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74|回复: 0

2017考研:法硕民法学复习知识点(44)

[复制链接]

33万

主题

33万

帖子

10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007237
发表于 2016-11-28 21:11: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dd0042ffc1dff5888c62201e7a7c7dff10.jpg

dd0042ffc1dff5888c62201e7a7c7dff10.jpg

        物权变动
        物权变动是指物权的发生、转移、变更和消灭。物权变动是物权法上的一种民事法律效果,和其他民事法律效果一样,物权的变动也是由一定民事法律事实引起的。
        一、物权变动要件
        1、基于法律行为的物权变动(必须公示)公式:合同+公示+物权变动
        我国物权依据法律行为而进行变动的兼采折中主义和意思主义,但是以折中主义为原则。
        (1)公示作为物权变动要件:不动产买卖中的登记;不动产抵押合同中的登记。
        (2)公示作为对抗第三人的要件:土地承包经营权。从承包合同生效时取得,流转的从相应的流转合同生效时发生效力,但是未登记不发生对抗善意第三人的效力。地役权。从设立合同生效时发生效力,但是未登记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动产抵押。从抵押合同生效时发生效力,但是为登记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宅基地使用权。机动交通工具。
        2、非基于法律行为的物权变动(无须公示)
        (1)判决和裁决;
        (2)征收;
        (3)继承、遗赠;
        (4)建造、拆除。
        二、物权变动原因
        1、物权的取得
        能够引起物权取得的法律事实主要有以下几项:
        (1)民事行为。
        (2)民事行为以外的原因。主要有:因取得时效取得物权;因征收或者没收取得物权;因法律的规定取得物权(如留置权);因附合、混合、加工取得所有权;因继承取得物权;因拾得遗失物、发现埋藏物取得所有权;因合法建造取得物权;孳息的所有权取得。
        2、物权的消灭
        能够引起物权消灭的法律事实主要有以下几项:
        (1)民事行为。这主要有:单方行为——抛弃;双方行为——物权合同,但只能是相对消灭;撤销权的行使;
        (2)民事行为以外的原因:标的物灭失;法定期间的届满;混同。
        三、物权的变动的原则
        1、公示原则
        指物权在变动时,必须将物权变动的事实通过一定的公示方法向社会公开,从而使第三人知道物权变动的情况,否则不能发生物权变动的效力。
        (1)不动产的公示:登记
        (2)动产的公示:交付
        2、公信原则
        是指一旦当事人变更物权时,依据法律的规定进行了公示,则即使依公示方法表现出来的物权不存在或存在瑕疵,但对于信赖该物权的存在并已从事了物权交易的人,法律仍然承认其具有与真实的物权存在相同的法律效果,以保护交易安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11-11 09:32 , Processed in 0.049509 second(s), 10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