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84|回复: 0

2017考研政治冲刺总结:《科学社会主义》18个“精缩”考点

[复制链接]

2万

主题

2万

帖子

8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7561
发表于 2016-12-6 15:06: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考研政治冲刺复习倒计时【18天】,今天你坚持了没?
  2017考研进入倒计时,20天考研终极冲刺复习阶段,考生一定要对考研政治的知识点有一个总结,基于此,文都教育名师万磊老师为大家梳理了——2017考研政治冲刺总结:《科学社会主义》18个“精缩”考点,请各位2017考研的学子能够熟记科学社会主义的这18个考点。
  1. 空想社会主义思潮也经历了三个历史发展阶段,即:(1)16-17世纪的早期空想社会主义、(2)18世纪的空想平均共产主义、(3)19世纪初期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19世纪初期以圣西门、傅立叶、欧文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思想来源。以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在理论上致力于社会制度的分析。他们对资本主义旧制度的批判包含着许多击中要害的见解:对社会主义新制度的描绘,闪烁着诸多天才的火花。
  2.空想社会主义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空想社会主义者只看到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命运,却未能揭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经济根源;他们要求埋葬资本主义,却看不到埋葬资本主义的力量;他们憧憬取代资本主义的理想社会,却找不到通往理想社会的现实道路。空想社会主义“提供了启发工人觉悟的极为宝贵的材料”,但不是科学的思想体系。
  3.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
  马克思恩格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人类历史发展的奥秘和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论证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把争取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的斗争建立在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从而超越了空想社会主义,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1848年2月,马克思恩格斯为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共产主义者同盟”所写的党纲《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
  4.第一国际和巴黎公社
  马克思、恩格斯在指导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过程中,阐述了各国无产阶级政党相互关系的重要原则。(1)坚持无产阶级的国际联合。在马克思、恩格斯的指导下,各国工人政党于1864年建立了工人运动的国际联合组织——“第一国际”。在第一国际期间,马克思、恩格斯展开同蒲鲁东主义、工联主义、拉萨尔主义和巴枯宁主义的斗争,使马克思主义在工人运动中占据了统治地位,奠定了国际无产阶级争取社会主义斗争的基础。(2)坚持各国党的独立自主和完全平等。强调无产阶级的国际联合,并不意味着各国无产阶级可以不顾本国实际而采取同一种斗争方式;也不意味着要求一国无产阶级的斗争从属于另一国无产阶级的斗争。第一国际只是各国工人运动联络和合作的中心,而不是指挥中心。1871年3月18日至5月28日的巴黎工人起义和由此建立起的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马克思高度评价巴黎公社的意义,认为“公社的原则是永存的”。
  5.十月革命胜利与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
  (1)它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变为现实,开启了无产阶级革命的新时代,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2)它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鼓舞了资本主义国家的革命运动。(3)它激励了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民主革命,掀起了被压迫民族解放斗争的新高潮。(4)它促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传播,推进了无产阶级政党的建立。
  6.社会主义在苏联一国的实践
  列宁领导的苏维埃俄国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大体经历了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进一步巩固苏维埃政权时期。第二个时期: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战争时期,即战时共产主义时期。第三个时期:由战时共产主义转变为新经济政策时期。1921年3月,俄共(布)召开十大,毅然决定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过渡到实行以发展商品经济为主要特征的新经济政策。这一决定,表明列宁的社会主义建设思想发生了重大转变,对在俄国这样一个小农占优势的国家走向社会主义的道路又有了新的认识,标志着列宁正在找一条符合俄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扭转了国家的严重危机,活跃了苏维埃的城乡经济,发展了生产,大大加强了苏维埃的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也改善了工人、农民和其他劳动者的物质文化生活。
  实行新经济政策期间,列宁对苏维埃俄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进行了深刻的理论思考,提出了许多精辟的论述。(1)把建设社会主义作为一个长期探索、不断实践的过程。(2)把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劳动生产率放在首要地位。(3)在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条件下,利用商品、货币和市场发展经济。(4)利用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列宁还指出了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极端重要性。阐明了思想建设和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提出了加强国家政权建设和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一系列措施。列宁努力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俄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探索出一条适合俄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这是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贡献,也是他留给后人的最宝贵的思想遗产。
  7.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发展对人类历史发展的巨大贡献
  20世纪的社会主义制度对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历史贡献。第一,社会主义开始作为一种新的社会制度发挥出历史作用。第二,社会主义国家的存在及其在经济、政治、外交、军事上的影响,改变了世界的政治格局,在很大程度上遏制了资本主义和霸权主义在全世界的扩张。第三,社会主义力量坚定地支持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推动着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第四,社会主义在当代引导着世界人民的前进方向。
