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55|回复: 0

2012年考研政治马哲知识点指导:历史观二

[复制链接]

33万

主题

33万

帖子

10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007237
发表于 2017-8-6 11:21: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93、社会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
  (1)社会发展同自然过程一样,也是物质运动过程,并包含在总的自然发展过程中。
  (2)社会过程同自然过程一样,也是一个客观的、不依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过程。
   
    94、人类社会的有机构成。
    (1)人类社会是一个由社会经济结构、社会政治结构、社会观念结构构成的有机整体。
    (2)社会经济结构(经济基础)是指同生产力发展的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3)社会政治结构(政治上层建筑)是指一定社会的政治上层建筑及其结合方式。
    (4)社会观念结构(意识形态)是指由各种意识形态组成的有机系统。
   
    95、社会基本矛盾及其构成。
    社会基本矛盾是贯穿于社会发展过程始终起决定作用的矛盾,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两对矛盾构成。
  96、生产力的内在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生产力是重点)
 (1)生产力是人们解决社会同自然矛盾的实际能力,是人们改造自然使其适应社会需要的现实的客观物质力量。
 (2)生产力有三个基本要素:劳动对象、以生产工具为主的劳动资料、劳动者。其中劳动者是生产力的主导因素,是首要的生产力。
 (3)以生产工具为主的劳动资料,是衡量生产力性质和发展水平的客观尺度;是区分不同经济时代的物质标志;是衡量人对自然认识能力高低的物质标志。劳动资料不等于生产资料
 
  97、生产力的物质性、社会性和历史性。(选择)
    (1)生产力的物质性:物质性等值于客观性①人们不能自由选择生产力。人们只能在既定的、现存的生产力基础上进行生产。②生产力是前人实践活动的客观结果,是既得的东西,是不能自由选择的。③生产力是当代人实践活动的物质基础和出发点。④生产力是由各种客观物质要素构成的,是一种社会的、客观的物质力量。⑤生产力的状况是由既定的客观历史条件和社会条件决定的,是不以人的主观愿望为转移的,因而是客观的物质力量。
    (2)生产力的社会性:生产力的运行离不开个人的劳动能力。但是,生产力并不是个人劳动能力简单相加的“算术和”,而是个人劳动能力通过一定的社会结合方式,包括协作、分工等中介环节而形成的社会力量。这是一种在质上不同于个人劳动能力的总体生产力,即社会生产力。
    (3)生产力的历史性:在劳动中形成的生产力不管如何发达,总是具有继续发展的内在动力,必然随着人们需要的变化和劳动的发展而处于不断发展之中,永远不会停留在一个水平上。
  98、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科学技术与生产力(新大纲表述)
    (1)这一科学论断深刻地说明,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在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它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
    (2)科学技术不是生产力的独立要素,科学技术渗透到生产力各要素中转化为直接的现实生产力。①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劳动者的素质产生新的飞跃,不仅提高了劳动者的劳动技能,而且会推动生产力的巨大发展。②科学技术的发展使生产工具不断得到改进和应用,对生产力的发展起着重大的作用。③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劳动对象不断扩大和深化。
    (3)科教兴国战略:科教兴国,是指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加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强盛。
mtpdC1ib3JkZXItdmVydGljYWwtc3BhY2luZzogMHB4OyAtd2Via2l0LXRleHQtZGVjb3JhdGlvbnMtaW4tZWZmZWN0OiBub25lOyAtd2Via2l0LXRleHQtc2l6ZS1hZGp1c3Q6IGF1dG87IC13ZWJraXQtdGV4dC1zdHJva2Utd2lkdGg6IDBweA==">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11-17 03:32 , Processed in 0.057683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