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82|回复: 0

2016年法硕联考(非法学)综合课真题详解及考试规律分析

[复制链接]

33万

主题

33万

帖子

10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007237
发表于 2016-7-13 17:22: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6考研法硕联考(非法学)已经结束了,跨考教育邀请到北大法理学博士陈老师为考生作法硕(非法学)真题详细解析。本文解析主要内容为2016年法硕(非法学)综合课真题。
一、 整体评价
1、 难度适中,稳中有升
2、 规律再现,预测得当
(1) 重者恒重
(2) 热门必考
(3) 综合创新
二、 各科题型和分值分布图

        科目
       

        客观题
       

        主观题
       

        总计
       

        法理学
       

        27
       

        8+10+15=33
       

        60
       

        中国宪法学
       

        32
       

        8+10=18
       

        50
       

        中国法制史
       

        22
       

        8+10=18
       

        40
       

        总计
       

        81
       

        69
       

        150
       

三、    考察规律一:重者恒重及示例
1、法理学(以近年的主观题为例)

       
       

       
       

        真题链接
       

        2016
       

        1 绪论
       

        1法学2法理学
       

       
       

       
       

        2法的本质与特征
       

        1法的含义;2法的本质【非马和马克思】;3法的基本特征
       

       
       

       
       

        3法的起源与演进
       

        1法的起源;2法的演进;3法的移植和继承
       

        2014--64
        2008--64
       

        (2016--64)
       

        4法的作用与法的价值
       

        1法的作用;2法的价值
       

        2013--64)(2010--67 (2014--70)
       

        (2016--67)
       

        5法律制定
       

        1法的制定;2法律制定的原则;3法律制定的程序;4法律效力
       

        2011--64
        2007--67
       

       
       

        6法律体系
       

        1法律体系和法律部门;2当代中国的法律体系
       

        2012--70
       

       
       

        7法律要素
       

        1法律规则;2法律原则;3法律概念
       

        2010--64
       

       
       

        8法律渊源与法律分类
       

        1法律渊源;2法律分类
       

        2006--67
        2014--67
       

       
       

        9法律实施
       

        1法律实施和法律实现;2执法;3司法;4守法;5法律监督
       

        (2015--64) (2012--64) (2009--67) (2009--70)
       

       
       

        10法律解释与法律推理
       

        1法律解释;2法律推理;3法律论证【法学】
       

        (2007--64)
        (2011--70)
       

       
       

        11法律关系
       

        1法律关系的含义和分类;2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3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与消灭
       

        (2009--64)
        (2011--67)
       

       
       

        12法律责任与法律制裁
       

        1法律责任;2法律制裁
       

        (2006--64)
       

       
       

        13法治
       

        1法治的含义;2法治与民主;3法治国家;4法治国家和法治体系【新增】
       

        (2006--70)(2007--70)2010--70(2013--70)
       

        (2016--70)
       

        14法与社会
       

        1法与经济2法与政治3法与文化【法律与道德】
       

        (2012--67)(2015--67)(2008--70)(2015--70)
       

       
       

2、        宪法(以近十年真题的主观题为例)

       
       

       
       

        真题链接
       

        2016
       

        1宪法的基本理论
       

        1宪法概述2宪法的产生和历史发展3宪法原则4宪法规范
       

        2宪法的变迁
       

        1宪法制定2宪法解释3宪法修改4违宪审查制度【立法法】
       

        (2006--65)(2011--65)(2012--68) (2013--68)
       

        3国家基本制度
       

        1国家性质2政权组织形式3选举制度4政党制度5国家结构形式【民族区域、特别行政区和基层群众自治组织】
       

        (2009--68)
       

        4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
       

        1概述2公民基本权利一、平等权二、政治权利三、宗教信仰自由四、人身自由五、社会经济文化权利六、监督权3公民基本义务
       

        (2008--65)(2014--65) (2015--65) (2006--68) (2007--68) (2008--68) (2010--68)(2015--68)
       

        (2016-65)
       

        5国家机构
       

        1概述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3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4国务院5中央军事委员会6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7地方国家机关
       

