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02|回复: 0

2017 年吉林大学法律硕士高分备考经验

[复制链接]

33万

主题

33万

帖子

10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007237
发表于 2017-7-31 17:17: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img][/img]
2018考研交流群 586254585
[img][/img]
  中公考研小编为考生整理了2017 年吉林大学法律硕士高分备考经验,仅供您参考。
  2017 年 3 月 24 日,吉林大学法学院官网公布了今年法律硕士拟录取名单,我以总分前 10 名被吉林大学法学院录取。在欣喜之余,我想写下关于法律硕士(非法学)备考的一些心得,希望能够给法硕联盟论坛 2018 年参加考研的同学一些启发和帮助。
  (一)我的背景
  我在大三(2015 年)的时候一次性通过了国家司法考试。在 2016 年 4月通过全国公安院校招警考试并于 6 月毕业于江苏警官学院,一所地方公安院校。同年 8 月末我进入苏南地区某基层派出所工作,成为实习民警。得益于司法考试打下的法律基础,我原本准备一边工作一边进行法律硕士的备考。可是计划赶不上变化,繁杂的公安业务工作使我并不能全身心投入法律硕士的备考战斗中,因此我在 10 月上旬决定辞去公务员职务,全力以赴准备研究生考试。在此我说一句题外话:很多人问我为什么放着江浙地区的南大,复旦,交大不考非要选择东北地区的吉林大学?原因如下:由于我辞去了很多人看来是铁饭碗的公务员工作,这就要求我今年必须一战成功,因此为了求稳我报考了吉林大学。在经过三个月左右的复习后,我取得了初试 397 分的成绩,其中英语一 73 分,政治74 分,专业课一 127 分,专业课二 123 分。
  (二)院校的选择
  在院校的选择方面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于法律硕士而言,我认为要考虑以下几点:
  首先,我不推荐报考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一方面这两所大学初试分数线居高不下通常维持在 380 分左右的高位;另一方面这两所大学的复试相对与其他大学而言较难,为了优中选优,复试侧重于考生综合实力的考查,而这方面的能力是长时间积累而成的不是通过短时间突击培训就可以达成,这就导致每年都有很多取得 380 分甚至 390 分、400 分的考生名落孙山。同时,大家可以换位思考:以 2017 年为例,一个 380 分的考生报考北京大学,他的结果很可能是复试被刷。如果这个考生选择报考复旦大学(往年分数线在 360 左右)或者是武汉大学(往年分数线也是 360 左右),那么他录取几率会高很多。在这里我要奉劝一些同学不要被一些网络鸡汤文章冲昏了头脑,非北大、清华不去。中国不仅仅只有这两所大学,还有复旦,南大,武大,对外经贸等一大批优秀的大学可以考虑。
  其次,关于各个大学的分数线和每年的招生人数的统计表格,中公考研网每年都会制作并免费提供给同学们下载。当然同学们本着对自己负责的态度,应该前往自己的目标院校的法学院或者是该大学招生网去研搜索报考信息。以吉林大学为例,吉林大学每年 10 月都会在吉林大学招生网公布当年的招生计划,同时吉林大学法学院官网也会在当年初试成绩公布后公布入围复试人员的名单以及他们的初试分数)。
  在这里我要提醒大家的是,不要只关注初试分数线和报考人数,还要注意每个高校的复试形式和内容,吉林大学的复试相对于北京大学而言简单的多,一方面吉林大学的笔试题型只有简答题,另一方面法学院官网每年都会在复试日程中提供类题库作为复试参考范围,考生只需要在考前对题库进行反复记忆即可。接着,我认为选择学校要考虑个人实力。相比于有的同学非清北不考,有的同学妄自菲薄,认为考研只需要最后有大学能上就好了,至于学校本身实力如何却不是很在乎。然而由于法律硕士考研的难度相对于法学硕士而言要低许多,这就给提供给同学们一个通过考研圆梦名校的机会。一个智商正常的人在经过 4 至 6 个月左右的学习之后,理论上就应该具备了冲击 985/211院校的实力。
  因此在择校的时候应当树立较高的目标,以江苏地区为例,一个普通二本院校的学生至少应该以南京师范大学/苏州大学(一本的同学更应该以南京大学,复旦大学为目标)为目标而不应该以某些普通一本作为目标,以免最后分数过剩,留下遗憾。
