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78|回复: 0

2016考研政治时事热点:三年来,习近平如何治理中国?

[复制链接]

33万

主题

33万

帖子

10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007237
发表于 2016-8-9 10:34: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以下是2015年11月国内外考研时事政治新闻,太奇考研提醒2016考研的同学们,深入理解考研时政新闻。更多2016考研政治资料请访问太奇考研资讯频道。
          2015年11月15日,是一个特殊的日子。
          三年前的今天,也就是中共十八大的最后一天,习近平当选中共中央总书记,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也在这天形成。这三年,中国充满着变革与进步,也伴随着曲折与复杂。执政三年以来,习近平的中国治理思想和治理脉络清晰可现,凸显在公众的视野之内。
          从宏观层面,了解习近平(和他的团队)的治理思想、治理脉络,最关键、最有效的方法是研读历次中央全会。十八届一中、二中全会主要是人事议题,三中全会以后,治理方略逐渐显现。
          十八届三中全会研究部署全面深化改革,十八届四中全会研究部署全面依法治国,十八届五中全会研究规划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路线图(“十三五”规划建议),再加上这几年开展的史无前例的反腐行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背后凸显的“全面从严治党”战略,构成了大家熟悉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没错,宏观层次上,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就是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治国理政总方略,背后自然包含习近平个人的执政思考和治理镜鉴。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战略目标,居于中心位置。
          大家都知道,习近平从16岁就到中国西北地区一个叫梁家河的村子生活、学习、工作,七年的上山下乡经历带给他的是身体和精神层面的双重锻炼。在那里,他收获了自信,更重要的,他了解了中国最普通百姓的生活状况和内心需求,了解到了“什么叫实际”、“什么叫群众”。因此,无论是在河北、福建还是浙江等地方治理时,突出一个思路就是“富民”思想、“富民”战略。如今,他成为了十三亿人口国度的治理责任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思想、战略应运而生。用他自己的话讲,这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可以说,“治国之道,必先富民”的思想贯穿于习近平的执政生涯。
          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是战略举措,是支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
          习近平亲自担任中央深改组组长,背后是其个人担当和历史责任感。改革进入“深水区”的中国,每一步前行都充满艰辛,这种艰辛有来自“人的因素”,也有来自“体制机制因素”。纵观后发展国家,能够迈过“中等收入陷阱”的只有韩国和中国台湾地区,而中国大陆的情况远比这两个国家或地区更复杂、更敏感。这三年,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可谓冒着政治风险,不知打破多少人的“奶酪”,与各种利益集团、既得利益者决战。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不希望中国成为一个固化的中国、一个贫富悬殊的中国、一个违背社会主义本质的中国。同样,亲身经历“文化大革命”的习近平,深知建设法治中国的重要性。没有法治,人人都无安全感。法治,是任何现代文明国度普遍遵循的治理模式。中国自不例外。而且,从地方一步一步走到中央领导人岗位的习近平,太清楚“司法地方化”“司法不公”的危害性,因为这丢的不仅是司法公信力,还有人民的政府信任。全面从严治党是战略保证,是保证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政党力量。
          在中国,除了中国共产党,没有任何政党敢于承诺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比较政治学大师亨廷顿认为,处于现代化过程中的发展中国家,政党以及政党力量非常重要,决定一个国家是走向成功还是失败。从2007年成为党的中央领导人开始,习近平就不停的思考、反思党建工作。他认为,中共只有始终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才能保证和巩固其执政地位。所以,上任伊始,他坚持以铁腕手段打老虎、拍苍蝇。他深知,老百姓最痛恨腐败,腐败对中共执政正当性伤害最大。要么得罪人民,要么得罪腐败分子。他,作为一个革命领导人后代,毫不犹豫选择了后者。如今,中共政治生态明显好转,官员基本“不敢腐”。修订《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开展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就是“不能腐、不想腐”的探索。
          从微观层面,习近平全面负责中国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文明和党建工作。
