方式能够促进公平正义的实现?
    ⑵请结合材料3,谈一下如何理解“树立和维护法律权威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法治思维的核心要求”?
    答案:⑴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根本价值追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立法是公平正义的起点,执法是公平正义的保障,司法是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公平正义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基本要求。一是坚持立法公正和执法公正并重。立法公正是执法公正的前提,执法公正是立法公正得以实现的重要保障。二是坚持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并重。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密切联系、相互制约,实体公正是程序公正追求的目标,程序公正是实体公正的保障。
    而法治思维方式是指人们按照法治的理念、原则和标准判断、分析和处理问题的理性思维方式。法治思维方式包括四个方面的特征:法律至上、权力制约、人权保障和正当程序。
    ①法律至上:法律的至上性具体表现为法律的普遍适用性、优先适用性和不可违抗性。其中,法律的普遍适用性是指法律在本国主权范围内对所有人具有普遍的约束力;法律的不可违抗性是指任何人都不允许违反法律,违反法律就要受到法律的惩罚。
    ② 权力制约:权力制约原则可以概括为职权由法定、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受追究四项要求。
    ③人权保障:人权的法律保障包括宪法保障、立法保障、行政保护和司法救济。宪法保障是人权保障的前提和基础。立法保障是人权保障的重要条件。行政保护是人权保障的关键环节。司法救济是人权保障的最后防线。
    ④正当程序:正当程序具有中立性、参与性、公开性、时限性等基本特征。
    这些特征都从各个方面有力地保证了严格执法和公正司法,也就促进了公平正义价值追求的实现。党员领导干部和司法工作者是社会公平正义的化身,践行这一名言更应当成为一种内心自觉,不断加强自身法治思维方式,提升起执法和司法的“软实力”,将人民群众的权益带向公平正义的彼岸。
    ⑵法律权威是就国家和社会管理过程中法律的地位和作用而言的,是指法的不可违抗性。法律权威意味着法律在众多社会规范中居于主导地位,不得以政策、道德和习俗等社会规范代替法律,社会主体的一切行为都要以法律为最高权威。这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具有重要意义。材料中所提及卢梭的名言也正是反映了法律权威的内涵与树立法律权威的要求。
    树立和维护法律权威,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法治思维的核心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法治国家的前提条件。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发展历程证明,法律与国家前途、人民命运息息相关。树立法律权威就是树立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权威。捍卫法律尊严,就是捍卫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尊严。保证法律实施,就是保证人民根本利益的实现。只要我们切实尊重与有效实施法律,人民当家作主就有保证,党和国家事业就能顺利发展。反之,如果法律受到漠视、削弱甚至破坏,人民权利和自由就无法保证,党和国家事业就会遭受挫折。
    树立法律权威主要依靠法律的外在强制力和内在说服力:法律的内在说服力是法律权威的内在基础和关键,法律权威不可能完全建立在外在强制力的基础之上。人民要自觉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需要做到以下三点:①努力树立法律信仰;②积极宣传法律知识;③敢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3.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互联网让世界变成了地球村,全世界70亿人在这个村庄里共同生活,而且生活得安全、自由、有序、幸福。互联网进入中国也已有二十多年,获得飞速的发展,我国网民规模达5.91亿,手机网民规模达4.64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4.1%。但与此同时也伴随着网络谣言、网络诈骗,网络不文明行为与犯罪现象也层出不穷,危害严重。
    材料2
    2013年8月10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主任鲁炜与纪连海、陈里、潘石屹、薛蛮子等十多位网络名人举行座谈交流。鲁炜在座谈时就网络名人社会责任提出六点希望,也与在场的网络名人们达成了坚守“七条底线”的共识。
    2014年10月30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主任鲁炜在国务院新闻办答记者问时指出:我们的管理都是按照中国法律进行的,我们所采取的一切措施都是依法维护中国的国家安全和中国消费者的利益。中国历来都是好客热情的,但是谁到我家作客,我是有选择的。我可以讲两句话,我没有办法改变你,但是我有权利选择朋友,我希望到中国来的都是朋友,是真朋友。
    材料3
    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11月19日在浙江乌镇开幕,本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以“互联互通共享共治”为主题。习近平向大会致贺词强调共同构建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建立多边、民主、透明的国际互联网治理体系。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就要既要互联互通,也要尊重主权,既要加快发展,也要确保安全,既要提倡自由,也要遵守秩序,既要自主自立,也要开放合作。
    请结合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⑴请结合材料2,分析互联网生活为什么要有“底线”和“选择”?
