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62|回复: 0

2007年印建坤考研英语阅读理解精读100篇之前言

[复制链接]

33万

主题

33万

帖子

10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007237
发表于 2016-8-15 21:47: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前言

[B]考研英语阅读的复习方法[/B]
  ——考研英语阅读难吗?——难!!!
  ——真的难吗?——其实也不难。
       有人会说,难者不会,会者不难。可我想说,考研阅读理解难或不难重要吗?试卷简单,你就一定能考上?简单是相对于全国考生都简单,不是针对个人而言。试题的难度并不会影响我们最终能否实现我们的愿望。
       那么,什么才会影响我们考研的最终结果呢?很显然,是考试的成绩。很多考生认为自己的英语水平是恒定的,至少不会经过一年的复习而有什么实质性的变化。因为他们坚信:英语作为一种语言,和中文一样,需要时间的磨炼,否则无法取得高分。而事实并非如此。一个没过四级的人,考研英语有可能会考70分;而GRE考满分的人,却也可能考研英语只得40分。考研英语的成绩和你的实际英语能力的确有一定关系,但并不完全是正比关系。通过研究历年真题,特别是2005年的真题,我们发现,即使考生能把阅读文章和题目全部翻译成中文,仍然有可能做错一大半的题目。
       于是,我们开始困惑了。过去我们总是把不会解题归咎于自己因没背单词而读不懂文章,现在看来,问题并不是如此的浅显了。我们开始思考问题的根源……终于,我们得出结论:读懂文章只是正确解题的前提条件;要想正确解答考研英语阅读题,还需具备专门针对考研阅读的解题技能。那么,“专门针对考研阅读的解题技能”又从何而来呢?有没有一种解题技能既可以用于四六级,又可以用于考研呢?
       事实证明每一个阶段的解题技能都不是通用的。每张试卷背后隐藏的是英语命题的本质。不同的人必然会有不同的逻辑思维,不同的逻辑思维必然导致不同的出题思路,不同的出题思路必然产生不同的解题方法。举个例子,好多同学喜欢读金庸的武侠小说,那我就问一个关于武林中的问题:这个世界上什么武功天下第一?如来神掌?降龙十八掌?或是打狗棒法?还是九阴真经?到底哪个才是战无不殆、天下无敌呢?相信这个问题没有人能回答。或许问题本身也已经让真正的“武林高手”耻笑了。因为每一种武功本身都有与自己相克的武功存在,开创这种武功的人是根据自己的逻辑思维来编创的。而有谁的逻辑可能完美无缺呢?同样的道理,四六级和考研等各种考试一直是由不同的老师命题,且多年来早已形成了专属于这种考试的逻辑思维方式。我们想在考研英语阅读中取得高分就必须分析命题者的思维漏洞,从而找到各种题型的解题思路。
       那么,如何来分析其思维漏洞呢?显然,我们无法通过在生活中接近命题者,观察其日常生活中的一言一行来寻找其逻辑漏洞;我们最有可能接近命题者的方式只能是也一定是真题!真题是命题者思维的最典型的反映。因此,我们可以通过研究真题来剖析他们的思维,找到我们想要的各种题型的解题方法。
       因此,准备考研英语主要要做两件事情:一是读懂文章,这需要以单词和语法为基础;二是分析命题者的命题思路,从而掌握正确的解题思路。
[B]考研英语单词[/B]
       考研英语需要背哪些单词呢?
       这个问题有很多种不同的答案:有人说背考试大纲,有人说背考研词汇手册,还有人说背老师发的讲义。但大多数考生都会忽视真题。实际上,背历年真题阅读中的生词将对你大有裨益。笔者曾做过统计,2005年研究生考试中的所有单词(除极个别专业词汇外)在过去10年的阅读真题中几乎都出现过,且重考的频率极高,考查的也总是同样的意思。
那么,考研复习中应如何记忆单词呢?
       笔者建议考研复习时,可采取“化整为零”的方法记忆英语单词;而不建议一天背一百甚至几百个单词,这样不仅浪费宝贵的时间,效果也不会很明显——遗忘率极高。如果你计划一天背20个单词,那你可以把这20个单词分散在一天不同的3个时间段来记忆。早晨起床记6个,午饭后记6个,晚上睡觉前记8个。这样还不占用复习其他功课的时间。第二天再依此往复。其实考研英语所要求的词汇绝大多数是高中词汇,再加上不到800个四六级词汇,因此很快便可以轻松背完。但是在记忆过程中,必须注意及时的复习,即在第二天背单词前一定要复习前一天所记单词,在第三天背单词前一定要复习前两天所记单词,如此往复,到第三十天时你就把第一天的单词背了1次,复习了29次,到时你想忘都挺难。这样的单词记忆方法不仅不会影响你日常的工作学习,记忆效果也会更持久。
[B]考研英语词组[/B]
       考研复习中需要复习哪些词组呢?我们应主要复习的词组来源两大部分:一是真题阅读理解中考过的词组;二是每年考试大纲解析的完型填空解析部分所归纳的词组。
记忆方法同以上提到的单词记忆的方法。每天记忆8~10个词组为佳。
[B]阅读文章长难句的方法:“剥洋葱式”句子结构分析法[/B]
       在考研英语中,长难句是我们读懂文章和做好翻译的主要障碍。要想读懂此类长难句就不能按照普通的阅读方法从第一个词开始读,而应采用英、美人士常在潜意识中使用的“剥洋葱”句子结构分析法。具体分为如下四步:
       第一步,确定句子有几个洋葱(一个完整的句子为一个“洋葱”,有时只有一个句号却会有好几个完整的句子)。确定的方法是:
1.         看句中有没有and, but或yet等连词,如果有,说明它 们前后的句子是独立的,有两个或多个“洋葱”,应该给每个“洋葱”单独剥皮;
2.         看句子里有没有特殊的标点符号,包括分号、冒号和破折号,如果有,说明它们前后的句子是独立的“洋葱”;
       第二步,给每个“洋葱”剥皮(每一个独立的语法结构就是“洋葱”的一层皮);
       第三步,把“洋葱”的每层皮(句子的每个独立部分)翻译成中文;
     第四步,把众多简单的中文句子组合成中文长句。
例如:She, who  is  her  mother’s   daughter, is  a  girl  of  beauty  which  is  envied  by  Lily  whose  ugliness  is  so  famous  in  New  York  where  there  are  so  many  poors  who  have  a  lot  of  children  forbidden  to  go  to school   in  which  they  can  study  how  to  live  in  the  tedious   world,  which  we  all  know.
       这个句子看起来很简单,但其实很多学生心中有千言万语却不知道从何说起。现在我们用“剥洋葱法”来分析句子结构:
       第一步,因为这个句子没有and/but/yet,也没有特殊的标点符号,所以这个句子只有一个洋葱;
       第二步,句子按照语法剥皮,划分如下:①she is a girl ②of beauty ③which is envied by Lily ④whose ugliness is so famous in New York ⑤where there are so many poors ⑥who have a lot of children ⑦forbidden to go to school ⑧in which they can study ⑨how to live in the tedious world ⑩which we all know           who is her mother’s daughter(插入语总是放到最后解决,翻译时可用括号扩起来);
       第三步,把每层皮分别翻译为中文;
1)        她是个女孩
2)        很美丽
3)        这种美丽被Lily妒忌
4)        Lily的丑陋在纽约很著名
5)        那里有很多穷人
6)        那些穷人有许多孩子
7)        这些孩子被禁止去学校上学
8)        在学校里他们可以学习
9)        如何在这样枯燥的世界生存
10)     前面所说的事情我们大家都知道
11)     她是她妈妈的女儿
       第四步,把这些简单的中文组合成长句,这个时候就变成简单的中文文字游戏了。
       译文: 我们都知道:她(她妈妈的女儿)是个美丽的女孩,她的美丽被在纽约以丑出名的Lily所妒忌;纽约那个地方有很多的穷人,他们有许多孩子,这些孩子没有上学的权利——他们本可以在学校学到如何在这样枯燥乏味的世界生存。


