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96|回复: 0

2015考研政治百天辅导教程:第62天

[复制链接]

33万

主题

33万

帖子

10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007237
发表于 2016-8-8 19:43: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811163e581d4405f9af895178ba092a536.jpg

811163e581d4405f9af895178ba092a536.jpg

        第三节、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考点:1、发展才是硬道理。
        2、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3、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4、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1、发展才是硬道理
       
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一再强调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性,并在1992年南方谈话中提出了“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著名论断,从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高度强调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性。
        发展才是硬道理,是因为:
        第一,发展才是硬道理,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
        第二,发展才是硬道理,是对社会主义实践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
        中国在改革开放前的20多年的时间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得不尽如人意,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没有能切实将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
        第三,发展才是硬道理,是适应时代主题变化的需要。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是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中国是维护和平和稳定的力量,是世界和平力量发展的重要因素。中国的发展对世界、对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都是有利的。中国发展起来了,制约战争的和平力量将会大大增强。不仅维护世界和平需要中国的发展,而且解决全球发展问题,也需要中国的发展。在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的条件下,中国的发展正在成为世界经济发展新的推动力量。
        2、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江泽民指出,党要承担起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历史责任,必须始终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第一,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所决定的,是对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也是党实现其所承担的历史责任的需要。
        只有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党才能实现自己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历史使命,承担起自己的历史责任。因为不论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进一步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还是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和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都要靠发展。
        第二,只有把发展作为主题,才能符合人民群众的愿望,不断巩固和发展党执政的群众基础。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只有靠发展,才能说服那些不相信社会主义的人,坚定对社会主义和祖国未来前途的信念和信心。总之,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都要依靠发展。
        第三,坚持以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是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的一条主要经验。坚持以发展为主题,用发展的眼光、发展的思路、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就能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3、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大力促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是中国共产党站在时代前列,保持先进性的根本体现和根本要求。
        ①中国共产党是以中国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走上历史舞台的。党的一切方针政策都要促进生产力尤其是先进生产力的不断发展。
        ②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是为了解放被束缚的生产力。
        ③新中国成立以后,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为了确立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并在这种经济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上层建筑,以继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④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进行改革开放,也是为了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先进生产力不断取代落后生产力的历史进程。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建立在发达生产力的基础之上。为实现现代化而奋斗,最根本的就是要通过改革,不断促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在我国形成发达的生产力。
        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总的目标是改造落后生产力,提升传统生产力,发展先进生产力,最终整体达到发达生产力的水平。
        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需要不断完善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发挥全体人民的积极性、创造性,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怎么做?
        第一,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是同生产关系、上层建筑的不断完善密切地联系在一起的。
        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要使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各个方面不断体现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为此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不断完善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为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开辟更广阔的途径。
        第二,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
        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必须充分发挥全体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断提高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劳动群众以及全体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不断提高他们的劳动技能和创造才能。要积极营造尊重人才、鼓励创业的社会环境,形成人才脱颖而出、人尽其才的良好机制,开创人才辈出并能充分发挥各种人才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新局面,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人才保证。
        第三,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还必须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努力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
        先进生产力是用先进科学技术武装起来的生产力。当今世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给生产力和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极大的推动,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突出。未来的科学技术发展还将产生新的重大飞跃。努力实现我国生产力发展的跨越,这是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必须履行的重要责任。
        4、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根据世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对生产力的巨大推动作用,明确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思想,包含以下内容:
        一是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起着第一位的变革作用。
        现代科学技术已经广泛渗透到经济领域,渗透到社会生产的各个环节,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科技进步因素在国民经济增长中的地位迅速上升,经济发展已经主要依靠科技的进步来实现。科学技术已经成为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变革力量。
        二是科学技术在生产力诸要素中成为主要的推动力量。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科学技术以空前的规模和速度进入生产,使现代物质生产力成为一个复杂的系统。在这个系统中,科学技术自身不但直接体现为生产力,而且它作用于其他生产要素,使生产力的各个要素的质量都得到了较大的提高,从而成为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最重要的力量。
        三是科学技术使管理日益现代化。
        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过程中,使物的要素和人的要素进行有机结合,即管理成为提高生产力的一个关键因素。科学技术在管理中的广泛应用,使管理实现了科学化、现代化。在现代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科学技术与管理的结合,使社会生产力实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江泽民继承和发展了邓小平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进一步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且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强调科技进步和创新是发展生产力的决定因素,迎接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和知识经济迅速兴起的挑战,最重要的是坚持创新。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科学的本质是创新,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科学技术实力和国民教育水平,始终是衡量综合国力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也是每个国家走向繁荣昌盛的两个不可缺少的条件。为此,党中央相继提出了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的战略。
        科教兴国战略的基本含义是——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
        人才强国战略的基本含义是——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要把人才作为推进事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努力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建设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人才队伍,开创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新局面,把我国由人口大国转化为人才资源强国。
        第五章习题:
        单项选择题:
       
