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65|回复: 0

考研政治思修法基之法律部分大总结系列一 选择题核心题

[复制链接]

2万

主题

2万

帖子

8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7561
发表于 2016-12-9 17:10: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考研政治冲刺复习倒计时【14天】,今天你坚持了没?
  距离2017考研初试越来越近,终极冲刺复习已经开始,为了帮助大家在最后的冲刺阶段更好地复习考研政治中思修法基之法律部分,文都教育名师万磊老师为大家梳理了——2017考研政治:思修法基之法律部分大总结系列之一,选择题核心题源点部分内容,请各位2017考研的学子能够对这些思修法基部分选择题核心题源点熟记。
  知识点1:我国社会主义法律
  1.社会主义法律的特征
  (1)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特征
  第一,从体现的意志看,社会主义法律体现了阶级性与人民性的统一。
  第二,从实质内容看,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科学性和先进性的统一,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坚持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为指导:二是善于借鉴我国传统法律和外国法律的成功经验;三是立法体制、立法程序和立法技术能适应时代发展而不断改革与创新,确保立法的质量和水平。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特征
  第一,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第二,体现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时代要求。第三,体现了结构内在统一而又多层次的国情要求。第四,体现了继承中国法制文化优秀传统和借鉴人类法制文明成果的文化要求。第五,体现了动态、开放、与时俱进的发展要求。
  2.社会主义法律的作用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反映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点,其最重要的作用表现为确立和维护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社会秩序以及推动社会改革与进步。此外,法律还有指引、预测、评价、强制、教育等重要作用。
  (1)指引作用:法律的首要作用是引导人们选择合法的行为,约束非法的行为。法律的指引作用主要是通过授权性规范、禁止性规范和义务性规范实现的。授权性规范指引人们可以做什么或者有权做什么;禁止性规范指引人们不得做什么;义务性规范指引人们应当或者必须做什么。(2)预测作用。(3)评价作用。(4)教育作用。(5)强制作用:法律是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实施的。
  3.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
  法律的运行是一个从创制、实施到实现的过程。这个过程主要包括法律制定(立法)、法律执行(执法)、法律适用(司法)、法律遵守(守法)等环节。
  (1)法律制定:是法律运行的起始性和关键性环节。立法必须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原则,表达人民的共同意志和诉求,从基本国情和实际情况出发,维护宪法秩序和法制统一。
  (2)法律执行:行政执法是法律实施和实现的重要环节,必须坚持合法性、合理性、信赖保护、效率等基本原则。我国大部分的法律法规都是由行政机关执行的。
  (3)法律适用:在我国,司法机关是指国家检察机关和审判机关。司法的基本要求是正确、合法、合理、及时。司法原则主要有:司法公正;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
  (4)法律遵守:人们通常把守法仅仅理解为履行法律义务。在法律运行过程中,守法是法律实施和实现的基本途径。
  知识点2:我国的宪法与法律部门
  1.我国宪法确立的基本原则和制度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1)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
  第一,党的领导原则。第二,人民主权原则。第三,人权保障原则。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都是最重要的人权,包括公民有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权利和自由、公民的人身自由和信仰自由、公民在社会经济文化方面的权利等。第四,法治原则。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依法治国的基本格局是“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第五,民主集中制原则。
  (2)我国宪法确立的国体、根本政治制度和基本政治制度
  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政体,也是根本政治制度。
  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主要有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3)我国宪法确立的基本经济制度
  社会主义公有制是我国经济制度的基础。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是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两种基本形式。
  2.我国的实体法律部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以宪法为统帅,以法律为主干,以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为重要组成部分,由多个法律部门组成的有机统一整体。其中,实体法律部门包括:
  (1)宪法相关法。(2)民法商法。(3)行政法。(4)经济法。(5)社会法。(6)刑法:我国刑法规定了罪刑法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罪刑相适应等基本原则。
  3.我国的程序法律部门
  我国的程序法律部门包括诉讼法与非诉讼程序法。诉讼法是规范国家司法机关解决社会纠纷的法律规范,非诉讼程序法是规范仲裁机构或者调解组织解决社会纠纷的法律规范。
  知识点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意义:(1)凝聚思想共识的法治航标;(2)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举措;(3)全面依法治国的基础工程。
  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内容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1)建设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一要坚持立法先行和立改废释并举,为全面依法治国提供基本遵循:二要保证法律规范的质量,提升立法科学化、民主化的水平;三要畅通民意表达机制以及民意与立法的对接机制,建立权力机关内部的制约协调机制,建立立法机关接受选民和公众监督的制度等。
  (2)建设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一要增强法律规范本身的可实施性;二要完善法律实施体制以及法律设施;三要提高执法和司法人员的素质与能力;四要优化法律实施的环境因素。
  (3)建设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
  建设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就是要将党内监督、人大监督、民主监督、行政监督、司法监督、审计监督、社会监督、舆论监督体系科学化、系统化。一要科学配置权力;二要规范权力的运行;三要防止权力的滥用;四要严格对权力的监督;五要加强对违法用权的责任追究;六要健全权益救济机制。
  (4)建设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一要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二要改革司法管理体制;三要加强立法、执法、司法等法治专门队伍和律师、公证员等法律服务队伍建设。
  (5)建设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一要抓紧制定和修订一批重要党内法规;二要注重党内法规同国家法律的衔接和协调;三要坚持党规党纪严于国家法律。
  3.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格局
  (1)科学立法;(2)严格执法;(3)公正司法: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是司法活动最高的价值追求。公正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4)全民守法: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
  文都考研网“焕新”,继续为考生们提供更多新鲜有营养的内容,考生可继续关注文都考研(kaoyan.wendu.com),查询更多有关考研复习及考研资讯类信息,文都教育陪伴大家进步成长。
  【小编提醒】
  文都考研2017考研真题答案解析视频专题
  2017研究生准考证打印答疑内容汇总
  各地区2017研究生准考证打印入口汇总/注意事项
  文都名师助力2017考研冲刺复习 预测考点必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11-17 08:55 , Processed in 0.052804 second(s), 14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