[B]本书框架[/B]
[TR]
[TD]
体裁分类
[/TD]
[TD]
经济类
[/TD]
[TD]
社会文化类
[/TD]
[TD]
信息技术类
[/TD]
[TD]
科学研究类
[/TD]
[TD]
法律类
[/TD]
[TD]
教育类
[/TD]
[TD]
医药类
[/TD]
[TD]
学科类
[/TD]
[TD]
模拟自测
题一套
[/TD][/TR]
[TR]
[TD]
单元数
[/TD]
[TD]
14
[/TD]
[TD]
16
[/TD]
[TD]
15
[/TD]
[TD]
16
[/TD]
[TD]
9
[/TD]
[TD]
13
[/TD]
[TD]
11
[/TD]
[TD]
2
[/TD]
[TD]
4
[/TD][/TR]


[B]本书特色[/B]
每篇文章后均明确标注出习题所模仿的真题对象。

[B]文章来源[/B]
1.   [I]Economist [/I]
2.   [I]Newsweek[/I]
3.   [I]U.S.[/I][I]  News & World  Report[/I]
4.   [I]TIME[/I]

       欢迎广大读者提供宝贵意见。交流网址:“小印说考研”专栏(http://www.neworiental.org/Default.aspx?tabid=3519)。

                                                                                                  印建坤
                                                                                            2006年2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11-16 21:38 , Processed in 0.115752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