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82|回复: 0

2014:考研政治百天辅导教程:第61天

[复制链接]

33万

主题

33万

帖子

10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007237
发表于 2016-8-8 19:43: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811163e581d4405f9af895178ba092a536.jpg

811163e581d4405f9af895178ba092a536.jpg

        第五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第一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
       
考点: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2、党对社会主义认识的曲折发展。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在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时候,毛泽东就向全党提出,要探索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走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毛泽东对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不仅同总结第一个五年计划执行过程中的经验教训相联系,也同如何借鉴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相联系。
        ①1956年苏共二十大以后,毛泽东提出要“以苏为鉴”,探索自己的建设道路,进行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找到在中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道路。
        ②1956年4月,毛泽东发表了《论十大关系》的重要讲话,提出了正确处理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以及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关系的基本原则;提出了改革过于集中的计划体制的初步构想,要求中央向地方分权和扩大企业自主权等思想。
        ③1957年2月,毛泽东发表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提出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还刚刚建立,还没有完全建成,还不完全巩固的思想;创造性地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和两类矛盾的学说,强调了要严格区分和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特别是要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提出了从全体人民出发,“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的方针;提出了发展工业必须同发展农业同时并举的工业化方针。
        ④同年8月,毛泽东又提出,要造成一个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那样一种政治局面,以利于较快地建设我国的现代工业和现代农业的思想。
        ⑤1958年,他又提出,要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到技术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上来。
        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初步探索中提出的许多重要思想观点,尽管有的还是不够成熟的设想,有的并未付诸实施,有的在实践中没能坚持下去,但它们都为后来的探索做了开创性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2、党对社会主义认识的曲折发展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开始转入全面的社会主义建设,但由于社会主义运动的历史不长,社会主义国家的历史更短,对于迅速到来的新生的社会主义社会和全国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缺乏充分的思想准备和科学研究,对建设社会主义的客观规律缺乏深刻的认识。因此,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逐渐偏离了正确方向。
        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毛泽东在总结“大跃进”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继续进行探索,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观点。
        党中央许多领导同志在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问题上,也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陈云提出了“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思想,主张在工商业经营方面,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是工商业的主体,一定数量的个体经营是补充;在生产计划方面,计划生产是工农业生产的主体,按照市场变化而在国家计划许可范围内进行的自由生产是补充;在流通领域,国家市场是社会主义的统一市场的主体,一定范围内国家领导的自由市场是补充。
        党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及其所取得的成果,成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前提和条件,为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提供了基础。
        第二节、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认识
       
考点:1、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
        2、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科学内涵
        3、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重要意义。
        1、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
       
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刚刚实行改革开放之际,针对一些人因政策的调整而产生的困惑和疑虑,邓小平在论述怎样才能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问题时,第一次提出了社会主义本质这个概念。他指出:“社会主义是一个很好的名词,但是如果搞不好,不能正确理解,不能采取正确的政策,那就体现不出社会主义的本质。”1986年9月,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财富属于人民,社会主义的致富是全民共同致富。社会主义原则,第一是发展生产,第二是共同致富。”这段话成为社会主义本质论断的雏形。
        1992年,在全面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实践和改革开放经验的基础上,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明确提出了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著名论断:“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2、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科学内涵
       
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所作的概括,一方面强调必须集中力量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另一方面指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手段和目的。
        它的基本内涵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纳入社会主义的本质。强调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在社会主义本质中的地位,是邓小平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内在统一的基础上认识社会主义的一个创造,是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一个突出特点。
        邓小平之所以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纳入社会主义本质之中,是在认真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科学地把握中国的具体国情和时代特征的基础上提炼出来的。
        发展生产力还有一个解放生产力的问题。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原有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的体制存在着种种弊端,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必须通过改革为生产力的发展开辟出广阔的前景。
        第二,突出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一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目标,并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阐明了实现这个目标的途径。
        邓小平从中国的具体国情出发,把实现共同富裕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的结合。
        马克思主义认为,共产主义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江泽民指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我国还处在并将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可能比较快地创造出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条件。实现共同富裕,是走向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所必经的阶段。
        要实现共同富裕,除了要解决如何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不断增加社会物质财富的问题外,从生产关系方面来说,还有一个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使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成果为全体人民所享有的问题。公有制占主体,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在中国的具体条件下,在社会生产力还没有充分发展以前,仍然会在一定范围内和一定程度上存在剥削现象和出现两极分化的可能性。社会主义的本质和优越性将伴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主义社会由低级到高级、由不完善到逐步完善的发展过程而逐步地得到充分体现。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做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的重大判断,深化了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它使我们对科学社会主义的认识提到一个新的高度,帮助我们自觉地把这一本质属性的要求贯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整体布局和奋斗目标的各个方面,更加清醒、更加努力地为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不懈奋斗。
        3、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重要意义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第一,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科学水平。
        ①社会主义本质的提出,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从主要强调关于公有制、按劳分配等特征,进一步深入到实现共同富裕这个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上。
        ②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对于统一认识,促进改革开放事业的发展,保证社会主义改革的正确方向,具有重要意义。
        ③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有力地促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大踏步地向前发展。
        第二,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对探索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邓小平提出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针对性,一方面是过去只着重于巩固和扩大公有制、按劳分配和计划经济,而忽视了更为基本的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和目标;另一方面是防止改革进程中可能出现的少部分人富而大部分人穷的贫富分化和其他消极现象。这两种情况都不可能使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找到一条正确的道路。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揭示了实现社会主义本质与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为我们能够从更深层次认识社会主义,从而为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探索出一条发展更快、人民享受到社会主义建设成果最大、能够充分体现出对资本主义优越性的道路,奠定了理论基础,开辟了广阔前景。
        总之,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所作的理论概括,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既是坚持和继承,又是发展和创新,为我们真正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并在实践中创造出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奠定了科学的思想基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10-21 23:31 , Processed in 0.048073 second(s), 9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