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下列每题的选项中,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每小题1分,共15分)
1.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已经制造出诸如醋酸纤维、聚苯乙烯、合成橡胶等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化合物,其数量已达数百万种。这一情况说明( )
A. 物质世界是人类创造的 B. 人类通过实践将“自在之物”转化为“为我之物”
C. 物质世界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 D. 人造物质可以脱离天然物质而存在
2. 先进生产力的集申体现和主要标志是( )
A. 劳动者 B. 劳动对象
C. 科学技术 D. 管理方式
3. 在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关系问题上,马克思主义认为( )
A. 前者是个人的理想,后者是社会的目标
B. 前者体现了个人价值,后者体现了人的社会价值
C. 两者是彼此独立的历史发展过程
D. 两者互为前提和基础
4. 个别劳动的社会性质,通过( )
A. 商品约有用性来体现 B. 商品的广告传播来体现
C. 商品的交换来体现 D. 商品质量的鉴定来体现
5. 社会生产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环节是( )
A. 交换 B. 生产 C. 消费 D. 分配
6. 资本家普遍获得相对剩余价值是( )
A. 单个资本家采用先进技术降低商品个别价值的结果
B. 单个资本家压低劳动力价值缩短工人必要劳动时间的结果
C. 资本家延长工人劳动时间增加工人剩余劳动时间的结果
D. 各个资本家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的结果
7. 毛泽东在《发刊词》中所说的“伟大的工程”是指( )
A. 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夺取全国胜利
B. 建立并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 建设广大群众性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D. 建立新民主主义的新国家、新社会
8. 1963年,周恩来指出,领导机关最容易犯的一种政治病症是( )
A. 享乐主义 B. 教条主义 C. 经验主义 D. 官僚主义
9.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是( )
A. 人民当家作主 B. 人民民主专政
C.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 人民参与国家管理
10. 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 )
A. 国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申占有量的优势
B. 国有经济能控制垄断性行业
C. 国有经济对国民经济的控制力
D. 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主体地位
11.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是( )
A. 为人民服务 B. 集体主义 C. 诚实可信 D. 爱国主义
12. 个体经济在性质上不同于私营经济,是因为( )
A. 投资规模较小 B. 经营方式单一
C. 主要依靠自己劳动和经营 D. 不是法人企业
13. 谋求世界各国经济共同发展的根本途径是( )
A. 加速各国经济结构的调整 B.推动南北对话
C. 加强南南合作 D. 建立公正、合理、平等、互利的国际经济新秩序
14. 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为推行尼克松主义,缓和美苏关系,与苏联签署了( )
A. 《限制反弹道导弹系统条约》 B. 《进一步削减和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
C. 《关于销毁中程和中短程导弹条约》 D. 《不扩散核武器条约》
15. 中国共产党十五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指出,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核心问题是( )
A.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B. 加强党内的批评与自我批评
C. 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D. 健全制度,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各种不良作风
16. 意识和物质的对立只是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超出这个范围,其对立便是相对的。这是因为( )
A. 意识根源于物质 B. 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C. 意识是物质的固有属性 D. 意识是物质的存在形式
E. 意识可以转化为物质
17. 从社会发展的主体选择性的角度看,中国人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其原因在于( )
A. 社会主义符合中国人民根本利益的要求
B. 在历史进程中没有多种道路可供人们选择
C. 中国人民在国际交往中受到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启示
D. 中国共产党对历史必然性及本国国情的正确把握
E. 人们可以自由选择社会制度并决定社会发展的方向
18. 经济运行中通货紧缩一般表现为
A. 货币供应增速减缓 B. 物价持续普遍下降
C. 货币供应量少于货币需求量 D. 货币升值
E. 居民储蓄存款总额增加
19. 产业资本循环经历不同阶段采取的相应职能形式是( )
A. 货币资本 B. 固定资本 C. 流动资本 D. 生产资本 E. 商品资本
20. 某市相同建筑结构的居民住房的月租,在繁华的路段为35元/平方米,在郊区为10元/平方米。这种差别产生的原因在于住房的( )
A. 地理位置不同 B. 经营垄断 C. 土地所有权垄断
D. 租用者的用途不同 E. 供求状况的不同
21.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 )
A. 是对古典政治经济学劳动价值论的批判、继承和发展
B. 是剩余价值理论的基础
C. 是研究价值分配的理论
D. 为揭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奠定了理论基础
E. 是随时代和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
22. 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规定了( )
A. 中国革命的主要对象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
B. 中国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C. 中国革命的动力包括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D. 中国革命的前途是由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
E. 中国革命是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
23. 毛泽东指出,中国革命战争的主要特点有( )
A. 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B. 敌人的强大
C. 人民军队的弱小 D. 共产党的领导
E. 土地革命的开展
24. 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根据宪法的原则,提出了在政治生活中判断言论和行动是非的六条标准,并指出其中最重要的是
A. 有利于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而不是分裂人民
B. 有利于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而不是不利于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
C. 有利于巩固人民民主专政,而不是破坏或者削弱这个专政
D. 有利于巩固民主集中制,而不是破坏或者削弱这个制度
E. 有利于巩固共产党的领导,而不是摆脱或者削弱这种领导
25. 邓小平提出,在改革中我们必须始终坚持的根本原则是( )
A. 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B. 坚持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相结合
C. 坚持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结合 D. 坚持共同富裕
E. 坚持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
26.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 )
A. 没有在全社会范围内按统一标准实现 B. 不能用每个劳动者实际付出的劳动时间来衡量
C. 还必须通过商品、货币形式来实现 D. 所指的“劳”还不是直接的社会劳动
E. 还没有成为占主体地位的分配方式
27. 近年来日本政要多次参拜靖国神社,否认侵略战争的历史,其原因有( )
A. 战后初期美国占领当局末对日本的侵略罪责进行彻底清算 B. 战后日本经济的高速增长
C. 日本国内“右翼势力”的猖撅 D. 日本与周边国家关系的变化
E. 长期以来日本政府在侵略战争历史问题上采取暖昧态度
28. 2001年6月15日,上海合作组织六国元首共同签署《上海公约》,决定为维护本地区战安全与稳定,联合打击( )
A. 恐怖主义 B. 单边主义 C. 分裂主义
D. 地区霸权主义 E. 极端主义
29. 2001年7月1日,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看一个政党是否先进,是不是工人阶级先锋队,主要应看党的理论和纲领( )
A. 是不是马克思主义的 B. 是不是规定党员队伍主要由工人组成
C. 是不是代表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 D. 是不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E. 是不是规定有健全的组织制度与严格的纪律
30. 2001年10月在中国上海召开的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通过的《领导人宣言》指出,亚太经合组织取得成功的关键在于坚持( )
A. 自主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 B. 单边行动与集体行动相结合的原则
C. “开放的地区主义”的原则 D. 灵活性与全面性相结合的原则
E. 循序渐进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