1、毛泽东提出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学说的著作是:
        A、《论十大关系》
        B、《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C、《论人民民主专政》
        D、《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
        2、1957年2月,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作了重要讲话。明确提出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还刚刚确立,还没有完全建成,还不完全巩固的思想,创造性地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和两类矛盾的学说,并确定了我国政治生活的主题。这就是:
        A、解决敌我矛盾 B、健全民主和法制
        C、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D、进行政治体制改革
        3、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党的许多领导人在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其中,在1956年中共八大上。提出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应实行“三个主体。三个补充”重要思想的领导人是:
        A、毛泽东 B、邓小平 C、刘少奇 D、陈云
        4、【2010年】10、 1956年4-5月,毛泽东先后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和最高国务会议上作的《论十大关系》 报告中指出“最近苏联方面暴露了他们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他们走过的弯路你还想走?过去,我们就是鉴于他们的经验教训,少走了一些弯路,现在当然更要引以为戒”,这表明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共党员:
        A、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
        B、开始探索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C、开始找到自己的一条适合中国的路线
        D、已经突破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的束缚
        5、邓小平完整地提出“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是在:
        A、党的十二大 B、党的十三大
        C、党的十四大 D、1992年南方谈话中
        6、【2002年理】10、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是:
        A、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B、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巩固社会主义制度
        C、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D、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7、【1998年文】4、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是:
        A、不断发展生产,增加社会财富
        B、扩大改革开放,增强综合国力
        C、实行按劳分配,改善人民生活
        D、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实现共同富裕
        8、【1994年理】10、社会主义的本质是:
        A、社会主义公有制和按劳分配
        B、人民当家作主,成为社会的主人
        C、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全面开放
        D、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9、【2010年】6、“发展才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发展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总钥匙”,这是对社会主义建设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己的发展,而发展的根本目的是:
        A、增强综合国力
        B、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
        C、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D、使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实现共同富裕
        10、【2005年】13、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国家之间的竞争更多的将是科技力量的竞争,归根到底是:
        A、经济实力的竞争
        B、人才的竞争
        C、军事实力的竞争
        D、政治实力的竞争
        多项选择题:
       
1、建国后,毛泽东初步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重要著作有:
        A、《改造我们的学习》
        B、《愚公移山》
        C、《论十大关系》
        D、《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2、【2004年】25、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断体现了:
        A、解放生产力与发展生产力的统一
        B、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
        C、发展生产力与实现共同富裕的统一
        D、目的与手段的统一
        E、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与最终目标的统一
        3、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
        A、必须努力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
        B、必须促进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
        C、体现不断推动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发展的要求
        D、体现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规律
        4、根据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贫穷不是社会主义
        B、发展太慢也不是社会主义
        C、平均主义不是社会主义
        D、两极分化也不是社会主义
        5、60年代在天上(太阳),70年代在墙上(挂钟),80年代在手上(手表)。90年代在腰上(手机),21世纪在桌上(电脑),这是对我国老百姓看时间方式的生动写照。这段材料反映了:
        A、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B、科技进步是生活质量提高的重要条件
        C、科学技术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D、科学技术使管理日益现代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9-13 13:15 , Processed in 0.054721 second(s), 16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