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37|回复: 3

2014考研政治考点变化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复制链接]

33万

主题

33万

帖子

10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007237
发表于 2016-8-9 10:32: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4考研政治大纲公布后,相比去年考试大纲的要求,马原考点19处变化。新增的6个知识点中有5个是全新的知识点,太奇考研政治辅导专家教研组的老师立即对大纲变动做出详细的解析,其中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修改为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及其意义,以下主要对马哲考点变化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及其意义,希望帮助同学们更好的复习。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1.辩证唯物主义的运动观原理世界统一于物质。物质的共同本质是客观实在,但事物的客观实在性是通过运动表现出来的。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1)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从最一般的意义说,运动是指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既包括保持客体性质、结构和功能的量变,也包括改变客体性质、结构和功能的质变。运动不是以物质外部附加给物质的可有可无的性质,而是物质本身固有的、内在矛盾决定的。不可缺少的性质和存在方式。运动和物质不可分离。
          (2)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所固有的根本属性。
          从宇宙天体到微观粒子,从无机界到有机界,从自然界到人类社会,一切领域中的一切形态的物质客体一无例外地处在永恒的、不停息的运动之中。世界上的事物千姿百态,有同有异,正因为它们有相同或相异的运动形式。人们认识物质,就是认识物质的运动形式。
          设想不运动的物质,将导致形而上学。有些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者,如托兰德、霍尔巴赫、狄德罗等人,虽然肯定运动是物质的属性,但是由于他们把运动仅仅归结为机械运动,无法科学地解释宇宙中更高级形式的运动,结果还是不得不承认有些形态的物质是不运动的。
          (3)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物质是一切形式运动的主体。机械的、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社会的运动都有它的物质主体。信息的传递也离不开物质的载体。即使是"纯粹"的思维运动也离不开人脑这一物质器官及反映在人脑中的种种物质现象。脱离了任何物质主体的"运动"只能是一种荒唐的虚构,这是哲学和科学长期发展证明了的事实。
          设想无物质的运动,将导致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所谓在物质世界"产生" 之前就独立存在的 "绝对精神"、"理"、"太极"等等的"运动",主观唯心主义所谓没有物质基础的"感觉"、"观念"、"意志"等等的"运动",都是空洞荒唐的观念。
          2.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原理
          (1)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物质世界的运动是绝对的,而物质在运动过程中又有某种暂时的静止,静止是相对的。静止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包括空间位置和根本性质暂时未变这样两种运动的特殊状态。运动的绝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变动性、无条件性,静止的相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稳定性、有条件性。
          (2)运动是物质的存在形式,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运动和静止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无条件的绝对运动和有条件的相对静止构成了事物的矛盾运动。承认运动的绝对性,并不否认相对静止;承认相对静止,但不能把静止绝对化。物质的具体形态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相对静止具有积极意义。相对的静止并不是消极保守的因素。相对静止是人们认识和利用事物的前提,是理解和衡量运动的尺度,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3)反对绝对主义和相对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在运动和静止的关系问题上反对两种极端的片面性观点:一种是形而上学不变论(绝对主义)。否认绝对运动,把相对静止绝对化,就会走向形而上学不变论。这种观点把相对的静止夸大为绝对的东西,这样,就出现了所谓不变的天体、不变的物种、不变的社会制度、不变的人性等等荒谬的观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619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5996
发表于 2016-8-9 11:37:01 | 显示全部楼层

                               
          另一种是相对主义诡辩论(相对主义)。夸大绝对运动,否认相对静止,就会导致相对主义诡辩论。这种观点完全否认任何意义上的静止,因而也就必然否认宇宙间有任何确定的事物。
          (4)马克思主义关于运动和静止辩证关系原理的实践意义它要求我们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观察和处理问题,对事物的静态分析必须与动态考察相结合,防止思想僵化和行动保守,使思想和行动跟上发展着的客观实际;在实践中把变革和稳定结合起来,既要勇于变革推动事物发展,又要注意稳定局面以巩固变革的成果,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3.辩证唯物主义的时空观原理
          (1)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时空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物质运动具有时空特征,并且只有在时间和空间中才能进行。时间是物质运动过程的持续性、顺序性,时间的特点是一维性。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伸张性、广延性,空间的特点是三维性。
          物质运动总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中进行的,没有离开物质运动的"纯粹"时间和空间,也没有离开时间和空间的物质运动。
          (2)时空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时空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是绝对和相对的统一。
          ①物质运动时间和空间的客观实在性是绝对的。
          时空的绝对性是指时空作为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它的客观实在性是不变的、无条件的,因而是绝对的。
          ②物质运动时间和空间的具体特性是相对的。
          人们关于时空的观念是可变的、发展的,因而是相对的。
          时空的具体特性也是随物质运动特性的变化而可变的,因而也是相对的。
          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非欧几何学和广义相对论揭示了时空特性随物质形态的不同而不同,随物质质量密度的变化而变化,爱因斯坦把狭义相对论原理推广于引力场的研究,建立了广义相对论,进一步证明了空间以及与它联系着的时间的性质依赖于物质的状态。实物的分布愈密,引力场愈强,空间的"曲率"愈大。他总结说:"空间——时间未必能看作是可以脱离物质世界的真实客体而独立存在的东西。并不是物体存在于空间中,而是这些物体具有空间广延性。这样看来,关于'一无所有的空间'的概念就失去了意义".这是用自然科学的成果有力地证明辩证唯物主义关于时空与物质不可分离的哲学原理。
          ③时空观上的错误观点形而上学的绝对时空观割裂时空与物质运动的联系,否认时空特性的相对性可变性。
          相对主义时空观借口时空特性和人们时空观念的可变性,否认时空的绝对性、客观性,陷入唯心主义。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虽然肯定时空的客观性,但却把时空理解为与物质并列的存在。例如牛顿的绝对时空观就把时空理解为意识之外的客观实在,就使坚持时空客观性失去了依据。这种不以物质为内容的时空不可能具有客观性,因为按照这种观点,完全有理由设想把全宇宙的物质"搬走"之后而时空还能继续存在。这样的时空观既会导致僵化的形而上学结论(时空与物质运动无关,是物质的"容器"和表演物理事件的"舞台"),又会不可避免地陷入唯心主义(脱离物质运动后独立存在的时空不可能是物质性的,而只能是神的别名)。
          这些错误观点的形成有其认识论根源:a.要形成时空概念,就必须在思维中把时空的物质内容暂时撇开。而时空概念形成之后,如果忘记了抽象掉的物质内容,就可能误以为现实的时空可以没有物质内容。b.相对论产生之前,人们的时空观长期没有变化,而这一时期人们对物质特性的认识却有明显进展,这就有可能使人们误认为时空是永恒不变的主观形式。c.相对论产生以后,长期没有变化的时空观突然发生了"崩溃"性的变革,这又使人有可能误认为时空是人们主观经验的产物。把时空观与现实的时空混为一谈,是通过这样那样的途径走上否认时空客观性道路的缘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619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5996
发表于 2016-8-9 12:39:32 | 显示全部楼层