        (2007--65) (2009--65) (2010--65) (2012--65) (2014--68)(2011--68)
       

        (2016--68)
       

3、        法制史(以近十年真题的主观题为例)
四、考察规律二:热门必考及示例
1、法理学
2、马克思在《哲学的贫困》中指出:“君主们在任何时候都不得不服从经济条件,并且从来不能向经济条件发号施令,无论是政治的立法或者市民的立法,都只是表明和记载经济的关系的要求而已”,对于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A 君主制定的法律不能调整经济关系
B 除经济因素外,立法不受其他因素的影响
C 政治的立法和市民的立法具有完全相同的目的
D 国家的立法在本质上决定于社会客观经济条件
【答案】D
4、2014年5月实施的《社会救助暂行办法》第17条规定:“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及时了解掌握居民的生活情况,发现符合特困供养条件的人员,应当主动依法为其办理供养”。该法条所包含的法律规责的逻辑结构是( )
A 假定条件和法律后果
B 假定条件和行为模式
C 行为模式和法律后果
D 假定条件、行为模式和法律后果
【答案】B
法律继承的根据和理由(简答)
法的继承是不同历史类型的法律制度之间的延续和继受,一般表现为旧法对新法的影响和新法对旧法的承接和继受。法的继承是客观存在的,法就是在继承中发展的。法作为文化现象,其发展表现为文化积累过程,其继承是不可避免的。法的阶级性并不排斥法的继承性,社会主义法可以而且必然要借鉴资本主义法和其他类型的法。
1.社会条件的历史延续性决定了法的继承性
2.法的相对独立性决定了法的发展过程的延续性和继承性
3.法作为人类文明成果决定了法的继承的必要性
4.法的发展的历史事实验证了法的继承性
2、法制史
30、宋代文学家苏轼曾感叹“三风十愆古所戒,不必骊山可亡国。”其中,“三风十愆”指的是官吏中盛行的“巫风”、“淫风”和“乱风”三类恶劣风气以及与之相关的十种不良行为。我国古代已有针对“三风十愆”处墨刑的惩罚性规定,作出该规定的朝代是( )
A、商朝 B、西周 C、秦朝 D、唐朝
【答案】A
指巫风二:舞、歌;淫风四:货、色、游、畋;乱风四:侮圣言、逆忠直、远耆德、比顽童,合而为十愆。
43、1906年9月,清廷发布《宣誓预备立宪谕》,将立宪指导原则确定为( )
A“道德与法律为一体”
B“中外通行,有禅治理.
C“大权统于朝廷,庶政公诸舆论”
D“折中世界各国大同之良规,兼采近世最新之学说”
【答案】C
45.“马锡五审判方法”是群众路线在司法实践中的具体运用,其产生于()
A工农民主政权时期 B抗日民主政权时期
C人民民主政权时期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
【答案】B
北洋政府的立法活动的特点——百年铁律(简答)
答:立法活动的特点如下:
第一,采用、删改清末新订之法律。
第二,采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某些立法原则。
第三,制定颁布众多单行法规。
第四,判例和解释例成为重要的法律渊源。
3、宪法学
17、下列关于宪法规范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宪法规范的效力高于法律、法规的效力
B、宪法规范不调整国家和无国籍人之间的关系
C、宪法规范因具有权威性而无需进行宪法解释
D、宪法规范具有政治性,只能通过立法具体化
【答案】A
28、关于较大的市的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地方性法规的备案,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直接报国务院备案
B、报省、自治区政府备案
C、报省、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备案
D、经省、自治区人大常委会批准后,报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国务院备案
【答案】D
57、下列关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表述、正确的有( )
A政协是中国人民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
B政协是国家机关,属于国家机构体系的组成部分
C政协是人民团体开展民主自治、民主决策的重要形式
D政协具有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职能
【答案】AD
五、考察规律三:综合创新及示例
1、法理学
法的价值冲突的解决机制有哪些?(论述题)
答:(一)从主体角度看,法律的价值冲突主要有三种情况:
