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58|回复: 0

2018考研:中国新闻史重点报刊名词解释(3)

[复制链接]

33万

主题

33万

帖子

10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007237
发表于 2017-3-22 12:05: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以下是中公考研为大家整理的2018考研:中国新闻史重点报刊名词解释,考研是一段漫长的旅程,中公考研一路陪伴大家备战2018年考研!
  39.“竖三民”---1)《民呼日报》1909年上海租界于右任自任社长,范光启、等为编辑,报名取“大声疾呼,为民请命”之意。宣传同盟会纲领,介绍西方社会政治学说,揭露贪官污吏的罪行。因披露当时甘肃灾荒中官吏侵吞救灾款项的情况,引起陕甘代理总督嫉恨,串通上海道和租界当局,反诬于右任,致使报馆被查封,于右任被逐出公共租界。2)《民吁日报》1909年上海法租界。“民吁”的三层意思:a)“呼”字去掉两点为“吁”表示即使被挖掉两只眼睛仍要反映人民疾苦;b)“吁”字由“于”字加“口”字组成表示出自于右任之口;c)不准“大声疾呼”,暂且“长吁短叹”罢。因报道揭露日本政府企图夺取满洲铁路筑路权继而控制东北的阴谋以及赞扬朝鲜爱国志士刺死伊藤博文的英勇行为致使日本政府恼羞成怒,串通清政府与上海租界当局查封报馆,只出版48天。3)《民立报》1910年上海租界。日报。此时大部分资革派已回到国内,编辑阵容强大,多名报界精英担任编辑。创刊初言论较为温和,随革命形势发展而日趋激烈,痛斥清廷倒行逆施,公开支持保路运动,详尽报道黄花岗起义,揭露列强侵华野心。宋教仁的政论出语豪迈,深受读者欢迎。1911年成为同盟会中部总会机关报和联络机关。上述三报皆为于右任所创,报名都用“民”字开头,创办时间前后衔接,史称“竖三民”报
  40.《大江报》---1911年汉口,文学社机关报。前身《大江白话报》。詹大悲创办、总经理、总编辑。多人参与编撰工作。特色:1)以新军士兵和下级军官为主要读者对象;2)旗帜鲜明,敢发惊人之语。大量篇幅反映新军士兵疾苦,维护他们的利益,被士兵视作喉舌。影响许多士兵参加当地革命团体,在新军各标营设立分销处,发展个人订户、特约记者、编辑和通讯员。发表过两篇振聋发聩的评论《亡中国者和平也》和《大乱者救中国之妙药也》,使鄂督极为震恐立即以“淆乱政体‘扰乱治安”的罪名于8月日查封报馆逮捕詹大悲,何海鸣闻讯自动投案。引发大江报案。
  41.《新青年》---1915年上海,群益书局,陈独秀作为“救国救民”的舆论基地。中国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初名《青年杂志》,第二卷改本名。16开月刊,每6号一卷。创刊号发刊词《敬告青年》一文,打出科学和民主的大旗。
  42.《每周评论》---1918年北京,《新青年》同人为适应新形势创办的一份小型政治时事评论报纸。一样以“输入新思想”、“提倡新文学”为己任,以“主张公理,反对强权”为宗旨,重在批评事实,把思想文化和政治斗争紧密结合起来。内容丰富,议论精辟。初期陈对某些帝国主义国家怀有幻想,对十月革命和布尔什维克怀疑观望甚至非难。后随巴黎和会的进展而彻底改变错误观点。五四期间发挥积极舆论先导作用,作连续系统报道,及时评论、给予支持、引导,第一次把这场伟大的群众爱国运动称为“五四运动”,第一次提出学习“五四运动”的精神,即:在关系中国民族危亡时表现出的“学生牺牲,社会制裁和民族自决”的精神。报纸类型上创新。4开4版的小型报纸、栏目新颖多样、重大事件出增刊随报赠送。1919年被北洋军阀政府查禁,共37期。前25期陈负责主编,李为主要撰稿人,鲜明宣传革命的,倾向社会主义。后由胡适接编,挑起问题与主义论战,成为实用主义刊物。
  43.《湘江评论》---1919年长沙,主编毛泽东,湖南学生联合会机关报。4开4版、小型周报,全用白话文写作,以评述为主,精心编辑,发表评论文章近40篇,长篇政论分析总结历史经验,深刻阐述《民众的大联合》的思想和策略主张,反映了民主革命统一战线思想的萌芽,被当时各地报刊相继转载。李大钊评价它是全国最有分,见解最深的刊物。主销湖南外,沪京鄂粤川等地都有读者。1919年遭湖南军阀武力查封。
