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40|回复: 0

从职专到北大:心酸的蜕变,我的北大法硕考研经历

[复制链接]

33万

主题

33万

帖子

10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007237
发表于 2016-7-13 17:13: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如果时间能够倒退四年,我不会预见自己会到这里,会坐在北大的古朴而又现代的教室里。直到踏进这片历经百年沧桑而又依旧盛满活力的校园,漫步于未名湖畔,触摸博雅塔上那一道道石砖的时候,才发现这片神圣的虚幻已经变成了能够触摸的真实,才察觉自己已经渐渐地融入这个地方,渗透到我的血液里。
        为了这种融入和真实,我付出了自己的两年时间。
        其实,自己是一个非常简单而又理想化的一个人,我只是为了北大而考北大。在开始准备的考研的时候,我的舍友都会问我,你考哪个学校。我绝对毫不遮掩对他们说,“北大”。然后就会接受他们惊讶,甚至是一种蔑视眼神的洗礼。其中,我一个最好的哥们对我说,你能上考上北大,我的孩子都会打酱油了。(还好截止我接到北大录取通知书的日子,他还没有女朋友)。听了之后,除了有一种酸楚之外,觉得有道理。毕竟自己是一个中专生,毕竟自己曾经是一个在班中连续一学期每门课都是第一,倒数的渣子学生,毕竟毕竟毕竟……但是,很多毕竟的事都是过去了(这是我之所以考北大的理论依据)。
        后来就开始所谓的准备复习,先学学什么呢?当然是英语了。毕竟在职专的时候没有学过一天英语,而且自己本科学的是国贸的,英语好是必须的。记得自己在大一的时候第一次自测四级的时候,那可怜的分数14分,才意识到英语有可能成为我四年大学的紧箍咒!为了摆脱它,我背过上万的单词,熟背过新概念三四,每天凌晨五点钟起床练口语,用英语写过自己的心情,那些日子满脑子是英语。后来六级过了,550。学院还专门为我开了个英语学习的交流会,那时候觉的英语已经不是我的紧箍咒,而是我的荣誉的光环了!
        在大三上半学期就决定考研了,其实在当时,最大大担心并不是自己能不能考上的问题,而是自己作为一个对口高职的学生是不是有资格去初试,有没有资格去参加复试,因为我们的学历太特殊了(即非普通本科又非同等学力)。我先后问过辅导员,教务处,他们给我的答案是“不确定”。因为没有先例,从来就没有对口高职本科的学生考上过研究生,哪怕是本校的。这种不确定始终是我复习过程中心口的一块石头!万一自己辛辛苦苦复习一年最后却没有初试资格,万一自己辛辛苦苦过了复试,却因为这个没有复试资格。这种不确定一直伴随着我度过了初试,复试!有时候觉得自己比别人忍受的更多更多。
        不管怎样,我还是想试试!
        到了大三上班学期我就开始选专业,首先,自己不想考本专业,考了没有什么用处!后来想考经济学,可是自己的数学太差了。自己就想找个不考数学。就找到了法硕的,关键是考法硕没有那么多烦心事(例如找导师,没有参考书这类的麻烦事),而且北大的法硕是很好的。其实自己不在乎学什么专业,只希望自己能够成为其中的一员。这就是我为什么考北大的单纯的动机吧。
        我的真正的复习是在大四上半学期开始,先买了本叫“指南”的书。看见那本书,觉得挺震撼的——九百多页,两寸厚,差不多半斤重!我晕!自己上了十一年学就从来没有读过这么厚的书。
        专业课
        该怎么看呢?第一遍的时候,先是自己像读小说一样仔仔细细的浏览一遍,先是刑法,民法再到法制史。其实这一遍就是让我自己感性地知道刑法,民法以及其他课是什么东西。然后就连续看了几遍。觉得效果不是很明显,尤其是对每门学科章与章的之间的逻辑关系把握不清楚(这是你是不是能够灵活运用课本知识的前提,尤其是民法刑法),还有很多的理论知识点闹不明白(例如,民法的缔约过失责任,举证责任倒置)。为了克服第一个困难,我通过画每门课逻辑系统图的方式做过自己的笔记。
        例如(刑法总则,我可以把它分成三部分,关于刑法,犯罪、刑罚,然后会在各个章节找它们联系点)。做完笔记之后,发现每门课的讲的是什么东西,都会一目了然。然后我就把自己列的知识框架背了写来。虽然没有对各个微观知识点的深刻理解,但一张张知识框架图会清晰地呈现在你的面前。在宏观能够把握知识体系的前提下,我开始慢慢消化书中的一些微观的知识点。例如什么是善意取得,什么是缓刑,什么是立法等等。毕竟自己没有系统学过法律,自己对一些概念没法理解或者理解的意思与实际的意思有差别。为了克服这方面的缺陷,我想自己去报个辅导班。但自己没有什么钱去报辅导班,就只好和研友们买了点音频。我是一边听录音,把自己的先前不理解知识点画出来,做好笔记,等我听完以后,发现书变得很黑了,自己的成就感也油然而生。听完之后,一些不容易理解的知识点都消化了,觉得自己对一些理论的认识加深了,发觉自己开始向法律人的思维的转变。然后,就开始做题。其实,做一些模拟题还是章节型的题练习题最主要的不是看你错了几个,而是通过做题来检验你的漏洞!这也是很多人难以把握的。在我很多的研友中,很多人犯了这个毛病。整天做题,做错题,却不知自己错在哪!做题的时候,要知道,自己做题并不是单纯的做题,而是要回扣课本,再巩固课本上的知识。我做题属于很少的那一列。只是做了一本真题,还有一套人大出的模拟。百分之九十的时间是用来看书的——指南我看了有十几遍,大纲分析也背了十几遍。
        所以,很多人说我的方法太累,太笨!呵呵,但是我考上了。还有在刚开始看书的时候,也是有一定的顺序性,首先应该先看的刑法和民法宪法,再熟悉完这三门部门法时候,才可以看法理的。因为法理是这三门课的抽象,只要理解了这三门课,法理的理解就可以理解了。至于法制史应放在放在最后去复习,我当时在十月份复习法制史的,主要法制史主要是记忆性的知识,理解的就很少了。看专业课的时候,我都是在晚上看的,因为有大块的时间,毕竟法律讲求系统整体的一门学科。在最后强调一下真题,其实真题作用就是让我自己熟知命题思路,通过分析了解课本那些部分是重要的,那些地方容易出主观题,哪些地方容易出选择题,然后就是回扣课本重点分析。                                                    首页  上一页  1  
  • 2  
  • 下一页  
  • 末页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2-2 21:48 , Processed in 0.072266 second(s), 7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