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53|回复: 0

2015考研复习重点:中传考研文史综合各王朝关键词

[复制链接]

33万

主题

33万

帖子

10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007237
发表于 2016-8-9 16:43: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5考研复习重点:中传考研文史综合各王朝关键词  
        各王朝/时期关键词
          一 先秦
          1、政治
          三皇五帝:
          在中国古代的历史传说中,到战国时期形成了几种“五帝”说;到战国末始有“三皇”一词,到汉代才形成几种“三皇五帝”说。
          汉代所定的人间历史上的“三皇”有五说:(1)燧人、伏羲、神农;(2)伏羲、女娲、神农;(3)伏羲、祝融、神农;(4)伏羲、神农、共工;(5)黄帝、少昊、颛顼。此后,人们倾向将伏羲、神农、黄帝定为中国历史中最古的三位帝王。
          五帝也有五种不同的说法:(1)黄帝、颛顼、帝喾、尧、舜;(2)伏羲、神农、黄帝、尧、舜;(3)太昊、炎帝、黄帝、少昊、颛顼;(4)少昊、颛顼、帝喾、尧、舜;(5)黄帝、少昊、颛顼、喾、尧。
          总的来说,“三皇说”所指诸人,是中国祖先处于史前各个不同文化阶段的象征。有巢、燧人、疱西(伏羲)分别代表蒙昧时期的低级、中级、高级三个阶段;神农代表野蛮时代的低级阶段;女娲则是更早的创世纪式的神人,在神话中又和伏羲结合创造人类。“五帝说”所指诸人,主要是父系家长制的部落联盟盛期及其解体是实行军事民主制时期的一些部落酋长或者军事首长人物。
          三代:
          夏、商、周(西周)的合称。根据近年公布的《夏商周年表》,夏代始年约为公元前2070年,夏商分界约为公元前1600年,商周分界为公元前1046年,西周结束于公元前771年。三代历史近1300年。在中国历史上,三代标志着两个历史的转折点:(1)从夏代开始,中国从原始社会向奴隶制社会转变,从“禅让”制(民主军事制)过渡到王位世袭制;(2)从西周覆亡到东周的春秋、战国,古代社会开始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由诸侯林立向统一的封建王朝过渡。从历史时期上说,三代又是古代史由传说时期过渡到文字史的时期,这个转折点大致可以确定在甲骨文出现之后。
          公元前21世纪,禹死后,其子启破坏了民主推举的禅让惯例,自己继承父亲的职位,从而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公元前16世纪,夏朝最后一个王夏桀暴虐无道。居住在黄河下游的商部落,在首领汤的领导下,趁机起兵,打败桀,建立了商朝。商朝前期屡次迁都,公元前14世纪,商王盘庚把都城迁到殷,从此稳定下来。因此,商朝又称为殷朝。商朝的最后一个王纣,统治非常残暴,引起人民纷纷反抗。公元前11世纪中期,商朝属国首领周武王,发动了讨伐纣的战争,灭了商朝,建立周朝。
          三家分晋:
          春秋末期,晋国三个异姓大夫家族瓜分了晋国公室,形成韩赵魏三个新的诸侯国,史称“三家分晋”。晋原是西周、春秋时姬姓诸侯国,晋文公曾是春秋五霸之一。晋献公吸取篡夺郭君之位的教训,杀戮和放逐同姓公族,而任用异姓大臣;其后个异姓大臣的势力越来越大,国君的权利逐渐旁落。到战国初期,以智伯瑶、韩康子虎、赵襄子无恤和魏桓子为首的四大家族,实际上掌握了晋国的命运。公元前455年,韩、赵、魏三家联合消灭了智氏,瓜分了智氏的全部土地,前453年有瓜分了除曲沃(今山西闻喜县)、绛州(今山西翼城东南)以外的全部晋国的土地和人民,晋国君被迫反过来朝见三家大夫。前403年,周烈王正式册封韩、赵、魏三家为侯,分别称韩景侯、赵烈侯、魏文侯。三家分晋,乍看只是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的反映,实际上同后来的发生在齐国的“田氏伐齐”一样,是新兴封建势力与旧势力斗争的缩影。
          春秋五霸:
          春秋时期,一些较大的诸侯国,为了争夺土地、人口以及对其他诸侯国的支配权,不断地进行兼并战争。谁战胜了,谁就召开诸侯会议,强迫大家公认他的“霸主”地位。历史上的春秋五霸之说,有这样的几种说法:(1)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2)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3)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吴王阖闾(4)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吴王夫差。除宋襄公外,其他的都是不同时间,不同地区的霸主。 (责任编辑:tq201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9-26 18:14 , Processed in 0.058879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