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12|回复: 0

现代政治经济学考研复习笔记之资本的属性

[复制链接]

33万

主题

33万

帖子

10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007237
发表于 2016-11-23 18:37: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虽然有很多院校经济学所推荐的参考书都不同,但现代政治经济学仍然是比较重要受众比较多的一本参考书,以下是现代政治经济学复习笔记供同学们参考。
第三章 资本和剩余价值
第二节 剩余价值的源泉与资本的属性
  一、劳动过程与价值增殖过程
  市场经济的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劳动过程具有一般性和特殊性,资本主义劳动过程与社会主义劳动过程有根本区别。
  价值增殖过程在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都表现为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即在价值形成过程的基础上进行的,是超过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但是资本主义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是私人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社会主义的剩余价值生产过程是公有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
  在价值增殖过程中,工人的劳动时间分为两个部分,其中一部分是再生产劳动力价值的上,即必要劳动时间;另一部分是私人、集体或国家生产剩余价值的时间,即剩余劳动时间。 工人的剩余劳动时间是剩余价值的源泉。
  二、总体劳动者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
  劳动分为生产性劳动和非生产性劳动。马克思认为,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的劳动是生产性劳动。他认为,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的划分:从一般劳动过程来理解,二者的区别只在于是否直接、间接同创造物质产品有关。
  这种意义的生产劳动,其外延是随着社会生产力和劳动分工的发展而扩大的。马克思所说的“总体工人”包含着外延扩大的生产劳动。从商品生产过程考察,生产劳动就是一切加入商品生产的劳动,而不管是体力劳动,还是非体力劳动。从生产关系的角度考察,二者的区分只在于是否为投资者生产或带来剩余价值。从物质规定性看,劳动一经为资本家用作增殖资本的手段,便成了资本主义生产劳动,而从社会规定性来看,必须为整个社会生产剩余价值的劳动,或者说是为整个社会创造有物质承担者的剩余价值的劳动,才是生产性劳动。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反映物质规定性生产劳动概念有扩大趋势,反映社会规定性的生产劳动概念一方面变得狭小,另一方面又在扩大。
  在公有制经济条件下,可以把一切为公有资本提供公有剩余价值或公有利润的活动视为社会主义性质的生产劳动。
  三、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在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商品生产中,根据资本的不同部分在价值增殖中所起作用不同,而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不变资本是转化为生产资料的那部分资本,经过生产过程,它的价值随着物质形态的改变,转移到新产品中去,没有发生价值量的变化。可变资本是转变为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在生产过程中,通过对劳动力的使用能够创造比自身更大的价值,发生了价值量的变化。
  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划分是马克思的伟大功绩,这一理论对揭露私人剩余价值的来源以及资本家对工人剥削程度具有重大意义。它揭示了剩余价值是由可变资本带来的,不变资本作为活劳动的吸收器,固然也是价值增殖的一个必要条件,但它本身不能带来剩余价值。
  马克思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原理,不会因为生产过程全面自动化和机器人的出现而有所改变。
  第一,自动化机器系统再先进也仍然是机器。第二,机器人是复杂劳动制造的机器,是由人来控制和操纵,它虽然代替了人的部分劳动,而不是全部。第三,个别企业首先采用自动化机器系统可以获得超额剩余价值。
  四、资本的特征与属性
  资本是历史的产物,是商品经济社会的产物,是人类发展阶段史上完全不同的社会形态所共有的。
  作为价值增殖的属性,市场经济下的公有制也承认资本的概念,有集体资本和国家资本。资本的一般共同属性:垫支性、运动性和增殖性。
  为了帮助考生更好地复习,中公考研为广大学子推出2017考研冲刺集训营、VIP一对一等系列备考专题,针对每一个科目要点进行深入的指导分析,欢迎各位考生了 解咨询。同时,中公考研一直为大家推出考研直播课堂,足不出户就可以边听课边学习,为大家的考研梦想助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9-27 12:51 , Processed in 0.044020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