                               
          辩证唯物主义指出,时空观是现实的时空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是主观的东西;而现实的时空则是物质固有的存在形式,是客观的东西。时空观念无论长期不变或者急剧变化,都不能推翻现实时空的客观性。
          ④辩证唯物主义时空观的现实意义辩证唯物主义的时空观表明:物质、运动、时空具有内在的统一性。从根本上说,世界上除了运动的物质,什么也没有。一切事物、现象的共同本质都是运动着的物质。时间和空间作为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同物质运动一样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的客观存在。辩证唯物主义的时空观要求我们做任何工作都要坚持唯物主义原则,一切依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3)时空的有限性和无限性具体物质形态的时空是有限的,而整个物质世界的时空是无限的。
          有限和无限是物质世界所固有的客观矛盾,是物质运动在时空上表现出来的辩证联系。有限反映着具体事物、现象的暂时性、局部性和相对性。无限反映着客观实在的物质总体的永恒性、普遍性和绝对性。客观世界是有限和无限的统一。
          辩证唯物主义的时空无限性原理告诉我们:无限存在于有限之中,无限由有限构成。
          有限包含无限,有限体现着无限;有限可转化为无限,超出有限的界限即趋向无限;只有同有限相联系的无限,才是具有现实性的真无限。
          时空无限性原理是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人们的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有重要指导意义。人们是通过有限认识无限,通过有限去把握无限的。在有限和无限的关系上存在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时空无限性原理是坚持世界物质性原理的必要条件,是批判唯心主义、破除迷信邪教的重要环节,也是确立积极的革命人生观的科学依据。
          4.社会的物质性
          (1)旧唯物主义不能理解社会的物质性马克思主义以前的旧唯物主义都是"半截子"唯物主义。
          它们在自然观上是唯物主义,一到社会历史领域,就陷人了唯心主义。因为旧唯物主义不理解人的实践活动本身是一种客观存在,不理解物质生产实践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把历史过程看成是人的主观意志的产物、因而得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错误结论。
          (2)马克思主义深刻揭示了社会的物质性①人类社会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人是物质自然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人从自然界分化出来并不意味着脱离了自然界,他们仍然是物质的血肉之躯,他们的生命形态仍然是物质自然界的一部分,他们赖以生存的物质生活资料也只能取之于物质的自然界。人类社会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在人类社会产生以后,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还要以自然界为基础。离开了自然界,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便无法进行,脱离一定的自然环境的社会是不可能存在的。
          ②人的实践活动是物质性活动。
          人们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虽然有意识作指导,但仍然是以物质力量改造物质力量的活动,仍然是物质性的活动。仅仅停留在意识或思想的范围内,人类是无法获取物质生活资料的。
          ③生产方式集中体现着社会的物质性。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集中体现着人类社会的物质性。生产力是人类改造自然的物质力量,生产关系是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物质关系。
          5.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及其意义世界的统一性问题,是回答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有没有共同的本质或本原的问题。世界的物质性统一性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世界本质问题的基本原理。
          (1)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不仅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也具有物质性,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社会运动也是物质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世界中的一切事物,包括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归根到底都具有物质性,其原因在物质世界自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619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5996
发表于 2016-8-9 14:05:47 | 显示全部楼层

                               
          (2)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的意义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石。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一系列基本原理都是以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为前提的。它是反对唯心主义和二元论及神学世界观的思想武器。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是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哲学基础。世界统一于物质,人的实践活动依赖于客观世界,客观世界的规律性制约着人的实践活动。要取得实践的成功就必须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是辩证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
        [b]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10-27 21:34 , Processed in 0.049664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