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6-8-15 23:29:32
|
显示全部楼层
十、实践的基本特征和基本形式(选择重点)
(1)实践的基本特征:实践是人们能动地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的一切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性活动。实践的特点是:①客观物质性(实践三要素客观);②自觉能动性;③社会历史性;④直接现实性(最重要)。
(2)实践有三大基本形式:生产实践、社会实践、科学实验,其中生产实践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十一、自在世界(自在之物)与人类世界的关系(为我之物)
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是人分的。
(1)自在世界(第一自然)又称天然的自然界。包括人类产生之前的自然界,即先在世界和人类产生后人的活动尚未深入到的自然界,即尚未被人化的自然界。人类世界(第二自然、为我之物)又称属人世界,是指人改造过的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统一体。自在世界是人类世界活动的客观的自然前提,不是与人类无关的世界。
(2)自在世界与人类世界是对立统一关系,实践是自在世界与人类世界分化与统一的基础。
(3)人类世界中自然与社会相互制约、相互渗透,成为社会的自然和自然的社会。
(4)在理解自在世界与人类世界的关系问题上反对两种错误倾向:一是人在强大的自在世界面前无所作为;二是过度的人化自然,改变了各种自然过程,造成生态失衡。这两种错误都会给人类社会的发展造成严重后果。
十二、意识的产生
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是社会历史的产物。
(1)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从物质自身中产生出有意识的生物是物质的本性。"一切物质都具有类似感觉的反应特性--列宁".意识产生大体经历三个决定性环节:①从无生命物质的反应特性发展到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②由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进到动物感觉心理;③由动物心理飞跃到人类意识。
(2)意识是社会历史的产物。劳动在意识的产生中起了决定性作用:劳动为意识的产生提供了客观的需要和可能,而劳动一开始就是社会性的活动;社会性的劳动促进了语言的产生,语言是意识的物质外壳和直接现实;在劳动和语言的推动下,猿脑变成人脑,为意识的产生提供了物质基础。
十三、意识的本质
(1)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
(2)意识是对客观存在(近似)的反映,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十四、意识的能动作用
(1)意识的能动作用是指意识能动地反映客观世界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2)意识能动作用表现为:①意识活动的目的性、计划性;②意识活动的创造性;③意识对客观世界的改造作用;④意识活动对人体活动的控制。(3)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条件是:①要遵循客观规律;②要通过实践活动;③要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手段、物质条件。(4)在意识的能动作用问题上唯心主义、旧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的区别:①唯心主义片面夸大了意识的能动作用,把意识的能动作用绝对化,否认意识对物质的依赖关系。②旧唯物主义否认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夸大意识对物质的依赖关系。③辩证唯物主义不仅承认物质决定意识,还承认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既坚持了唯物论又坚持了辩证法。
十五、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归根到底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物质在先,意识在后。
(2)意识反作用于物质,即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先进的正确的思想、意识能够积极地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促进事物的发展;落后的、反动的思想、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
十六、庸俗唯物主义的错误(不包括在哲学体系中,邪教,注意排除干扰项)
庸俗唯物主义抹煞意识和物质的区别,把意识也看作物质,认为意识是人脑分泌的特殊物质,否认意识的主观特征。(人脑分泌思想就像肝脏分泌胆汁一样)
Tag标签:考研复习计划,考研英语复习,考研数学复习,考研英语复习资料,考研政治复习,考研英语复习计划,考研英语如何复习,考研英语怎么复习,考研复习资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