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68|回复: 0

2017考研政治复习:《马哲》唯物史观选择题考点大总结(万磊)

[复制链接]

2万

主题

2万

帖子

8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7561
发表于 2016-12-20 20:15: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考研政治冲刺复习倒计时【4天】,今天你坚持了没?
  终极冲刺来袭,考生们在最后的几天里,要保持心情放松,避免情绪过度紧张而引起的一系列连锁反应。考前饮食多偏向清淡,调整好考前状态,保证充足睡眠。文都考研小编为大家整理了2017考研政治复习:《马哲》唯物史观选择题考点大总结(万磊)相关内容,预祝各位考生考试顺利,榜上有名。
  【小编推荐】2017研究生准考生打印入口及注意事项汇总
  1.【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这是思维和存在这一全部哲学的基本问题在历史观中的贯彻和表现。对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问题谁是第一性、第二性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历史唯物主义(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存在第一性、社会意识第二性即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的历史观、历史理论都是唯心主义的。
  2.【社会存在】
  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即社会存在包括以生产方式(生产活动)为主的、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这些基本要素的总和。社会生产实践和生产方式是指劳动实践或生产实践的具体化就是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作用:①生产方式是社会物质生产的具体样式。它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的基础和社会有机体的物质担当者,是社会有机体的“骨骼系统”。②它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它决定整个社会历史的变化和社会形态的更替。③生产方式是其他一切社会关系和社会活动的基础。④生产方式制约和决定着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对社会发展所起的影响作用及其大小。
  3.【社会意识】
  (1)含义:社会意识是指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精神生活的过程和一切因素的总和。(2)构成:①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第一,社会心理:是一种低水平的社会意识,是一种不系统的、不定型的,处于自发状态的社会意识;第二,社会意识形式:是高水平、高层次的社会意识。它包括政治思想、法律思想、道德、宗教、艺术、哲学和科学等。②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式和非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式: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式,即社会意识形态,具有明显的阶级性。非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式,即非社会意识形态,它不具有阶级性。
  4.【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辩证统一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原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即社会意识具有能动性:①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促进作用;②落后的或反动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5.【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①社会意识的变化与社会存在变化的不同步性。②社会意识的发展水平与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往往是不平衡的。③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自身的历史继承性。4社会意识的各种形式之间相互作用。5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积极促进作用,反之,则起消极阻碍作用。这是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最突出、最重要的表现。
  6.【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
  ⑴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⑵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当生产关系同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相适合时,它有力地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时,它就严重阻碍生产力的发展。⑶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形成两者矛盾运动的基本过程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由适合到不适合,经过矛盾的解决达到新的适合,循环往复,不断前进。
  7.【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
  (1)经济基础:经济基础即社会的经济结构,是指一定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的综合。经济基础属于社会的物质关系,不包括生产力。(2)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分为两大部分:①政治上层建筑,包括政治制度、政治组织和政治法律设施;②思想上层建筑,即社会意识形态。(3)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是对立统一的关系:①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②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巨大的反作用,上层建筑反作用的性质取决于它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当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就会对社会发展和生产力的发展起促进作用;反之,为落后反动的经济基础服务,就会对社会发展和生产力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8.【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
  ①两者之间的区别主要表现在:自然规律是作为一种盲目的无意识的力量起作用,社会规律则是通过抱有一定目的和意图的人的有意识的活动实现的。②两者之间的联系主要表现在: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都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性。③自然规律只要具备了同样的客观物质条件就可以以完全相同的形式反复出现,社会规律则是历史的,在不同的社会、国家、民族以及不同的历史阶段都有不同的表现形式。这就使认识社会规律比认识自然规律困难得多。
  9.【社会形态更替一般规律及特殊形式】
  (1)社会形态是指同生产力发展的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包括经济形态、政治形态、意识形态。(2)社会形态更替是必然性与人们的历史选择性的统一;社会发展道路是统一性和多样性的统一;社会发展过程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10.【社会基本矛盾】
  社会基本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间的矛盾。社会的基本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11.【阶级斗争、革命、改革和科技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1)阶级是一个历史范畴,阶级是社会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即生产有所发展而又发展不足的产物。阶级又是一个经济范畴。生产资料占有关系不同,是划分阶级的基础。阶级的根源是经济。在阶级社会中,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2)“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是“社会进步和政治进步的强大推动力”。(3)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规律作用的结果,不仅表现为通过革命实现一种新的社会制度取代旧的社会制度,而且表现为通过改革实现社会的自我调整和局部改善,即实现在社会基本制度不变的前提下对旧的社会体制的变革。(4)科学技术革命是“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力量”,是“历史的有力的杠杆”,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像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为造福于人类作出了贡献并开辟了广阔的前景;另一方面,也带来了危及地球生命和人类社会的问题。
  12.【人的本质】
  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本质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是历史的而不是永恒不变的。
  13.【人民群众在历史中的地位和作用】
  (1)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人民群众从质上说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们,从量上说是指社会人口中的绝大多数。在不同的历史时代,人民群众有着不同的内容,包含着不同的阶级、阶层和集团。人民群众的最稳定的主体部分始终是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群众及其知识分子。(2)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人民群众起着决定性的作用。①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②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③是推动社会变革和社会进步的决定力量。(3)人民群众创造历史不能随心所欲,要受到所遇到的各种物质的精神的条件的制约。
  14.【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历史人物特别是杰出人物是历史事件的当事人、历史任务的发起者、历史进程的影响者,能够影响历史进程,加速或延缓历史的发展,但不能超越人民群众的作用,不能改变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
  文都考研网“焕新”,继续为考生们提供更多新鲜有营养的内容,考生可继续关注文都考研(kaoyan.wendu.com),查询更多有关考研复习及考研资讯类信息,文都教育陪伴大家进步成长。
  【小编提醒】
  文都教育考后发布:2017考研真题答案解析
  2017研究生准考证打印答疑内容汇总
  各地区2017研究生准考证打印入口汇总/注意事项
  文都名师助力2017考研冲刺复习 预测考点必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11-18 09:47 , Processed in 0.048963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