  44.《天津学生联合会报》---1919年,主编周恩来,天津学生联合会机关报,对开大张日报,后改三日刊,有时发号外。评述为主,“飞飞”评论精辟,富有战斗性。创刊号社论《革新、革心》主张革命者既要改造社会,又要在斗争中自觉改造自己的思想。大量篇幅报道学生运动、工人罢工斗争,被赞为天津的“新曙光”“全国的学生会报冠”。除发行天津外,还行销全国各地,最高日销达万份以上。
  45.《共产党》月刊---1920年上海法租界,中国上海发起组创办的半公开的机关刊物。早期共产主义者学习党的基本知识的必读教程,酝酿建党的重要纽带。16开本,每期约50页。刊物不标编印发行地址,广告启事假称广州发售。作者多为上海发起组成员,全用化名写作。宣传内容:1)党建知识,介绍第三国际和国际共运的实际情况、文献资料,俄共资料和列宁著作。2)革命道路和党纲策略,社义、共党才能救中国。无产阶级联合建立俄布式的中共。改造社会的根本手段是革命夺权。批驳资改良主义和无政府主义等反马克思主义思潮。3)向工农兵群众宣传马义,报道国内工人运动的发展。1921停刊,共6期。
  46.“三劳”工人小报—《劳动沪界》、《劳动京音》、《劳动穗者》---出版背景、基础、宣传宗旨、读者对象、编辑版式等都基本相同,被称为兄弟刊物。被工人群众报看作“喉舌”,解放”明星”。.出版表明马义传播和工运的结合,是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先进知识分子从事工人运动的良好开端。
  47.《劳动界》---1920年,中共上海发起组创办的工人周报,陈独秀、李汉俊负责编辑,《新青年》社发行,宗旨“改良劳动阶级的境遇”,语言浅显、事例生动,向工人介绍马义基本理论,大力报道国内外工运情况,尤其是成立工会、开展罢工斗争的消息,鼓动工人组织起来斗争,改变受压迫的地位。1921年初,军阀政府查禁该刊。共24期。
  48.《劳动者》---1920年广州,广东共产主义小组创办的工人周刊,以《劳动歌》为题最早译载了《国际歌》歌词。宣传只有组织起来,推翻现存制度,实现社会主义,才能得到解放。受到影响,存在无政府主义和工团主义倾向。1921年停刊,共8期。
  49.《劳动音》---1920年,北京共产主义小组创办的工人周刊,编辑邓中夏、罗章龙等。内容版式与《劳动界》基本相同,着重反映受压迫的悲惨生活,发表评论给以支持,并指导工人正确的斗争方法和途径。被军阀政府查禁后又改名《仁声》继续出版了几个月,至1920年12月5日停刊,共5期。
  50.《向导》周报---1922年上海,中共中央第一个政治机关报。16开周刊,总书记陈独秀亲题刊名、撰发刊词、各种政论、专论200余篇。共产国际代表马林指导该报筹建,参加前期编撰。中央和各地党委主要领导大多参与过编撰(如:蔡和森、瞿秋白等)。报道分析评论国内外政治时事,阐释中共民主革命纲领,明确指出中国民主革命的基本任务是打倒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进行舆论上的论战以反对中共民主革命纲领的各种错误思想和反动宣传。国共合作后,大力宣传国共合作统一战线和关于建设各革命阶级统一战线的政治主张,并对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国民党进行热情帮助和善意批评。《向导》的出版遭到中外反动势力种种迫害,但在广大民众的支持爱护下,发行量最高达10万份,读者遍布国内外。1927年终刊,共201期。
  51.《中国青年》周刊---1923年上海,32开本,每满25期合一卷出版。中共成立后和大革命时期最有影响的青年团中央的机关报。首任主编恽代英。恽和萧楚女为读者最喜欢的编撰人。宣传宗旨:“为中国一般青年服务的”,“忠实的友谊的刊物”。内容到形式都十分注意适合青年的特点。编排生动活泼,后期增加漫画、插图,做到图文并茂。重视同读者的联系,经常发表读者来信,征求读者意见,改进编辑工作。内容要求“有益而有味”。1)热情关心青年成长,引导青年正确对待学习、工作和生活。2)评述国内外政治时事。3)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批判各种侵蚀青年的反动、错误思想。1927年10月出至第8卷3号停刊。
