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10|回复: 0

考研报考指南:金融硕士与金融学硕士区别

[复制链接]

33万

主题

33万

帖子

10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007237
发表于 2016-7-13 20:01: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金融专业硕士和金融学硕士,各有侧重,其招生办法、教育内容、培养模式、质量标准等需要突出职业要求,注重学术性与职业性的紧密结合。
        金融专业硕士培养模式的基本要点是:课堂教学与实际能力训练相结合;课程学习与案例分析相结合;学院派师资与实践型师资相结合;基础必修课与专业选修课相结合;一般标准与培养单位特色相结合。
        一是教学方式。教学方式上要采用课堂教学与实践能力训练相结合,要整合传统资源,建立系统的实践实验教学体系;组建一批目标清晰、制度健全、管理有序、实效明显的教学实践基地,为金融专业硕士走向职业化道路提供过渡性平台。目前,在实践训练方面我们还是有所欠缺的,我们要建立实践能力训练基地为金融专业硕士走向职业化道路提供一个适应性平台,要保障实践教学时间,注重教学实践内容设计、教师聘任、实践过程管理。要对实践计划、实践工作日志、实践总结报告和实践过程产生的新知识、新方法、新方案、新产品等进行质量评价。实践基地的实践能力训练应保证有3~6个月时间。
        二是教学方法。教师讲授、案例讨论、团队作业互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课程学习与案例分析相结合,其中,案例分析应占相当的比重;提倡团队作业,而不是师傅带徒弟的传统方式。在条件成熟时,金融教指委应组织编写一套金融专业硕士案例分析集。
        三是教学内容。基础必修课与专业选修课相结合,其中专业选修课占较大比重。专业选修课根据培养方向的不同和各培养单位的特点可形成不同模块或" 课程组合包"。金融领域非常庞大,案例分析可按不同模块进行,有的可以侧重于商业银行,有的侧重于证券市场,有的侧重于财富管理,有的侧重于风险管理等。每一个培养单位特点不同,所以,根据不同的培养方向和各培养单位的不同特点要形成多个不同模块和"课程组合包",以实现金融专业硕士培养的多元模式。
        四是教师(导师)的双轨制或"双师制"。倡导高校全职教师与实践部门具有良好理论素养和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人士为共同导师,实行"双师制"。面对金融专业硕士的教学要求,高校教师实际上面临着挑战。要防止金融专业硕士与金融学硕士同质化的倾向。
        五是金融教指委确定的一般标准与各培养单位特色办学相结合。教指委一般标准主要体现在基础必修课上,各培养单位办出特色是金融专业硕士生命力的体现。鼓励各培养单位特色办学,适度竞争。教指委一般标准主要体现在基础课程(经济学、金融学、工具和方法)的相对规范和完整上。
        六是国际化与中国元素的结合。鼓励引进国际课程、双语教学,海外游学、国际暑期课程、国际学生交流。鼓励在海外金融机构建立实习实践基地。要主动参与国际人才培养市场的竞争,努力造就一批国际知名的教师队伍、精品课程,培养一批国际知名的金融精英。
        七是奖助贷体系和就业服务体系。在奖助贷体系方面,要设立金融专业硕士教育专项基金、企业奖学金、校友奖学金等多种形式奖学金。学生就业,要建立金融硕士就业指导中心,定期举办就业指导讲座、求职面试模拟等活动;根据学生特点,积极向用人单位推荐毕业生;主动联络用人单位,邀请用人单位来各培养单位举办招聘会等。
        八是学制、学分与学费。金融专业硕士的基本学制是两年。基本学分一般不低于37学分,各培养单位根据培养方向和生源结构可适当增加学分。各培养单位根据培养成本、社会需求状况、教学质量和社会声誉等制订有差别的学费收取标准,但收取标准须按照规定和程序得到主管部门的批准。
        九是学位论文与答辩。金融专业硕士学位论文应与金融实践紧密结合,选题来自于实际问题。论文应着重对实际问题的分析。论文形式提倡案例分析、产品设计、调研报告或基于实际问题分析的政策建议。不提倡过于学术化的论文;提倡多种答辩形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9-18 20:18 , Processed in 0.060790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