    ⑵我们大学生应该如何构建“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
    答案:⑴首先,互联网生活是公共生活的一部分,所以,维护有序的互联网生活就是维护公共秩序。公共秩序具有以下重要的功能:
    ①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
    ②有序的公共生活是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必要前提;
    ③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提高社会成员生活质量的基本保证;
    ④有序的公共生活是国家现代化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互联网生活之所以要有“底线”和“选择”,是因为公共生活需要遵守道德和法律,只有在道德和法律的范畴内,才能实现公共秩序。维护公共秩序的基本手段既包括道德,也包括法律,而且法律和道德两种基本手段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一方面,法律具有:①支撑道德规范发挥作用;②不可能调控全部社会关系,作用范围有限;另一方面,道德能够:①调节、规范人们的行为;②补充法律功能,为法律实施创造条件。
    所以,在道德和法律这样的“底线”和“选择”之下,互联网生活才能有正常的秩序。
    ⑵如同维护公共秩序,构建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也需要适当的网络道德和网络法律。
    一方面,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是人们在网络生活中为了维护正常的网络公共秩序需要共同遵守的基本道德准则,是社会公德规范在网络空间的运用和扩展。大学生应当积极倡导网络文明,坚持文明上网,养成科学、文明、健康的上网习惯,在网络生活中加强社会公德自律:第一,正确使用网络工具;第二,健康进行网络交往;第三,自觉避免沉迷网络;第四,养成网络自律精神。
    另一方面,《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是我国维护互联网秩序的主要法律。其立法目的是兴利除弊,促进我国互联网的健康发展,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保护个人、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具体措施主要有:一是促进网络发展与加强监管相结合的原则;二是信息自由与社会公共利益有机结合的原则;三是与现代网络发展相适应、与传统法律规范相协调的原则。
    4.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包括社会关系的和谐,也包括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体现了民主与法治的统一、公平与效率的统一、活力与秩序的统一、科学与人文的统一、人与自然的统一。这六个方面的内容十分丰富,既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和总体特征,也是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
    材料2
    “六尺巷传奇”传奇:清朝康熙年间,桐城人张英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邻居是桐城另一大户叶府,主人是张英同朝供职的叶侍郎,两家因院墙发生纠纷。张老夫人修书送张英。张英见信深感忧虑,回复老夫人:“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人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于是,张老夫人令家丁后退三尺筑墙。叶府很受感动,命家人也把院墙后移三尺。从此,张、叶两府消除隔阂,成通家之谊。
    材料3
    家住锡山新村的退休女工李继兰因病瘫痪在床,多年来得到了众多热心邻居的关怀和照顾,在当地传为美谈。 锡山新村70号之二是幢七层居民楼,共有35户人家。十年前,住在701室的李继兰连遭厄运,丈夫病故,自己罹患重病引起肌肉萎缩,半身不遂。同住一楼的热心邻居们主动做起了志愿者,义务轮流照顾她,使她渡过了一个个难关。如今,她的病情有了好转,感到生活的阳光和温暖。
        材料4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离不开诚信这一道德基石,只有在社会中普遍培育诚信意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内化为人们的自觉追求并转化为其实际行动。
    荣辱观是人们对荣辱问题的根本看法和态度,是一定社会思想道德原则、规范的体现和表达。而社会主义荣辱观对于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形成良好社会风尚,提高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请结合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⑴结合材料1、材料2和材料3,请回答“六尺巷传奇”和“居民楼里的温暖”的事例分别体现了个人与他人之间怎样的关系?
    ⑵根据材料3和材料4,请分析一下“居民楼里的温暖”如何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荣辱观的?
    答案:⑴个人与他人关系和谐需要坚持四个原则:平等原则、诚信原则、宽容原则和互助原则。而本题中“六尺巷传奇”和“居民楼里的温暖”的事例分别体现了其中的宽容原则和互助原则。
    宽容是促进个人与他人和谐必不可少的条件。宽容就是心胸宽广,大度容人,对非原则性的问题不斤斤计较。宽容对于协调个人与他人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有助于扩大交往空间,也有助于消除人际间的紧张和矛盾。当然,宽容不能趋于怯懦,宽容不等于无原则地一味容忍退让,更不等于拿原则做交易,在实际交往的过程中,要善于把宽容与对坏人坏事的姑息迁就区别开来。
    清代大学士张英对邻居筑墙占地一事不仅不斤斤计较、以势压人,而且还礼让有加、主动后退三尺,显示了广阔的胸怀,是宽容原则非常典型的体现。
    互助是促进个人与他人和谐的必然要求。在人和人的交往中,相互关心,相互帮助, 对增强彼此的理解,加深彼此的感情,有着重要的意义。同学们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难免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每一个人既离不开他人的帮助,也能够帮助他人,因此,在交往中了解他人的困难,主动帮助他人, 是交往关系中一个重要的原则。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应努力为他人排忧解难,真诚地与周围的人互相帮助,互相激励,和谐相处,共同进步。
    居民楼里的退休女工连遭磨难,陷入困顿的局面,邻里之间没有袖手旁观,而是在其危难之时,施以援手,齐心协力帮助其渡过难关,绝对是互帮互助的典范。
    ⑵“居民楼里的温暖”体现的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个人层面“友善”的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集中体现了在个人层面的基本规范和要求。而友善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具体来说,友善强调公民之间应互相尊重、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和睦友好,努力形成社会主义的新型人际关系。该例子中邻里之间的有爱正是我们当前所需要的。
    该事例也反映了社会主义荣辱观“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的内容。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当代中国社会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评价标准,反映了社会主义道德的本质要求,指明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方向,还是引领社会风尚的一面旗帜。其中的“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就要将互助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体现的是家庭生活、职业生活、社会公共生活中公民应当遵循的基本准则,也是经济道德
    建设的根本要求,为了实现共同的利益和目标,自觉做到互相帮助、互相支持、团结协作、共同发展,坚决反对一切损害他人,危害社会的思想行为。
   
    文章来源:新东方
   
    mimOino+aekA==" src="http://file.koolearn.com/18101419584905.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9-20 18:28 , Processed in 0.043679 second(s), 7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