          经济上,他研判国内外发展大势,提出“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论断;政治上,提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守意识形态底线,更加发挥“协商民主”的优越性;社会上,提出增强人民获得感,人人分享改革成果的理念;文化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尊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态文明上,提出“绿色化”理念,实质意义上推进生态环境改善;党建上,坚持依规治党和以德治党,重申“理想信仰”的重要性。换言之,就是坚持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提出五大发展理念和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习近平治国理政新思想新理念新战略的重要表现。简言之,这三年,习近平身体力行,亲自负责,兼济天下,宏观上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微观上不断推动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文明和党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他和13亿人民心中的“中国梦”耕耘着、努力着。“变革与进步”,贯穿习近平治理中国的这三年。放下意识形态的分歧和偏见,世界有理由期待习近平和他的团队未来数年的中国治理。(作者张广昭,为中国人民大学政治学硕士,现任职于中央机关某单位。)
          习近平履新三周年的10个瞬间
          2015年11月15日,是个特殊的日子。三年前的今天,习近平履新中共中央总书记。三年中,习总的繁忙程度超乎你想象。今天,学习小组择取令人难忘的10个细节,带你回顾三年来的精彩瞬间。(ps:当然,值得梳理的瞬间远不止10个)
          1.当选后首次记者见面会
          时间:2012年11月15日
          地点:人民大会堂东会厅
          事件:刚刚在党的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当选的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同采访十八大的中外记者亲切见面。习近平说,刚才,我们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选举产生了新一届中央领导机构,选举我为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他说,全党同志的重托,全国各族人民的期望,是对我们做好工作的巨大鼓舞,也是我们肩上的重大责任。习近平指出,中国需要更多地了解世界,世界也需要更多地了解中国。希望记者朋友们今后继续为增进中国与世界各国的相互了解作出更多的努力和贡献。
          2.首次提出“中国梦”
          时间:2012年11月29日
          地点:国家博物馆
          事件: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第一次阐释了“中国梦”的概念。他说:“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认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他称,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一定能实现,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一定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一定能实现。
          3.首次出京调研
          时间:2012年12月7日至11日
          地点:广东省深圳莲花山公园
          事件:2012年12月,刚刚履新中共中央总书记的习近平把广东作为其离京调研的第一站。“30年过去了,广东、深圳的实践充分说明,邓小平同志的决定是英明的、正确的。邓小平同志不愧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不愧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者。”在广东,习近平几度抚今追昔,缅怀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的英明决策。在考察中,他强调,改革开放的决定是正确的,今后仍然要走这条正确的道路。这是富国之路、富民之路,要坚定不移地走下去,而且要有新开拓,要上新水平。
          4.当选国家主席
          时间:2013年3月14日
          地点:人民大会堂
          事件: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14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第四次全体会议,以无记名投票方式,选举习近平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3月17日日举行闭幕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习近平就任后首次发表讲话。
          他指出,“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习近平在讲话中详细阐释了“中国梦”,并用三个“必须”勾画了实现中国梦的具体路径:“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
          5.履新后首次出访
          时间:2013年3月22日
          地点:俄罗斯