  苏东剧变、苏联解体,最深刻的教训是:放弃了社会主义道路,放弃了无产阶级专政,放弃了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放弃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结果使得已经相当严重的经济、政治、社会、民族矛盾进一步激化,最终酿成了制度剧变、国家解体的历史悲剧。
  8.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主要内容
  (1)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组织生产,满足全体社会成员的需要是社会主义生产的根本目的。(2)对社会生产进行有计划的指导和调节,实行等量劳动领取等量产品的按劳分配原则。(3)合乎自然规律地改造和利用自然,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4)无产阶级革命是无产阶级进行斗争的最高形式,必须以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为目的。(5)无产阶级政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6)通过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高度发展,最终实现向消灭阶级、消灭剥削、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的过渡。
  9.社会主义首先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是:第一,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可以先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是由革命的客观形势和条件所决定的。第二,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可以先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并不违背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总之,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率先进入社会主义,也是历史发展规律作用的结果。那种把首先在相对落后的国家取得社会主义胜利看做是“反常现象”,把实践中的社会主义看做是“畸形的早产儿”的观点是错误的。
  10.建设社会主义必然具有艰巨性和长期性。其原因主要是:第一,生产力发展状况的制约。第二,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发展状况的制约。第三,国际环境的严峻挑战。第四,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探索和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需要一个长期的艰苦的过程。
  11.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原因:第一,各个国家的生产力发展状况和社会发展阶段决定了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具有不同的特点。第二,历史文化传统的差异性是造成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重要条件。第三,时代和实践的不断发展,是造成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现实原因。
  14.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第一,探索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坚持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第二,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必须从当时当地的历史条件出发,坚持“走自己的路”。第三,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必须充分吸收人类一切文明成果。照搬别国模式从来不能成功,这是一个被历史反复证明了的真理。
  15.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展望未来社会的科学立场和方法:第一,在揭示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基础上指明社会发展的方向。第二,在剖析资本主义社会旧世界中阐发未来新世界的特点。第三,立足于揭示未来社会的一般特征。而不作详尽的细节描绘。
  16.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1)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消费资料按需分配
  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产品极大丰富,是共产主义社会实现的必要条件。共产主义社会将彻底废除私有制,实行普遍的生产关系公有制。在共产主义社会,个人消费品的分配方式是“各尽所能,按需分配”。
  (2)社会关系高度和谐,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
  到共产主义社会,阶级将会消亡。阶级消灭了,阶级剥削和压迫不复存在,阶级斗争也随之消失。到共产主义社会,国家也将消亡。在共产主义社会,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差别——“三大差别”必然归于消失。在共产主义社会,由于阶级消灭、国家消亡和“三大差别”消除,社会关系实现了高度和谐。
  (3)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人类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
  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追求的根本价值目标,也是共产主义社会的根本特征。共产主义是人类解放的实现,那时人类将最终从支配他们生活和命运的异己力量中解放出来,实现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开始自觉地创造自己的历史。
  17.正确理解“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的关系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两个必然”(或“两个不可避免”。)后来,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又提出了“两个决不会”,即:“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
  18.共产主义的发展阶段
  马克思把共产主义社会划分为第一阶段和高级阶段,列宁分别把这两个阶段称为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正确把握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关系,一方面必须看到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和本质上的一致性,看到它们总体上同属一个类型的社会形态:另一方面也要看到这两个阶段在发展程度和成熟程度上的重大区别。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低级阶段,也是实现共产主义的必由之路。高级阶段是建立在低级阶段基础上的,没有低级阶段的发展,也不会有高级阶段的到来。
  文都考研网“焕新”,继续为考生们提供更多新鲜有营养的内容,考生可继续关注文都考研(kaoyan.wendu.com),查询更多有关考研复习及考研资讯类信息,文都教育陪伴大家进步成长。
  【小编提醒】
  文都2017考研真题答案解析专题已上线,考研初试时间为12月24日—25日。届时,文都考研会及时为大家奉上一场“真题答案解析”的饕餮盛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11-17 21:37 , Processed in 0.040746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