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6f124b95584a8c8aab05c46cf1e19138.jpg
91、语言:指用习惯的记号、姿势、符号,特别是音节分明的口头声音思想和感情的工具,是人类思维的物质外壳。语言地理学是研究语言变化的地理形式,即研究语言的地区分布,语言形成的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收集语言资料、编制语言地图等的方法,表示各种不同语言分布上的特点,探讨语言对民族、社会发展的意义。
92、语言本质特征:
(1)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
(2)语言是人类的一种交际工具;
(3)语言是人类的一种思维工具;
(4)语言是符号系统;
93、英语的形成和发展:说英语有3、7亿人,加上作为第二语言与官方语言超过10亿人。起源于5世纪,日耳曼人入侵带来盎格鲁—萨克逊语,1382年英语圣经出现使其成为全民语言,保留大量法语和拉丁语词汇。作母语的国家:爱尔兰、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圭亚那。
94、汉语:使用人数达10亿以上。方言:同一语言衍变而成的地方变体,具有地方特点,是某一地区人们交际和交流思想的工具。
(1)北方方言:以北京话为中心,是现代汉语民族共同语的基础;
(2)吴方言:以上海话为代表;
(3)湘方言:以长沙为代表;
(4)粤方言:以广东话为代表;
(5)闽方言:福州话、厦门话;
(6)赣方言:南昌话;
(7)客家方言:广东梅县话。北方方言相对统一,南方相对分散。
95、世界语言谱系:
(1)语系:分类的最大单位,一个共同的原始母语分化的若干具有亲属关系的语言组成。
(2)语族:二级单位,各种语言在演化上又有亲疏远近之分,从而形成次一级的语言群。
(3)语支:同一语言中最小的语言群,
(4)语种:分类中的最小单位,一个语种就是一种语言。世界共有12个语系40多个语族。
96、世界语言分布:
(1)印欧语系:日耳曼语族、罗曼语、斯拉夫语、印欧—伊朗语;
(2)汉—藏语系:汉语、藏缅语族、苗瑶语族、壮侗语族、日语、朝鲜语、越南语;
(3)闪—含语系:阿拉伯语、希伯来语;
(4)乌拉尔—阿尔泰语系;
(5)非洲语言:尼日利亚—刚果语系、科依桑语系、尼罗—撒哈拉语系;
(6)马来—波利尼西来语系;
(7)其它难以确定:美洲印第安语、巴布亚语、爱斯基摩语、澳大利亚地著语言。
97、语言传播特性:外延性、连续性、层序性、复合性、竞争性、演化性、阶层性。
98、语言传播的影响因素:地理集团、行政区划、人口迁移、经济条件。
99、语言扩散及其结果:
(1)新来语言取代当地的语言,美洲;
(2)新来移民接受当地的语言,满族、美洲后来移民;
(3)新来移民所带来语言先存在,后影响下降或消失,芬兰的瑞典语,日本语在台湾和朝鲜。
(4)新来移民仍维持自身语言成为特殊的语言岛:新疆的锡伯语;
(5)新来的移民到新地后最终随着环境条件变化形成新的语言:英国的英语、客家方言。
(6)多语言国家的出现:加拿大双语(魁北克的法语,其他为英语)、瑞士四种官方语言共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