  最后我认为要摒弃一些错误的观点:1.某某大学有某某教授/名人,我就要考某某大学!这是幼稚的想法,有些非 211 大学本身也有很多知名法学教授,但是除非研究生毕业后去考公务员,那么这些非 211 毕业的研究生在毕业之后即使通过了司考,在申请律所、券商的同时也会面临重重压力。择校不是儿戏,需要理智冷静的做出选择。2.听了身边同学鼓吹某某大学法学实力如何如何,我就要考某某大学!每个大学在客观上确实存在法学实力的差异,这毋庸置疑,但是有些院校比如复旦大学即使不是“五院四系”,其在上海地区的影响力远超某些“五院四系”院校。对于希望以后在北上发展的同学的而言,在择校时不要迷信“法学实力”这一单一因素,要考虑目标院校的综合实力。
  (三)备考方法
  我将备考过程分为暑假前的基础阶段(3 月—6 月)、暑假中的突破阶段(7 月——9 月)、背诵冲刺阶段(10 月——12 月)。
  (1).暑假前的基础阶段
  Part 1 专业课
  这一阶段首先要做的是购买法律硕士考试的书籍。这里以及网络上已经有相当多的经验贴介绍了必买书籍,我就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强调:
  1.考试分析才是唯一的官方备考书籍。
  2.真题。我自己买的是高教版历年真题。这本书优点在于它严格按照年份编排法硕考研的真题,同时每道真题后面都附有详尽的解析。至于真题的具体用法下文会说。
  3.模拟试题。对于零基础的同学,可以考虑购买高教版的章节练习,做到趁热打铁。人教版的章节练习不建议购买,里面题量过大而且有很多地方有错误,这对于新手来说很不友好。此处要注意的是,模拟题的作用仅仅是巩固刚刚学习过的知识,了解一下大致的出题方式,对于模拟题本身不可过分深究,只需要知道哪里错了就行了。
  4.司考与法硕考试的联系。考试分析虽然作为官方教材但是它编排得不是很合理,尤其是对于一些重要知识点缺乏举例说明,比如刑法总则中的犯罪停止形态和刑法分则中的合同诈骗、职务侵占等犯罪,考试分析只是单纯概念的罗列要件却不用生活中的例子对概念进行说明,这就使得很多零基础的同学对于陌生的法学概念存在理解困难,从而产生畏难心理。
  Part 2 英语一
  对于英语一,同学们需要做的就是背单词和大致了解考研英语题型。
  众所周知,阅读时考研英语的重中之重,而单词又是阅读的基础,很多考研英语经验贴都在备考的基础阶段强调单词的重要性。在这段时间无论是专业课还是公共课都不需要去做真题,只需要同学们记住专业课与公共课考试题型就可以了。最后虽说这一阶段只是考研的前哨作战,还没有进展到真正的阵地作战进程中,但是这一阶段的核心目的并不是单纯为了学习而是为了端正考研的心态,对于大一大二时期那种每逢考试临阵抱佛脚,60 分万岁的心态需要通过这一阶段的调整而彻底摒弃。这一阶段需要做到每天保证 6 到 8 个小时的有效学习时间。
  (2)暑假中的突破阶段(7 月——9 月)
  Part 1 专业课
  这个阶段,我把它分为两个小阶段。6—7 月份阶段与 7-9 月份阶段。
  6 月份同学们普遍要面临本科阶段专业课的期末考试,应该暂时把考研的学习任务放在一边专心应对本科期末考试,期间只要保证每天有一小时进行英语单词的背诵即可。
  7 月份暑假开始后要进入第二遍考试分析的学习中。第二遍看分析的时候不需要再去听录音,这阶段需要攻坚克难,对于在基础阶段没有理解的“钉子户”要及时拔掉。
  至于如何彻底弄清这些概念,我有以下几个建议:
  1.购买一本分类真题。这本真题不同于一般的历年分类真题,它是按照章节编写的。对于每个章节里面自己不理解的问题,可以通过分分类真题书去把握真题的命题角度,这样就能消除一些不必要的疑虑。
  2.制作学科笔记。尤其对于民法、刑法、法理学这三个科目,应当从大局出发,高屋建瓴,构筑法律体系,对于一些较难理解的概念首先要定位其在法律体系中的位置,通过和其他法律概念进行比较参照,会有醍醐灌顶的效果。这里我觉得可以通过免费提供给大家的《六脉神剑笔记》进行配合整理。
  此外我要强调:不推荐大家进行所谓的“笔记整理。”很多人看上去每天奋笔疾书记笔记,其实不过是自欺欺人罢了。因为笔记的本质是用来记忆知识点而不是去理解知识点的,这样一来很多人“记笔记”的工作最后成了抄书——看上去记了满满一摞笔记用掉 N 支笔芯,实则对知识点只是蜻蜓点水没有深入理解。法硕真题的运用应当留在 9 月份开学之后,此阶段可以用过高教版的练习题予以补充训练。
  以上是中公考研为大家准备整理的2017 年吉林大学法律硕士高分备考经验的相关内容。了解更多相关资讯,敬请关注中公考研。另外,为了帮助考生更好地复习,中公考研为广大学子推出2018考研暑期集训营、半年集训营、保研课程系列备考专题,针对每一个科目要点进行深入的指导分析,还会根据每年的考研大纲进行针对性的分析哦~欢迎各位考生了 解咨询。同时,中公考研一直为大家推出考研直播课堂,足不出户就可以边听课边学习,为大家的考研梦想助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5-15 06:25 , Processed in 0.049437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