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02|回复: 0

深度解析考研金融硕士政治题

[复制链接]

33万

主题

33万

帖子

10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007237
发表于 2016-7-13 20:06: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深度解析考研金融硕士政治题
        我相信很多的文科生应该知道,在考研的政治题里,有一节个非常重要的知识点就是运动关,下面就让我们跨考的专家们给大家深度解析考研金融硕士政治题。
        运动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论部分重要的常考点,经常以选择题的形式进行考查。同时,该考点也是一个难点,考生在理解的过程中,常不能准确把握概念的内涵,因而做题错误率较高。
        首先,我们来回顾下运动观的相关内容。在辩证唯物主义看来,世界是物质的,而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恩格斯说:“运动,就它被理解为存在方式,被理解为物质的固有属性这一最一般的意义来说,囊括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从单纯的位置变动起直到思维。”运动是标志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畴。
        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一方面,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脱离运动的物质是不存在的,设想不运动的物质,将导致形而上学。另一方面,物质是一切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的实在基础和承担者,世界上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任何形式的运动,都有它的物质主体,设想无物质的运动,将导致唯心主义。
        世界是永恒运动的,但同时也存在着相对的静止。物质世界的运动是绝对的,而物质在运动过程中又有某种暂时的静止,静止是相对的。静止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包括空间位置和根本性质暂时未变这样两种运动的特殊状态。运动的绝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变动性、无条件性。静止的相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稳定性、有条件性。运动和静止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无条件的绝对运动和有条件的相对静止构成了事物的矛盾运动。只有把握了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才能正确理解物质世界及其运动形式的多样性,才能理解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可能性。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理解该知识点,我们来看一个小故事叫“诡辩的代价”。话说古希腊诡辩家欧布里德向朋友借钱后,一直拖着不还,朋友只好前去讨债,没想到欧布里德却说:“一切皆流,一切皆变,借钱的我是过去的我,你要讨债就向过去的我讨吧!” 朋友被他的诡辩激怒了,便狠狠地揍了他。欧布里德要去告他,朋友笑言:“打你的我是以前的我,以前的我非现在的我。你要告,就去告以前的我吧!”这个欧布里德真是又可气又好笑,同学们想一想,欧布里德为什么会如此荒唐?从马哲运动观来看的话,欧布里德承认事物是运动变化的,但是却否认了相对静止的存在。事物的相对静止是人们认识事物的基础,事物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运动和静止是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包含的关系,“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好的,懂得了运动和静止的关系以后,我们用一道2013年的真题去巩固一下这个知识点。
        有一副对联,上联是“桔子洲,洲旁舟,舟行洲不行”,下联是“天心阁,阁中鸽,鸽飞阁不飞。”这形象地说明了运动和静止是相互联系的。静止是( )
        A. 运动的普遍状态
        B. 运动的内在原因
        C. 运动的衡量尺度
        D. 运动的存在方式
        【答案】C。
        【解析】本题可以用关键词绑定法来解答。题中告诉我们这幅对联形象地说明了运动和静止是相互联系的。那么此题考查的知识点就是我们刚刚讲过的运动和静止的关系。运动和静止是相互统一的关系。运动和静止互为前提,相互依赖。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运动通过静止表现出来,并且通过相对静止找到它的量度和参照。所以答案为c。通过唯物论物质观的知识我们知道,运动时物质的普遍状态和存在方式所以排除AD。运动的内在原因是矛盾,所以B选项错。
        看了这么简明扼要的深度解析考研金融硕士政治题的内容,同学们对自己的考试应该也有了更大的把握了吧。预祝大家大家取得如意的成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2-4 17:59 , Processed in 0.071627 second(s), 7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