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31|回复: 0

2018考研:会计专硕mpacc考研知识点(1)

[复制链接]

33万

主题

33万

帖子

10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007237
发表于 2017-3-20 14:22: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以下是中公考研为大家整理的2018考研:会计专硕mpacc考研知识点。考研是一段漫长的旅程,中公考研一路陪伴大家备战2018年考研!
  会计硕士属于专硕,题型复杂多样,想在考试中突出重围,不仅需要灵活掌握答题技巧,平时的积累也是很重要的。
  复式记账法是以资产与权益平衡关系作为记账基础,对于每一笔经济业务,都要以相等的金额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中进行登记,系统地反映资金运动变化结果的一种记账方法。与单式记账法相比较,其主要特点是:对每项经济业务都以相等的金额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相互联系的账户中进行记录(即作双重记录,这也是这一记账法被称为“复式”的由来);各账户之间客观上存在对应关系,对账户记录的结果可以进行试算平衡。
  一、特点
  (1)对于每一项经济业务,都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关联的账户中进行记录,不仅可以了解每一项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而且在全部经济业务都登记入账以后,可以通过账户记录全面、系统地反映经济活动的过程和结果。
  (2)由于每项经济业务发生后,都是以相等的金额在有关账户中进行记录,因而可据以进行试算平衡,以检查账户记录是否正确。
  复式记账有以下特征:
  ①记账基础:会计等式; 理论依据:资金运动规律;
  ②每一笔经济业务都必须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账户中以相等的金额记录,各账户间有严密的对应关系,清晰地反映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
  ③所有的账户可以进行试算平衡,便于检查账户记录的完整性和正确性。
  ④需设置一套完整的账户体系,全面反映经济活动的全过程及结果。
  二、原理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其资金增减变化几种情况:
  ①资产和负债及所有者权益双方同时等额增加
  ②资产和负债及所有者权益双方同时等额减少
  ③资产内部有增有减,增减的金额相等
  ④负债及所有者权益内部有增有减,增减的金额相等
  复式记账原理要求对于每一笔经济业务,均要在对应的两个方面同时登记。
  三、复式记账法和借贷复式记账法比较
  在复式记账法中,使用最广泛的就是借贷记账法了。所谓复式记账法是以“借”、“贷”两个字做为记账符号,记录会计要素增减变动情况的一种复式记账法。
  所以这个“借”、“贷”不能从字面上去理解,“借”、“贷”可不是谁欠了谁,它只是一种符号而已,没有实在的意义。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是主要的会计要素,所以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个公式是借贷记账法的基础。
  借贷记账法的基本结构是:每个账户都分为“借方”和“贷方”,一般来说规定账户的左方为“借方”,右方为“贷方”。在账户的借方记录经济业务,可以称为“借记某账户”;若在账户的贷方记录经济业务时,则可以称为“贷记某账户”。
  在会计实务上以“借”表示资产的增加和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的减少;以“贷”表示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增加及资产的减少。具体地说,资产的增加应记在资产类的有关账户的借方,资产的减少应记在资产类的有关账户的贷方;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的增加应记在其有关账户的贷方,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的减少记在其有关账户的借方。凡账户若借方有余额,表示为资产的余额。
  凡账户贷方有余额,表示为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的余额。一般资产类账户都为借方余额,负债及所有者权益为贷方余额。其结构是不同的。
  第一篇 择校择专业
  2018考研全国各省市研招院校排行榜
  2018考研地区划分及影响
  2018考研34所自主划线高校汇总
  研究生毕业薪酬高的10所综合性大学汇总
  2018考研10个冷门高薪专业推荐
  第二篇 备考安排
  2018考研需要知道的20个时间节点
  2018推免生报名入口
  2018MPAcc会计硕士初试资料选择与复习计划推荐
  2018考研英语总体复习规划
  2018考研专业课复习应该这样开始
  以上是中公考研为大家整理的2018考研:会计专硕mpacc考研知识点。另外,为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备战2018考研,中公考研推出了全年集训营、OL乐学、名校保研培训班、精品网课,以及考研直播课堂,针对每一科目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指导,为大家的考研梦想助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7-24 01:41 , Processed in 0.052651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