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50|回复: 0

2015考研政治思修分析题:新东方杨加宁7分版

[复制链接]

33万

主题

33万

帖子

10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007237
发表于 2017-8-6 13:54: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5考研在即,近一年高强度的复习过程中,考生们磨练了意志、学会了坚守。在2015考研备考最后的时间里,是一场知识最终融合的比拼,考前一晚不要紧张,可以看看新东方在线整理的新东方杨加宁老师2015考研政治分析题高分版,不要求考研考生可以全部背诵记熟,只需要看看老师是由何角度来解题的思路。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专题一 诚实守信
    角度1. 公民为什么要倡导诚信?
    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每个公民更加需要大力倡导诚实守信的美德。
    首先,诚实守信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活动的一项基本道德准则。市场经济越发达,对诚实守信的道德要求就越高。
    其次,诚实守信是职业道德的一项基本要求。它要求各行各业的从业人员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诚实劳动、实事求是,杜绝弄虚作假、虚报浮夸。
    最后,诚实守信是做人的一项基本道德准则。它要求人们为人诚恳、待人诚实、做事实在、追求信誉等。
    角度2. 大学生为什么要加强诚信道德建设?
    大学生的诚信意识、诚信行为、诚信品质,关系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关系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在一定意义上关系中华民族的未来。大学生必须自觉加强诚信道德建设。
    第一,诚信是大学生树立理想信念的基础。一个没有良好诚信品德的人,不可能有坚定的理想信念。
    第二,诚信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大学生只有以诚实守信为重点,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言必信、行必果,诚心做事、诚实做人,才能实现全面发展。
    第三,诚信是大学生进入社会的通行证。大学生只有树立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信用意识和道德观念,努力培养诚实守信的优良品质,奠定立足现代社会的道德基石,才能承担起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角度3. 诚信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集中体现了在个人层面的基本规范和要求。而诚信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具体来说,诚信的要义就是真实无欺不作假、真诚待人不说谎、践行约定不食言。
    角度4. 诚信与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关系: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当代中国社会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评价标准,反映了社会主义道德的本质要求,指明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方向,还是引领社会风尚的一面旗帜。其中的“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就要将诚实守信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作为立人之本、成事之基,做到以诚相待、重信守诺、有约必践,共同营造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社会氛围。
      专题二 社会主义法治思维方式、法律权威与公平正义
    角度1. 为什么法治思维方式能够促进公平正义的实现?
    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根本价值追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公平正义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基本要求。一是坚持立法公正和执法公正并重。二是坚持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并重。
    法治思维方式是指人们按照法治的理念、原则和标准判断、分析和处理问题的理性思维方式,包括四个方面的特征:
    ①法律至上:法律的至上性具体表现为法律的普遍适用性、优先适用性和不可违抗性。
    ② 权力制约:权力制约原则可以概括为职权由法定、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受追究四项要求。
    ③人权保障:人权的法律保障包括宪法保障、立法保障、行政保护和司法救济。
    ④正当程序:正当程序具有中立性、参与性、公开性、时限性等基本特征。
    这些特征都从各个方面有力地保证了严格执法和公正司法,也就促进了公平正义价值追求的实现。
    角度2. 如何理解“树立和维护法律权威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法治思维的核心要求”?
    法律权威是就国家和社会管理过程中法律的地位和作用而言的,是指法的不可违抗性,不得以政策、道德和习俗等社会规范代替法律,社会主体的一切行为都要以法律为最高权威。这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具有重要意义。
    树立和维护法律权威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法治思维的核心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法治国家的前提条件。树立法律权威就是树立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权威。捍卫法律尊严,就是捍卫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尊严。保证法律实施,就是保证人民根本利益的实现。只要我们切实尊重与有效实施法律,人民当家作主就有保证,党和国家事业就能顺利发展。
    树立法律权威主要依靠法律的外在强制力和内在说服力。要自觉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需要做到以下三点:①努力树立法律信仰;②积极宣传法律知识;③敢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专题三 维护互联网秩序
    角度1. 维护互联网秩序的重要性与基本手段。
    公共秩序具有以下重要的功能:
    ①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
    ②有序的公共生活是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必要前提;
    ③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提高社会成员生活质量的基本保证;
    ④有序的公共生活是国家现代化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维护公共秩序的基本手段既包括道德,也包括法律,而且法律和道德两种基本手段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一方面,法律具有:①支撑道德规范发挥作用;②不可能调控全部社会关系,作用范围有限;另一方面,道德能够:①调节、规范人们的行为;②补充法律功能,为法律实施创造条件。
    角度2. 我们大学生应该如何构建“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
    构建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也需要适当的网络道德和网络法律。
    一方面,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是人们在网络生活中为了维护正常的网络公共秩序需要共同遵守的基本道德准则。大学生应当:第一,正确使用网络工具;第二,健康进行网络交往;第三,自觉避免沉迷网络;第四,养成网络自律精神。
    另一方面,《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的立法目的是兴利除弊,促进我国互联网的健康发展,维护国家安全、社会公共利益、个人、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具体有:一是促进网络发展与加强监管相结合的原则;二是信息自由与社会公共利益有机结合的原则;三是与现代网络发展相适应、与传统法律规范相协调的原则。
      专题四 个人与他人关系的和谐
    角度1. 请回答“六尺巷传奇”和“居民楼里的温暖”的事例分别体现了个人与他人之间怎样的关系?
    个人与他人关系和谐需要坚持四个原则:平等原则、诚信原则、宽容原则和互助原则。而本题中“六尺巷传奇”和“居民楼里的温暖”的事例分别体现了其中的宽容原则和互助原则。
    宽容是促进个人与他人和谐必不可少的条件。宽容就是心胸宽广,大度容人,对非原则性的问题不斤斤计较。宽容对于协调个人与他人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有助于扩大交往空间,也有助于消除人际间的紧张和矛盾。
    互助是促进个人与他人和谐的必然要求。在交往中了解他人的困难、主动帮助他人,是交往关系中一个重要的原则。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应努力为他人排忧解难,真诚地与周围的人互相帮助,互相激励,和谐相处,共同进步。
    角度2. 请分析“居民楼里的温暖”如何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荣辱观的?
    “居民楼里的温暖”体现的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个人层面“友善”的要求。友善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具体来说,友善强调公民之间应互相尊重、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和睦友好,努力形成社会主义的新型人际关系。
    这也反映了社会主义荣辱观“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的内容。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当代中国社会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评价标准,反映了社会主义道德的本质要求。其中的“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就要将互助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为了实现共同的利益和目标,自觉做到互相帮助、互相支持、团结协作、共同发展。
   
    文章来源:新东方
    mimOino+aekA==" src="http://file.koolearn.com/19761419584581.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9-20 18:28 , Processed in 0.048577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