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41|回复: 0

新闻传播考研冲刺阶段复习两大误区

[复制链接]

33万

主题

33万

帖子

10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007237
发表于 2016-9-22 21:39: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考研过程中,越到最后同学们的复习越陷入误区,下面是中公考研总结的新闻传播冲刺阶段常见的两种误区。
  一、误区:动口动目动脑就是不动笔,轻视评论写作
  考生中出现的典型事例:
  看看人民时评啥的就够了,"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误区分析:
  学新闻哪能不会写评论?近年来评论越来越为老师所重视。新闻学基础这科,评论一直在考,而且分值上升到了30分;文史综合考试中,政论文更是稳稳地占据着50分的地位,外加古文读后感10分,评论写作足足占了新闻学整个考试的近三分之一的分数。
  不幸的是,相当多的人,无论是不是本专业的,都忽视了评论的写作。在2013年的考试中,大家普遍反映文史综合这科分低,而背诵部分答得都不错,何解?有人说压分,我只能说压分只是一方面,既然压分,为什么也不乏高分?问题就出在政论文。
  复习建议:
  (1)选择优质的评论来源
  比如人民日报重要言论库、《中国青年报》冰点时评等。经常手机上网的,也可以下载各种新闻客户端来订阅评论版块,培养阅读评论的习惯。
  (2)关注时事,了解热点话题
  近年来考研真题越来越与现实接轨,比如"郭美美事件"、微博反腐等。
  关注时事,一方面在遇到这些题目的时候可以知其来龙去脉,以便从容面对,不至于摸不着头脑;另一方面也可以为自己写其他评论积累必要的素材。
  另外,了解时事不能走马观花,对于争议较大的热点事件,有必要看看相关深度报道。南周深度推荐你看看。
  (3)动手动笔,入脑入心
  经常练习练习,爆出一条热点新闻后,你可以试着去配发评论。写完了再与权威评论对比,取长补短,循序渐进。
  二、误区:死记硬背,不会变通
  考生中出现的典型事例:
  (1)弥尔顿的《论出版自由》是哪年发表的了?怎么又忘了!
  (2)问我黄远生的“四能”是什么,我都记得。但问我有何启示,我就不知道了!
  误区分析:
  不可否认,新闻学基础和文史综合这两门加起来,背诵量是极大的。对于背诵,每个人有不同的方法。有的人喜欢摇头晃脑地背,有的人喜欢伴随音乐背,有的人喜欢高声朗读背,有的人喜欢心里默念背。目的都是一个,就是把知识深深输入进脑海里,以便随时自由输出。但记忆不是简单机械式地输入,我们不能做活的图书馆。新闻专业绝不要求你成为只会背诵吟咏的书呆子,它要你能触类旁通,随机应变,对事物能够参透本质,有独立思维能力。
  上面列举的第一个典型事例,是这样一种情况:有的考生往往过度纠结于一些具体的东西,比如时间、地点之类的;第二个典型事例,则是说明有部分考生对知识点可以背诵,但引申能力不够。
  复习建议:
  (1)寻找适合自己的背诵的技巧
  简单介绍一下我各科平时应用的小技巧吧,仅供参考。
  新闻理论的背法是:对于重要的概念(比如新闻的定义)必须只字不差不择手段地背下来,对于一般性概念(如新闻敏感)则结合自己的理解去背。答题时一旦问到了,必须能用专业化的语言去阐释,避免大白话。新闻理论有点跟考研政治相通,答简答题、论述题都是分一二三四点的,记住每点的核心内容即可,答题不需要和书本完全一致。
  新闻史的背法是:
  a.重点记忆法。对于历史事件,记忆实质性事件的背景、经过、影响;对于历史人物,主要记忆其新闻活动、新闻作品及影响。具体时间等次重点可以不必过分纠结,知道在什么世纪什么年代即可。
  b.采用关键词记忆法。把一大段记忆内容浓缩为若干关键词,专背关键词,然后自己慢慢扩充。这种做法背诵效率高,重点明确。
  c.专题总结法。比如建立中国各时期的新闻思想,中国广播事业发展沿革等专题等。
  d.结合历史图片背诵。
  新闻业务的背法是:鉴于业务的东西比较灵活,在背诵时也得灵活处理。业务的东西不那么死板,只要言之有物言之成理行之有效即可。
  文史综合的背法是:
  a.关键词记忆法。
  b.对于文学这块,重点背诵作家的代表作品及其内容、写作风格、对后世的影响等;
  c.对于历史这块,重点背诵历史事件的背景、起因(根本原因、直接原因)、处于事件中的主要人物、事件的影响。一些跨度较大的事件可以适当背诵其经过,勾勒出轮廓即可,不必过于详细。
  d.随时从目录中抽出几个词条考考自己,动动笔,循环往复。牢记勤能补拙。
  (2)跨学科联想,争取做到融会贯通
  记忆不应当成为一个简单直线的、点对点的输入过程。人脑在储存信息的过程中,新存储的信息应该与之前存储的信息进行有效互动,互相激荡,从而完成一个联想的过程,只有这样,当前的新知识和过去的旧知识才能得到互相印证,达到深刻记忆的效果。
  拿黄远生的“四能”(即能想,能奔走,能听,能写)来说,由此能想到些什么?从新闻史的角度来说,他的新闻实践、新闻思想在中国新闻史自有其地位;从新闻理论上来说,可以联想到新闻真实性、新闻专业主义、新闻职业道德等;从新闻业务上来说,他的通讯是一绝,也可联想到记者的工作作风;从实际来看,可以想到走基层等等。  为了方便大家学习,中公考研特为广大学子推出2017考研秋季集训营、精品网课系列备考课程,针对每一个科目要点进行深入的指导分析,欢迎各位考生了解咨询。同时,中公考研一直为大家推出考研直播课堂,足不出户就可以边听课边学习,为大家的考研梦想助力!
  选择考研辅导班,就选中公考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9-9 06:58 , Processed in 0.038076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