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36|回复: 2

2014考研政治思修与法基高频考点 经典习题

[复制链接]

33万

主题

33万

帖子

10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007237
发表于 2016-8-9 10:32: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4考研政治大纲公布后,思修与法基部分同去年对比没有发生变化,这的考研政治里唯一没有发生变化的章节,太奇考研政治辅导专家田老师建议同学们在10月份前后能准确把握下这部分的高频考点总结复习下,下面是太奇考研老师根据上文的高频考点总结的经典习题,希望同学们更好的复习。
          一、单选题:下列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对公园里的花木草地、街道两旁的电话、邮筒、影剧院里的座位音响、马路上的井盖路标等加以保护,不损坏、不滥用、不浪费、不私占。这是属于( )
          A。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 B。社会公德的基本要求
          C。家庭道德的基本要求 D。环境保护的基本要求
          2.社会公德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或者一个群体,在历史长河中、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积淀下来的道德准则,社会公德最基本的要求是( )
          A。遵纪守法 B。文明礼貌
          C。助人为乐 D。保护环境
          二、多选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少选或错选都不得分。
          1.道德与法律是维护公共秩序的两种基本手段,这是因为( )
          A。公共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所追求的目标是一致的
          B。二者发挥作用的方式有所不同,但彼此互为补充、相辅相成
          C。道德规范的更好发挥,需要法律支撑;而法律作用的更好实现,则需要以道德建设为重要条件
          D。在公共生活中,法律发挥作用的范围是有限的,而道德是法律的补充
          2.公共秩序主要包括社会管理秩序、生产秩序、工作秩序、交通秩序和公共场所秩序等,遵守公共秩序是中国公民的基本义务之一。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表现在( )
          A。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
          B。有序的公共生活是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必要前提
          C。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提高社会成员生活质量的基本保证
          D。有序的公共生活是国家现代化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答案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社会公德的基本要求。
          遵纪守法、文明礼貌、助人为乐、保护环境都是社会公德的内容,助人为乐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在公共生活领域的体现,也是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基本要求。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选项C。
          2.【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社会公德的基本要求。
          遵纪守法、文明礼貌、助人为乐、保护环境都是社会公德的内容,遵纪守法是社会公德最基本的要求。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选项A。
          二、多项选择题:
          1.【答案】ABCD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维护公共秩序的基本手段。
          道德与法律是维护公共秩序的两种基本手段,这是因为:公共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所追求的目标是一致的;二者发挥作用的方式有所不同,但彼此互为补充、相辅相成;道德规范的更好发挥,需要法律支撑;而法律作用的更好实现,则需要以道德建设为重要条件;在公共生活中,法律发挥作用的范围是有限的,而道德是法律的补充。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是选项ABCD。
          2.【答案】ABCD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的表现。
          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表现在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有序的公共生活是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必要前提,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提高社会成员生活质量的基本保证,有序的公共生活是国家现代化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选项ABCD。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708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6188
发表于 2016-8-9 11:41:40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某图书馆向所有读者免费开放。乞丐、拾荒者和衣衫褴褛的民工小心翼翼进来了,无人阻拦。于是他们便堂而皇之地在馆内读书、看报。有读者对此表示不满,向馆长抱怨说:“图书馆是大雅之堂,如果允许乞丐和拾荒者进入阅读,就是对其他读者的不尊重。”馆长回答说:“我们无权拒绝他们入内阅读,但你有权选择离开。”此事被发在微博上,顿时触动了社会的神经,引发人们对人文精神的关注和思考。中央电视台等主流媒体对此事进行了报道。一场图书馆办馆理念的大讨论由此引发。
          “如果有天堂,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这是文学大师、曾担任阿根廷国立图书馆馆长的博尔赫斯的一句名言。该图书馆向乞丐和拾荒者免费开放,不啻于一轮明亮的太阳,让乞丐和拾荒者在得到温暖的同时,也净化了我们的心灵。
          摘编自《中国青年》(2011年第5期)、《光明日报》(2012年5月10日)
          (1) 从法律角度如何理解“我无权拒绝他们入内阅读,但你有权选择离开”?(5分)
          (2) 我们处理人际关系有何启示?(5分)
          (1)答案要点:1、自由平等观念是社会主义法治观念的重要内容。法律上的自由平等观念最为核心的内容是依法享有和行使自由的观念、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地观念。虽然法律是约束人们的行为的规范,但并不意味着 对人们的限制于取消。任何人在行使自由权力的时候,都必须尊重他人的自由。材料中,提出意见者在享受进入图书馆的权利时,也应尊重他人行使该项权利的自由。
          2、 社会主义制度为实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地理想奠定了现实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基础。公民在守法上一律平等。依照法律规定平等地享有和行使法律权利,不承认有任何享有特权的公民。公民在使用法律上一律平等,对于任何公民,不论其民族、种族、性别、职业、财产状况、社会地位等有何差别,都要给予平等对待,保证每个公民的合法权益都平等地受到法律保护。因此,无论是拾荒者、乞丐,其进入图书馆的权利都平等的受到法律保护,不能区别对待。
          3、 要树立正确的法律权利与义务观念,懂得如何适当行使法律权利。法律权利以为这人们可以依法作为或不作一定行为。无论履行权利还是承担义务都有明确的法定界限。二者在功能上具有互补关系。材料中正事体现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中的自由平等。乞丐或拾荒者平等地被对待进入图书馆,馆长没有权利阻止其进入,而反对其进入的人也有权利离开图书馆,放弃其已经享有的权利,这是对权利义务一一对应的集中体现。
          试题分析:题目材料出自国内一件真实事件。杭州市图书馆就开始实行对所有读者免费开放,包括乞丐和拾荒者,图书馆对这些特殊读者的唯一要求,就是把手洗干净再阅读。这一举措推行以来,一直引起一些读者的不满。但图书馆坚持自己的原则。改革开放发展到今天,伴随着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建立,公民意识和社会普遍的法律意识逐步提升,权利这个字眼逐步进入每个人的观念之中。本题立足当下,紧密结合法律基础知识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理念的基本知识,运用知识点对材料进行提取分析,考察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和法律术语的准确表达。
          (2)答案解析 答:材料中体现了人与人和谐相处的重要性,也凸显了营造和谐社会环境的必要性。人与人和谐相处要坚持以下原则:第一、平等原则。平等待人,是促进个人与他人和谐的前提,与人交往应一视同仁,不因社会地位等原因而有所区别对待,要尊重他人。第二、宽容原则。宽容是促进个人与他人和谐必不可少的条件。人与人之间应宽容以待,和谐共存。这是处理人际关系的基本要求。材料中恰好体现了人与人和谐相处的理念和价值观。
          试题分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念是个常考常新的考点。结合思想道德修养中人生观知识点科学对待人生环境,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和谐,道德观中的团结友善,继承和发扬传统美德等知识点均是本题所考范围。建议考生在复习过程当中,应当树立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视角,将思想道德修养框架下熟练掌握核心考点并结合实际,能够分析实际问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604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5982
发表于 2016-8-9 11:58:56 | 显示全部楼层

                               
        [b]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10-27 18:17 , Processed in 0.048247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