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80|回复: 0

2017考研政治:真题中的古文考察

[复制链接]

33万

主题

33万

帖子

10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007237
发表于 2017-8-6 11:44: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政治试题中,经常会涉及到古文,不管是马哲还是思修都有可能会考到,考生在平时要多留意,下面我们以真题为例来看看都是如何考察的。
    2000年考研政治试题哲学部分
    中国古代哲学家荀子说:“心不使焉,则白黑在前而目不见,雷鼓在侧,而耳不闻。”这段话表明人的意识具有( )
    A 客观性 B 能动性 C 对象性 D 任意性
    【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意识的能动性。此题出自《荀子?解蔽》。中国古代哲学家一般认为,“心”居人身之央,是人身主宰,并具有精神活动的功能,荀子也有这种看法。他认为,“心者,形之君也,而神明之主也。”(《解蔽》)“心”对五官(感官)具有统帅和支配作用,他主张用“心”想才能形成正确认识。考题中荀子的话是说,不用“心”进行思维活动,黑白颜色摆在而前也眼睛看不见,雷声鼓声在旁边响着耳朵也听不见。一般用以说明荀子重视理性思维对感官活动的指导和能动作用,不用心,就会导致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荀子这段话蕴涵着意识具有能动性的思想。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的意识反映世界总是根据自身的实践需要,对认识对象作出能动的选择,反映什么,不反映什么,关注什么,忽略或忽视什么,都带有一定的主观倾向和需求。这是意识能动性在认识世界方面的重要表现。因此,B是正确选项,最符合题意。意识固然具有对象性、客观性、有时有任意性,但均不合题意,因此,备选项A、C、D应排除。
    【命题趋势】引用中外哲学史上着名哲学家的话作为考研试题是经常出现的,但只要掌握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以此为指导进行分析,都不难作出正确的回答。这类考题一般出选择题。
        2012年考研政治试题思修法基部分
    道德修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古人云:“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古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下列名言中与这段话在含义上近似的是(
)
    A.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B.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C.君子求诸已,小人求诸人
    D.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加强道德修养的方法。“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出自荀子的《劝学》,意在奉劝世人积少成多,聚沙为塔。道德的养成也是如此,要注重在实践中积累和贯彻,从一点一滴中不断养成,体现了积善成德的方法。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选项B。
    【命题趋势】本题题干与题肢均涉及到古文,是思修法基部分比较经典的一道题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9-1 22:05 , Processed in 0.051577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