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53|回复: 0

2015教育学考研复习:四大题型答题技巧总结

[复制链接]

33万

主题

33万

帖子

10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007237
发表于 2016-8-9 16:42: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很多同学在复习教育学时,无形中形成了“不讨巧”固定的套路,把教育学浓缩成“一本解析书”,认为把《大纲解析》中的内容背得滚瓜乱熟之后,无论怎么考也不用害怕,因此就采取一遍一遍反复看书的“死办法”,因为这样平均用力只会导致应该重视和细化的部分没有得到细化,应该简化处理的部分浪费了太多的精力。下面为大家整理分享了教育学考研四大题型答题技巧总结,通过对其中题型的统计和分析,有助于考生们明确复习方向,提高复习效率。
          一、选择题部分
          从2010年开始,教育研究方法的考点出现在选择题中,由此形成了单项选择题部分教育学原理13道、中外教育史20道、教育心理学5道、教育研究方法7道的格局。
          教育学原理部分,关于教育目的章节中的一些文献需要引起同学们的注意。最近几年,教育学原理部分的题目命题比较灵活,比如“元教育学”“级任老师”是许多考生没有关注到的问题,这说明在教育学原理部分除了复习大纲解析外,还应阅读一些对应的参考书目。对于教育学原理和中外教育史部分的复习,有一点特别值得提醒:在复习过程中要形成“命题的敏感”,关注那些“第一次”“最重要”“代表人物”“标志”“基本原则”以及包含数字、书名、作者、重要概念等标志性的字眼,随时为选择题做准备。
          中外教育史部分,一直是单项选择题的命题重点,而且考点也特别多。教育家、教育著作、教育思想、教育事件、教育制度都能可能出现在试卷上,为了保证这部分的高分,唯一的办法就是做到普遍撒网。值得注意的是,一些教育法案、文件尤其容易命题,而且不仅仅考察多个文件的比较,还要考察某一条款是否出自该文件,这一部分每年都会有两到三道题出现。
          教育研究方法的部分,“技术性环节”出题的可能性比较大。如教育研究资料的定量分析(2年共考察3道题)、定性分析、各种研究方法的步骤、问卷设计的格式等。另外少量题目会出现在教育研究方法发展的历史中,比如实验研究、行动研究发展的阶段、代表人物等等。另外,信度、效度、难度、区分度的问题随时都有可能出现在试卷中。
          教育心理学部分,每年有超过60%的题目是对概念的考察。概念考察一般表现为三种形式:一是直接说出概念的含义,让你选择那一个概念,比如2011年“思维定势”,这种题型稍容易,主要的困难在几个选项的概念容易混淆;二是给出一个概念,让你选择它的含义,比如2011年“最近发展区”,对付这种考查方式的主要办法是在平时复习中,在名词的解释中标示出关键词,加深理解;三是给出一个实际的例子或者描述一种现象,让你选择对应的概念。这种情况考查的是对概念的理解程度,如2011年的“表现目标”“沉思型”,这种考查方式经常用在考查“学习策略”“学习动机”以及其他一些涉及到分类、分阶段、分水平问题的考点。除了考查概念之外、一些重大理论、重要过程也是考察的重点。另外只有两次出现了教育心理学历史的考查,一处是“教育心理学化”,一处是“教育心理学诞生的标志”,复习时也应留心。
          二、辨析题部分
          在教育学统考的五年中,共出现15道辨析题,其中教育学原理部分每年至少有一道辨析题出现,教育心理学每年也会有1题辨析题出现,2009年和2011年分别出现了教育研究方法和教育史的辨析题。根据观察,这些辨析题的测试明显可以分成几类:
          概念的辨析:一直以来,人们都有教育学不考概念的误解,所以并不重视概念的掌握。但只要认真研究就不难发现,辨析题均要考到概念,尤其是“教育学原理”部分的概念,比如已经考察过的教学、课程、教学模式、培养目标、教育目的、教学目标等。2008年题中“教师个体专业化的过程就是取得教师资格证书的过程”一题看似没有涉及概念,但答题时,如果能记得“教师个体专业化”的概念并能书写在考卷上对答题必定大有裨益。这一类考察,提醒我们在复习备考的过程中应该要有意识地掌握这些重要的概念,因为此类题的第一步就是写出关键术语的含义。解析中还有许多重要的名词值得注意,比如教育学原理部分:多元文化教育、教育制度、学制、教育功能、课程目标、教学过程等;教育心理学部分:观察学习、有意义学习、接受学习、学习策略、元认知等;教育研究方法部分:非结构调查、行动研究、差异量数等。这些需要考生在平时复习的过程中留心、尝试记忆甚至抄写归类,实际上能够构成命题点的名词并不多,教育研究方法部分较少,而教育心理学和教育学原理部分大概各有二、三十个。 (责任编辑:tq201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9-27 05:22 , Processed in 0.044257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