          事件:习近平主席访俄期间同普京总统举行会谈,签署并发表联合声明,确定今后一个时期中俄关系发展的方向和重点合作领域,阐述对一系列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的立场和主张,批准2013-2016年《〈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实施纲要》,共同出席俄罗斯“中国旅游年”开幕式。习近平主席还分别会见了梅德韦杰夫总理、联邦委员会主席马特维延科和国家杜马主席纳雷什金等俄方领导人,广泛接触俄罗斯社会各界朋友和友好人士,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发表演讲,出席建立中共六大会址纪念馆启动仪式,参观俄罗斯国防部,会见俄罗斯汉学家、学习汉语的学生及媒体代表。
          6.首次提出“精准扶贫”
          时间:2013年11月
          地点:湖南湘西
          事件: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11月于湖南湘西考察时,首次提出了“精准扶贫”:扶贫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要精准扶贫,切忌喊口号,也不要定好高骛远的目标。随之,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的通知》,国务院机构出台《关于印发〈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实施方案〉的通知》《关于印发〈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工作方案〉的通知》,对精准扶贫工作模式的顶层设计、总体布局和工作机制等方面都做了详尽规制,推动了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的全面开展。应当说,习近平的精准扶贫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和政府今后一个时期对于贫困治理工作的指导性思想,将对中国扶贫成败起到决定性作用。
          7.庆丰包子铺用餐
          时间:2013年12月28日
          地点:北京西城区庆丰包子铺月坛店
          事件:据庆丰包子店员贺媛丽介绍,习近平总书记当时要了二两猪肉大葱包子、一份炒肝、一份拌芥菜,其中二两包子7元、炒肝6元、芥菜8元,一共花了21元钱。贺媛丽说她给习近平总书记拿了点蒜茉,她还对习近平总书记说:"您能来到我们这吃包子,我们感到非常荣幸,特别幸福。请您给我们的包子提提意见?"习近平对她说:"包子挺好吃,食品安全一定要放在第一位。"
          8.与奥巴马“瀛台夜话”
          时间:2014年11月11日
          地点:中南海瀛台
          事件:习近平与奥巴马于11日晚6:30开始在中南海瀛台散步。随后到瀛台涵元殿小范围会见,然后是香扆殿小范围晚宴,最后是迎薰亭茶叙。原定90分钟的宴会持续了近两个小时,原定30分钟的茶叙,持续了近1个小时。总之,夜里11点多他俩才挥手告别。
          习近平说,现在奥巴马总统和我,一个是美国总统,一个是中国国家主席,我们去年在安纳伯格庄园会晤,今天又在瀛台夜话。一方面,我们之间比以前有更多共识。另一方面,我们之间虽然有一些不同看法,但可以在一起讨论,并且可以做到和而不同。这恰恰是中美新型大国关系要素的体现。这就是,双方要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管控好分歧,做到不冲突、不对抗,实现合作共赢。在今后的日子里,希望我们能够继续营造类似的环境,进行更多这样的会晤。
          9.发表新年贺词
          时间:2014年12月31日
          地点:通过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
          事件:习近平说,2014年是令人难忘的。这一年,我们锐意推进改革,啃下了不少硬骨头,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改革举措,许多改革举措同老百姓的利益密切相关。我们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积极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有了新的改善。12月12日,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正式通水,沿线40多万人移民搬迁,为这个工程作出了无私奉献,我们要向他们表示敬意,希望他们在新的家园生活幸福。这一年,我们着力正风肃纪,重点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情况有了很大改观。我们加大反腐败斗争力度,以零容忍的态度严惩腐败分子,显示了反腐惩恶的坚定决心。这一年,我们加强同世界各国的合作交往,主办了北京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我国领导人多次出访,外国领导人也大量来访,这些活动让世界更好认识了中国。
          10.首次联合国演讲
          时间:2015年9月26日
          地点:联合国总部
          事件:美国当地时间26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首次访问联合国,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出席并主持由中国和联合国共同举办的南南合作圆桌会,出席联合国发展峰会并发表题为《谋共同永续发展做合作共赢伙伴》的重要讲话,其中在谈及“南南合作”议题时,习近平提出中国拟实施的7项重要举措,包括设立南南合作援助基金、增加对最不发达国家投资、免除对有关最不发达国家债务三句话时,收获了最多掌声。
          讲话中习近平提到中国的7项承诺、向发展中国家提供“6个100”项目支持、12万个来华培训和15万个奖学金名额并向世界卫生组织提供200万美元的现汇援助。
       
       
        [b]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10-27 16:03 , Processed in 0.036051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