1.个体之间法律所承认的价值冲突,如个人自由可能导致与他人利益的冲突;
2.共同体之间发生的价值冲突,如国际人权与一国主权之间的冲突;
3.个体与共同体之间的价值冲突,典型的如个人自由与社会秩序之间常常会出现的矛盾情形。
由于立法不可能穷尽社会生活的一切形态,在个案中更可能因为特殊情形的存在而使价值冲突难以避免,因而必须形成相关的平衡或解决冲突的规则或原则。
(二)解决价值冲突的原则一般有:
1.价值位阶原则
即指不同位阶的法律价值发生冲突时,在先的价值优于在后的价值。当基本价值与非基本价值之间发生冲突时,应以基本价值为优位;而基本价值之间有冲突时,人权和正义作为法治保障的核心和标尺。
2.个案平衡原则
即指在处于同一位阶上的法律价值之间发生冲突时,必须综合考虑主体之间的特定情形、需求和利益,便利个案的解决能够适当兼顾双方的利益。
3.比例原则
为保护某种较为优越的法律价值须侵害某一法益时,不得逾越达此目的所必要的程度。
4.人民根本利益原则
这是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法律价值体系中的根本价值原则,即以是否满足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标准,来解决一些存在重大疑难的法律价值冲突问题。它也可以作为前述价值位阶原则的补充和保障。
2、法制史
34、汉成帝时,甲杀人,告之其养子乙,乙藏匿甲。问乙何论?
A、坐杀人共犯B、坐窝藏
C、上请 D、不当坐
【答案】D。
62、清末礼教派与法理派围绕新式法典的制定产生了理论争执,所涉及的主要问题有:
A、“干名犯义”条的存废
B、“无夫奸”和“亲属相奸”
C、子孙违反教令是否为罪
D、关于“存留养亲”是否应编入刑律
【答案】ABCD
《宋史·刑法志三》:高宗绍兴二十九年(公元1159年),令杀人无证、尸不经验之狱,具案奏裁,委提刑审问。如有可疑及翻异,从本司差官重勘。案成上本路,移他监司审定,具案闻奏。否则监司再遣官勘之,又不伏,复奏取旨。先是,有司建议:外路狱三经翻异,在千里内者移大理寺……本路累尝差官鞫勘犹称冤者,惟檄邻路,如尚翻异,则奏裁。(分析题)
请运用中国法制史的知识和理论,分析上述文字并回答下列问题:
(1)该段文字反映的是宋朝何种司法制度?该司法制度的含义是什么?
(2)该制度是如何适用的?
(3)实施该制度的意义是什么?
【参考答案】(1)该段文字反映的是宋朝翻异别勘制的司法制度。翻异别勘制就是在发生犯人推翻原口供,而且所翻情节实碍重罪,案件须重新审理时,应将该案改由另一法官或者另一司法机关审理。
(2)对于杀人但无证可查的、尸体未经检验的案件,要具结奏请裁决,并委托提刑司审问,如有可疑及犯人推翻原口供的翻异案件,令提刑司派遣官员重新勘验,案件移送路一级司法机关具结后奏请裁决。否则路一级司法机关应当派遣官员再次勘验,犯人仍不服的,再次奏请裁决,但翻异次数不能过三。经三次翻异者,千里以内的移送大理寺审理。对于千里之外的路级案件的翻异,奏请裁决。
(3)翻异别勘制是宋朝独有的制度,该制度对于防止冤假错案具有积极意义,该制度也有利于皇帝对各级司法审判权的控制和监督。
3、宪法学
宪法关于人身自由的规定(简答题)
1)狭义人身自由:公民的身体不受非法侵犯。“任何公民,非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或者人民法院决定,并由公安机关执行,不受逮捕。”、“禁止非法拘禁或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或者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禁止非法搜查公民的身体。”
2)生命权:即享有生命的权利。一是防御权;二是享受生命的权利;三是生命保护请求权;四是生命权的不可处分性。
3)人格尊严权:主要包括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和隐私权。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
4)住宅权,公民住宅不受非法侵占、侵入。
5)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除因国家安全或追查刑事犯罪需要,由公安机关或检察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程序对通信进行检查外,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侵犯公民通信自由和通讯秘密。
[table][/tabl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4-6-17 16:53 , Processed in 0.064492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