  52.《劳动周刊》---1921年上海,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的机关报,中共领导下的第一张全国性工人报纸,主编李启汉等,每期发行多达5000份,累计16.5万张。从现存几期看,大多出版于罢工高潮前,广泛报道京沪穗苏徽等地的罢工斗争,被人称为“教育训练劳工们的一个最好的机关报”1922年出至第41号被勒令停刊,李启汉被捕关押,罪名是“登载过激言论”、“鼓吹劳动革命”。
  53.《中国工人》月刊---1924年上海,25 年中华全国总工会的机关刊物,邓中夏、罗章龙先后主编。引导工人参加政治斗争,结合工人争取目前利益的斗争和国民革命,把矛头指向帝国主义和军阀,有力揭发工贼的破坏活动。邓发表《我们的力量》针对陈否认工人阶级是民主革命的领导力量的右倾观点,充分阐明中国工人阶级力量的雄厚和强大,指出只有他们才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主要力量和领导者。1927年广州停刊。
  54.《政治周报》---1925年广州,16开期刊,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主持出版的中央级机关报。毛泽东主编。主载国民党中央和广东革命政府的重要会议、文件、报告,知名人士的撰稿,部分新闻报道材料,《反攻》专栏刊发短小犀利的时评。注重用事实说话,宣扬广东革命政府领导下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方面的成就,揭露国民党反动右派勾结帝国主义和军阀势力的阴谋活动,为维护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和巩固广东民主革命基地,发挥了重要作用。毛撰写了发刊词,发表新闻、时评、通讯近20篇。每期发行达4万份。1926年6月停刊。
  55.《热血日报》---1925年上海,五卅运动中,中共中央创办的党报史上的第一份日报,是中共为加强五卅运动的宣传专门出版的4开4版日报,瞿秋白为主编,每期1万字,刊载短小时评,读者通信和大众文艺作品等,具有通俗化、群众化的特点,13天后被迫停刊。
  56.《京报》---1918年北京,邵飘萍独立创办,自任社长。1919年8月因揭露段祺瑞卖国政策被封。邵流亡日本,1920年皖系军阀倒台后,回国恢复出版,锐意改革,使该报成为北方一份有影响的大报。
  57.《扫荡报》---1932年南昌,迁汉口。国民党军事委员会的机关报。抗战爆发,还派人深入内地开拓新阵地。出版重庆、桂林、昆明等地分版,发展为仅次于《中央日报》社的大报团。桂林版出版过外围小报《小春秋》,以刊登社会新闻及小文章为主,3天一期,4开1张。
  第一篇 择校择专业
  2018考研全国各省市研招院校排行榜
  2018考研地区划分及影响
  2018考研34所自主划线高校汇总
  研究生毕业薪酬高的10所综合性大学汇总
  2018考研10个冷门高薪专业推荐
  第二篇 备考安排
  2018考研需要知道的20个时间节点
  2018推免生报名入口
  2018考研政治复习规划
  2018考研英语总体复习规划
  2018考研专业课复习应该这样开始
  以上是中公考研为大家整理的2018考研:中国新闻史重点报刊名词解释。另外,为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备战2018考研,中公考研推出了全年集训营、OL乐学、名校保研培训班、精品网课,以及考研直播课堂,针对每一科目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指导,为大家的考研梦想助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5-2 02:37 , Processed in 0.054291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